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11例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的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1例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的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门诊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6例,其中结核性脑膜炎3例,病毒性脑膜炎2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其次急性脑梗死2例;多发性脑梗死合并痴呆2例;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1例,门诊均误诊。结论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的AIDS临床并非少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容易误诊神经系统原发疾病而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3例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的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的AIDS临床资料.结果 23例中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病最常见(18例),其中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7例,结核性脑膜炎4例,化脓性脑膜炎4例,病毒性脑炎3例;其次为HIV相关性痴呆综合征和急性脑梗死(各2例);罕见为HIV相关性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1例.临床表现颇具多样性,首发症状缺乏特异性,首诊误诊率为100%.结论 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的AIDS临床并非少见,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为神经精神疾病而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HIV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8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在南京脑科医院住院诊断HIV,具有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研究人群的平均年龄为40.9±9.4岁,平均CD4细胞计数为55cells/mm3(QR:25~105)。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头痛(87.2%),体重下降(71.8%),发热(66.7%)。弓形虫脑炎(28.2%)、艾滋病痴呆综合征(17.9%)、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15.4%)、不明原因的CNS感染(15.4%)和隐球菌脑膜炎(12.8%)、结核性脑膜炎(12.8%)、不明原因的颅内占位性病变(12.8%)是艾滋病毒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表现的主要病因。结论 HIV-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越来越常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应提高警惕,留意抗HIV抗体的筛查。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患者临床少见,且易被误诊,现报告此患者3例如下。1临床资料1.1例1女,31岁。因“发热1个月,头痛10d”于2006年5月11日入院。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体温在37~39℃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化脓性脑膜炎为首发表现的川崎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以化脓性脑膜炎为首发表现的川崎病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前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蛋白、氯化物均高于正常值,治疗后则显著降低;外周血检查结果显示CRP、ESR及血小板等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钠、钾、氯化物治疗前后结果变化不大(P0.05)。给予抗生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治愈24例,好转6例,转外科2例,无死亡,治愈率75%。随访3个月29例患者预后良好,智力正常,2例出现智力低下症状,1例出现轻度肢体活动障碍,治愈率占90.6%。治疗前脑脊液外观浑浊23例,球蛋白阳性27例,治疗后患者情况得到显著改善,CSF浑浊及球蛋白阳性比例显著降低(P0.05)。结论以化脓性脑膜炎为首发表现的川崎病治疗应结合临床表现,同时行脑脊液检测、头颅CT及心电图观察,并合理采用抗生素及丙种球蛋白等药物治疗,可有效提高诊断率,增加治愈率,降低后遗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孙燕  郑州  )  杨萱  郑州  )  关琦  郑州  )  安永辉  郑州  )  王双利  郑州  )  张静  郑州  )  赵清霞  郑州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2):6-9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诊断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00—2011年住院治疗的320例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3 401例艾滋病患者中,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320例,发病率9.41%。其中新型隐球菌脑炎104例,原因不明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72例,弓形虫脑炎33例,结核性脑膜炎29例,HIV相关脑病35例,脑白质病变19例,脑梗死16例,不明原因占位12例。T细胞亚群检测254例:CD4<50/mm3125例,CD4 50~100/mm356例,CD4 100~200/mm3 41例,CD4>200/mm3 32例,平均为86.79/mm3。320例中181例好转出院,68例治疗无效自动出院,死亡61例。结论 AIDS患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发病率高,表现复杂多样,以CD4<100/mm3最为常见,临床诊断困难,病死率高,早期经验性治疗有助于诊断,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石家庄平安医院34例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提出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4例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率为1.44%;其中结核性脑膜炎25例(73.53%),新型隐球菌脑膜炎7例(20.59%),病毒性脑膜炎2例(5.88%)。给予内科常规治疗,25例结核性脑膜炎痊愈21例,死亡4例;7例隐球菌脑膜炎痊愈3例,死亡4例。病毒性脑膜炎痊愈1例,死亡1例。本文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4例中总共死亡9例(26.47%)。全部患者在诊断前均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28例患者应用较大剂量激素治疗,18例患者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点主要为高热、头痛及意识障碍;狼疮活动度评分(SLEDAI)平均9±3分。脑脊液检查发现糖和氯化物降低明显。结论①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结核性脑膜炎最常见;②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是SLE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③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狼疮活动度无关,而神经精神狼疮多发生于狼疮高度活动期,SLEDAI评分对二者鉴别诊断有意义;④狼疮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高热、头痛及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反复腰穿脑脊液检查对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对47例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分析,提高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认识.方法 对本院2000-08~2007-12收治的47例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7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均为AIDS晚期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31例,CD4<50/mm321例,CD4 51~100/mm38例,CD4101~200/mm32例,CD4<100/mm3者占93.5%,平均CD4 35.3/mm3;在确诊时已合并多种机会感染,47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中,好转25例,恶化8例,因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死亡14例,总病死率为29.8%.结论 AIDS患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情重,预后差,免疫力低下是引发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因素,脑脊液病原学检查结果是诊断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起病患者的诊断。方法分析1例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患者主要表现反复头痛、发热,伴颈部及腋窝淋巴结肿大;颅脑检查、自身抗体检验无特征性改变,腋窝淋巴结穿刺可见大量组织细胞增生,结构破坏及不规则坏死病灶,免疫组化示坏死区高表达MPO、CD163。提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结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以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病症者,临床上可以反复头痛、发热起病,脑脊液呈复发性淋巴细胞性炎症,且患者临床预后好,淋巴结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可避免错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以脑干症状起病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2017年6月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NMOSD诊断标准的345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其中32例以脑干症状起病的NMOSD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女性30例,男性2例,发病年龄15~65岁,平均发病年龄36.5岁。22例表现为顽固性恶心、呕吐及呃逆,10例表现为头晕、复视及共济失调,此外尚有个别病例伴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四肢无力、头面痛等临床表现。头部MRI示:病变多位于延髓背侧、脑干背侧、四脑室及中脑导水管周围。32例患者的EDSS(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评分及复发指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P0.05)。结论脑干症状可以是NMOSD的首发症状,常见的表现包括恶心呕吐、顽固性呃逆、头晕、复视、共济失调等,病变多位于脑干室管膜周围,临床漏诊及误诊率高,且预后情况相对较差,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临床特点的认识,以减少漏诊。方法对28例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或)艾滋病患者中的12例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机会感染性疾病情况进行回顾,并结合文献分析总结。结果12例患者分别诊断为艾滋病脑病(5例)、慢性脑膜炎(3例)、周围神经病(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和获得性脱髓鞘性神经病各1例)、脑梗死(1例)和肌肉病(1例)。艾滋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病率约为42.86%(t2/28)。至少合并1~2种以上机会性感染,以真菌最为多见,发病率为83.33%(10/12);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率为25%(7128)。结论HIV感染可累及神经系统多个部位及肌肉。艾滋病期患者常合并多系统混合感染,以真菌最为常见;临床以消瘦、间歇性发热、头痛、咳嗽、认知功能减退、脑膜刺激征阳性等症状与体征为主,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或漏诊。诊断与鉴别诊断需依靠脑脊液检查、肺部CT、头部CT和(或)MRI等辅助检查结果,临床工作中应注意筛查,尽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并发真菌性脑膜炎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艾滋病(AIDS)并发真菌性脑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报告2例AIDS并发真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结果:2例男性,主要表现头痛、发热、抽搐。脑脊液真菌培养1例为罗伦隐球菌,另1例为新型隐球菌。均予治疗,前者因脑疝住院期间死亡,后者病情稳定仍在随访中。HIV-1抗体均为阳性。结论:真菌性脑膜炎是AIDS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为AIDS的主要致死病因之一,需及时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3.
颅前窝底骨质缺损无骨性重建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术后大范围骨性缺损行骨性重建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颅前窝底肿瘤伴大范围骨质破坏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肿瘤切除;其未行骨性重建(观察组)30例,行骨性重建加软组织重建(对照组)15例。并对比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早期并发症5例,其中观察组脑脊液鼻漏1例,脑脊液鼻漏合并脑膜炎及脑积水2例;对照组钛网从鼻腔脱出1例,移植钛网产生排斥反应1例,均未发生脑脊液鼻漏。随访6~99个月,肿瘤复发5例,其中死亡4例,带瘤生存1例;两组均无迟发性脑脊液鼻漏、脑组织下沉、脑膜脑膨出、空蝶鞍综合征等并发症。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底肿瘤切除术后的颅前窝底骨质缺损没有必要一定重建其骨性结构,仅行软组织重建即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Neurologic complications of the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most often present as brain dysfunction and/or a polyneuropathy. We describe a unique neurological problem of a woman with AIDS who presented with a cauda equina mass due to primary CNS lymphoma. She subsequently developed a fulminant lymphomatous meningitis and died. Although previously rare, primary spinal cord lymphoma is expected to be encountered more often with the current AIDS epidemic and may be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from infectious mass lesion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aTBI)患者血清血清内皮素-1(ET-1)、可溶性上皮钙黏蛋白(SE-CAD)及镁离子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100例aTBI患者分为轻、中型组(GCS 9~15分,66例)和重型组(GCS〈8分34例),另将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ET-1、SE-CAD及镁离子的水平,比较各组ET-1、SE-CAD及镁离子水平的变化。结果轻、中型组和重型组伤后24 h内血清ET-1、SE-CA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镁离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重型组伤后24 h内血清ET-1、SE-CAD明显高于轻、中型组(P〈0.05),而镁离子水平明显低于轻、中型组(P〈0.05)。重型组治疗后血清ET-1、SE-CAD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而镁离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ET-1、SE-CAD及镁离子可能参与aTBI后颅内的病理生理变化,其对判定伤情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华东六省一市颅脑创伤合并颅面损伤住院患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华东六省一市颅脑创伤合并颅面损伤住院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从《2004年华东六省一市颅脑创伤住院患者》数据库中整群抽取合并颌面损伤患者,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分析。结果15611例颅脑创伤患者中合并颌面损伤患者占40.37%,男女比3.59:1,平均年龄(38.70±16.93)岁,17~58岁患者占所有年龄组的80.04%,各年龄组上性别对于颅脑创伤合并颅面损伤的发病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受害者是农民(46.11%)、工人(28.07%)、学生及儿童(9.08%),文化程度以中学(55.16%)、小学(29.50%)和文盲(6.22%)最多。公路(67.22%)、公共场所(11.35%)和矿山工地(9.46%)是主要发生地点;主要致伤原因是车祸伤(66.20%)、击打伤(12.20%)和高处坠落伤(10.71%),而且在各年龄组中车祸伤都是主要致伤原因(P〈0.01)。颅脑创伤合并颅面损伤较其他颅脑创伤病情重,合并伤多,预后差。结论颅颌面损伤是颅脑创伤中最常见的合并症,多为中青年男性,且文化层次相对较低,这类患者较其他损伤病情重,预后差,在检查、诊断和治疗上需要各学科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探究性眼动(EEM)与事件相关电位(ER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认知功能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多项睡眠图(PSG)监测确诊的OSAHS患者26例和20例健康正常人为研究对象,进行EEM和ERP测定,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SAHS患者EEM凝视点数(NEF)和反应性探索评分(RSS)值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OSAHS患者的ERPP3波潜伏期(355.27±22.98)ms和波幅(3.59±1.51)μV,与对照组P3波潜伏期(321.16±15.64)ms和波幅(6.19±1.53)μV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OSAHS患者P3波潜伏期与NEF、RSS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82、-0.461,P〈0.05),P3波幅与NEF、RSS呈正相关(r值分射为0.413、0.451,P〈0.05)。结论:EEM和ERP在评价OSAHS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二者可作为综合评估OSAHS患者认知功能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手术效果.方法 将95 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 例采用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对照组48 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恢复良好23 例、中残9 例、重残6 例、植物生存3 例、死亡6 例;对照组恢复良好14 例、中残6 例、重残9 ...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患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2例CVST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30例。病因不明:男性为42.3%,女性为20.0%(P0.05);有5例女性(16.7%)患者与产褥期或服用避孕药相关。性发作:男性为40.4%,女性为13.3%(P0.05)。不论性别,有实质病灶的患者中死亡或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的比例为31.0%,无实质病灶的患者预后不良的比例为10.0%(P0.05)。结论与女性相比,CVST男性患者病因不明的比例较高,性发作的风险高;有脑实质病变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