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的意义。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高频探头(11MHz),对62例高血压病患者和50例健康人常规检测双侧颈动脉,观察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的情况。结果 62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1.03±0.26mm,42例有不同程度的斑块形成。50例健康人IMT0.75±0.24mm,9例有不同程度的斑块形成。病变发生部位多在颈动脉分叉处,其次为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起始段。结论高血压病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组。超声检测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及斑块性质,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治疗及判断预后。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安全、无创,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动脉硬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DMCI组)和120例单纯脑梗死患者(CI组)进行检查,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测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颅外段,并记录颈动脉中膜厚度(MT)、管腔内径、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及部位。结果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DMCI组为84.3%,CI组为74.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其次是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少。右侧多于左侧。DMCI组颈总动脉内径明显小于CI组(P<0.05),颈动脉狭窄总数及重度狭窄数较CI组多。另外,DMCI组颈动脉狭窄以中重度为主。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情况更严重,容易导致严重颈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3.
杨杰 《亚太传统医药》2013,9(6):214-215
目的: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来分析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脑梗死患者78例,设为观察组;另选7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但未伴有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经MRI诊断检查确诊,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检查部位包括: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eima-media thickness,IMT)、颈动脉管腔狭窄情况、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IMT明显增厚(P<0.05),颈动脉管腔狭窄及不稳定型斑块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具有无创及可重复性等优点,且费用低,可作为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依据,在临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TIA)的磁共振弥散加权(DWI)异常与颈动脉彩超联合诊断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将86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经DWI检查结果分为DWI异常组、正常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全部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三组的颈动脉斑块发生情况和类型及颈动脉狭窄率。结果:DWI异常组、DWI正常组斑块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DWI异常组斑块的检出率高于DWI正常组。DWI异常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的发生率及不稳定斑块的检出率、狭窄程度高于DWI正常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A的DWI异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斑块或动脉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的特点。方法:对3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经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发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简称IMT)随年龄增加而增厚,斑块形成后,是否导致脑梗塞,取决于斑块的性质。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可作为预测及评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中药双龙丸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为了评价中药双龙丸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 ,我们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观察双龙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临床选择 5 2例有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双龙丸治疗组和开博通对照组。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及截面积、斑块厚度及面积 ,以及血流参数的变化。结果 :经双龙丸治疗后 ,IMT由 1 32mm降低到 1 16mm ,平均降低 0 16 2mm ;内中膜截面积由 4 4 2 3mm2 减少到 38 11mm2 ,斑块厚度由 2 4 6mm减少到 1 88mm ,平均减少 0 5 7mm ;斑块面积由 4 5 89mm2 减小到 36 83mm2 ,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结论 :双龙丸能降低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内中膜厚度、斑块厚度及面积。双龙丸有阻止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敬林 《中医药研究》2012,(8):1003-1004
目的评价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1例脑梗死患者及41例无脑梗死者双侧颈部动脉行超声检查,包括观察头臂干及双侧锁骨下动脉、动脉壁内中膜增厚情况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量、形状及内部回声。结果脑梗死患者有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者29例,发生率为70.7%。无脑梗死者41例有斑块形成者25例,发生率为61.0%。两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左侧略高于右侧。脑梗死组脂质斑块及复合斑块例数明显多于无脑梗死组。结论脂质斑块及复合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对不稳定斑块进行早期治疗、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颈部血管彩超对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评价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前循环脑梗死病例和对照病例,记录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内中膜厚度,确定有无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回声,颈动脉狭窄情况.结果 前循环脑梗死病例和对照病例比较,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内中膜增厚发生率、斑块出现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稳定斑块是脑梗引起严重神经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起始部,且易出现于双侧颈动脉及脑部病灶同侧的颈动脉.颈动脉粥样硬化至颈动脉狭窄在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糖耐量低减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体检中发现的围绝经期伴糖耐量低减(IGT)者86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同期进行体检的围绝经期糖耐量正常(NGT)者92例作为对照组,全部病例均填写体检表及调查问卷,进行常规体检并检测空腹血糖、血脂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利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分析IGT与血压、血脂及体重指数的关系。结果:IGT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压、血脂及体重指数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在围绝经期伴糖耐量低减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早在糖耐量低减阶段就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特征与价值。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动脉硬化发生率与斑块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中动脉管腔光滑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个动脉的IMT厚度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发生部位主要为下肢远端的中小动脉血管(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有效诊断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的血管病变,可以对血管病变位置与严重程度进行有效判定,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粥样斑块显示与中风预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研究超声监测缺血性脑血管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报价值。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人83例为观察组(组),无脑血管疾病的人员65例为对照组(组),使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10MHz)观察颈内动脉的内膜、中层和外膜三层结构,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确定其大小、范围、表面形态、病变性质及狭窄程度,并准确测定血管壁的厚度、内径、腔面积,同时彩色多普勒显示颈内动脉血流状态及流速、流量。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颈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PS)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超声可以监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并可以预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2.
杨建军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7):124-124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临床就诊患者中长期吸烟人群与不吸烟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对比。方法:应用德国西门子AUCSON Antares彩超诊断仪对100例吸烟患者及82例不吸烟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测。结果:长期吸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高于不吸烟组,长期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因素。讨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技术可直接显示血管管壁,能观察到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程度,且具有无创、便捷、费用低廉等优点,可以对血管作出早期诊断,从而判断吸烟与颈动脉硬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的效果及动脉狭窄情况。方法:选择 2017 年 6 月至 2018 年 8 月于长沙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 100 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另选择同期 100 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均 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1.52 ± 0.32)mm,高于对照组 的(1.32 ± 0.13)mm,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动脉狭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的效果十分显著,同时能够充分反映动脉狭窄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表现及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60例因其他类型疾病就医的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接受颈部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2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检出数量及性质、颈动脉相关血流参数。结果病例组的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左侧、右侧颈动脉IMT测定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的低回声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强回声斑块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病例组颈动脉PSV、EDV测定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RI、PI测定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超声检查对于评估颈动脉斑块硬化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与餐后血糖的关系。方法选择正常健康者(C组)20人,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20例)规范治疗糖尿病后餐后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B组(20例)规范治疗糖尿病后餐后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上。分别测量三组患者颈动脉管径、内中膜厚度、斑块、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数值,并计算管径狭窄度。结果餐后血糖高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管腔狭窄发生率均显著增高,RI和PI显著增高。结论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出现早且严重,餐后血糖在7.8mmol/L以上组更明显,诊治糖尿病应常规检查餐后血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于本院正常体检者中高尿酸血症患者137例设为观察组,血尿酸水平正常者129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与血尿酸水平正常人群相比,高尿酸血症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显著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尿酸水平升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也相应增大,血浆尿酸水平的高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颈动脉内中膜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与分析96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直径、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性质及部位、管腔狭窄程度、彩色血流分布特征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并与同期85例门诊患者对照。结果脑梗死患病组96例患者中,发现硬化斑块89例,共135段,其中重度狭窄19例,闭塞3例;对照组85例患者中,发现硬化斑块29例,共35段,无动脉狭窄或闭塞。经统计学分析,2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颈部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及闭塞是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彩超检测对于颈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监测病情发展及临床综合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消退作用及对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者106例。随机分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54例(治疗组)和刺五加注射液治疗52例(对照组),两组均以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检测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厚度消退及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使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后,经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比治疗前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在缩小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稳定斑块的同时可明显降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作为监测手段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评价中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60例脑梗死患者参与研究,将患者平均分成A、B组,分别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检查,分析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评价价值。结果:CT检查显示正常17处,管壁增厚20处,斑块23处;彩超分别检出18处、19处、23处;CT检查颈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分别为14处、18处、28处;彩超结果为14处、20处、26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对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均较好,临床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选择,彩色多普勒可作为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脑梗死患者颈外动脉狭窄的特点。方法采用HP-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对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颈外动脉进行监测,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管腔有无狭窄及狭窄的程度,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大小和血管解剖学形态。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狭窄出现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的部位以颈动脉起始部和颈动脉膨大部最明显(P<0.01),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狭窄以梗死侧为高,其比例明显高于非梗死侧(P<0.001)。结论老年糖尿病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发生呈正相关,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呈正比,梗死部位与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具有同侧性,梗死发生与否与狭窄有关,与狭窄部位相关性不大,且狭窄部位多发生在颈内动脉起始部位和膨大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