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眩晕是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常见症状,这常常由于椎-基底动脉的分支内听动脉供应前庭迷路和耳窝的血流供血不足,而前庭迷路对缺血特别敏感,所以容易出现眩晕。抗血小板、抗凝和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治疗是内科治疗的有效方法。我们在抗血小板、控制危险因素等治疗基础上联用疏血通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现将脑心通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80例的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及多发病,常出现眩晕,呕吐等症状。眩晕常表现为天旋地转,站立不稳,部分患者可出现出冷汗,胸闷。我科从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采用脑心通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60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葛根素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将 68例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葛根素注射液 40 0mg ,对照组给予维脑路通 1g ,两组均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评估、疗效判定、血液流变学和TCD检测。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TCD测定和血液流变检测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 ,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葛根素可使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恢复正常 ,改善脑缺氧 ,恢复脑功能。  相似文献   

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神经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头晕、视物旋转或自身旋转、视物模糊、恶心呕吐、走路不稳等症状.我们于2005年4月至2006年12月对在门诊就诊的6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老年患者采用眩晕宁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脉泰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明确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03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1例,治疗组6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脉泰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脑脉泰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醒脑静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0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醒脑静治疗,对照组给予丁咯地尔治疗,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7 d治疗后,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相近.结论醒脑静可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9例,采用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治疗15 d后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和脑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61%,两组疗效相当(P>0.05);两组病例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改善,治疗组增加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部分症状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临床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晕复静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9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晕复静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1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晕复静组)90例和对照组92例,用药14 d,分别观察两组中医整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及检测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6.67%、93.30%,优于对照组的29.35%、76.09%,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晕复静治疗后起效多在3 d内,较对照组迅速.结论晕复静可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改善中医临床症状,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0.
黄子钦  黄永昌  何俊明 《内科》2010,5(1):28-30
目的观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4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对照组60例用香丹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参数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治疗组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天麻素注射液静滴)和对照组(丹参注射液静滴),各70例,用药10天,分别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2%和71.43%(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天麻素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通心络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通心络组)和对照组(脑络通组)各30例,用药14 d,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明显,对脑血液循环有明显改善作用,且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加味温胆汤治疗颈椎性眩晕60例临证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加味温胆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6.7%,对照组治愈率53.3%,两组相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温胆汤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改善脑功能,使眩晕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14.
眩晕宁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眩晕宁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13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眩晕宁片治疗组和氟桂利嗪对照组,各66例,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和脉动指数(PI).结果 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Vm、PI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眩晕宁片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显著疗效,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缺血脑血管病中的常见多发病,中老年人易发,常以反复的头晕、眩晕、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发展为急性脑血管疾病。我们在临床上采用丹参酮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水平及TCD.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0.62%、97.66%,对照组为65.33%、93.84%.治疗组在降低三酰甘油、胆固醇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等方面,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好,毒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倍他司汀联合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倍他司汀片联合步长脑心通胶囊,对照组用桂利嗪片联合复方丹参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倍他司汀片联合步长脑心通胶囊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疗效高于桂利嗪片联合复方丹参针组,是治疗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ischemia,VBI)为中老年人常见病,眩晕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首发症状,也是最常见最严重的症状.山东省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2002年-2003年,采用川芎嗪颈椎横突孔注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96例,内服中药,氟桂利嗪(氟桂嗪)治疗,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测定病侧椎动脉血流量、血流管径和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血液比黏度计分别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杏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好发的脑血管疾病,症状多样,但绝大多数以眩晕为主.其发病原因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椎-基底动脉受机械性压迫.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一旦发展成椎-基底动脉血栓,造成神经细胞结构不可逆损害,其病死率达20%~30%[1].因而有效的治疗,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用杏丁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病人65例,观察其疗效并与对照组比较,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痰瘀同治法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给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口服痰瘀同治组方"三降汤",每日1剂,14 d为1个疗程.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其用药前后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情况.结果 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44例(88%),有改善6例(12%).TCD显示血流速度变化显著,血流缓慢组用药后3支动脉各项数值均较用药前有较大幅度提高(P<0.01),血管狭窄组用药后过高的血流速度数值较用药前有所下降(P<0.05).结论痰瘀同治法组方"三降汤"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