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发展,老年患者越来越常见。受骨质疏松症及高能量等影响,老年患者粉碎性骨折的发生率日趋增高。其中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好发的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的骨折,Liporace等[1]的研究结果显示90%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于≥65岁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往往因长期卧床引发致命并发症,死亡率可达20%。目前老年性粉碎性股骨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性骨折及治疗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对中国五大区40岁以上人群5602人次调查,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2.4%,骨量减少症患病率为15.8%。北京地区50岁以上妇女脊椎骨折患病率为15%。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骨量丢失、微结构破坏导致物理性能降低有关,四肢骨折还与外伤因素有关。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痂成熟与新骨形成迟缓,骨的矿化与骨痂质量相对较差。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目的和治疗原则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另外,不应忽视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以防止和降低骨折再发生率等。对常见的髋部转子间骨折、股骨颈囊内骨折、脊椎骨折及肱骨近端骨折等骨质疏松性骨折当今常用治疗方法与适应症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性骨折及治疗原则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了骨质疏松症及明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对中国五大区40岁以上人群5602人次调查,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2.4%,骨量减少症患病率为为15.8%。北京地区50岁以上女脊椎骨折患病率为15%。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骨量丢失、微结构破坏导致物理性能降低有关,四肢骨折还与外伤因素有关。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痂成熟与新骨形成迟缓,骨的矿化与骨痂质量相对较差。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目的和治疗原则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另外,不应忽视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以防止和降低骨折再发生率等。对常见的髋部转子间骨折、股骨颈囊内骨折、脊椎骨折及肱骨近端骨折等骨质疏松性骨折当今常用治疗方法与适应症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黄寿国  王晓辉 《山东医药》2005,45(15):65-65
2000~2004年。我们应用记忆合金骨卡环 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1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19~54岁。其中闭合性骨折13例,开放性骨折4例。均为新鲜粉碎骨折。损伤原因:车祸伤10例,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2例。股骨中上段骨折7例,合并转子间骨折1例;股骨中下段骨折6例,合并转子间骨折、股骨颈骨折各1例;股骨中段骨折合并胫腓骨骨折1例。  相似文献   

5.
高美娟  于桂娜 《山东医药》2008,48(38):110-111
骨质疏松症(OP)是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据2005年世界糖尿病联盟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2亿人患OP,其中女性60~70岁者约1/3、80岁以上者约2/3患OP;男性50岁以上者约1/5发生OP性骨折.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0P患者约8 800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DM)患者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的发病率和OP性骨折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其中1型DM患者骨量减少和DO发病率48%~72%,女性患者的骨折发病率是非DM妇女的12.25倍1;2型DM患者D0发病率20%~60%,其中老年女性比非DM女性骨质丢失快,骨折发病率明显增加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8-05~2010-04采用小切口骨折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的42例老年人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5个月;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经X线检查骨折愈合时间为4~6个月;无骨不连、短缩及髋内翻畸形,无钢板断裂、断钉、内固定松动现象发生;2例因严重粉碎性骨折1年后出现股骨头坏死。根据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25例,良12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8.1%。结论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性骨折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导致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及其引起的骨折越来越多,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根据我国“九五”攻关课题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OP及低骨量的总患病率分别为22.6%和13.3%。同时,〉50岁人群中骨质疏松性骨折总患病率为26.6%,其中,男性24.6%,  相似文献   

8.
DHS和DC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重建 《山东医药》2009,49(44):9-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的延长,骨结构退化病变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逐年增加。我院于2004~2006年采用DHS和DC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45—83岁、平均67.5岁。Evans分型:Ⅱ型2例、Ⅲ型20例、Ⅳ型14例;骨折原因:车祸3例、坠落伤5例、平地摔伤30例。  相似文献   

9.
股骨转子部骨折是临床常见于老年人的一种骨折类型,约占全身骨折的1.4%,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加剧,这类骨折的发生率也有明显上升趋势〔1〕。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多数学者提倡早期手术治疗;对于其骨折的固定方法,主要分为髓外系统和髓骨系统。但是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部粉碎性骨折,临床  相似文献   

10.
正股骨转子间骨折为临床常见骨科疾病之一,约占成人骨折总发病率的3. 1%,接近股骨近端骨折的50%~([1])。多发于老年人群,女性高于男性,与绝经后骨骼代谢异常有关。手术治疗可让80%患者恢复独立生活~([2]),常用手术方式包括固定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等,固定方式又分为外固定与内固定治疗。就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固定方式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一、概述(一)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之一。骨质疏松时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受到轻微暴力即可发生骨折,故属于脆性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脊椎、髋部、桡骨远端和肱骨近端。据估计,全世界每3秒就发生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50岁以后约三分之一的女性和五分之一的男性将会罹患一次骨折[1]。对女性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症最常见于老年患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1].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不断增加.据统计,目前中国有9 5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六位[2].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治疗棘手,患者因皮质脆弱,难以承受器械的各种应力.保守治疗的长期制动又增加褥疮、肺部感染、血栓栓塞等危险,加重废用性骨质疏松,形成恶性循环.据报道,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中15%~20%在1 a内死亡,50%以上存活者终身致残[3].  相似文献   

13.
1994~1998年,我们收治下颌骨骨折患者52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6例,女6例;年龄8~61岁,平均34.5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30例,工伤11例,坠落伤6例,暴力伤5例。开放性骨折21例,闭合性骨折31例。多发性骨折17例,粉碎性骨折5例。骨折部位为颏部12例,颏孔区8例,下颌角4例,升支及髁部6例。本组合并颅脑损伤4例。治疗方法:开放性骨折患者入院后立即行清创探查,拔除骨折线上不能保留的牙齿,手法复位后行钢板或钢丝结扎内固定,配合牙间结扎或牙合间结扎外固定;3周后去除牙合间结扎,4周后去除牙间结扎,半年后X线…  相似文献   

14.
牛存良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5065-5066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约占人类全身骨折的2%~6%.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常出现持续腰背痛[1,2].目前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作为脊柱外科新的一项微创技术,特别是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症引起椎体血管瘤、椎体转移瘤、脊柱压缩性骨折治疗中,其能够有效缓解持续腰背痛[3,4],本文回顾性分析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PVP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逐渐上升,根据我国13省市人群骨密度调查结果,估计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约占总人口的5.6%,绝经后女性约30%患骨质疏松症[1]。骨质疏松症以腰背部疼痛、身高缩短或驼背畸形、继发骨折为主要表现,明显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严重者导致残疾。因此,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降低由此带来的继发性损伤和并发症对改善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1990年全球与骨质疏松有关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约166万,预计2050年可能达到626万,69岁以上老年患者髋部骨折病死率高,其中股骨转子间骨折死亡率约15%~20%〔1〕。为了尽量减少老年患者保守治疗并发症的发生,老年转子间骨折临床上首选内固定治疗,可供选择的内固定方法很多〔2,3〕,但由于老年人骨质的特殊性,现有的内固定器材都很难满足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需求。新一代股骨近端顺行联合拉力交锁髓内(Inter Tan)系统的问世,给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就应用Inter Tan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7.
1996年3月~2006年10月,我们采用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83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83例髌骨骨折患者,男62例,女21例;年龄19~79岁,平均47.2岁;骨折位于右侧56例,左侧27例;闭合性骨折70例,开放性骨折13例;横断性骨折52例,粉碎性骨折30例,两极撕脱性骨折1例.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全球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亿人患骨质疏松症,其发病率已跃居世界各种常见病的第7位。60—70岁的妇女约有1/3患有OP,80岁以上的妇女2/3患有OP。OP的最主要后果是导致骨折,给社会、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家庭与个人带来沉重经济负担。1990年全世界髋部骨折约170万,到2050年将增加到630万例,这种增加将大部分发生在亚洲。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患有OP的人数也在逐步增加。据调查,北京、上海、南京等地60岁以上人群OP患病率,女性为40%-50%,男性约为20%。我国人口基数最大,老龄人群增加速度最快,决定了OP及其严重后果骨折,在我国已构成一个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5月~2006年5月,我们采用切开复位、3.5 mm重建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锁骨骨折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1~52岁。其中单纯横断骨折或近似横断骨折5例,斜形骨折9例,粉碎性骨折16例;新鲜骨折28例,陈旧性骨折1例,骨折不愈合1例  相似文献   

20.
贾鹏  赵栋  王志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911-2913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1],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患者卧床时间长,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2],因此目前临床多主张采用手术治疗.InterTan系统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3,4].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采用InterTan系统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拟探讨InterTan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研究的患者共50例,均为单侧闭合性顺转子间骨折,男22例,女28例.年龄63 ~82岁,平均(73.50±4.63)岁.按Evans分型Ⅰ型5例,Ⅱ型9例,Ⅲ型16例,Ⅳ型20例.50例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