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在治疗深部真菌感染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一步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月就诊于某科的深部真菌感染并采用伊曲康唑治疗的病例60例,总结其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60例患者拟诊真菌感染17例,临床诊断39例,确诊4例;60例患者中3例因不良反应而停药,1例因经济原因中断治疗,其余56例患者中治疗有效39例(69.6%),无效17例(30.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易感因素包括粒缺、恶性肿瘤、化疗、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感染病原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治疗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窦性心动过速、左心衰竭、肝功能损伤,停药后明显缓解。结论伊曲康唑是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安全、经济、应用方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5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治愈2例,好转1例,死亡2例。肺部真菌感染病死率高,常死于多器官衰竭。伊曲康唑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0)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恶性肿瘤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采用伊曲康唑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氟康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患者抗真菌治疗的有效率研究组为81.25%、对照组为56.25%,研究组患者抗真菌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对照组为12.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采用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伊曲康唑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医院2009年5月-2011年12月收治的9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纳入研究,对于符合真菌感染拟诊病例纳入序贯治疗组(45例),符合真菌感染经验性治疗的病例纳入经验治疗组(51例),经验治疗组采用伊曲康唑静脉给药,以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为有效,序贯治疗组采用伊曲康唑序贯治疗方案,该组患者以临床症状消失为有效;治疗过程中经验治疗组有患者符合拟诊或确诊标准时,则转入序贯治疗组进行治疗,一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经验治疗组的51例患者中,有9例转为拟诊病例,进行疗效评估时共有42例患者,其中有效者38例,有效率为90.48%;序贯治疗组在进行疗效评估时共有拟诊患者54例,有效51例,有效率为94.44%;所有患者中无肾功能损害发生,有4例肝功能出现异常.结论 伊曲康唑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中确实具有明显疗效,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但需注意使用过程中对肝功能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真菌感染患儿,全部病例均于诊断后给予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每次4~6 mg/(kg.d),第1、2天2次/d,以后1次/d,连用2周。结果总有效率为70%,毒副作用小;粒细胞缺乏≥10 d,是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伊曲康唑可以提高环孢菌素A的血药浓度。结论伊曲康唑注射液是治疗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医院临床收治并确诊的血液恶性肿瘤继发真菌感染的病例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治疗组采用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伏立康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真菌清除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好转的时间;统计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的方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的变化,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及白介素-12(IL-12);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检测出真菌67株,经过治疗后,58株菌株被消除,真菌清除率为86.57%;对照组患者检测出真菌68株,经过治疗后,42株菌株被消除,真菌清除率为61.76%(χ2=10.810,P=0.001);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高热、咳嗽、咳痰、恶心、感染性休克及呼吸衰竭好转的时间缩短(P0.01);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例数为56例(88.89%),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12的含量均有下降(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12的含量更低(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清中IL-4和IL-10的含量增加(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中IL-4和IL-10的含量更高(P0.01);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6例(9.52%),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7例(11.11%)。结论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继发真菌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耐受性良好,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失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评价伊曲康唑治疗COPD合并肺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9月1日—2012年5月31日某院呼吸内科诊断为肺真菌感染并接受伊曲康唑治疗的42例COPD患者临床资料,随机抽取同期住院53例COPD不伴肺真菌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42例COPD合并肺真菌感染患者,经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8例,临床诊断34例;急性病例6例,慢性病例36例;真菌检查阳性者共28例,其中检出白假丝酵母菌6例,曲霉菌13例,未分类真菌7例,混合感染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基础疾病、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长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低蛋白血症、侵入性操作、有创机械通气、糖尿病、侵入性真菌病感染史是COPD合并肺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伊曲康唑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为66.67%,真菌清除率为60.71%,总有效率为64.29%;28例真菌检查阳性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真菌清除率和综合疗效评价总有效率分别为71.43%(20例)、60.71%(17例)、67.86%(19例)。伊曲康唑治疗COPD合并肺真菌的急、慢性感染患者,以及COPD白假丝酵母菌和曲霉菌感染患者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1%,多数轻微可逆,未对治疗造成明显影响。结论伊曲康唑治疗COPD合并肺真菌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0例甲真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伊曲康唑治疗,对照组采用氟康唑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28%,对照组总有效率91.42%,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0.0000,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5.72%),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11.43%),2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0.1823,P>0.05).结论 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能获得与氟康唑相似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老年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单中心、开放、前瞻性研究方式,选择老年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应用伊曲康唑静脉注射液治疗,观察用药第7天及用药结束后的临床有效率、真菌清除率及安全性.结果 18例患者纳入该研究,临床诊断12例,占66.7%,确诊6例,占33.3%;假丝酵母菌属感染阳性率为83.3%,曲霉菌属感染阳性率为16.7%,无隐球酵母菌属及其他真菌感染;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中,最常见的为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其次为侵入性操作、有创机械通气;用药7d后临床有效率为55.6%,真菌清除率为61.1%,治疗结束时临床有效率为77.8%,真菌清除率为83.3%,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较少.结论 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老年肺部真菌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伊曲康唑是一种口服有特效的三唑类抗真菌药,其优点是易服用,对角化组织有亲和性,停药后有持续作用,毒性小。我科于1994年5月~1994年7月用伊曲康唑治疗体股癣患者获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60例临床和真菌学检查确诊为体、股癣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二组,伊曲康唑治疗组30例,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 相似文献
11.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2)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特征及伏立康唑治疗临床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5年1月78例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观察患者临床特征并行病原学分析,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6例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观察组42例患者使用伏立康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感染控制时间、用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5例确诊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出真菌25株,其中曲霉菌属8株、白色假丝酵母菌6株、克柔假丝酵母菌3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4株、热带假丝酵母菌及光滑假丝酵母菌各2株;观察组患者治疗痊愈15例、显效13例,治疗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控制时间及用药时间分别为(2.63±1.45)(6.17±1.33)d,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8例患者予以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从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原学3个方面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IFI发生率24.0%,其中肺部感染最多见,占68.2%;所有IFI患者发热占87.5%,60例肺部真菌感染者均出现肺部影像学改变,其中典型改变占54.5%;26例检出假丝酵母菌生长,12例检出曲霉菌属,有58例经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65.9%,无效12例,死亡18例,死亡率20.5%;主要不良事件是神经精神症状、视觉异常和皮疹;88例可评价病例中无因不能耐受药物相关不良事件而退出治疗.结论 伏立康唑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IFI的高效及安全的药物,同时其所引发的不良事件较少. 相似文献
13.
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血液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全部病例均应用伏立康唑静脉滴注14 d后口服序贯治疗,通过临床表现和肺部影像学变化以及动态检测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等方面确定诊断和评价疗效,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32例肺部IFI中确诊3例,临床诊断18例,拟诊11例;全部病例均有肺部CT影像学改变,空洞及晕轮征各2例,磨玻璃改变10例,胸腔积液12例,结节影26例,其中近胸膜结节2例,近胸膜楔形病灶3例,1例合并鼻窦改变;GM试验检测32例,20例阳性,阳性率62.5%;伏立康唑治疗时间21~94 d,中位治疗31 d;治疗5周肺部病灶完全吸收20例,明显好转4例;32例IFI患者治愈24例,显效3例,总有效率84.4%;伏立康唑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肝功能异常.结论 伏立康唑是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安全有效药物,GM试验是诊断IFI简便实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78例诊断为恶性肿瘤合并IPFI的各种合格标本进行检测及药敏试验,对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各类真菌189株,第1位是假丝酵母菌属159株,占84.1%,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检出率最高为104株占55.0%,热带假丝酵母菌31株占16.4%,光滑假丝酵母菌14株占7.4%,克柔假丝酵母菌10株占5.3%,曲霉菌属是第2大类真菌,检出23株,占12.2%;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卡帕芬净的耐药率均<10.0%;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22.6%;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1.4%、50.0%;克柔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60.0%、50.0%.结论 恶性肿瘤合并IPFI假丝酵母菌属占绝大多数,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比例下降,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比例增多;所检出的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部分真菌耐药性严重,提示应尽早进行病原学监测,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2)
目的探讨儿童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防治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7月医院收治的117例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患儿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17例患儿共分离出95株真菌,主要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为主,分别占64.21%、10.53%,曲霉菌属15株占15.49%;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不典型,主要包括咳嗽、发热、喘息、呼吸困难症状,分别为109、98、58、46例,各占93.16%、83.76%、49.57%、39.32%,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是患儿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117例患儿中108例抗真菌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2.31%;9例无效,其中死亡6例。结论儿童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主要病原菌为假丝酵母菌属、曲霉菌属,年龄、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是儿童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及时给予抗真菌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8)
目的对病理确诊的侵袭性肺真菌感染(IPFI)病例进行临床分析,了解IPFI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及影像特点,加深对IPFI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97-2014年医院病理确诊的IPFI患者32例,对资料记载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病原学、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结果,比较继发性和原发性IPFI的临床特点。结果 IPFI临床表现不特异,继发性IPFI年龄大,更多表现为发热、咳嗽和/或咳痰、呼吸困难;原发性IPFI影像学表现以结节或肿块为主;32例确诊IPFI患者,25例继发性IPFI患者中13例为曲霉菌感染;7例原发性IPFI中6例隐球菌感染;8例死亡病例均为继发性IPFI。结论 IPFI以曲霉菌感染为主,临床表现及影像学不特异;继发性IPFI患者年龄大、病死率高,原发性IPFI临床症状少,需尽早行侵袭性治疗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侵袭性真菌感染及菌种演变趋势,以便今后更好地实施早期治疗和干预处理,改善患者预后。方法记录并分析2003年1月-2013年7月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真菌感染2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手术种类、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部位、真菌种类及耐药性、临床治疗与预后等。结果入选282例患者送检490份标本共分离出500株真菌,侵袭性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居首位占51.3%、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占45.4%、真菌占3.3%;真菌感染最常见的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39.0%、手术切口20.4%、泌尿道19.0%、血流感染10.2%;排名前4位的假丝酵母菌属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引起假丝酵母菌血症的菌株依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非白色假丝酵母菌逐年增加(χ2=18.733,P<0.001)。结论侵袭性真菌感染是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临床医师应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10年致病真菌种类发生改变,治疗时真菌药物的选择需考虑覆盖非白色假丝酵母菌。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为合理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共76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新生儿的病例,观察并分析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影响因素以及临床表现特征,并记录试验室的转归情况。结果 76例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均为假丝酵母菌属感染,侵袭性真菌感染早产儿62例占81.6%,其中极低出生体质量儿21例,超低出生体质量儿9例。结论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假丝酵母菌属感染,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与患儿的机体状态、原发病以及并发症有密切的联系;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掌握呼吸机应用指征以及尽早过渡至肠内营养等,均是预防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