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进行性损害为主的慢性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的发病大国,每年因乙型肝炎损失大量的工作日和劳动力,还有几十万人死于乙型肝炎引起的终末期肝病如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细胞癌或重型肝炎[1]。勿庸讳言,乙型  相似文献   

2.
王宇明  于乐成 《肝脏》2007,12(1):57-59
随着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有关慢性丙型性肝炎(CHC)或慢性乙型性肝炎(CHB)的诊治研究进展,国际学术界出现大量新概念/新词汇.因此,国际/国内有关指南常常予以专门解释,并经常增加和更新,以便在同一定义下进行学术交流[1-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流行病学和相关的防治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治疗的531例老年肝病患者的资料,应用统计学分析相关趋势。选取其中100例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全面干预比较分析。结果老年肝病患者整体数量逐年升高,以病毒性肝炎为主,男性患者多于女性(P<0.05)。老年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因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戊型肝炎病毒,分别占老年病毒性肝炎的64.84%、13.28%、16.15%;老年肝病中肝衰竭的发生率(11.68%)也较高,主要以慢性肝衰竭为主,病情好转率低,病死率69.35%。经全面干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肝病仍以病毒性肝炎为主,而主要病毒性肝炎类型中乙型和戊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乙型病毒性肝炎还是导致老年肝衰竭、肝病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对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全面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疾病。我国是HBV高流行区,HBV感染是发生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主要原因。乙型病毒性肝炎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公共问题。本综述简要描述了慢性HBV感染自然史的五个分期,并详细地归纳总结了乙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为减缓乙型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功能损伤及减少不良预后的发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特别是慢性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最终都将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细胞癌等临床终点事件,导致患者死亡。在疗效评价方面,除了关注病毒学、血清学和肝功能等指标外,临床终点事件也是评价疗效的重要指标。这期文章重点关注病毒性肝炎的各种不良临床结局及其在疗效评价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杰  庄辉 《肝脏》2012,17(1):2-5
病毒性肝炎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每年超过100万人死于病毒性肝炎.其感染人数是艾滋病人数的10倍以上[1].全球估计有57%的肝硬化病例和78%的肝细胞癌(HCC)病例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有关.全世界约有20亿人已感染HBV,其中3.5~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50~70万人死于与HBV感染相关的疾病.约有1.3~1.7亿人为慢性HCV感染,每年约有35万人死于HCV感染相关疾病[2].2010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WHO)第63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一项议案,呼吁采取综合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肝炎.尽管目前甲型肝炎(甲肝)和乙型肝炎(乙肝)有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在发展中国家,多数慢性乙肝和丙型肝炎(丙肝)患者尚未得到有效的治疗[3].  相似文献   

7.
肝衰竭是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的一种免疫炎症性疾病,西欧国家主要是酒精性和药物性肝病;肝衰竭根据发病缓急分为急性肝衰竭(ALF)和慢性肝衰竭(CLF).在亚洲以常见的重型病毒性肝炎为典型代表,病情凶险,预后极差,死亡率达到80%[1].在中国,引起肝脏功能损伤的常见疾病是病毒性肝炎,其中以乙型肝炎最为常见;我国是乙型肝炎大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占人群总数的10% ~ 19%[2],在我国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全世界约有3.5亿人为现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而我国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可能超过1.2亿其中15%~40%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一生中可能会发生严重并发症(肝癌、肝硬化、肝衰竭)。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因治疗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如反义寡核苷酸、核酶、脱氧核酶技术、小干扰RNA等,在抗病毒的研究中已显示出可观前景。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是细胞在病毒感染或其他诱导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抑制细胞增殖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1].自1986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因其肯定的疗效已被广泛地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目前主要集中在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及丙型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10.
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研究现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研究现状任红,张定凤目前已发现病毒性肝炎共七种类型,其中乙型及丙型病毒性肝炎可形成病毒的慢性感染,造成肝细胞持续损伤,加重肝脏病变,常导致病情反复发作,长期迁延不愈,部分病人可以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危害极大。近年来,虽然对于病毒性肝...  相似文献   

11.
<正>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每年超过100万人死于病毒性肝炎[1]。根据病原学分型,目前已被公认的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其中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发展为慢性化,全球超过半数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相似文献   

12.
纤维淤胆性肝炎(fibrosing cholestatic hepatitis,FCH)是发生在免疫抑制患者中的一种严重而又罕见的病毒性肝炎,它主要发生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器官移植术后[1,2].  相似文献   

13.
正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进行性炎症性肝病[1]。而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治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诱发AIH国内外罕有报道。本院收治1例BMT治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诱发AIH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1.1主诉患者,男性,46岁,因"反复肝功能异常5年余"于2011年8月17日入院。  相似文献   

14.
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干扰素自成功应用于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以来已经20余年,是国内外公认的对HBV、HCV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药物。应用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主要目标是清除或抑制HBV、HCV,以减轻病毒的致病性和传染性,减轻肝脏炎症,防止肝纤维化发展至肝硬化,特别是防止肝细胞癌的发生。 一、慢性乙型肝炎 近年来核苷类药物进展迅速,拉米夫定(lamivudine)能迅速抑制HBV DNA,已在临床普遍应用,但IFN α仍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抗病毒药物之一。 1.应严格掌握干扰素治疗适应证:处于 HBV复制期( HBeAg、H…  相似文献   

15.
糖皮质激素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重型肝炎肝衰竭临床救治仍然相当困难,内科多采用综合支持治疗[1].糖皮质激素是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方法之一,但激素疗法目前在临床上尚存较大争议.《肝衰竭诊疗指南》[2]中指出:目前对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尚存在不同意见,非病毒感染性肝衰竭,如自身免疫性肝病及急性乙醇中毒(严重酒精性肝炎)等是其适应证,其他原因所致的肝衰竭早期,若病情发展迅速且无严重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者,可酌情使用.目前国内学者在应用激素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中反对者占多数.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尤其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全国约有1.2亿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其中需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而我国HCV感染率占总人口的3.2%左右.总数约为4200万,其中多数为慢性持续性感染。众所周知,病毒性肝炎病情发展有三步曲,即肝炎、肝硬化、肝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谷氨酰胺颗粒干预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内毒素血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肝、抗病毒治疗,而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颗粒10 g,3次/d,疗程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内毒素、肝功能的变化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3.3%)优于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肝功能、血清内毒素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谷氨酰胺颗粒治疗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内毒素血症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传染性疾病之一.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已知涉及很多免疫反应.HBV感染后病毒在复制时产生的基因组DNA、RNA或dsRNA能够被宿主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识别,从而PRRs激发了有效的、适当的抗病毒免疫反应,产生各种细胞因子,诱导炎性细胞因子和适应性免疫反应[1].HBV的清除应答包括强效的先天免疫和后天获得性的细胞应答,不同的感染状态可能在病毒清除过程中有不同的影响[2];HBV与先、后天免疫之间的关系决定着感染的结局[3].研究表明,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调节的先天免疫系统在HBV感染的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4].TLRs在肝实质和非实质细胞的表达不同程度的影响着肝脏的健康,其在各型肝脏疾病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5],其作为天然免疫受体的重要成员在慢乙肝发生、发展及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将近几年来其研究进展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19.
免疫抑制诱导性暴发性肝衰竭/纤维淤胆性肝炎(fibrosing cholestatic hepatits,FCH)不仅可出现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严重慢性肝病而接受原位肝移植的患,也可出现原先慢性无症状HBV携带或仅有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的患,在接受肝外器官移植如肾移植、骨髓移植并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后。本报道一例“大三阳”老年患,肾移植3年后长期口服免疫抑制剂出现暴发性肝衰竭/纤维淤胆性肝炎。  相似文献   

20.
姚光弼 《肝脏》1996,1(1):40-41
在各型病毒性肝炎中,乙型、丙型和丁型可发展为慢性肝炎,国内以慢性乙型和丙型多见。新发现的一种庚型(HGV)也可能慢性化。慢性肝炎的治疗可归纳为:抗病毒、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