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套管持续负压冲洗法防治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7例数据完整的开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0例采用简易双套管持续负压冲洗法防治术后吻合口瘘(观察组),107例采用传统腹腔引流方法防治术后吻合口瘘(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以及手术干预率、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结果全部217例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0豫(8/217),其中观察组4例(3.63豫,4/110),对照组4例(3.7豫,4/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时间均为(7.3±1.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均未再次行手术干预,而对照组有5例经保守治疗无效而行手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引流管放置时间分别为(9.7±2.7)d 和(16.4±3.6)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5.7±4.3)d 和(21.5±6.4)d(P <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制简易双套管不能降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但可提高吻合口瘘保守治疗成功率,降低吻合口瘘手术干预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价经会阴骶前引流对防治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10月~2005年10月直肠癌前切除术351例,按术后经会阴骶前引流和经腹盆底引流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瘘的发生率,腹膜炎的发生率,瘘发生后的处理方式,平均愈合时间。结果:在经腹腔盆底引流组(A)和经会阴骶前引流组(B)中,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6.67%(10/150)和2.49%(5/20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炎A组6/10,B组0;瘘发生后A组7例行结肠外置术,B组5例均经冲洗引流而愈,未行二次手术;吻合口平均愈合时间:A组为28天;B组为12天。结论:经会阴骶前引流在防治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套管肛管对腹腔镜辅助下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效果.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黄石市中医医院200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共收治的65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除外手术时即行预防性造瘘患者)资料,按照术后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A组(325例)患者应用双套管肛管的处理方法,B组(333例)患者应用常规的处理方法.比较2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引流管放置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2组患者出现吻合口瘘后需二次手术率以及术后半年复查出现吻合口狭窄情况.结果 658患者中出现术后吻合口瘘30例(4.6%,30/658),其中A组患者发生吻合口瘘12例(5.1%,12/325),B组发生吻合口瘘18例(5.4%,18/333),2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引流管平均放置时间为(9.5±3.1)d,B组平均为(15.3±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为(15.3±5.4)d,B组为(20.4±6.7)d;A组患者住院费用为(43572±3234)元,B组为(53387±4792)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再次手术情况有2例(2/12,16.7%),B组有12例(12/1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半年复查无吻合口狭窄情况出现,B组有6例出现吻合口狭窄,通过扩肛治疗后排大便顺畅.结论 使 用双套管肛管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有利于降低腹腔镜辅助下对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7.
目的:探究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吻合口加固缝合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效果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01月至2021年06月在我院诊断为直肠癌且肿瘤距离肛门10 cm以内,行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详细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加固缝合组患者与传统吻合组患者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54例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指标对比上均未见明显差异。加固缝合组患者手术时间较传统吻合组明显增加(P<0.05);而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情况及时间上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加固缝合中低位直肠癌吻合口对于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效果仍不确切,需大量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国内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为直肠癌患者术前护理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我国1999年1月份至2009年1月份公开发表的有关国内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的15篇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年龄≥60岁直肠癌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高于<60岁者,合并OR值为0.50(95%CI:0.33-0.76)(P<0.01);男性直肠癌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高于女性,合并OR值为2.17(95%CI:1.38-3.42)(P<0.01);术前接受新辅助放疗直肠癌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高于未进行新辅助放疗者,合并OR值为3.66(95%CI:2.19-6.09)(P<0.01);术前患有糖尿病的直肠癌患者吻合13瘘发生率低于无糖尿病者,合并OR值为3.16(95%CI:2.27-4.39)(P<0.01);急诊手术直肠癌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高于择期手术者,合并0R值为0.27(95%CI:0.13-0.56)(P<0.01).结论:根据患者年龄、性别、是否糖尿病患者、术前是否进行新辅助放疗及可能的手术方式,术前进行有针对性更全面的护理,是可能降低直肠癌吻合口瘘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国内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为直肠癌患者术前护理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我国1999年1月份至2009年1月份公开发表的有关国内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的15篇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年龄≥60岁直肠癌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高于〈60岁者,合并OR值为0.50(95%CI:0.33-0.76)(P〈0.01);男性直肠癌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高于女性,合并OR值为2.17(95%CI:1.38-3.42)(P〈0.01);术前接受新辅助放疗直肠癌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高于未进行新辅助放疗者,合并OR值为3.66(95%CI:2.19-6.09)(P〈0.01);术前患有糖尿病的直肠癌患者吻合13瘘发生率低于无糖尿病者,合并OR值为3.16(95%CI:2.27-4.39)(P〈0.01);急诊手术直肠癌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高于择期手术者,合并0R值为0.27(95%CI:0.13-0.56)(P〈0.01).结论:根据患者年龄、性别、是否糖尿病患者、术前是否进行新辅助放疗及可能的手术方式,术前进行有针对性更全面的护理,是可能降低直肠癌吻合口瘘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吻合口瘘(anastomotic leakage,AL)是严重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及顸后的重要因素,对直肠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相关因素的探究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尤为重要.本研究分析直肠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1-01-2014-12-31经我院病理确诊为直肠癌的7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Dixon术).分别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相关性.结果 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6.53%(48/734).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OR=7.470,P<0.001)、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OR=1.974,P=0.043)、新辅助放化疗(OR=2.667,P=0.011)、预防性造瘘(OR=0.214,P=0.013)、血管侵犯(OR=2.336,P=0.044)与术后吻合口瘘相关.结论 患者性别、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新辅助放化疗、预防性造瘘、血管侵犯为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上可以针对相关危险因素,优选治疗方案,可有效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老年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直肠癌患者437例,均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法。分析影响老年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高危因素。影响因素包括性别、术前白蛋白、手术时间、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吻合口距肛缘距离、肠梗阻、Dukes分期、BMI、出血量、血管侵犯和神经侵犯。结果:老年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9例,发生率为6.64%。经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性别、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Dukes分期、BMI、出血量和神经侵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瘘组术前白蛋白≤35 g/L、手术时间>3 h、吻合距肛缘距离≤7 cm、肠梗阻、血管侵犯人数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白蛋白≤35 g/L、手术时间>3 h、吻合距肛缘距离≤7 cm、肠梗阻和血管侵犯为影响术后吻合口瘘的高危因素。结论:老年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受术前白蛋白、手术时间、吻合距肛缘距离、肠梗阻和血管侵犯影响,为降低术后吻合口瘘,需按照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引流方式对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引流效果。方法:收集从2013年1月到2016年9月在我科行食管癌手术并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患者,比较入组患者所采用的不同颈部引流方式的优劣。结果:共有83例患者纳入研究,有34例进入A组,行纱布条引流组;28例进入B组,行造瘘袋引流组;21例进入C组,行胃管负压引流组。所有入组患者一般资料和手术资料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指标对比结果显示,C组患者瘘口愈合时间较其他两组时间短[(15.90±4.18)天vs(14.60±4.41)天vs(9.65±3.80)天],住院时间较其他两组短[(18.10±4.17)天vs(16.20±3.78)天vs(12.30±3.29)天],换药次数较其他两组少[(37.55±8.75)天vs(14.5±3.23)天vs(10.00±2.05)天],抗生素使用时间也较其他组明显减少[(13.10±2.49)天vs(10.85±1.84)天vs(7.20±1.74)天]。结论:颈部放置负压引流有助于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愈合,值得临床推广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患者36例作为发生组,并以1∶1配比选取同期结直肠癌术后无吻合口漏患者36例作为未发生组。收集两组年龄、性别、肿瘤距肛门位置、肿瘤分期等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肿瘤距肛门位置、肿瘤分期Ⅲ、Ⅳ期、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低蛋白、吻合口方式、有无术前新辅助化疗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距肛门位置<7cm、肿瘤Ⅲ、Ⅳ期、糖尿病、低蛋白、手工吻合、术前新辅助化疗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距肛门位置<7cm、肿瘤Ⅲ、Ⅳ期、糖尿病、低蛋白、手工吻合、术前新辅助化疗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实施干预措施,降低术后吻合口漏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持续胃肠减压防治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持续胃肠减压在防治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648例食管癌和贲门癌进行手术治疗,在同一吻合术式下,观察分析术后不同持续胃肠减压时间的两组病例,观察胃肠减压情况、吻合口瘘的发生及治疗情况等。结果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986年1月至1991年1月,吻合口瘘发生率3.86%,治愈率62.5%;1991年1月至2004年1月,吻合口瘘发生率0.36%,治愈率100%。结论适当延长持续胃肠减压时间,可降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提高吻合口瘘治愈率,并可减少术后吸人性肺炎的发牛率,减轻胸胃症状等。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是临床亟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探讨使用双吻合器进行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及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使用双吻合器进行直肠前切除术的患者,对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进行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细胞分化程度、吻合口部位、TNM分期、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术前贫血及是否进行术前新辅助放疗的单因素分析,旨在进一步判断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风险。结果:150例患者中共7例发生吻合口瘘,其中3例行二次手术回肠造瘘,4例保守治疗后愈合。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证实,吻合口距肛距离、术前新辅助放疗是影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使用双吻合器技术进行直肠前切除的吻合其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相对较低,吻合口距肛距离、术前新辅助放疗是影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吻合口瘘的高危患者可以考虑选择性的进行保护性小肠造口。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概念普及以及手术器械的改进,保肛手术越来越多。目前吻合口瘘依然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吻合口瘘的发生与代谢性疾病、术前新辅助治疗、吻合口距肛缘距离、血供、张力等因素相关。大多数文献认为留置肛管对于预防吻合口瘘有积极作用,但因为纳入标准的不同,导致研究结果存在偏差。目前公认的预防吻合口瘘的方法是留置肛管和保护性造口,但是二者比较研究尚存争议。因此,期待未来开展更多的前瞻性与回顾性实验来比较研究留置肛管与保护性造口对直肠癌特别是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18,5(4):366-371
目的 探讨食欲条件反射刺激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接受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耐受性、肠内营养并发症及术 后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纳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17 年 2 月 ~12 月期间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 70 例 ( 结肠癌42 例,直肠癌28 例 ),随机分为刺激食欲组(试验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35 例,两组患者均实施 EEN,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 EEN 的耐受性、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普通饮食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66 例患者 完成试验,其中试验组34 例,对照组32 例。试验组术后EEN 的耐受性较对照组有改善(恶心、呕吐、腹胀、使用 促胃肠动力药物、胃管重置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普通饮食恢复时间(5.0±1.0d vs 6.4±1.9d)、 术后住院时间(7.0±2.0d vs 8.0±1.8d)缩短(P < 0.05);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食欲条件反 射刺激能提高结直肠癌患者术后 EEN 的耐受性,缩短普通饮食恢复时间,缩短住院时间,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是 一组简单、易行、经济的加快患者术后康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