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椎病脊髓功能的神经学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颈椎病脊髓功能的客观评定可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做出客观的判断,有助于临床病因探讨,判断疗效,便于临床交流和研究,可对不同的治疗方法作出评估,选择优良的治疗方法。本文就颈椎病脊髓功能的神经学方面的评价进行一番回顾。  相似文献   

2.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的神经学评价和疗效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神经学评价标准和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对21例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术前和术后实施Nurick分级法、JOA评分以及我国的40分评估法,并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对影响神经学功能恢复的可能因素加以分析。[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术后Nurick颈椎病脊髓功能分型提高2~3级。JOA评分提高1~6分;我国的40分法提高7—12分。影响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技术因素有:椎体后缘骨赘切除不全、颈椎生理弧度恢复不良、椎体高度撑开不足或术后的过度丢失。[结论]Nurick分类允许更严格的比较,对某些脊髓病并不适合;JOA评分方法简便、有效,能较为全面地反映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功能的改变;40分评定方法评价较为客观,但较为繁琐。椎体后缘骨赘切除不全和椎体高度撑开不足与手术疗效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常用的几种关于脊髓损害的功能评定方法,并提出了一个新的四十分评定法。此方法用数字描述颈脊髓损害患者的四肢运动功能、感觉和括约肌功能情况,较细致全面地反映病变的程度,把颈脊髓损害所造成的残疾分为四级,与中残联制定的肢体残疾整体功能评定相一致。经实践证明四十分法对颈脊髓损害功能的评定是较为合理简便和准确的。  相似文献   

4.
13例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3例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疗效进行分析。方法9例行颈前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3例行C3-7,颈后路单开门减压术;1例行前路减压术,术后2a因效果不佳,再行颈后路单开门减压术。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2-40个月,平均28个月。采用颈椎病脊髓功能状态评定标准,优良率76.9%.有效率92.3%。结论手术可充分减压,解除对脊髓的压迫;椎间植骨融合是恢复脊柱稳定性的关键;应强调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5.
郝永强 《颈腰痛杂志》1995,16(4):243-245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现状郝永强综述施杞,赵光复审校颈椎的退变过程,可引致脊髓的功能障碍或脊髓病,称做脊髓型颈椎病。它是55岁以上脊髓功能障碍病人中最常见的病因[1.2]。本病1952年Brain[3]等首先报道,其后才开始被充分认识,因其致瘫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20例脊髓型颈椎病不同的临床时期,而采取手术干预,探讨不同病程时期行手术治疗,术后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根据JOA17分法)。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总结在北医三院进修期间抽取年龄在45~55岁,均为单阶段病变,不伴有椎管狭窄患者均采取前路Peek材料Cage,填充刮除自体椎体后缘骨赘和松质骨,行椎间融合,前路钛板内固定。术前术后采用JOA评分标准评定,利用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7-术前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术前病程短的改善率明显提高,且脊髓功能恢复较好,病程长者术后改善率低,并且仍残留脊髓症状。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对脊髓功能的恢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步行功能的改善或恢复是脊髓损伤康复的主要目的之一。步行功能评定是脊髓损伤患者功能能力评定的重要内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许多评定方法如: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 dex,MBI)、脊髓损伤独立性评定(spinal cord independencemeasure,SCIM)均涉及到步行功能评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颈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0年8月采用颈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1例,摘除压迫在脊髓及神经根的髓核和软骨终板,使脊髓彻底解放压迫,钛椎间融合器加前路钛钢板固定.结果 41例中,术后38例获1.0~2.5年随访,疗效按照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定法评定,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动态观察不悬吊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疗效,评价其效果.方法 按照颈椎病脊髓功能状态评定40分法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脊髓损伤的神经和功能分类标准对脊髓型颈椎病和外伤性四肢不全瘫手术前后临床结果评分对照;对椎管矢状径和颈椎稳定性进行放射学随访测量.结果 颈椎病术前平均分为21分,术后33分;外伤性四肢不全瘫进步1~2级;椎管矢状径增加4~5 mm,除术前自身存在不稳征外,影像学检查未发现畸形或不稳征,1例因明显颈部外伤发生关门外,未见关门发生.扩大椎管少数轻度塌陷,但不影响疗效.结论 不悬吊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技术上简便、安全,并发症少,适用于各种病例,甚至老年人.  相似文献   

10.
颈椎病是骨科的常见病,脊髓型颈椎病(CSM)是各种类型的颈椎病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类型.原则上,本病一旦明确诊断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解除脊髓压迫、保护和改善脊髓功能.由于致压物多位于脊髓前方,因此,其手术治疗以颈前路方法为主.  相似文献   

11.
脊髓损伤的功能独立性评定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脊髓损伤的功能独立性评定的应用王彤,周士枋,励建安为进一步反映脊髓损伤对病人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指导医务人员制定有效的康复治疗计划及监测治疗效果,必须有一个标准的日常生活能力测定方法。以往国际上通用的功能评定方法很多,象Barthel指数和PULS...  相似文献   

12.
脊髓腹背受压合并颈椎不稳定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由多因素(腹背例受压和不稳定)所引起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32例脊髓型颈椎病施行了颈后路单开门加铰链侧植骨,并对其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4个月。结果: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68.1%,按Hirabayshi恢复率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1.2%。结论:颈椎单开门结合铰链侧植骨为治疗脊髓腹背侧受压合并颈椎不稳定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0年8月采用颈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1例,摘除压迫在脊髓及神经根的髓核和软骨终板,使脊髓彻底解放压迫,钛椎间融合器加前路钛钢板固定.结果 41例中,术后38例获1.0~2.5年随访,疗效按照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定法评定,结果优13例,良21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89.47%.结论 颈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颈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0年8月采用颈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1例,摘除压迫在脊髓及神经根的髓核和软骨终板,使脊髓彻底解放压迫,钛椎间融合器加前路钛钢板固定.结果 41例中,术后38例获1.0~2.5年随访,疗效按照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定法评定,结果优13例,良21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89.47%.结论 颈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外科治疗和疗效评定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评定标准。方法:对123例寰枢椎脱位患者行牵引复位,根据复位情况,将脱位分为三型:可复型、难复型和不可复型。根据此临床分型分别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方法。并根据Symon临床标准、脊髓功能评定标准(JOA 17分法)和自拟的脊髓受压及减压影像学评定标准等3种方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资料完整的25例经6-36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3种方法评定结果分别为:临床显效率平均56%,脊髓功能改善率平均67.1%,脊髓减压改善率平均73.7%。结论:根据临床复位难易进行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自拟的疗效评定标准可客观反映脊髓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10只成兔、 20名神经功能正常看、 3例椎管狭窄症不伴有脊髓功能障碍和 30例脊髓型颈椎病者经皮导出的皮导节段性脊髓诱发电位 (percutaneous segmental spinal cord evokedpotential,PSSCEP)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后,证实了从颈背侧中线皮下导出的P1、N1和P2波不仅能对脊髓型颈椎病做出脊髓功能定位诊断,而且对估计预后和制定正确手术方案都有一定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PAF受体拮抗剂对脊髓损伤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建如  陆永坚 《中华骨科杂志》1997,17(10):636-638,I003
试图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BN52021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和机理。方法;采用Allen打击法造成猫脊髓损伤,应用PAF受体拮抗剂BN52021治疗猫脊髓损伤,观察脊髓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含量,血流量,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脊髓运动功能评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颈脊髓前动脉CT血管造影观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脊髓前动脉。方法 2009年2月~2012年8月,采用64排螺旋CT机对1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脊髓前动脉造影,观察脊髓前动脉阻塞和梗阻,以及MRI T2高信号与脊髓前动脉的关系。结果 2例脊髓型颈椎病并发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患者脊髓前动脉造影显示颈脊髓前动脉于病变部位中断;其余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CT脊髓前动脉造影均显影,未见明显中断。结论 64排CT脊髓前动脉造影术可以显像脊髓型颈椎病的颈脊髓前动脉。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前动脉不易被压迫中断。脊髓型颈椎病MRI图像T2高信号与颈脊髓前动脉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9.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常伴随有典型的手部功能障碍,称之为"脊髓病手"(Myelopathy-hand),手部功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脊髓病手的临床意义尚不明确。作者通过查阅国内外近几年来的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部功能的特征性变化愈加重视。其不仅能够与神经根或外周神经病变引起的手部功能变化相鉴别,作为一种无创性的评价手段,量化评估脊髓病手功能还能够对术前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术后功能改善效果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20.
脊髓夹持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评价不同手术入路对脊髓夹持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自 1996年 6月起收治 5 6例脊髓夹持型颈椎病患者 ,男 35例 ,女 2 1例。 42例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14例患者行颈后路椎板切除椎管扩大术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手术前后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 (JOA)评分标准评定患者脊髓功能。结果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组患者症状改善率 ( 5 7.33± 14 .6 ) % ,优良率达 6 4.2 9%。颈后路椎板切除椎管扩大术组患者症状改善率 ( 37.35±11.2 ) % ,优良率 42 .86 %。结论 :颈前入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夹持型颈椎病直接有效 ,应作为首选手术治疗方法。合并黄韧带退变严重肥厚 ,钙化或骨化的颈椎病患者 ,3个节段以上病变患者或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 ,仍宜选择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 ,或同期或二期前、后路减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