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如辉  陈红 《中国医药导刊》2001,3(3):185-186,198
冠状动脉堵塞大多是由冠状动脉弱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心血栓形成引起,预防其破裂对控制冠心病的进展与恶化有极重要的意义。近年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存在的一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关系密切,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陈洁  冯燕娴  李厚敏 《安徽医学》2018,39(3):363-366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 起始于大中型动脉内膜,内膜的损伤、脂质和复合糖类沉积、纤维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增生、炎细胞浸润,逐渐累积到动脉中层,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斑块出血、破裂,最后形成血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1989年Muller 等[1] 将不稳定斑块及易引起突发心脏事件的斑块描述为"易损斑块".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因很复杂,基本为动脉壁细胞、血液、局部血液动力学、环境和遗传等一系列因素.而三七皂苷在动脉粥样硬化病程的多个环节均有正面积极的作用,我们研究主要能使动脉硬化斑块达到一定稳定性的作用.为了找到解决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和治疗中治疗周期长且不易恢复等一些棘手的问题.研究三七皂苷(PNS)活性成分对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稳定性的改善和平衡作用.研究AS斑块在应用三七皂苷后的变化,以确定三七皂苷对动脉硬化的防治有功效.  相似文献   

4.
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凋亡是指机体细胞在正常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发生的一种自发的程序化死亡过程,细胞凋亡途径的失控会引发相关疾病。目前认为,细胞凋亡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细胞过度凋亡,在促进不稳定斑块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巨噬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细胞凋亡对粥样斑块稳定性影响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消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民生  罗兴林 《医学综述》2007,13(6):425-427
动脉粥样硬化是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它的病变过程可以通过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及采用相应的干预措施得到延缓,甚至部分逆转。本文就动脉粥样斑块消退的有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应用广泛的调脂药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它在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调节血脂作用外还具有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抗感染等作用.本文将对这些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NT在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采集脑梗死死亡患者颅内的Wills动脉环标本19例,进行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根据镜下结构将斑块组织分为不稳定性斑块和稳定性斑块两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3-NT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情况。结果:3-NT在不稳定性斑块中的表达较在稳定性斑块中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3-NT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病因,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是其重要病因,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是其发病的决定性因素。斑块内新生血管、炎症反应、平滑肌细胞与巨噬细胞、核心脂质的体积等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积极探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微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17~22个核苷酸的单链非编码小分子RNA,广泛参与调控影响斑块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同时,miRNA也参与调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AS)危险因素的深人了解和积极控制,慢性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然而,急性心血管病事件(包括心脏性碎死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级预防仍缺乏有效的措施。晚近的大规模临床研究发现,大剂量他汀类药物虽然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但仍未能消除急性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0.
祁春梅  姚理娜  李东野 《医学综述》2012,(21):3596-3598
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脂质紊乱。AS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AS都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主要与斑块是否稳定有关。如果不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就会导致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目前,虽然多种药物可稳定易损斑块,但缺少最佳的干预和治疗方法。因此,对斑块易损性的研究与干预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多是在不稳定斑块出现裂缝、糜烂或破裂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因此研究不稳定斑块及血栓形成和发展的机制,采取措施增强斑块稳定性和阻止血栓形成,将对ACS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许富康  郭航远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5):407-408,415
肝素具有抗凝作用,是血栓栓塞性疾病预防及紧急治疗重要药物。多项研究显示,肝索还具有抗凝之外的抑制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殖、调节血脂代谢、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进展起到抑制作用。本文就肝素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依据和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薛琴 《海军医学杂志》2009,30(2):177-180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致的血栓形成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后果的主要原因,许多心源性猝死都与斑块破裂及其合并症有关[1].所以,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在这方面研究的新领域是血压波动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BPV)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以此来寻找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靶点.本文就血压波动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易东  刘心甜  鄢华 《海南医学》2022,(15):2008-2011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重要的病理基础,降脂治疗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治疗的基石。近年来降脂药物种类越来越多,降脂强度越来越高,且随着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研究证实降脂药物不仅仅能稳定斑块,甚至能“逆转斑块”。同时,降脂药物除了能降低斑块体积外,还能改善斑块组成、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多方面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本文主要就临床常用降脂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组成和炎症反应的影响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白藜芦醇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藜芦醇(Rcrsveratrol)化学名:反式3,4’,5-三羟基二苯乙烯(3,4’,5-trihydroxystilbene),分子式C14H12O3.分子量228.2,属于多酚类化合物。自然界中自藜芦醇广泛存在于葡萄和中药虎杖、决明子等植物中.以新鲜葡萄皮巾的含量为最高。在红葡狗洒中自藜芦醇浓度高达1.5~3.0mg/L。法国人的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较低可能与饮食习惯中适度地饮用红葡萄酒有关.这一现象更被称为法兰西奇迹(French paradox)。现代药理学研究证。白藜芦醇具有多种有益作用,如调节脂代谢、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心血管缺血性损伤、抗炎和扰肿瘤等。  相似文献   

16.
阿魏酸(Ferulic acid) 具有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作用,能保护膜脂质不受氧化,也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血栓形成,其机理可能是:(1)作为色氨酸样辅助因子和/或TXA2合成酶抑制剂抑制血小板TXA2合成,(2)抑制磷酸二酯提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产生血小板聚集抑制效应,阿魏酸还具有降血脂和抗心肌缺血等药理作用,临床已开始试用于动脉硬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和药物干预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缪薇  朱榆红 《医学综述》2009,15(3):401-404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共同基础,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重要因素。炎症、氧化应激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核心机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的破损是缺血性卒中和心肌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及斑块的稳定性,采用有效治疗手段,真正达到有效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目前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8.
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新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有关动脉粥样硬化的最新进展,尤其是对于冠脉炎症的发生,及其在冠肪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康丽 《河北医学》2004,10(1):88-90
动脉粥样硬化(AS)是血管内皮损伤后的一种缓慢而复杂的炎症性增生性疾病。与血管内皮受损、脂质浸润、血小板粘附聚集、炎症细胞浸润、免疫性因子的表达、氧自由基损伤、血管平滑肌增殖过移、局部血栓形成、钙离子内流增加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内钙超负荷等多个作用环节有关。凡能抑  相似文献   

20.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参与的慢性过程。近年来对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较多的是高胆固醇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影响及和各种防治措施。笔者仅想就感染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及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作一探讨。1 常见的感染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1.1 肺炎支原体与动脉粥样硬化  1988年 ,Saikku等[1] 第 1次用血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肺炎支原体(Cpn)的IgG和IgA抗体与冠心病 (CHD)相关 ,尔后人们又从血清流行病学、病理学、动物实验和抗生素试验治疗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都能充分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