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既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0年8月至2018年8月在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行PCI的123例患者,分为非CABG组和CABG组。收集病历资料,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通过SAQ量表和SF-12量表比较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 结果 CABG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低于非CABG组(P<0.01)。影像学中CABG组患者的左主干(LM)合并两支或三支冠脉病变的比例高于非CABG组,而非LM单支或两支冠脉病变比例低于非CABG组(P<0.05,P<0.01)。随访时间为PCI术后(47±3)月,CABG组患者的全因病死率高于非CABG组,在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临床驱动的再次血运重建率中,非CABG组高于CABG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ABG组患者的SAQ量表中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的评分高于非CABG组[(68±7)vs(59±2)分],心绞痛稳定程度的评分高于非CABG组[(70±9) vs (46±6)分],心绞痛发作频率的评分也高于非CABG组[(88±8) vs (80±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满意程度和疾病认知程度方面无明显差异。CABG组患者的SF-12量表中生理得分高于非CABG组[(46±5)vs (39±4)分,P<0.05],但两组的心理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成功PCI使既往CABG的CTO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及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于军  吕安林  邢玉洁 《心脏杂志》2011,23(3):358-360
目的:观察和分析双支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的临床和病变特点及介入治疗的效果,提高危重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成功率和生存率。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月住院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两支冠脉慢性闭塞并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CI)的患者104例,分为3组,A组: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33例;B组: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30例;C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闭塞,41例。对患者临床资料、PCI结果、并发症、心功能和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oronary events,MACE)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各组PCI再通率高(双支开通率占96%),并发症少,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期间无MACE发生,无患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各组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均较术前有显著的改善[A组:(36±8)% vs. (47±9)%,P<0.01;B组:(41±8)% vs. (51±8)%,P<0.01;C组:(36±7)% vs. (45±8)%,P<0.01]。术后MACE发生率1年随访结果显示:C组MACE发生率高于A组或B组(P<0.05),而A组和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CI治疗双支冠脉慢性闭塞病变并发症少,双支同时开通成功率高,左前降支和左旋支闭塞介入治疗MACE较其它组高,但PCI治疗可显著提高重症冠状动脉闭塞患者的心功能,改善长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和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于80岁以上无保护左主干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经冠脉造影证实为无保护左主干的80岁以上的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倾向匹配得分法共入选54例患者,其中28例患者行PCI,26例患者行CABG。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住院期间和1年随访期间的死亡、心绞痛复发及因缺血所致的再次血运重建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卒中、陈旧性心肌梗死和既往行PCI者无明显差异。CABG组与PCI组患者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9.96%±10.75%比62.57%±8.20%,P=0.318)、SYNTAX评分[(30.31±4.35)分比(29.93±4.84)分,P=0.764]和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系统(Euro Score)Ⅱ评分[(3.06±0.78)分比(2.97±0.67)分,P=0.657]也无显著差异。与CABG组相比,PCI组在死亡(7.69%比0%,P=0.439)、心绞痛复发(3.85%比7.14%,P=1.000)、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3.85%比7.1%,P=1.000)及MACE的发生率(11.5%比7.14%,P=0.410)也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80岁以上的无保护左主干患者行PCI是安全、有效的,可以作为CABG外的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PCI)治疗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的安全性和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57例CABG后发生CTO病变而接受PCI的患者。比较PCI成功组(n=50)和失败组(n=7)患者的临床、冠脉造影、介入治疗情况及临床随访1年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PCI失败组患者年龄较大,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既往PCI史等发生率高于PCI成功组,与PCI成功组相比,PCI失败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45.9±8.6)%对(59.2±7.3)%,P0.001)],CABG术后平均时间较长[(98.9±31.3)个月对(67.2±36.2)个月,P=0.03)],桥血管闭塞3根以上的比例也较高(48.9%对6.0%,P=0.02),院内MACE发生率较高(28.6%对2.0%,P=0.04)。临床随访1年发现,两组MACE生存率无差异,但PCI失败组死亡率较高。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PCI失败、桥血管闭塞数量、急性冠脉综合征、年龄75岁,LVEF0.40是术后1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PCI治疗CABG后CTO病变的总体成功率高,但PCI失败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糖尿病合并冠脉三支病变患者行冠脉介入(PCI)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两种血运重建方式疗效及费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09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糖尿病合并冠脉三支病变接受血运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运重建方式分为PCI组(81例)及CABG组(70例)。结果住院期间PCI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与CABG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 a,PCI组MACCE事件高于CABG组(P<0.05);术后伤口疼痛均发生在CABG组(P<0.01);术后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的应用PCI组高于CABG组(P<0.01),CABG组硝酸酯应用高于PCI组(P<0.01);住院治疗的总费用CABG组高于PCI组(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冠脉三支病变患者采用药物洗脱支架进行血运重建,效果并不次于冠脉搭桥。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不宜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无保护左主干(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ULM)病变合并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coronary artery,LAD)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效果。方法 ULM合并CTO病变病人56例,行PCI,ULM狭窄在80%或以上25例(45%),其中累及直径超过2.5mm的冠状动脉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coronary artery,LCX)14例(25%),先行ULM-LCX支架术,再行LAD-CTO病变支架术;LCX直径小于2.5mm或未累及LCX 11例(20%),先行ULM体部支架术。ULM狭窄在80%以下31例,其中累及较大LCX者18例,在LCX保护导丝或仅对LCX狭窄超过95%者行球囊扩张术的前提下,先行LAD-CTO支架术;小LCX或LCX未累及者则直接先行LAD-CTO支架术13例。结果 即刻手术成功率ULM 100%,LAD-CTO98%(55/56)。ULM和LAD-CTO的55例成功病人住院期间出现非Q波心肌梗死2例,病例成功率95%(53/56)。病变成功的55例病人平均随访(41±25)个月,死亡3例(总病死率6%),其中心脏性死亡2例,食管癌1例;4例靶病变血运重建(其中2例CABG),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13%。结论 采取个体化策略用PCI治疗高危ULM合并LAD-CTO病变可获得较满意的即刻和长期临床疗效;应用PCI治疗CABG禁忌或高危的ULM合并LAD-CTO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采用不同血运重建策略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诊断为CTO,同时合并糖尿病的5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根据血运重建方式将患者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组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组。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选择不同血运重建术式的CTO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利用Cox回归分析筛选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以及评估TG-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 G)指数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结果:经过中位21.6(16.0, 29.2)个月的随访,共有78例合并糖尿病的CTO患者发生了复合心血管事件,PCI组和CABG组分别有66 (14.8%)例和12(14.1%)例患者发生了复合心...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患者的血运重建效果。方法 研究纳入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905例CAD合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35%)的患者。对比PCI和CABG治疗后患者的短期和长期全因死亡率、因心力衰竭再入院发生率和再次血运重建率。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结果 与CABG组相比,PCI组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更低(HR 0.29,95%CI 0.09~0.88,P=0.029)。平均随访4.5年结果发现,PCI与CABG的全因死亡率(HR 1.00,95%CI 0.67~1.50,P=0.990)以及因心力衰竭再入院发生率(HR 0.81,95%CI 0.40~1.64,P=0.56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I组患者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更高(HR 14.46,95%CI 3.43~60.9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CABG比,PCI能更显著地改善患者心功能(交互作用P=0.031)。结论 ...  相似文献   

9.
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运重建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血运重建与否的近斯与远期疗效.方法对分别进行冠脉介入(PCI)治疗、冠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的14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年龄≥75岁的患者进行近期和远期疗效分析.结果从近期疗效看,CABG组的院内死亡率最高,与PCI组和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从远期疗效看,没有进行血运重建的药物治疗组的远期心源性死亡率最高,为26.1%,(P<0.05),将三组分别进行比较,PCI组远期死亡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P=0.026),CABG组低于药物治疗组但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8),而PCI组与CABG组的远期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高危的,高龄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以从早期的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尤其是冠脉介入治疗中获益,减少远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的临床效果。方法98例NSTEAMI患者入院后行PCI和CABG治疗,进行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情况及心源性病死率、再发心绞痛以及再入院率和再次血运重建术率。结果CABG组三支和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例数明显高于PCI组(87.23%vs.47.06%,87.23%vs.23.53%,P<0.05),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在心源性病死率、合并心律失常和再次血管重建术发生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心绞痛复发和再次住院率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组高于CABG组(21.57%vs.6.38%,23.52%vs.6.38%,P<0.05)。结论对NSTEAMI患者入院后行PCI与CABG治疗是安全的血运重建的重要手段,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血运重建方式,以达到最佳重建冠状动脉血流的结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在广泛使用药物涂层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的时代,不同血运重建方式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近期和远期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DESIRE(Drug-Eluting Stent Impact on Revascularization)为单中心回顾性注册研究,入选了两个不同时间段即非DES时代及DES时代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3763例患者。本研究选取DES时代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70例(包括既往有糖尿病病史者和本次入院新诊断糖尿病者),根据血运重建方式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组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定义为全因死亡、致死/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致死/非致死性卒中或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结果两组基线情况无明显差异。PCI组的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低于CABG组(0.5%比4.1%,P=0.001),主要为死亡率较低(0.5%比3.3%,P=0.012)。PCI组和CABG组分别随访592.6-I-121.3d及581.5-I-148.3d,两组随访率相似(92%比89.7%,P=0.311),两组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组有增高趋势(14.2%比9.0%,P=0.056),主要为再次血运重建的患者较多(8.5%比2.1%,P=0.001),随访中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非致死性卒中的发生率相似。结论在广泛使用DES的时代,行PCI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CABG,主要为院内死亡率低。两组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CI组的再次血运重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Hybrid技术)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靶血管及旁路通畅率.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实施"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104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7165例.研究病例分为两组,Hybrid组和PCI组.入选标准:①合并前降支(LAD)病变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②随访期间无胸痛等不适主诉、无心血管不良事件、无住院治疗、症状药物控制良好的患者;③外科术者和介入术者均为经验丰富的医生.按照上述标准,电话随访同意接受造影复查的患者Hybrid组102例,PCI组157例.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50例Hybrid患者完成造影复查;采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的统计方法抽取PCI组患者50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研究终点是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靶血管通畅率及二次血运重建率.结果 Hybrid组和PCI组各50例,随访时间分别为(18.0±8.0)个月和(19.3±9.1)个月.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ybrid组LIMA-LAD旁路通畅率显著高于PCI组LAD靶血管通畅率(98%比80%,P=0.004);Hybrid组的LIMA旁路二次血运重建率显著低于PCI组LAD靶血管二次血运重建率(2%比20%,P=0.008).结论 "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使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能获得良好的中期靶血管通畅率,其LIMA-LAD旁路通畅率显著优于PCI技术前降支药物洗脱支架通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冠脉)腔内介入治疗术(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43例≥80岁的冠心病患者的48支相关血管进行PCI45次,其中右主干11支,左前降支25支,回旋支11支,左冠状动脉1支。与237例<80岁行PCI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37例患者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86.1%,再通42支病变血管(87.5%),置入冠脉内支架16枚,成功率100.0%。6支血管再通失败,其中5支左前降支(LAD),手术相关并发症2例,均为LAD近端闭塞扩张后再闭塞或引起左主干(LM)夹层,其中1例术后1周死于室性心动过速。随访37例,平均随访时间(18.0±8.8)个月。手术后6~12个月行冠脉造影随访25例,再狭窄率36.0%。结论对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非药物治疗手段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桥血管和支架的再通率。方法CABG术后和药物支架植入术后再次出现心绞痛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各40例,其年龄、性别、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功能不全、脑卒中、药物治疗病史具有可比性。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桥血管和药物支架的效率和寿命的远期效果。结果与行CABG患者的桥血管比较,行PCI患者的药物支架远期狭窄或者闭塞率降低34.3%。与行CABG患者的左乳内动脉(LIMA)桥血管比较,行PCI患者的左前降支的药物支架远期狭窄或者闭塞率降低14.8%。与行CABG患者的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静脉桥血管比较,行PCI患者的左回旋支以及右冠状动脉的药物支架远期狭窄或者闭塞率降低49.8%。结论冠状动脉药物支架植入术的远期通畅率较CABG明显增高,冠状动脉药物支架植入术的药物支架的效率和寿命要优于CABG的桥血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并发左前降支近段病变的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的安全性及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2例行PCI的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及远期随访期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次血运重建术发生率。比较并发左前降支近段病变患者 (A组 )与未并发者 (B组 )PCI的安全性及远期效果。结果 :A组患者PCI成功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与B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远期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次血运重建术发生率亦无明显差异。结论 :PCI是并发左前降支近段病变的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安全、有效的血运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LM)病变和(或)三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在同时合并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情况下,接受不同血运重建策略治疗对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合并HFrEF并成功行血运重建治疗的LM病变和(或)三支病变冠心病患者进行病例注册分析。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入选患者902例,其中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228例(PCI组),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674例(CABG组)。根据术后平均3.1年随访资料对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左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经单因素回归分析后,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吸烟史、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病史、既往PCI史、既往CABG史、SYNTAX评分)纳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成功进行血运重建治疗后1年CABG组患者的MACCE发生率高于PCI组(17.66%比14.04%,HR 1.362,95%CI 1.211~2.070,P<0.010)。对MACCE单个事件比较显示,CABG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高于PCI组(12.61%比6.14%,HR 2.134,95%CI 1.832~3.182,P<0.010),而再次血运重建率较低(2.97%比4.82%,HR 0.696,95%CI 0.518~0.922,P=0.026);两组患者卒中及因心力衰竭入院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术后3年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MACCE发生率相似,同时在单独事件全因死亡风险、心原性死亡风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较于PCI组,CABG组具有较高的卒中发生率(5.93%比3.07%,HR 1.894,95%CI 1.528~2.673,P=0.014)和较低的再次血运重建率(8.31%比13.16%,HR 0.558,95%CI 0.362~0.714,P<0.010)。并依据SYNTAX评分分值分为SYNTAX评分低分(≤22分)、SYNTAX评分中分(23~32分)、SYNTAX评分高分(≥33分),单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经校正混杂因素后术后3年随访结果显示,对于SYNTAX评分低分患者,CABG组心原性死亡风险高于PCI组(HR 1.253,95%CI 0.748~2.003,P=0.048),两组全因死亡风险相似;而对于SYNTAX评分高分患者,CABG组的全因死亡事件、心原性死亡发生率均略低于PCI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R 0.796,95%CI 0.318~1.274,P=0.057;HR 0.941,95%CI 0.295~1.681,P=0.623)。结论合并HFrEF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接受PCI的远期预后并不劣于接受CABG治疗,对于存在左心功能障碍的冠心病患者,PCI也可作为血运重建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药物洗脱支架(PCI)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对老年三支冠脉病变的治疗效果及费用。方法选取2007年4月—2008年11月进行冠脉血运重建的176例三支病变的老年患者(年龄60~79岁),其中PCI组106例,CABG组70例。通过术后6个月和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终点事件和治疗费用。结果 PCI组平均住院及术后住院日较CABG组明显缩短(10.77±4.92)d比(46.20±16.19)d,(7.68±4.11)d比(19.51±10.04)d;PCI组完全血运重建率与CABG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4%比100%,P0.001)。两次随访两组死亡、心梗及脑卒中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CI组的再血管化治疗高于CABG组(P0.05);心绞痛及胸闷气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BG组伤口疼痛发生率显著高于PCI组(P0.05)。总MACCE事件CABG组虽显著低于PCI组(10.0%比21.7%,P=0.04),但将PCI组中计划内分次进行的血运重建从总MACCE中除去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联合终点事件两组间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总住院费用及药物费用CABG组显著高于PCI组(P0.001)。手术费用两者相似(P=0.83)。术后治疗费用PCI组显著高于CABG组(P0.001)。1年总费用CABG组显著高于PCI组(P0.001)。两组中完全血运重建者1年费用总和CABG组仍显著高于PCI组(P0.001)。术后PCI组抗血小板及他汀用药显著优于CABG组。结论对老年三支冠脉病变患者进行药物洗脱支架与冠脉搭桥术的疗效和费用进行综合分析后,提示药物洗脱支架治疗优于冠脉搭桥。  相似文献   

18.
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和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冠心病多支病变血运重建的有效手段,最近公布的ARTS-Ⅱ试验5年结果提示在完全血运重建和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中,无论是PCI组还是CABG组的无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生存率均无差别。但是对于复杂的冠脉病变CABG更具优势,对于不很复杂的冠脉病变即使未达到完全血运重建,PCI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在血运重建前应当对患者进行具体分析,仔细评价他们接受不同血运重建策略的获益风险比。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发展,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不断增加。由于支架内再狭窄、未处理节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既往接受PCI治疗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患者亦不断增加。既往PCI对CABG手术效果是否存在影响仍有争议,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雷帕霉素洗脱支架(DES)置入术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糖尿病并发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7-01-2004-06-30入院并接受DES置入或CABG治疗的糖尿病患者490例的基础临床资料、院内及院外随访资料,比较不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方式对糖尿病多支病变患者临床结果的影响.结果:250例患者接受DES置入(DES组),240例患者选择CABG治疗(CABG组).与DES组相比,CABG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更为复杂,左主干病变以及慢性闭塞病变的比例较高;DES组弥漫长病变以及再狭窄病变的比例较高.CABG组与DES组院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1.2%,P>0.05).共有440例患者接受了不同形式的随访,随访率为89.7%.2组患者随访病死率、非致死性脑卒中以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DES组患者需要再次血运重建的比例明显高于CABG组(11.3%:1.9%,P<0.01);DES组患者随访MACCE发生率高于CABG组(17.4%:8.6%,P<0.01).再次血运重建比例较高是导致DES组随访不良事件增加的主要原因.结论:糖尿病多支病变患者CABG后近中期MACCE发生率低于DES置入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