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云 《当代医学》2011,17(26):79-8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抑郁症发病机制与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老年抑郁症患者并给予药物、电休克和心理方面的治疗。结果三种治疗方法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药物治疗效果好,但是成本较高;电休克治疗总有效率达70%-90%;心理治疗无副作用,对那些药物副反应明显或害怕微电休克治疗的病人来说比较适用。结论老年抑郁症的治疗主要是抗抑郁药物治疗和辅助心理治疗。对一些严重的抑郁症病人来说,首先是药物治疗或电休克治疗,然后再考虑合并使用心理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认知疗法在治疗抑郁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治疗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方法有很多,其中认知疗法最受重视,也发展最好.许多抑郁症自助手册运用的都是认知理论和方法.因为多数抑郁症患者常常使用特定的方式来思维和认知,认知治疗就是帮助病人对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进行反思,帮助病人学会检验自己的看法,并学习新的方式来思维和认知.只有认识自己的观念和态度及思维方式是如何造成自我挫败和折磨的,抑郁症才有可能得到根本治疗.  相似文献   

3.
董题  王继伟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5):215-215,217
治疗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方法有很多,其中认知疗法最受重视,也发展最好。许多抑郁症自助手册运用的都是认知理论和方法。因为多数抑郁症患者常常使用特定的方式来思维和认知,认知治疗就是帮助病人对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进行反思,帮助病人学会检验自己的看法。并学习新的方式来思维和认知。只有认识自己的观念和态度及思维方式是如何造成自我挫败和折磨的,抑郁症才有可能得到根本治疗。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抑郁症健康的神经心理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神经心理治疗。方法 :对 8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病人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及音乐疗法等。结果 :4 8例病人抑郁症状消失 ,2 5例抑郁症状明显减轻 ,5例因脑卒中并发症死亡 ,7例病人效果不明显。结论 :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病人加强健康心理教育 ,有利于脑卒中后抑郁症状消除或减轻和降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 ,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择诊断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病人1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单纯药物治疗组给予氢溴酸西酞普兰片治疗。联合治疗组在相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8 wk、治疗后1 a及治疗后2 a,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病人的抑郁缓解情况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8 wk、治疗后1 a及2 a联合治疗组HAMD评分均低于单纯药物治疗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单纯药物治疗组(P<0.01)。结论: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李霞  任奉欣 《黑龙江医学》2009,33(6):465-465
抑郁症患者会彻底改变对世界以及人际关系的认识,甚至会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因此,对抑郁症进行有效治疗是很重要的。2005-01~2007-01间,我们对住院的老年病人伴有抑郁症者,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实施心理治疗及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使抑郁症病人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开拓更广阔的治疗和护理途径;方法 对50 例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与50 例对照组对比分析,统计结果采用t 检验;结果 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在缩短病程、减少药物用量、延长复发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 且可增强病人自我克制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结论 心理因素不仅是心因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的重要诱因,而且在患病的过程中,病人也会产生各种心理反应,这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都可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集体心理治疗对抑郁症病人自尊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集体心理治疗对抑郁症病人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4例住院抑郁症病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在两组均使用相同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治疗组同时给予集体心理治疗,每周1次,8周为1个疗程。治疗后对两组病人采用自尊量表(SES)、自卑感量表(FI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SES、FIS评分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4.535、8.907,P〈0.001)。结论集体心理治疗对抑郁症病人自尊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隐匿型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对30例隐匿型抑郁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全部病例首诊于综合医院,无病人就诊精神科,误诊率高,误诊时间长,病前有一定诱因,临床表现以躯体症状和不适感为主;抗抑郁药物治疗有效。认为隐匿型抑郁症是抑郁症的躯体表现形式,提高综合医院对本症的诊治十分必要。治疗以服用抗抑郁药物为主,辅助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一般性心理治疗是指心理治疗工作者用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等,向病人施加影响的一种方法。其运用范围很广,日常生活及临床实践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对当事人进行一般性心理治疗得到解决。实施一般性心理治疗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就是恰当地运用语言。语言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还是护士对病人实施一般心理治疗的工具。护生———未来的白衣天使,她们的工作对象常常是那些生理或心理异常达到一定程度而需要医疗帮助的人。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运用恰当的语言,可以帮助病人建立积极的情绪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职学生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方法.方法 运用几种心理治疗方法和理论,按步骤、分层次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结果 40例病人中治愈15例,好转25例.结论 通过系统的心理治疗,可以使病人消除或缓解症状,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12.
在精神障碍中的抑郁症 ,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 ,临床医学不断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由于病人自己对抑郁症缺乏认识 ,尤其是对轻度或中度症状的忽略或误解 ,不一定去到医院就诊 ;或是医务人员的误诊 ,以致目前流行病学上很难得到发生率的可靠数据。然而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 ,人群中抑郁症是一种发生率不低的 ,甚至较为普遍存在的病症。过去一段时间的各种治疗方法 (如心理治疗 ,物理治疗和药物化学治疗 )也经历了摸索和发展的过程 ,对各种药物治疗在实践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如药效、副反应和药物经济学方面 )正不断地得到改进和完善。欧加…  相似文献   

13.
认知性之心理治疗(cognitive therapy)作为专业术语和一种治疗方法是以贝克(Beck)1976年的专著《认知疗法与情绪障碍》出版而出现的。该疗法的基础理论是“认为人的思维对其情感和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针对病人错误或歪曲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病人对己、对人、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善他所呈现的心理问题。认知治疗自创立至今,已经成功地应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障碍、恐怖症、药物滥用以及多种躯体形式障碍。  相似文献   

14.
心理疗法     
心理治疗亦称精神治疗,是医生或其他人用言语、表情、态度或动作来影响病人,从而调节病人的情绪和感受,改变他们对所患疾病的认识和态度。帮助老年人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达到减轻病痛和恢复身体健康的目的。心理治疗的基本形式有:集体治疗、个别治疗和行为治疗。通过“现身说法”,疏导劝慰,解释鼓励,说服暗示,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及自我调整等方法,来达到改变旧的条  相似文献   

15.
老年抑郁症较为常见,以轻症为主。资料显示轻度抑郁症占老年人的5%~10%,重症仅占老年人的1%。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必须强调及早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一般轻症患者可不需常规抗抑郁药物,而需要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包括生活内容调整,如足够的睡眠、运动锻炼、解决好家庭矛盾等,因此还需要亲友的关心和帮助。如果患者出现下列表现,无论轻重都需要抗抑郁药物治疗:①快感缺乏,兴趣缺乏或脱离社会;②记忆力明显减退或注意力不集中;③判断力丧失;④疑病症;⑤悲观消极,丧失自尊,甚至产生寻死念头伴自杀动机。对老年…  相似文献   

16.
集体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理治疗在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有关报告不少见。为探讨集体心理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本研究对照研究集体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及单纯药物治疗,两者对抑郁症疗效观察研究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心理治疗在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有关报告不少见.为探讨集体心理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本研究对照研究集体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及单纯药物治疗,两者对抑郁症疗效观察研究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抑郁症是青少年期主要情绪障碍之一,抑郁症不仅影响到青少年的学业、社会功能,给其家庭带来负担,还是青少年自杀的最大危险因素。考虑到青少年抑郁症的危害,对其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Weisza[1]于2006年对心理治疗的研究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是有效的。被研究的各种治疗流派一般可以被归入到以下三种治疗分类中: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关系心理治疗,家庭治疗[2]。一、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认知行为治疗是至今被研究得最多的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方法。认…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患者心理控制源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荣康  袁茵  卢莲  周游 《四川医学》2011,32(11):1817-1819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控制源和应付方式特点,并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Scale)对32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抑郁症患者的内控性显著低于常模,有势力他人和机遇显著高于常模;抑郁症患者以不成熟和混合应付方式为主,较少采用成熟应付方式;抑郁症患者心理控制源与应付方式、抑郁呈显著相关;内控性和成熟应付对抑郁水平具有显著的预测效果。结论抑郁症患者属于外控性,倾向于采用不成熟应付方式解决问题,这与其抑郁水平有密切联系,心理治疗应在充分考虑人格特征的基础上帮助抑郁症患者调整不恰当的应付方式,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改变病人对己、对人、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善不良心理的较新的心理治疗方法,在很多神经性、躯体性疾病治疗中已取得较好的疗效.国内外对该疗法用于原发性抑郁症的治疗和康复也取得较好疗效.本文综述国内近几年来用于继发性抑郁症治疗中所取得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