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考察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友谊质量及社交地位的关系.方法:采用友谊质量问卷(FQQ)、同伴关系提名和儿童孤独感量表(CLS)对268名留守儿童和228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①留守儿童组的孤独感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组;②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友谊质量的冲突与背叛因子显著正相关,与其它友谊质量因子显著负相关;孤独感与同伴积极提名显著负相关,与社会偏爱分数和社会影响力分数显著负相关;③高孤独感组在友谊质量的帮助与指导、肯定与关心、亲密袒露与交流、冲突解决策略等因子得分显著低于低孤独感组;冲突与背叛因子得分显著高于低孤独感组;④不同社交地位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比较发现,受欢迎组的孤独感显著低于被拒绝组(P=0.034)和被忽视组(P=0.005);⑤友谊质量和社交地位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回归分析显示,友谊质量的“亲密袒露与交流”因子负向预测孤独感,同伴接受性正向预测孤独感.结论: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孤独感明显偏高;留守儿童的友谊质量及社交地位与其孤独感密切相关.高孤独感的留守儿童与同伴之间的情感联系少并处于不利的社交地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监护状况留守儿童孤独感、友谊质量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湖南某学校269名3-6年级小学生,以儿童孤独感自评量表和友谊质量测量问卷为测量工具进行调查。结果:①与监护人关系好的留守儿童在孤独感得分上低于与监护人关系不好的留守儿童,在友谊质量的信任与支持维度得分明显高于与监护人关系不好的留守儿童。②监护人采用打骂教育方式的留守儿童孤独感显著高于讲道理教育方式的留守儿童。结论:留守儿童孤独感、友谊质量和监护状况密切相关。监护人与留守儿童间保持良好关系以及采用温和的教养方式,能减少留守儿童孤独感,提高其友谊质量。  相似文献   

3.
小学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浙江省留守儿童内心孤独感状况。方法选用儿童孤独感量表,以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1有29.4%的留守儿童孤独感偏高,总体孤独感水平留守儿童要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t=3.36,P<0.001),高孤独感发生率也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χ2=7.904,P<0.01)。2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F=6.22,P<0.001)。3高孤独感在留守儿童中的发生率有显著的年级差异(χ2=21.42,P<0.01),在非留守儿童中有显著的性别差异(χ2=6.36,P<0.05)。结论1留守儿童整体孤独感不显著,但比非留守儿童情况要严重。2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呈现出很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运用儿童孤独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随机抽取潮州、汕头、揭阳3市农村地区的五年级和初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在社会支持总分方面,父母均在外打工组儿童得分显著低于父亲在外打工组和对照组儿童;在客观支持维度上,父母均在外打工组和对照组儿童得分均低于父亲在外打工组儿童;23组留守儿童与对照组儿童的孤独感存在显著差异;3初一年级留守儿童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维度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留守儿童;4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都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不同性别儿童的关系攻击、友谊质量和孤独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性别儿童的关系攻击、友谊质量和孤独感的关系。方法:使用班级戏剧问卷、友谊质量问卷和儿童孤独感问卷对430名儿童进行了测量。结果:①对于男生,关系攻击越高,友谊质量中的冲突与背叛越高,关系攻击与孤独感相关不显著;对于女生,关系攻击越高,友谊质量中积极友谊质量得分越高,关系攻击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②对于女生来说,关系攻击通过友谊质量的完全中介作用对孤独感产生影响。结论:儿童的关系攻击、友谊质量和孤独感的关系受到性别的影响,而且友谊质量在女生的关系攻击和孤独感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情况,为提供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SinoMed、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中外文数据库,检索建库以来——2019年7月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总样本量10 461,年龄6~18岁。Meta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孤独感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Z=5.38,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对孤独感水平异质性有影响(I2=87.10%,P<0.05);初中组和小学组之间的留守儿童、单亲监护与其他亲属监护的留守儿童之间孤独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程度高于非留守儿童,男生的孤独感程度高于女生,年级和监护类型与留守儿童孤独感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亲子依恋、友谊质量对自我意识的影响。方法:采用亲子依恋问卷、青少年友谊质量问卷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289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留守儿童母亲疏离、父亲疏离可以负向预测友谊质量(β=-0.190,-0.238,P<0.01)。(2)留守儿童友谊质量可以正向预测自我意识(β=0.187,P<0.01)。(3)留守儿童友谊质量在父亲疏离与自我意识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结论:留守儿童友谊质量在父亲疏离与自我意识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父母外出打工差异对留守儿童孤独感和社交焦虑的影响,为开展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多阶段随机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河北省农村地区6所学校3~6年级小学生1345名(留守儿童744名,非留守儿童601名),使用儿童孤独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比较组间差异。结果非留守儿童在孤独和社交焦虑的得分,比任何类型的留守儿童均低(F=12.800,6.145;P0.01)。仅父亲外出打工和仅母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在孤独感得分上存在差异。非留守儿童以及三种类型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和社交焦虑均存在显著相关。结论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和社交焦虑水平较高,尤其是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孤独感更强;儿童的孤独感越强,社交焦虑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9.
209名小学儿童的孤独感与友谊质量、同伴接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揭示小学儿童孤独感与友谊质量、同伴接纳的关系.方法:在本项横断面研究,用方便取样在河南省南阳市一所普通小学随机抽取的二、四、六年级的209名学生,年龄7~12岁.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友谊质量问卷和同伴提名法进行施测,并对数据进行方差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1)小学儿童的孤独感得分存在着年级差异,二年级得分最高(34.6±10.7),其次是四年级(27.6±7.6),六年级得分最低(24.7±9.1);男生的孤独感得分高于女生[(30.8±10.0)vs.(25.8±8.7),P<0.001].(2)不同友谊质量、社交地位儿童的孤独感存在差异,双高组(21.6±8.9)、高低组(19.8±8.0)的孤独感得分均低于双低组(39.8±11.O)(均P<0.05).(3)同伴接纳和积极友谊质量各自都能够负向预测孤独感(路径系数分别为-0.51,-0.18;P<0.001),积极友谊质量在同伴接纳与孤独感之间起着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304.结论:小学儿童的友谊质量、同伴接纳能够预测孤独感;可通过改善儿童与最好朋友的友谊质量,来对群体地位不利儿童的消极情绪体验进行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会关系与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问卷法和同伴提名法对农村小学3-5年级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进行测试。结果:①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同伴拒绝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P<0.05),留守儿童的教师接纳、亲子依恋、同伴喜欢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P<0.01);②留守儿童的教师接纳、亲子依恋、同伴拒绝与其孤独感存在显著相关(P<0.05);③留守儿童的教师接纳、同伴拒绝、父子依恋共同预测孤独感,解释率为41%。结论:三种社会关系对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A mediational model positing that the effects of popularity on children's loneliness and depression are passed through indexes of friendship experiences was tested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Children (193 3rd through 6th graders) completed a battery of sociometric and self-report questionnaires from which measures of popularity, multiple friendship dimensions (i.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best and good friendships), and loneliness and depression were derived. Confirmation of a slightly modified model supported the mediational hypothesis. Although popularity exerted no direct impact on the adjustment indexes, it strongly influenced friendship, which, in turn, affected depression through its strong association with loneliness. It appears that popularity is important for setting the stage for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but that it is dyadic friendship experiences that most directly influence feelings of loneliness and depress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主要探讨儿童孤独感与同伴接纳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友谊质量问卷对某市一所小学3~6年级187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小学生孤独感水平在性别(t=2.523,P0.05)、年级(F=2.924,P0.05)、是否独生子女(t=-2.554,P0.05)和生源地上(t=-2.534,P0.05)存在显著差异;儿童积极友谊在性别上(t=-4.002,P0.01)存在显著差异,而儿童积极友谊与消极友谊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儿童孤独感与友谊之间有显著负相关(r=-0.352,P0.01),即儿童孤独感程度越高,友谊关系质量越低;儿童孤独感程度越低,友谊关系质量越高。结论儿童孤独感与同伴接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同伴接纳是影响儿童孤独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对于留守烦恼的认知评价状况及其与抑郁、孤独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河南省某乡镇抽取207名农村留守儿童,以儿童抑郁、孤独和留守烦恼的认知评价量表为研究工具进行测查。结果:①双亲外出儿童对留守烦恼的消极评价高于单亲外出儿童;②对留守烦恼的消极评价越高,儿童的抑郁和孤独水平越高;③对于留守烦恼的积极评价越高,儿童的抑郁和孤独水平越低,但是双亲外出儿童的积极评价不能显著降低其抑郁水平。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关于留守烦恼的认知评价对其孤独的预测力高于抑郁;认知评价对抑郁和孤独的预测力因留守类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验大学生友谊质量量表(FQI)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方法:1166名在校大学生参加了测试。运用项目分析、信度分析以及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交叉验证等统计方法对FQI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结果:EFA得出FQI由四个因素组成,CFA对此进行验证,模型各拟合指标以及各观测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均达到规定要求。整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重测信度、项目区分度等指标均较好。结论:修订后的FQI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以及区分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小学生友谊质量现状,并探讨友谊质量与情绪控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友谊质量问卷和情绪控制量表对315名小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1小学生友谊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陪伴与友谊、帮助与支持、亲密袒露与交流、肯定价值、冲突与背叛;2不同性别的小学生在积极友谊质量方面有显著差异,但在消极友谊质量上差异不显著;积极友谊质量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而消极友谊质量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下降;3情绪复述、情绪抑制与积极友谊质量显著负相关(r=-0.212,-0.307;P0.05),冲动性控制(r=0.244,P0.05)与其显著正相关;情绪复述、情绪抑制与消极友谊质量显著正相关(r=0.393,0.351;P0.05),攻击性控制(r=-0.276,P0.05)则与其显著负相关;4情绪抑制、冲动性控制对积极友谊质量有显著预测作用,情绪复述对消极友谊质量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小学生友谊质量以陪伴与娱乐为主,且友谊质量与情绪控制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6.
抑郁性神经症患者个性、孤独感及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初步探讨抑郁性神经症的个性、孤独感以及和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采用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UCLA孤独量表、卡氏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和家庭环境问卷对51例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和52名正常对照进行测试,并对有关结果作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抑郁性神经症组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家庭矛盾性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稳定性、有恒性、世故性、自律性、新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和组织性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抑郁性神经症组DBI与UCLA量表分均较高并呈显著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的娱乐性和亲密度对抑郁因子作用较大,个性的兴奋性、稳定性、恃强性、和家庭的娱乐性、控制性对孤独因子的作用较大。结论:抑郁性神经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个性基础,并存在着较严重的孤独感,且两者互为因果。抑郁性神经症家庭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生活压力事件、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生活压力事件、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量表法对256名农村儿童(其中留守儿童124名)的生活压力事件、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结果:①留守儿童的总体生活压力事件水平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非留守儿童无显著性差异。③相关分析表明,积极应对方式与留守儿童大部分心理健康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指标的相关除自尊外均不显著。④回归分析表明,留守儿童的积极应对方式能够显著预测其心理健康水平,解释率高于非留守儿童。结论:应对方式能够缓冲生活压力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