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胆管引流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原因所致的胆管梗阻合并胆管感染均可导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发生。及时行胆道减压引流将克服胆源性脓毒败血症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十二指肠镜行鼻胆管引流(ENBD)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和疗效快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与开展,同时在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院内镜中心2003年1月-2008年7月对300例化脓性胆管炎病人采取ENBD进行治疗与护理,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经内镜胆管引流术对良恶性胆管狭窄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经内镜胆管引流术对各种良恶性胆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67例良恶性胆管狭窄病人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定胆管狭窄病变部位和性质后,再决定使用以下三种治疗中的一种: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内镜下塑料胆道支架引流(ERBD)和内镜下金属胆道支架引流(EMBE)。结果针对良性胆管狭窄行ENBD 21例,主要见于胆总管结石;针对恶性胆管狭窄行ERBD 29例,行EMBE 17例,主要见于胰头癌、胆管癌、壶腹癌、原发性肝癌及肝门及肝内转移压迫胆管,所有病例均在引流后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结论经内镜下胆管引流术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其操作安全而有效,特别是对各种良恶性病变引起的胆管狭窄起了关键性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管微切开分别进行术中联合内镜留置鼻胆管引流与十二指肠乳头导管扩张后胆总管一期缝合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83例,均行腹腔镜下微切开胆囊管进行胆道镜取石,其中43例同期术中十二指肠镜留置鼻胆管引流后胆总管一期缝合(鼻胆管组),40例同期术中胆道扩张导管扩张十二指肠乳头后胆总管一期缝合(导管扩张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丙氨酸转氨酶、血淀粉酶、总胆红素、术后第一日腹腔引流量;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急性胰腺炎、残留结石及胆漏。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管拔管时间、术后第一日腹腔引流量、术后丙氨酸转氨酶、胆红素、血淀粉酶、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胆管组术后3例急性胰腺炎,2例胆漏,1例残留结石;导管扩张组术后1例急性胰腺炎,2例胆漏,无残留结石,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微切开胆囊管胆道镜取石行胆总管一期缝合,采用鼻胆管引流或导管扩张均能达到解除胆道梗阻、通畅引流、减少胆总...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胆管空肠桥式内引流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行胆管空肠桥式内引流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反流性胆管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胆漏、总胆红素下降等指标。结果术后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为8.6%,胆漏发生率为3.4%,术后第一天肛门恢复排气10.3%,术后2周总胆红素下降50%以上为93.1%。结论胆管空肠桥式内引流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术后并发症少,胃肠功能恢复快,手术简单、安全、省时,值得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减黄方法。[方法]对17例手术探查证实无法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于手术中找到并切开梗阻以上的肝内胆管.其中左肝管切开15例,T管引流9例.胆肠内引流6例;右肝管切开l例.行T管引流;左右T管均切开1例.行双T管引流。观察术前、术后血清转氨酶、谷胺酰转肽酶(GGTP)、碱性磷酸酶(AKP)和总胆红素的变化。[结果]手术前后血清转氨酶、GGTP、AKP和TBIL均明显下降,且差异有显著性.术后恢复良好,黄疸消除顺利,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肝内胆管切开引流是对无法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姑息减黄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跨越Vater壶腹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低位梗阻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32例恶性胆道低位梗阻患者(男26例,女6例,平均年龄56.6岁),术前经CT和MRCP证实为恶性胆道低位梗阻。其中,胰头癌12例,胃癌术后淋巴结转移5例,膀胱癌淋巴结转移1例,壶腹周围癌6例,胆总管癌7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32例患者行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右侧腹壁穿刺28例,剑突下穿刺4例),于胆总管末端跨越Vater置入32枚自膨式胆道支架。结果:32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支架位置良好,胆汁通畅。术中无胆道出血,无胆汁渗漏及胆管破裂。术后总胆红素由(205.7±16.2)mg/dl降为(35.5±6.7)mg/dl。术后12小时发生急性胰腺炎1例,对症治疗后出院。术后30天内发生胆系感染2例,抗炎治疗好转后出院。随访1~26个月(平均15.4个月),6例再发支架内梗阻(其中5例再行支架治疗或引流治疗,1例未治疗死亡),2例出现十二指肠梗阻,行十二指肠支架治疗后缓解。6例由于肿瘤转移非黄疸性死亡。结论:跨越Vater壶腹胆道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恶性低位胆道梗阻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其常见问题,采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球囊扩张或单纯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已成为改善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有效方式。 目的:通过病例随访评价经皮胆道内球囊扩张及肝胆管引流对原位肝移植后胆管狭窄治疗的有效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为1999—07/2007—0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放射科接受经皮胆道内治疗的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患者53例。男46例,女7例,年龄17~64岁。所有患者都因肝移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经CT或MRI证实为胆道梗阻。 方法:53例中50例患者接受了经皮经肝胆管引流,36例常规通过右侧肝内胆管进行,14例患者接受了双侧(左侧和右侧肝内胆管)肝胆管引流,其中6例是在第2次治疗中对左侧肝内肝管引流:13例同时进行了胆道球囊扩张:3例患者进行了单纯球囊扩张治疗。 主要观察指标:对53例患者进行平均9.6个月的随访,观察经皮胆道内干预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致黄疸的控制情况。 结果:1例患者带T管治疗随访至1个月时由于急性排斥反应而死亡,1例患者经皮经肝胆管引流随访至1个月时肝功能衰竭自动出院,51例患者到随访结束时黄疸情况均缓解甚至治愈,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甚至正常。一次有效率达79%(42/53),11例患者(21%,11/53)需要多次治疗,其中5例为第~次治疗失败,6例因黄疸复发。治疗与随访过程中未出现与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 结论:原位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采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和球囊扩张治疗安全性较高,未见特殊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胆管引流用于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高淀粉酶血症和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拟行ERCP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在ERCP后,未给予鼻胆管引流;试验组患者在ERCP后,给予鼻胆管引流。分别在术后3、12、24 h测定2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较2组患者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26.7%),P0.01;试验组胰腺炎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11.67%),P0.05。试验组术后3、12、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RCP术后行鼻胆管引流可有效预防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胆汁引流利弊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PD)术前胆汁引流 (PBD)减轻梗阻性黄疸对于手术后结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 1991年以来收治的胰头及总胆管下段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病例 89例 ,其中 3 5例患者PD术前进行胆汁引流减黄手术 ,5 4例患者未行PD术前减黄手术 ,从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术中胆汁培养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PD术前减黄组由于PBD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2例 ,胆道感染 1例。术前减黄组PD术中胆汁培养阳性 16例 ,明显高于未减黄组3例 (P <0 .0 5 )。减黄组PD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 ( 7/ 3 5 )明显低于未减黄组 ( 2 8/ 5 4) (P <0 .0 5 )。结论 :PD术前减黄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并发症 ,但减黄确能降低PD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ENBD在再次胆道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NBD在再次胆道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6年6月到2007年6月院在再次胆道手术之前行ENBD的60例病例,统计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再次胆道手术前行ENBD的60例患者术中均未发生胆道损伤、肝动脉、门静脉损伤和十二指肠损伤.其中29例保留ENBD,胆总管一期缝合,无术后并发症.结论:再次胆道手术前行ENBD有利于术前的引流、减黄;术中在ENBD引流管引导下,易于找到胆管,减少副损伤的发生;在保证没有胆道狭窄、无残石的复发胆道结石患者可利用其术后引流,行一期胆道缝合,而避免留置T管,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26例不同原因所致的胆道梗阻急性化脓性炎症进行内镜鼻胆管引流术,其中胆总管结石(CBDS)188例,胆道蛔虫病14例,胆管炎性狭窄11例,胆管癌和壶腹部癌7例,乳头狭窄及功能异常6例.结果 成功完成226次ENBD,引流后患者发热,腹痛症状2-5 d内缓解,1周内血清胆红素显著下降,临床症状改善.ENBD并发症为2.2%.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一种简便、有效、安全的方法 ,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为以后内镜治疗或外科手术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在DSA下为1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胆道支架植入术,梗阻部位分别为高位梗阻6例,低位梗阻9例。15位患者均住院行胆道支架治疗,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3.6±10.7mg/dl(2.5~47.8 mg/dl),引流3~7d后血清总胆红素为17.9±10.1mg/dl(1.5~39.8mg/dl)。术后8~14d胆红素14.0±11.4mg/dl(0.8~38mg/dl)。植入支架患者平均生存期为197d,较其它治疗生存期明显延长。梗阻性黄疸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积极采取支架植入减轻黄疸、改善肝功能,能有效延长患者生成期、提高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经内镜放置金属胆道支架 (endoscop icmetalbiliaryendoprothesis ,EMBE)是近年来新兴的内镜治疗技术 ,是恶性胆管梗阻较好的姑息性治疗方法。我院肝胆外科自 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 6月采用EMBE治疗恶性胆管梗阻 10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肝外胆管恶性梗阻患者拟接受EMBE者 ,共 10例 ,其中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47~ 76岁 ,中位年龄为 66 5岁 ,包括 :胆管癌 5例 (其中胆管高位梗阻3例 ,低位梗阻 2例 ) ,胰头癌 1例 ,壶腹癌 4例。主要临床表现 :黄疸 ,腹痛 ,乏力 ,纳差。1 2 方法 术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两种引流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伴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比较鼻胆管与鼻胆管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胆总管结石伴梗阻性黄疸患者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3天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每日胆汁引流量及引流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差值和直接胆红素差值的差异。结果鼻胆管联合持续负压吸引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下降、引流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差值、直接胆红素差值变化均优于鼻胆管组,且每日胆汁引流量明显多于鼻胆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胆管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胆总管结石所致梗阻性黄疸更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郭超 《医学临床研究》2014,(7):1390-1391
【目的】探讨胆管胰管外引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所起的预防作用。回顾性分析本科室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予胆管胰管外引流。【结果】25例中1例有A级胰漏,短期治疗后消失;1例术后5d腹腔出血,经止血治疗后好转;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胃排空障碍,均相应处理后痊愈。无胆漏、腹腔感染及再手术和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胆管胰管外引流能有效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过程中采用导丝套取胃管的护理配合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胆道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 (ENBD).观察组在鼻胆管行口鼻转换时采用导丝套取胃管,对照组采用传统血管钳钳夹或手取.比较两组转换成功率、不良反应情况,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结合胆红素(UA)、尿胆红素(BIL)、谷丙转氨酶(ALT)等检验结果,并总结ENBD围术期护理配合方法.结果:观察组套取全部成功,对照组套取失败者改用观察组方法后成功;观察组一次抓取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完成口鼻转换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用鼻胆管引流7 d后,100例患者UA、BIL、ALT均明显下降,且均值已降至正常水平.结论:改进口鼻转换方法可提高抓取成功率,减少抓取时间,做好ENBD围术期护理配合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基础,也是胆道梗阻患者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鼻胆管引流(ENBD)在治疗急性胆管炎中的应用。方法:对急性胆管炎的患者急诊行鼻胆管引流,并给予内科保守治疗:病情稳定后行鼻胆管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决定行EST或开腹手术治疗。结果:28例患者ENBD成功25例,3例ENBD插管失败,25例患者在ENBD后症状和体征在24小时内均有明显改善,1周后再行鼻胆管造影检查,根据胆管结石和胆道狭窄情况决定行EST或开腹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鼻胆管引流(ENBD)在治疗急性胆管炎时,安全有效且操作相对简便,特别适用于高龄、体质差,同时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患或曾有多次胆道手术史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镜技术在恶性胆管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对56例恶性胆管梗阻患者行鼻胆管引流、内置管和金属支架置入术.结果 全组56例患者共计进行内镜操作68例次,总有效率(满意组加一般组)为87.2%.其中,中、低位胆管梗阻者治疗有效率为94.0%,高位胆管梗阻治疗有效率70.6%.结论 内镜治疗恶性胆管梗阻是一种较好的姑息性解除胆管梗阻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发症少,成功率高,适合于无根治可能的恶性胆管梗阻,可有效地控制黄疸,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基本可替代姑息性胆管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并一期缝合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该院2012年5月-2014年1月期间对8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了腹腔镜、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鼻胆管引流+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87例患者中成功82例,失败5例,无胆漏发生,术后3~6 d拔除鼻胆管,住院7~9 d。结论三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术既保持了十二指肠乳头Oddi括约肌的完整性及正常生理功能,又免除了长时间T型管引流的并发症,符合现代外科的损伤控制和快速康复理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左右叶双侧PTBD术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及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3月27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行左右叶双侧PTBD术的患者(男:女=2.38:1,平均年龄52.8岁),纳入标准为胆总管上段梗阻行左右叶双侧PTBD术并且术后随访4周。以术后四周血清总胆红素是否下降50%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原发疾病、术前Child—Pugh评分、行PTBD术和临床症状出现时间间隔、左右叶PTBD时间间隔及术中胆道造影显示梗阻类型。结果 27例患者术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大于50%有18例,小于50%有9例。两组病例在PTBD术距离临床症状出现时间及左右叶PTBD时间间隔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而术前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Child—Pugh评分及术后胆道感染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左右叶双侧PTBD术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一定的近期疗效,早期引流与多支引流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