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有精神病性症状与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与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的治疗方法、症状特点和护理要点,以提高对抑郁症自杀的防范。方法对83例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与133例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在阳性家族史、内倾性格、临床症状中的自责自罪和自杀行为方面显著高于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伴有的症状依次为罪恶妄想、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和疑病妄想,治疗大多采用三环抗抑郁剂合并抗精神病药。结论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不同,护理措施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姜容德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4):192-192
抑郁症是精神科常见的疾病,在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患病人数有上升的趋势。临床主要表现有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减退、联想困难、工作效率下降,还有焦虑不安、激越紧张、自责或内疚感等,严重时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自杀、自伤行为.以及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笔者针对抑郁症的常见临床症状具体心理护理和应对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妄想性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按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有关标准,收集住院的妄想性抑郁症及非妄想性抑郁症病人各81例,方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妄想性抑郁症与绝望(相对危险度RR=2.590)、自责(RR=2.809)自杀行为(RR=3.018)、联用抗精神病药(RR=4.385)及药物显效时间(RR=1.027)呈正相关。结论 提示自责、绝望,及自杀行为是妄想性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妄想性抑郁症的药物显效时间较迟,往往需要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妄想性抑郁症与非妄想性抑郁症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妄想性抑郁症与非妄想性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及疗效。方法 对符合CCMD - 2 -R诊断标准的 15 2例抑郁症患者 ,根据有无妄想分为两组 ,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妄想性抑郁症组焦虑激越、自责自罪、绝望、自杀行为与非妄想性抑郁症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自杀率为非妄想性抑郁症组的 2 3倍 ;妄想性抑郁症组以联合用药为多 ,非妄想性抑郁症组以单一用药为多 (P <0 0 1) ,二者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显效时间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妄想性抑郁症自杀率较高 ,有社会心理因素者较多 ,治疗显效时间较长。提示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上应给予患者关心与照顾 ,减少不良因素对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内科慢性住院病人中患抑郁症的比例越来越高,据报道是正常人群患抑郁病的4倍,内科背景下抑郁诊断符合CCMD—Ⅲ诊断标准,情感症状主要有:情绪低落、自责、内疚、自杀及绝望等,躯体症状如:厌食、失眠、便秘等。内科疾病并发抑郁可能的原因有:(1)内科疾病本身;(2)治疗药物;(3)对内科疾病的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6.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的疗效总结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了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从美国鹰赛公司引进的醒脉通治疗仪,联合软抽搐技术对93例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等的病人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靶症状主要有自杀、自伤、严重的冲动行为、木僵、拒食、明显的幼觉、妄想等症状以及药物控制困难的病人。年龄范围16~75岁,平均(36.9±16.8)岁。结果:对靶症状的治疗有效率达95%以上,对抑郁症的有效率80%,精神分裂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干预措施。方法:对40例住院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期抑郁症患者主要心理特点有缺乏愉快感、焦虑、内疚自责、自我评价低、躯体化症状等。结论:针对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巩固治疗效果、促进精神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起到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8.
内科慢性病住院病人中有11%-26%患精神抑郁,而正常人群仅4%-6%,相差约4倍,内科背景下的抑郁诊断需符合DSM-Ⅲ-R重病抑郁障碍标准,情感症状(如自责、内疚、自杀和绝望)有诊断价值,而躯体症状(如厌食、失眠和阻滞)则无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症是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伴有焦虑、激越、无价值感、自杀观念、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迟滞、躯体症状和生理功能障碍等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的抑郁症中有15%可能自杀死亡。为了减轻抑郁症患者症状,对抑郁症住院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老年人自杀有上升趋势 ,这与社会人口老龄化有关 ,有研究证明 :老年抑郁症和脑动脉硬化精神障碍占 3 /4 ,另外还有合并躯体疾病及在妄想、幻觉支配下产生自杀。本文收集 3 0例老年精神病人自杀 ,有2 4例 (占 80 % )为抑郁症 ,有 6例 (占 2 0 % )是合并躯体疾病者 ,邻里关系紧张或在幻觉、妄想支配下产生自杀。1 自杀原因及采取方式1.1 自杀原因 ①老年抑郁症是老年人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组大部分病例均有焦虑、情绪低落、自责自罪、老而无用等抑郁症状 ;②躯体疾病。随着年龄增长 ,老年人躯体状况愈来愈差 ,如患有各种内分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人群抑郁症自杀的危险因素,为抑郁症自杀的预防控制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28篇有关抑郁症自杀危险因素文献结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 5.0进行异质性检验及合并OR值和95%置信区间(95% confidential interval,95%CI)的计算。结果:中国人群抑郁症各个危险因素合并OR(95%CI)值分别为:绝望6.98(5.27,9.23)、焦虑2.24(1.75,2.88)、自知力障碍2.33(1.69,3.2)、妄想3.43(2.57,4.28)、睡眠障碍2.72(1.89,3.91)、自罪自责2.45(1.94,3.08)、自杀家族史1.7(1.24,2.31)、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6.15(3.78,8.52)、迟滞或联想障碍0.53(0.38,0.75)、性别1.11(1.03,1.21)、胆固醇-0.55(-0.71,-0.38)、饮酒1.7(1.11,2.61)、已婚1.7(1.15,2.50)、负性生活事件3.94(3.04,5.11)、性格内向2.03(1.3,3.04)。结论:HAMD评分高,合并绝望、妄想、焦虑、自知力障碍、睡眠障碍、自罪自责等症状,有自杀家族史、饮酒史、性格内向、已婚、低胆固醇水平、近期有负性生活事件发生均为抑郁症自杀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华洁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6):742+745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对108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期抑郁症患者主要心理特点有兴趣丧失、缺乏愉快感、自我评价降低、悲观、焦虑、内疚自责、对前途丧失信心、躯体化症状等。结论:针对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对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巩固治疗效果、促进精神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起到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71例妄想性抑郁症与92例非妄想性抑郁症病人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妄想性抑郁症早醒、幻听、焦虑、自杀观念、自杀行为出现率较高,自杀相对危险性是对照组的2.56倍,尤以流露自杀观念;女性双相患者危险最大。联合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盐酸文拉法辛致大叶性肺炎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隽  黄燕 《包头医学》2006,30(4):20-20
1临床资料患者,女,43岁。主因:“反复情绪低落,无愉快感,自责,自杀企图3年”2006年5月以:“复发性抑郁症,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住精神科。体格检查未见阳性体征,精神检查:神清语利,定向力完整,未引出幻觉妄想,智力、记忆力、计算力正常,自知力完整,情绪低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可根据其有无妄想症状分为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两个亚型.国外从上世纪80年代始,对妄想性抑郁症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发现妄想性抑郁症与非妄想性抑郁症相比较,除了临床表现不同外,在生化、自杀、遗传和对抗抑郁剂治疗的反应等诸多方面都有不同.但研究得比较多的是治疗,发现妄想性抑郁症对单独的抗抑郁剂治疗效果较差,往往需要合用抗精神病药或行电抽搐治疗.对于妄想性抑郁症与非妄想性抑郁症的心理社会应激及面临应激时所采用的应对方式有何不同,这方面的研究不多.我们也曾经对妄想性抑郁症的治疗,自杀和遗传进行过研究,发现两者有差异,但其心理社会应激和应对方式方面是否有差异,目前不清楚.对此,我们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妄想在精神分裂症中诊断的地位相关问题。方法:对现停顿院精神分裂症患作横断面调查,并分为妄想组和非妄想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88例精神分裂症患妄想发生率60.10%,被割妄想占首位,妄想与家族史,病程,生活环境无关。女性病人妄想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妄想组病人幻觉,冲动行为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妄想组病人,结论:妄想症状在精神分裂症病人中具有重要地位,特征性妄想对精神分裂症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复发性抑郁症自杀未遂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复发性抑郁症自杀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62例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自杀好发于青壮年。主要以复发性抑郁症中的有精神病症状的抑郁症为主,其次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与性别、病程及发病住院次数有关。结论精神病症状主要是妄想、幻觉,应重视春季复发性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的自杀问题。  相似文献   

18.
抑郁症可根据其有无妄想症状分为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两个亚型。国外从上世纪80年代始,对妄想性抑郁症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发现妄想性抑郁症与非妄想性抑郁症相比较,除了临床表现不同外,在生化、自杀、遗传和对抗抑郁剂治疗的反应等诸多方面都有不同。但研究得比较多的是治疗,发现妄想性抑郁症对单独的抗抑郁剂治疗效果较差,往往需要合用抗精神病药或行电抽搐治疗。对于妄想性抑郁症与非妄想性抑郁症的心理社会应激及面临应激时所采用的应对方式有何不同,这方面的研究不多。我们也曾经对妄想性抑郁症的治疗,自杀和遗传进行过研究,发现两者有差异,但其心理社会应激和应对方式方面是否有差异,目前不清楚。对此,我们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35例住院抑郁症病人按有无自杀意念、自杀行为分组进行对照研究,发现有自杀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主要因素与早醒和妄想有关,与无自杀抑郁症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实施自杀前大多有预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伴有自杀行为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246例抑郁症患者,根据有无自杀行为分为两组,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在病前有不良生活事件及具有早醒、焦虑激越、自责自罪、绝望和妄想者较对照组多见,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其余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抑郁症发生自杀行为以春、夏季多见,自杀方式以服药为多,其次为自缢、投水等。结论:具有上述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具有潜在自杀的危险性,应引起社会、家庭和精神科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以尽早发现、治疗并采取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