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1988年5月,我们在山东省泗水县进行野生动物携带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抗原检索中,从该县境内农村捕捉野兔20只,黄鼬16只,无菌采集肺和肾组织标本,放液氮罐内携回实验室,冷冻切片、固定,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EHF单克隆25—1荧光抗体由北京预防医学中心病毒学研究所提供)。结果查出1只黄鼬肺内携带EHF病毒抗原,但肾组织内未发现抗原阳性。野兔肺和肾组织均阴性。对黄鼬肺EHF病毒抗原阳性标本用 相似文献
3.
4.
5.
6.
7.
近年来,我国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有从农村逐渐向城市蔓延趋势。南京市市区1978年至1984年共发生EHF病人5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29-47岁,职业均为工人),病前两个月内均未离开过本市市区。其临床症状、体征、血象及血清免疫荧光抗体检查均确诊为EHF。 相似文献
8.
9.
10.
宝鸡市1955年首次发现流行性出血热病例以来,病例逐年增多,发病地区不断扩大,疫区从农村向市区蔓延,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为了查清我市疫区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源种类及其携带出血热病毒抗原情况,我们于1983年11月至1984年底对重点疫 相似文献
11.
12.
13.
<正> 我省流行性出血热(EHF)自1963年首例报告后,一直到1980年只有零星病例,而且分布在淮河流域,至1981年于黄河流域首次发生暴发流行。此后疫区迅速扩展,现已波及全省所有地、市,并查明为 EHF 病毒所引起。然而,其传染源种类及其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极需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为控制流行性出血热(EHF),我们于1987年5、10月份对辖区乡镇内鼠类携带EHF病毒情况进行了监测。共捕鼠6种,无菌剖取鼠肺384份,EHF抗原阳性2份,检出率0.52%;带病毒鼠种为黑线姬鼠,阳性检出率1.08%(2/185)。检测鼠血清287份,EHF抗体阳性8份,阳性率2.79%;其中黑 相似文献
17.
18.
对47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应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抗原再次攻击后观察IgE,嗜酸粒细胞和临床变化以及EHFV抗原的皮试反应和皮窗试验中细菌渗出情况。结果发现EHFV抗原注射前后嗜酸粒细胞和血压等无明显变化;抗原注射前IgE正常的13例,注射后7例(53.83%)超出正常范围。皮试结果15min阳性14.8%,6h阳性57.44%,24~48h阳性8O.89%。皮窗试验淋巴细胞渗出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外单核细胞增高例数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抗原组有3例嗜酸粒细胞增高。以上结果说明EHFV抗原再次攻击后可以出现Ⅰ、Ⅲ、Ⅳ型变态反应,但绝大多数为Ⅳ型变态反应。对以上各型变态反应在EHF发病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
周宁县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宁地处闽东北山区,是福建省流行性出血热(EHF)的重点疫区。自1973年发现首例经血清学证实 EHF 后,疫情不断扩大,至1989年止共发病259例。为全面了解本县人间与鼠间 EHF 流行情况,现将17年来收集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病例资料搜集疫情报告并经个案调查核实的病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