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病人心电图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33例AIDS病人及100例健康体检者的常规心电图(ECG)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IDS病人心电图正常者67人,异常者66人。异常心电图中以心肌缺血、Q-T延长、窦性心动过速多见。健康体检者心电图正常者78例,异常者22例。异常心电图中以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心肌缺血多见。结论艾滋病可使心脏受累,对已明确的AIDS病人应定期检查心电图。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参加征兵体检青年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对800例应征青年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对异常特征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电图初查异常者有133人(16.6%),以窦性心律失常,ST-T改变,右束支传导阻滞,各种期前收缩多见.其中有39人(29.32%)为外在因素干扰所致,经复查后体检心电图合格.结论 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各种异常心律,复查心电图可排除外在因素所致的心电图异常,对心血管病的早期发现及为部队输送合格兵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藏族、汉族健康体检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探讨低氧环境对藏族、汉族人群心电图的影响。方法所有受检者为健康体检者,均居住在青海地区海拔3000m以上地区,根据民族分为藏族组(2104例),汉族组(1823例),共3927例,常规12导联心电图机行心电图检查,由专业医师分析。结果 3927例受检者中,心电图异常者1735例,异常率为44.2%。藏族2104例中心电图异常的有912例,异常率为43.3%,汉族1823例,检出心电图异常的823例,异常率为45.1%,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1.150,p=0.284)。藏汉两组常见异常中,窦性心动过缓、电轴右偏和电轴左偏所占比例最大,在各项异常中藏族窦性心动过缓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汉族(χ~2=8.668,p=0.002);电轴左偏、完右、T波改变、窦性心动过速及异常期前收缩异常的检出率低于汉族。结论低氧环境导致高原人群心电图异常率增加,藏族窦性心动过缓比例高于汉族,其他异常率低于汉族,可能与长期生活在高原对低氧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高中学生健康体检心电图变化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428例高中学生健康体检心电图资料,并对异常心电图者作相应处理后复查心电图,且进行初查和复查结果作对比.结果 心电图异常率17.99%,在异常心电图中以窦性心律失常为主(70.29%),ST-T改变占15.84%,早期复极综合征占9.9%,其他占3.8...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析子宫肌瘤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46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4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CG-6511型心电图机对两组受检者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扫描,比较两组异常心电图表现与心电图异常率。结果 研究组子宫肌瘤患者心电图异常者30例,占65.22%;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心电图异常者11例,占23.91%;且两组受检者心电图异常均以ST-T变化为主。研究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心电图异常主要以ST-T变化为主,临床应综合分析引起心电图改变的原因并及时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心电图(ECG)、动态心电图(DCG)进行疗效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2例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5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后ECG、DCG检查差异,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DCG心电图异常发现率为93.90%,显著高于ECG的发现率84.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CG心电图正常发现率为92.68%,显著高于ECG的发现率80.4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搏监测:DCG在治疗前后监测发现次数均显著高于ECG,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指标:24 h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平均值、每5 min窦性心搏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窦性心搏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 h窦性心搏间期差值大于500 ms的百分比(PNN50),心率变异性频率指标:低频指标(LF)、高频指标(HF),LF/HF比值。治疗前观察组82例DCG监测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LF、H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LF/H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0 d SDNN、SDANN、RMSSD、PNN50、LF、HF低于对照组,LF/HF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DCG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较ECG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海洛因依赖者心电图(ECG)变化情况,探讨海洛因依赖的时间、剂量及方式与ECG异常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620例海洛因依赖者戒毒期间静息ECG检查,并与6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ECG检查结果分析,对海洛因依赖时间、剂量及方式比较.结果 海洛因依赖者ECG异常改变率高达50.32%,以窦性心动过缓(17.71%)、窦性心律不齐(8.39%)、多见.结论 海洛因依赖者的ECG异常发生率较高,但与滥用时间、剂量及方式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夏敏  马爱华  孙剑萍  李新东  周斌  缪满 《内科》2007,2(5):737-738
目的分析糖尿病并发心脏病(DCD)患者动态心电图(DCG)异常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2型糖尿病偶查静息心电图正常者24hDCG检查资料。结果其中11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异常率达95.7%。DCG异常主要分布在40岁以上年龄组,达93.2%。结论2型糖尿病者随年龄及病史增加,DCG检出DCD发病率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前区不适患儿常规及动态心电图(DCG)改变的差异.方法 对有心前区不适前来就诊的患儿,在作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的同时,加作24h12导联DCG,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CG与常规心电图各种心律失常及ST-T异常的阳性率分别为68.8%及14.1%,两者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9.28,P<0.01).两种检查结果显示异常的患儿中心肌酶学异常者占30%. 结论 DCG是心前区不适患儿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106例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患者和170名健康对照者心电图的对比分析,发现上感组心电图异常者占38.7%,对照组7.1%,差异显著。心电图异常的主要类型是ST-T改变(56.1%)和电轴右偏(36.6%)。治疗后33例复查,心电图遗留异常者15例(45.5%)。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血管病与心电图改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 10 0例经 CT或 MRI证实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入院后2 4h内做常规心电图检查 ,据 CT或 MRI明确脑血管病病变部位 ,类型 ,并将性别 ,年龄 ,意识障碍程度 ,预后与心电图异常作分析比较。结果 10 0例急性脑血管病中有心电图异常变化者 6 8例 ,脑出血 36例中异常者 2 9例 (80 .7% ) ,脑缺血6 4例异常者 39例 (6 0 .9% )。男 73例 ,女 2 7例 ,年龄 40~ 80岁。 40~ 5 9岁 33例。心电图异常 12例 (36 .3% ) ,年龄大于6 0岁以上有 6 7例 ,异常 46例 (6 8.1% ) ;意识清醒 76例 ,异常 41例 (5 4% ) ,意识障碍中心电图异常率为 2 3/ 2 4(96 % ) ;1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砷中毒患者心彩色多普勒超声变化情况。方法对本院接收治疗66例急性砷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实验组,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实验室检查指标尿砷浓度、血常规指标、肝肾功能指标;通过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讨砷中毒患者心电图及心彩色多普勒超声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尿砷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以及血红蛋白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血小板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检查显示,实验组异常者有52例(丙氨酸转氨酶ALT以及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均显著升高),对照组患者均正常;肾功能检查显示:实验组有7例肾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尿素氮、尿蛋白、肌酐显著升高;心电图结果显示实验组中男性异常者30例、异常率为78.9%,女性异常率为20例、异常率为66.7%;患者主要表现为Q-T间期延长、且心动过缓、房室早、ST段以及T波改变、心律不齐、心动过速;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为15.0%。治疗前,实验组患者多普勒超声结果异常者28名、异常率为42.42%,多表现为三尖瓣闭合不全、心包积液、肺动脉瓣异常、舒张功能减低;对照组异常率为0%;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多普勒超声结果异常者4名、异常率为6.06%,对照组异常率为0%,治疗后正常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砷中毒对患者心脏功能有一定损害,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心电图检查可准确判断砷中毒患者的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13.
心血管内科一年来对门诊、住院者以心悸为主诉,临床体检和常规心电图无明显异常者,以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来确定其是否有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本文对200例门诊和394例住院者监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孕妇心电图的改变,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20例妊娠晚期孕妇常规同步12导联心电图,与正常体检妇女进行比较,分析其临床意义及相应处理。结果观察组:1120例妊娠晚期妇女异常心电图425例,占37.9%,心肌酶异常(任一项超过正常值2倍以上为异常,以下同)者26例,占心电图异常者的6.1%;对照组:正常体检妇女异常心电图83例,占8%,心肌酶异常者6例,占心电图异常者的7.2%。两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对照组心肌酶异常发生率虽有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妊娠晚期心电图改变大部分为生理性变化,无症状者无须特殊处理,给予休息、吸氧,可以纠正,对有症状且心肌酶谱异常者需积极寻找病因给予及时、适当的对症对因治疗,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青年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可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初发室性期前收缩(VPB)的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76例(糖尿病组),有VPB的健康人7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分析单次VPB后HRT的初始值(TO)、斜率(TS)以及TO和TS异常的发生率。结果糖尿病组TO、TS值明显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糖尿病组TO及TS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5.3%和38.2%,而对照组分别为7.9%和5.3%,糖尿病组TO、TS值异常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初发青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同时HRT异常率明显增高。临床上HRT可作为青中年初发2型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我院在1999年担任干部体检842例,检出205例心电图异常者,占总检人数的24.3%,现将心电图作简要分析。 1 一般资料 205例异常心电图中,男性172例;女性33例。年龄41~50岁31例,51~60岁64例,61~70岁82例,70岁以上28例。 2 结果 842例中心电图异常者205例,患病率为24.3%。其中窦性心律不齐1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区居民健康体检心电图改变情况。方法对5664例社区居民健康体检中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5664例中异常心电图占37.09%,60岁以上老人比例显著增加。其中T波异常、窦性心动过缓、室性早搏(PVS)、房性早搏(PAS)分别占前1~4位。结论异常心电图在居民健康体检中检出率比较高,且随年龄增高而增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氯氮平、利培酮致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心电图异常情况,并探讨其应对策略。方法对单一口服氯氮平、利培酮致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末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并对心电图异常者对症处理或调整原药物剂量,观察心电图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种抗精神病药物致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心电图异常率为50.00%,其中氯氮平组为63.16%,利培酮组为37.50%,利培酮组所致心电图改变明显低于氯氮平组(χ~2=5.132,P0.05);两种抗精神病药物引起心电图改变以窦性心律失常最多,其中氯氮平组以窦性心动过速最多,利培酮组以窦性心动过缓最多;对心电图异常者采取对症处理后大部分病人恢复正常。结论两种抗精神病药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心电图均有影响,经对症处理后预后良好;入院时基础心率偏高者慎用氯氮平;入院时基础心率偏低者慎用利培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房间隔起搏(ASP)对房性早搏(简称房早)和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一年疗效。方法对46例有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患者采用ASP和室间隔起搏方式植入DDD45例和AAI1例。植入前检查24h动态心电图(DCG)和12导联体表心电图,植入后1周复查ASP时12导联体表心电图,植入后1周、3个月和12个月复查DCG,用以测量起搏前窦性心律时和ASP时的最大P波时限,以及观察起搏前和起搏后一年内房早和房速的发作情况。结果①与起搏前窦性心律心电图比较:ASP时的最大P波时限明显缩短(76.00±14.59msvs98.00±14.07ms,P0.01)。②与起搏器植入前相比:起搏器植入后1周、3个月和12个月时,DCG检出的房早发作次数和房速发作阵数均明显减少(P均0.05),术后3个月时DCG检出的房速发作例数也有减少(P0.05)。结论 ASP能缩短房间传导时间,减少术后房早和房速的发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收集我院1997~1998年急性硫化氢中毒患者心电图41例.41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7~45(26.0±8.3)岁.既往体健.在鱼舱内装卸腐败的鳀鱼时吸入硫化氢(含量最高为200mg/m~3)导致中毒.入院24h内行心电图检查.仪器采用日本产6511型或日本产铃谦1203型心电图机.心电图正常者15例,异常者26例(63%),其中窦性心动过缓12例(46%);T波直立宽大、Q-T间期延长13例(50%);ST段广泛抬高4例(轻微上斜型抬高3例,明显抬高1例,共15%);T波倒置2例(8%);窦性心动过速2例(8%);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各1例,共8%);频发室性期前收缩1例(5%).1例ST段明显抬高者经抢救无效死亡,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者10大后复查心电图未见好转,21例心电图异常患者于3h~10天内恢复正常,3例因患者自动出院而未能复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