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运动性哮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动性哮喘(EIA)的发病率较高,据统计有50%~80%的哮喘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EIA[1]。另外Rupp等[2]在对美国166所高校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有64%的EIA患者其静息时肺功能是正常的,而且从未有过哮喘发作的病史。Linna[3]的研究也表明,在运动后最大呼气流量(PEF)下降超过20%的EIA患者中,有25%的患者从未有过任何不适主诉,说明EIA在正常人群中也广为存在。近年来EIA不断地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将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发病机制70年代中期,有学者对EIA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体位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肺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多存在上气道结构或功能障碍 ,仰卧位睡眠时易发生呼吸暂停 ,故我们比较了 50例男性OSAS患者和 2 0例体重、年龄相似的健康人坐位与仰卧位的肺功能。对象 依据国际标准[1 ] 定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若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 1 0次 /h且以阻塞性为主 ,则诊断为OSAS。选择男性OSAS患者 50例 ,年龄 (47± 1 1 )岁 ,体重指数 (BMI)为 (2 8± 4)kg/m2 。 2 0例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 ,年龄 (48± 1 1 )岁 ,BMI为 (2 7± 3)kg/m2 。两组间年龄、BMI比较 ,差异…  相似文献   

3.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是观察糖尿病患者听力减退的重要检测手段之一。我们于 1998年 7月至 2 0 0 1年 5月通过观察糖耐量减低 (IGT)患者BAEP的主要客观指标Ⅰ~Ⅲ峰间潜伏期 (IPL)和Ⅰ~Ⅴ峰间IPL两耳差值的变化 ,探讨IGT对患者听力的影响。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IGT组 34例来自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 ,男 2 0例 ,女 14例 ,年龄 6 1~ 78岁 ,平均 (6 5 6± 3 5 )岁 ,均符合WHO 1985年制定的IGT诊断标准 ,无耳部和神经系统疾病。对照组 38例 ,男 2 0例 ,女 18例 ,年龄 6 0~ 74岁 ,平均(6 3 6± 2 …  相似文献   

4.
运动中由于过度呼吸导致气道液体大量蒸发丧失而呈高渗性,这种高渗性刺激可能是运动性哮喘(EIA)中导致支气管狭窄的机理之一。本文选用对18名运动性哮喘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向气道内输送高渗盐进行局部激发,分别采用直接滴注(浓度4.5%)和气溶胶吸入浓度3.6%,速度172±6mg/ml,持续时间60s)两种方式,来观察比较分析了两种情况下气道的反应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1α(MIP 1α)是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过程中嗜酸细胞 (EOS)、肥大细胞及肺泡巨噬细胞等释放的一种化学介质 ,为 6 9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 ,属趋化性细胞因子。有研究表明 ,哮喘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及儿童哮喘患者的鼻吸出物中MIP 1α浓度明显增加[1,2 ] 。为此 ,我们观察了哮喘患者血清MIP 1α的变化及与外周血EOS计数、气流阻塞的关系。对象与方法 哮喘发作组 42例 ,男 2 1例 ,女 2 1例 ,年龄16~ 6 7岁 ,平均年龄 (4 0± 12 )岁 ,为 2 0 0 1年 1月~ 4月本院门、急诊哮喘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T淋巴细胞、白三烯和运动性哮喘(EIA)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13例运动性哮喘患者和19例非运动性哮喘患者运动前、后血清中的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浓度和白细胞介素4(IL-4)mRNA和白细胞介素5(IL-5)mRNA值以及外周血CD+25T淋巴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百分比(CD+25%);另外测定22例运动性哮喘患者运动前和运动后2h尿液中白三烯E4(LTE4)浓度,给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扎鲁斯特治疗;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哮喘患者运动前ECP和CD+25%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呈负相关(r分别为-0.79、-0.61,P均<0.01).运动性哮喘组与非运动性哮喘组之间IL-4mRNA、IL-5mRNA、CD+25%、ECP在运动前、运动后10和60min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运动性哮喘组、非运动性哮喘组、对照组之间最大分钟通气量(Emax)分别为(73.6±34.2)L/min、(69.1±22.1)L/min、(59.6±23.5)L/min,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运动性哮喘组运动2h后尿液中LTE4浓度为(225.7±97.4)ng/L与运动前(152.9±89.4)n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服用扎鲁斯特后,运动性哮喘运动后反应与用药前比较明显减轻,其中运动后1h内FEV1下降与时间形成的曲线下面积[AUC0~60min(用药前为1.0用药后为0.3)]、运动后FEV1恢复至运动前所需时间(用药前为75min∶用药后为45min)、运动前、后FEV1下降的百分比(用药前为-22.9%∶用药后为-6.9%,P均<0.01).结论过度通气并非EIA形成的主要因素;T淋巴细胞的激活以及主要由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4、IL-5,嗜酸细胞分泌的ECP在EIA的发生中未起主导作用;白三烯在运动性哮喘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反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道反应性增高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特征之一 ,是气道炎症的间接反应[1] 。气道反应性增高存在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等疾病[2 ] 。辨别不同疾病的气道反应性及其程度对临床医生十分重要。我们对 39名健康体检者和 119例患者应用强迫振荡法连续描计呼吸阻力 ,直接记载累积激动剂量法[3 ] ,研究哮喘与COPD气道反应性特征及其诊断符合率。对象与方法 将 119例患者分为两组。哮喘组 80例 :男 35例 ,女 45例 ,年龄 (4 0± 1)岁。为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COPD组 39例 :男 2 1例 ,女 18例 ,年龄 (4 6± 2 …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哮喘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活化诱导细胞凋亡 (AICD)及影响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机制进行了检测和分析 ,以期为揭示哮喘的慢性气道炎症机制提供依据。对象与方法 按 1997年《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1] ,选择初治哮喘患者 10例为哮喘组 ,男、女各 5例 ,平均 (35 8±10 3)岁。选择 10名无吸烟史的健康人为对照组 ,男、女各 5例 ,平均 (35 9± 11 0 )岁。于淋巴细胞分离液中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尼龙毛柱分离出T淋巴细胞。一部分加入PHA P液 (终浓度为 10 μg/ml)和IL 2 (终浓度为 5 0U/ml) ,另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通过诱导痰检测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患者嗜酸性粒细胞 (EOS)凋亡情况 ,探讨EOS凋亡与哮喘病情严重度的关系 ,再通过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 ,观察痰EOS凋亡的变化。对象与方法 哮喘组 (A组 ) 2 0例 :男 12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4 1± 13)岁 ,均符合 1997年全国哮喘会议诊断标准[1] ,并按标准进行分级 :轻度 8例 ,中度 9例 ,重度 3例。 2 0例哮喘患者随机再分为激素治疗组 (A1组 )和非激素治疗组(A2 组 ) ,每组各 10例 ,两组性别、年龄和病情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A1组哮喘患者给予布地奈德 (商品名 :普米…  相似文献   

10.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临床多发于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的青壮年 ,近年报告导管射频消融 (RFCA)治疗IVT效果好[1 - 4 ] 。我院自 1993年开展RFCA以来治疗IVT 45例 ,43例获得成功 (95 6 % ) ,兹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45例IVT ,男性 32例 ,女性 13例。年龄10~ 5 9(31 8± 13 1)岁。患者入院后经体格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二维超声心动图等常规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结构改变。全部病例心室晚电位检查阴性。  IVT发作时常规心电图 室性心动过速平均心率 140~2 30 (182± 2 8)次 /min ,2 5例呈右束支阻…  相似文献   

11.
俯卧位通气能显著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的氧合状况 ,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 ,现将我们的应用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1998年 7月至 1999年 8月收入我院急诊监护室 (EICU)的多发伤患者 19例 ,男 14例 ,女 5例 ,年龄2 7~ 78岁。致伤原因为车祸伤 10例 ,高处坠落伤 5例 ,撞击伤 3例 ,其它伤 1例。每例损伤部位 (2 6± 0 7)处 ,损伤严重度评分 (ISS)值为 2 4 2± 7 1,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值为 19 3± 8 6。根据 1992年欧美联席会议制定的标准[1] ,8例为ARDS ,11例为急性肺损伤 (ALI) ,…  相似文献   

12.
运动诱发性支气管哮喘中免疫机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分泌的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T淋巴细胞的激活和运动诱发性支气管哮喘 (EIA)的关系。方法 选择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患者 3 2例 ,其中运动性哮喘患者 (A组 ) 13例 ,非运动性哮喘患者 (B组 ) 19例、正常对照组 (C组 ) 8名进行踏车运动试验 ,分别测定其运动前、运动后 10min、1h血清中的ECP浓度、白细胞介素 5 (IL 5 )mRNA、外周血CD+ 2 5T淋巴细胞占总淋巴细胞数的百分比 (CD+ 2 5% )。结果  (1)运动前A组患者的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与ECP和CD+ 2 5%呈负相关 (r分别 =- 0 79和 - 0 61,P均 <0 0 1) ;(2 )运动后A组患者FEV1为 (2 5 2±14 4) % ,PEF为 (41 2± 3 3 0 ) % ;B组患者运动后FEV1为 (1 5± 5 5 ) % ,PEF为 (11 3± 7 9)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3 )运动后 10min及 1hA、B两组患者ECP、CD+ 2 5%、IL 5mRNA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分泌的ECP、T淋巴细胞的激活在运动诱发性哮喘的发病机制中未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心率变异 (HRV)被认为可以较好的提示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预后[1、2 ] ,HRV变小 ,猝死的危险性增大。多中心临床观察证明 ,AMI患者使用 β受体阻滞剂 ,可缩小梗死范围 ,改善心功能 ,控制或减少心律失常 ,有利近期和远期预后[3] 。但这种作用与HRV的关系报道不多 ,我们观察了AMI患者应用美托洛尔后HRV的变化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患者均为AMI住院者 ,治疗 (A)组3 0例 ,其中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 3 8~ 74(60± 10 1)岁 ;对照 (B)组 3 0例 ,其中男2 2例 ,女 8例 ,年龄 3 9~ 76(61± 9 8)岁。除…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炎性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材料与方法根据WHO临床命名及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 37例 ,其中男 2 3例 ,女 14例 ,年龄 6 0~ 6 9岁 ,平均 (6 4.7± 13.4)岁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患者 31例 ,其中男 15例 ,女 16例 ,年龄 6 0~ 6 5岁 ,平均 (6 2 .4± 12 .9)岁 ;健康对照组 (均为正常健康查体者 ) 35名 ,其中男 2 1名 ,女14名 ,年龄 6 0~ 6 8岁 ,平均 (6 4.3± 14.2 )岁 ,上述病例均除外各种急、慢性炎症 ,肝病、风湿性疾病及各种创伤等。AMI及UAP患者均在发病后 2 4h内采集静脉血 2ml,同时采集UAP患者及正常人静脉血 2ml,…  相似文献   

15.
我们应用脂微球前列腺素E1(Lipo PGE1)治疗 30例创伤后急性肺损伤 (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 ,观察其对血流动力学、氧合状况、呼吸力学的影响。对象与方法  2 0 0 0年 7月~ 2 0 0 1年 6月收入我院急诊监护室的患者 30例 ,男 2 3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4 2岁。原发疾病均为严重多发性创伤 ,其中交通伤 18例 ,高处坠落伤7例 ,挤压伤 3例 ,其它伤 2例。 30例患者每例平均损伤(3.1± 0 .9)处 ,损伤严重度评分[1] 2 6± 9,入ICU时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1] 2 1± 8。根据国内 1999年制定的标准[2 ] ,13例为A…  相似文献   

16.
运动激发试验在支气管哮喘诊断中的应用王立华,赵永碧,王丽,闫汝茂运动性哮喘(EIA)自1961年Jones等通过呼吸功能测定证实支气管哮喘患者持续运动后可发生支气管痉挛以来,逐渐受到人们重视。我们对4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了运动激发试验,现将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17.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68例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对 6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分析 ,探讨老年人AMI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广东省中医院心脏中心1999~ 2 0 0 2年行冠状动脉造影的AMI住院病人 68例 ,男 5 4例 ,女 14例 ,年龄 18~ 90岁 ,平均 (5 8 2 8± 13 18)岁 ,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1] ,均于AMI后 2h~ 3 5d按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 2 方法 记录每例患者年龄、性别 ,有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冠心病家族史 ,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包括病变类型 ,病变数 ,侧支循环形成 ,病变部位 ,冠…  相似文献   

18.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多项血清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肺血栓栓塞症 (PTE)发病率和病死率高 ,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易误诊、漏诊[1] 。目前 ,临床上主要依靠肺动脉造影及核素肺灌注 通气扫描确诊该病 ,尚缺乏有效无创诊断方法。血清酶学诸指标 ,包括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冬氨表 1 PTE组与对照组患者多项血清酶浓度比较 (U/L , x±s)组别  例数ALTASTCKCK MBLDHHBDHALPγ GT 对照组 5 0 2 7± 6 2 4± 95 7± 1813± 5 171± 3914 8± 2 5 10 0± 2 42 7± 13 PTE组 46 45± 1945± 2 810 5± 5 6 18± 14 2 43± 116 2 46± 12 5 12 2± 5…  相似文献   

19.
血浆内皮素的测定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研究表明内皮素 (ET)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并与SLE活动、狼疮肾炎及雷诺氏现象等有密切的关系。我们检测了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的血浆水平 ,探讨血浆内皮素与病情变化的关系。  对象与方法1.对象 :RA患者 3 1例 (RA组 ) ,女性 2 5例 ,男性 6例 ,年龄 18~ 67岁 ,平均年龄 (5 0 .15± 14 .94)岁。诊断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 (ACR ) 1987年修订的RA诊断标准。对照组 3 1名 ,为健康志愿者 ,女性 2 1例 ,男性 10例 ,年龄 17~ 69岁 ,平均年龄 (4 3 .9± 18.91)岁。2 .方法 :(1)分别记录 3 1…  相似文献   

20.
腺苷是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另一种重要炎性介质。因此,我们旨在探讨腺苷在参与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细胞因子网络中的作用及茶碱抗炎作用的机制。对象与方法 哮喘组17例,其中男7例,女10例,平均年龄(33±13)岁,病程(5±4)年。均来自北京协和医院门诊,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的诊断标准[1]。并除外伴发其他肺部疾病,且至少1个月内未用过皮质类固醇,2~4周内未用过茶碱。正常对照组12名,男、女各6名,年龄(41±13)岁。均为健康正常人,无吸烟史及过敏性疾病等。取哮喘患者及正常人空腹静脉血10ml,加肝素(20U/ml)抗凝,经F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