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曼  刘晓亭 《辽宁中医杂志》2014,(11):2467-2468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风辨证分为中经络、中脏腑两大证型,其中中风中经络又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型,风痰瘀血、闭阻脉络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中医护理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强调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笔者主要就中风中经络的不同证型浅谈中风患者的中医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认知障碍(CI)与中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了解脑出血后何种中医证型易发生认知障碍,为今后开展中医药对脑出血后认知障碍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34例脑出血患者,经头颅CT及磁共振成像(MRI)证实,通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测定分为脑出血后CI组(61例)与脑出血后无CI组(73例)。各组均分别进行MMSE评测、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P300检测、中医辩证分型。研究各部分指标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结果 ERP—P300测定:脑出血后CI组P300潜伏期较脑出血后无CI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脑出血后无CI组的P300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有所延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P300波幅在正常对照组、脑出血后无CI组及脑出血后CI组依次降低,但相互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中医辨证分型发现:脑出血后CI组痰湿蒙塞心神证、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三型认知障碍出现频率与脑出血后无CI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痰湿蒙塞心神证、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三型与脑出血后CI有明显相关(P〈O.05)。结论 脑出血后认知障碍患者P300潜伏期延长。痰湿蒙塞心神、风痰瘀血痹阻脉络、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在脑出血后C1的出现频率高。痰湿蒙塞心神证、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三型与脑出血后CI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方法有两种:中风分中经络(风痰入络证、风阳上扰证、阴虚风动证),中脏腑闭证(痰热腑实证、痰火瘀闭证、痰浊瘀闭证),中脏腑脱证(阴竭阳亡),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气虚络瘀讧、肝肾亏虚证);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瘀阻、痰湿蒙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等七种证型。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方法有益气活血化瘀法、祛痰化瘀通络法、通腑化痰泻热法、醒神豁痰开窍法、平肝熄风化痰法。  相似文献   

4.
中风失语症属中医学“音哑”范畴。现代中医家对中风失语症病机认为风、痰、瘀,三者相互为因。西医学者认为失语发生的机制可能为病变本身直接破坏了语言功能区。中风失语症病机多认为肝肾精气亏虚、心脾痰浊壅阻是病机共性,风火痰瘀阻滞心神之经络扰及神明,阻闭舌窍是导致中风失语症病理因素,病变涉及五脏,而心神、肝魂、肺魄以及经脉官窍皆受损害。  相似文献   

5.
急性出血性中风病,是一种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疾病。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中经络、中脏腑两型。其中,中经络可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风痰淤血、痹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淤证;阴虚风动证五型。中脏腑分为闭证、脱证两型。运用中医辩证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6.
辨治急性血性中风病5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出血性中风病,是一种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疾病。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中经络、中脏腑两型。其中,中经络可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风痰淤血、痹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淤证;阴虚风动证五型。中脏腑分为闭证、脱证两型。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癫痫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方药使用特点。方法检索1977年1月至2013年7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治癫痫的临床研究和个人经验类文献,规范纳入文献中的证型及所用方剂和药物,并分别对其进行频数和聚类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27篇。癫痫中医证型共计37个,其中风痰闭阻、肝风内动、痰瘀阻络、痰火扰神、痰蒙心神、肝肾阴虚证为主要证型;37个证型涉及风淫、火热、痰凝、血瘀、气滞、水湿、惊证、阴虚、气虚、血虚、阳虚等11个病机要素和肝、肾、心、脾、胃5个脏腑病位。癫痫出现频次较多的108个症状可聚成五大类,分别是气虚血瘀、痰瘀阻络、热极生风型;心脾两虚型;痰气闭阻、蒙蔽心神型;气阴两虚、津亏热结型;痰蒙心神型。共用方剂308首,成方69首,以祛痰剂、补益剂、和解剂、理血剂、清热剂、治风剂为主。共涉及中药251味20大类,以补虚、平肝熄风、化痰止咳平喘、活血化瘀、安神、理气、清热药为主。癫痫治疗使用频次较多的48味药可聚为六大类,分别为健脾益气、行气化痰、安神;清热泻火、理气化痰、养阴生津;活血化瘀、疏肝行气、定惊安神;清热化痰、重镇安神、行气活血;平肝潜阳、熄风止痉;行气化痰、开窍醒神。结论癫痫中医证候以风痰闭阻、肝风内动、痰瘀阻络、痰火扰神、痰蒙心神、肝肾阴虚证为主;组方用药以清热化痰、祛风止痉、理气活血、安神为重,并注重补虚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中风病又称急性脑血管疾病,临床上根据病理的不同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临床辨证又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中经络分为:①肝阳暴亢、风火上扰;②风痰瘀血、痹阻脉络;③痰热腑实、风痰上扰;④气虚血瘀;⑤阴虚风动.将中脏腑分为:①肝火上扰清窍;②痰湿蒙塞心神;③痰热内闭心窍;④元气败脱、心神散乱.影像学特别是CT、MRI对脑血管疾病的检出率较高,能够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大小和性质.如果能分析出中风辨证分型与影像学的相关联系,对于提高临床的辨证水平将是很好的辅助手段.将中医的辨证论治微观化也是中医现代化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佛山地区脑梗死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中医药防治脑梗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27例进行中医证型分析。结果中医证型分布中以风痰瘀血,闭阻脉络证和气虚血瘀证最多见,分别为269例(51.04%)和161例(30.55%),脑梗死患者以男性和50~70岁多见。结论佛山地区脑梗死中医证型以以风痰瘀血,闭阻脉络证和气虚血瘀证最多见,临床应注意祛湿化痰、活血化瘀和益气行气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易患人群的中医证型与颈动脉斑块回声特点的相关性。方法:从在我科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中选取住院病例28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的回声特征及易损斑块分布规律。结果:颈动脉易损斑块在风痰阻络证与痰湿阻滞证2种证型患者中发病率最高,达60%以上;在风痰上扰证、痰浊闭阻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几种证型患者中发病率也较高,约50%-60%;在肝火上炎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气阴两虚证几种证型中发病率较低,均在50%以下。其中风痰阻络证患者斑块表面不光滑,甚至溃疡发生率最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风痰阻络证、痰湿阻滞证、风痰上扰证、痰浊闭阻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等几种证型患者易损斑块发生率高,建议此种体质的人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便及早发现不稳定性斑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