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MBMC)移植对实验性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和循环内皮细胞(CEC)的影响。方法:建立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实验组直接心肌注射DAPI标记过的MBMC。于造模后即刻、移植后4和12周,行血NO、ET-1、CEC检测。结果:实验组移植前血浆NO、ET-1及CE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造模成功大鼠血浆NO水平明显降低,ET-1及CEC水平明显升高,与移植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MBMC移植术后4周、12周时,大鼠血浆NO水平继续升高,ET-1及CEC水平持续下降,与移植前、造模成功后4周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该大鼠模型有严重的血管内皮损伤;②MBMC移植对其血管内皮损伤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③血中NO、ET-1、CEC水平检测,可作为判断血管内皮损伤程度、评价疗效、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1例,心功能NYHA Ⅳ级。抽取患者骨髓,用密度梯度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左、右冠状动脉分别直接注入经分离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术后观察及随访患者症状,心功能,心血管事件。结果术中和术后未见不良影响,无新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稳定。术后第三天患者因咽痛干咳伴发热6 小时,第五天出院,运动能力增加。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技术简单, 安全,对患者创伤小,短期观察对患者未见不良影响,而运动能力增加,长期效果有待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骨髓单个核细胞局部移植对缺血组织血管再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从大鼠胫骨及股骨采集骨髓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分离、切断近交系Wistar大鼠右侧股动脉及其分支,建立单侧后肢缺血模型。分7点局部注射单个核细胞悬液(移植组)或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术后第3、7、14d获取内收肌制作组织匀浆,ELISA法测定匀浆中bFGF、VEGF和IL-18因子水平;术后第2,4周免疫组化法分析肌肉组织毛细血管密度。结果术后第3d,移植组bFGF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3、7d,移植组IL-1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2、4周移植组内收肌毛细血管密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大鼠缺血后肢局部直接植入骨髓单个核细胞可诱导新生血管形成;骨髓单个核细胞分泌bFGF、IL-1β等多种因子在局部直接植入骨髓单个核细胞促进血管再生的机制中可能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人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分为骨髓细胞移植组(48例)和标准药物治疗组(32例).骨髓细胞移植组将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在冠状动脉造影时经导管注入冠状动脉内.标准药物治疗组仅采用常规治疗.用超声心动图、血浆脑钠肽(BNP)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和心肌灌注缺损区面积.结果 骨髓细胞移植组和标准药物治疗组治疗前LVEF分别为(42.1±5.8)%、(43.9±6.7)%,术后1年随访分别为(54.1±4.8)%、(49.8±7.7)%;治疗前BNP分别为(699±101)ng/L、(687±95)ng/L,随访分别为(305±78)ng/L、(3994-89)ng/L;治疗前心肌灌注缺损面积分别为(26.8±8.6)%、(26.3±6.5)%,随访分别为(15.8±4.3)%、(20.5±7.8)%,两组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骨髓细胞移植组术中和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安全可行,术后能改善心功能及心肌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RAIL作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物体外净化剂的可行性。方法常规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别以PE—DcR1、PE—DcR2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观察TRAIL诱骗受体DcR1和DcR2在骨髓单个核细胞的表达及定位。200ng/ml的TRAIL作用骨髓单个核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系18h,FITC-Annexin V/PI标记流式细胞仪定量凋亡率,并将经上述处理的骨髓单个核细胞行成纤维细胞集落(CFU—F)培养。将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Jurkat细胞和骨髓单个核细胞混合经200ng/ml TRAIL作用24h,在GM—CSF和EPO作用下行集落培养,第7天计数Jurkat细胞所形成的荧光集落及骨髓单个核细胞所形成的非荧光集落数CFU—GM和BFU—E。结果TRAIL诱骗受体DcR1和DcR2在骨髓单个核细胞均有表达,且主要定位于胞浆和胞膜。200ng/mlTRAIL作用18h,骨髓单个核细胞、Jurkat细胞系凋亡率分别为(5.95±1.23)%、(33.42±2.28)%,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RAIL组每4×10^6个骨髓单个核细胞形成CFU—F集落数为235.67±33.56,与对照组249.33±42.7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ng/mlTRAIL明显抑制Jurkat细胞所形成荧光集落,但基本不影响骨髓单个核细胞CFU—GM和BFU—E的形成。结论TRAIL能选择性地诱导Jurkat细胞凋亡,而对骨髓单个核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可用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物体外净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入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分为骨髓细胞移植组(48例)和标准药物治疗组(32例),骨髓细胞移植组将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在冠状动脉造影时经导管注入冠状动脉内。标准药物治疗组仅采用常规治疗。用超声心动图、血浆脑钠肽(BNP)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和心肌灌注缺损区面积。结果骨髓细胞移植组和标准药物治疗组治疗前LVEF分别为(42.1±5.8)%、(43.9±6.7)%,术后1年随访分别为(54.1±4.8)%、(49.8±7.7)%;治疗前BNP分别为(699±101)ng/L、(687±95)ng/L,随访分别为(305±78)ng/L、(399±89)ng/L;治疗前心肌灌注缺损面积分别为(26.8±8.6)%、(26.3±6.5)%,随访分别为(15.8±4.3)%、(20.5±7.8)%,两组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骨髓细胞移植组术中和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安全可行,术后能改善心功能及心肌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猪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心肌梗死区干细胞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E-选择素、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等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方法前降支球囊封堵法建立10头猪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头)和移植组(5头)。造模1周后,移植组冠脉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对照组注射1640培养基作为对照。6个月后取梗死区心脏组织观察局部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结果移植组梗死区能检测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干细胞因子、E-选择素、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等细胞因子的mRNA。其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干细胞移植能促进局部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干细胞因子、E-选择素、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性下肢缺血的疗效。方法应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20例22条糖尿病性下肢缺血。全部为2型糖尿病的下肢血管并发症。结果总的疼痛缓解率为85.0%,截肢3例(13.6%)。对缓解患者的冷、凉感觉,总有效率为100.0%。7例患者接受了下肢动脉造影显示有不同程度的新生侧支血管形成。踝部经皮氧分压测定显示绝大多数高于临床上截肢的最低临界值20mmHg(1mmHg=0.133kPa)。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性下肢缺血是一种相对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性下肢缺血的疗效。方法应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20例22条糖尿病性下肢缺血。全部为2型糖尿病的下肢血管并发症。结果总的疼痛缓解率为85.0%,截肢3例(13.6%)。对缓解患者的冷、凉感觉,总有效率为100.0%。7例患者接受了下肢动脉造影显示有不同程度的新生侧支血管形成。踝部经皮氧分压测定显示绝大多数高于临床上截肢的最低临界值20mmHg(1mmHg=0.133kPa)。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性下肢缺血是一种相对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猪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1周)和延期(3个月)进行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前降支球囊封堵法成功建立15头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早期移植组和延期移植组。造模1周后急性移植组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照组注射1640培养基10ml作为对照;造模3个月后延期移植组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造模后1周、造模后3个月、造模后6个月各组分别行心脏超声和SPECT检测,超声检查分析左室舒张末期内径,SPECT分析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结果造模6个月后延期移植组的LVd值[(54.20±3.70)mm]低于对照组[(63.20±5.63)mm],但高于早期移植组[(47.40±1.14)mm];EDV值[(163.00±6.96)ml]低于对照组[(209.40±18.69)ml],但高于早期移植组[135.40±4.93)ml];EF值(O.25±0.02)高于对昭组(0.19±0.02),但低于早期移植组(0.37±0.02)。结论猪急性心梗3月后骨髓干细胞移植的有效抑制左室重构的进一步恶化,但其疗效不如早期移植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前壁心肌梗死的有效性。方法共有39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人选本组,其中23例为细胞移植组,16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标准的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细胞移植组患者同时接受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两组患者均接受6个月的临床随访及6min步行试验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6个月的检查结果提示,细胞移植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经冠状动脉注入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可以促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s)是多种免疫细胞及多能干细胞/祖细胞组成的细胞群体,根据来源主要分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s在体内可发挥抑制细胞凋亡、促进损伤组织干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和调节局部免疫微环境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归巢及分泌与旁分泌作用有关。MNCs在生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主要涉及卵巢早衰、宫腔粘连和反复种植失败,研究所涉及的MNCs种类、移植途径及临床试验开展情况各有不同。外泌体、生物支架及基因治疗有望成为MNCs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新探索点。但MNCs在应用中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包括移植途径及浓度对效果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缬沙坦与小剂量倍他乐克联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并慢性心力衰竭较为理想的治疗办法。方法 选择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69例,均经过常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7例,应用缬沙坦+小剂量倍他乐克+常规治疗;对照组:32例,仍按常规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病情变化,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50%,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HR、BP、心功能改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观察组疗效更为确切,不良反应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心力衰竭的治疗: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移植防治慢性心力衰竭至今已开展十余年了,尽管最初医学界对于这种治疗方法存在疑义,但是此后进行的许多大规模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细胞注入可以产生新生心肌组织并能改善心脏功能。目前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非常多,而我国尚缺乏相关的指导规范,适时地总结以往研究进展,为今后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研究提供参考显得尤为重要。现仅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细胞移植治疗做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移植对大鼠心梗区血管新生和细胞因子VEGF、TGF的影响。方法 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增殖和标记 ,同时以液氮冷冻左室游离壁建立心梗模型。 4周后分别将 2× 10 6个细胞悬液或冷D -Hanks液注入心梗区数个不同部位。于移植后 1、2、4周依次获取心梗区标本 ,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 ,毛细血管密度测定和RT -PCR检测细胞因子VEGF、TGF -βmRNA的表达。 结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移植后 1、2、4周后均可存活并具有分化成熟倾向。移植后第 1、2及 4周心梗区单位面积 ( 0 1mm2 )毛细血管数实验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 (P <0 0 1) ,但毛细血管数有随时间推移而逐步减少的趋势 (P <0 0 1)。VEGFmRNA术后第 1、2及 4周的表达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增加 (P <0 0 1) ,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表达量两组均呈迅速降低的趋势 (P <0 0 1)。TGF -βmRNA在术后第 1、2及 4周的表达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 ( P <0 0 1)。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梗区移植后可促进大鼠心梗后血管新生 ,并可使VEGF生成增加 ,TGF -β合成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 37例糖尿病足患者,手术首先抽取自体骨髓干细胞260 ml,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制备干细胞悬浊液40 ml.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或切开显露,经股浅动脉上部向下插入超声消融导管,在血管造影监视下进行血管内超声消融后,将制备的干细胞悬浊液一次性分点注射于缺血的小腿肌肉内.结果 37例患者术后间歇性跛行距离增加大于200 m,趾端溃疡面积减小,冷、凉感觉得到改善.结论 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 37例糖尿病足患者,手术首先抽取自体骨髓干细胞260 ml,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制备干细胞悬浊液40 ml.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或切开显露,经股浅动脉上部向下插入超声消融导管,在血管造影监视下进行血管内超声消融后,将制备的干细胞悬浊液一次性分点注射于缺血的小腿肌肉内.结果 37例患者术后间歇性跛行距离增加大于200 m,趾端溃疡面积减小,冷、凉感觉得到改善.结论 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 37例糖尿病足患者,手术首先抽取自体骨髓干细胞260 ml,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制备干细胞悬浊液40 ml.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或切开显露,经股浅动脉上部向下插入超声消融导管,在血管造影监视下进行血管内超声消融后,将制备的干细胞悬浊液一次性分点注射于缺血的小腿肌肉内.结果 37例患者术后间歇性跛行距离增加大于200 m,趾端溃疡面积减小,冷、凉感觉得到改善.结论 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 37例糖尿病足患者,手术首先抽取自体骨髓干细胞260 ml,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制备干细胞悬浊液40 ml.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或切开显露,经股浅动脉上部向下插入超声消融导管,在血管造影监视下进行血管内超声消融后,将制备的干细胞悬浊液一次性分点注射于缺血的小腿肌肉内.结果 37例患者术后间歇性跛行距离增加大于200 m,趾端溃疡面积减小,冷、凉感觉得到改善.结论 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 37例糖尿病足患者,手术首先抽取自体骨髓干细胞260 ml,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制备干细胞悬浊液40 ml.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或切开显露,经股浅动脉上部向下插入超声消融导管,在血管造影监视下进行血管内超声消融后,将制备的干细胞悬浊液一次性分点注射于缺血的小腿肌肉内.结果 37例患者术后间歇性跛行距离增加大于200 m,趾端溃疡面积减小,冷、凉感觉得到改善.结论 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