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科自 2 0 0 0年 6月以来 ,采用颈动脉加压注射复方维脑路通合剂治疗脑梗死 180例 ,并与静脉给药组相比较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治疗组 180例 ,男 117例 ,女 6 3例 ,年龄 37岁~ 76岁 ,平均年龄 5 7.2 0岁。均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其中大面积脑梗死 4例 ,脑梗死 85例 ,腔隙性脑梗死 91例。大面积脑梗死组 4例 ,其梗死灶涉及 2个脑叶或以上 ,均无意识障碍及脑疝者 ,在发病 10d后即脑水肿高峰期后开始颈动脉加压注射。治疗组病例选择除下列禁忌 :①严重高血压病(血压≥ 2 6 .6 / 16kPa) ;②脑出血、出血性梗死 ;③严…  相似文献   

2.
<正> 我们自1997年2月至1999年12月共收集184例出血量在50~80ml的急性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了锥颅减压和保守治疗的对照观察。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病例来源于我院连续3年住院治疗病人。统一用我院CT机诊断。纳入标准:①年龄在42~65岁;②首次发病且发病时间在24h以内;③出血量大于50ml,小于80ml,伴有意识障碍;④出血部位发生在基底节区或脑叶;⑤脑出血破入脑室形成铸形。排除标准:①外伤和肿瘤  相似文献   

3.
我科于 1997年 10月~ 1999年 7月间 ,用尿激酶 (UK )对2 0例急性脑梗塞病人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中男 15例 ,女 5例 ,年龄 5 0~ 76岁 ,平均 63岁。其中发病 <6h 9例 ,6~ 12h 11例。病例入选标准 :①急性脑梗塞发病在 6h内 ;②CT除外脑出血 ;③发病超过 6h小于 12h ,头颅CT未见低密度影 ;④无明显意识障碍 ;⑤肢体瘫痪Ⅰ~Ⅲ级。病例淘汰标准 :①溶栓治疗之前临床表现已出现明显改善。②轻微神经系统功能缺损 ,如单纯性感觉障碍。③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史。④近…  相似文献   

4.
益母草对产后出血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卫芳  朱彩霞 《河北医学》2010,16(5):604-606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对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分娩产妇101例随机分为3组:①益母草组(33例),胎儿娩出后立即臀部肌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40mg,并于产后12h、24h、36h分别肌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20mg;②缩宫素+益母草组(34例),胎儿娩出后肌注益母草注射液40mg+缩宫素10u,产后相应时间分别肌注益母草注射液20mg;③缩宫素组(34例),胎儿娩出后肌注缩宫素10u,产后相应时间分别肌注缩宫素10u。观察各组产后2、-6、-12、-24、-48h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产后24h及4h出血量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益母草注射液肌肉注射可明显减少产后出血。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是预防产后出血的护理关键。  相似文献   

5.
我们分析了我院9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病后72小时内血糖的变化(糖尿病患者除外)。90例患者均满足以下条件:①入院时间在急性发病24~48小时内;②在急性发病48~72小时内,输液前空腹采血;③CT证实为脑出血。根据CT表现及有无意识障碍分为两组:重症组63例;男35例,女28例,平均年龄59.5岁;轻症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9岁。再根据血糖高低分为两组:一组50例(血糖〉6.7mmol/L);二组40例(血糖正常)。结果:一组存活18例(36%),死亡32例(64%);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给药方案上肢手术喙突下臂丛麻醉的效果。方法:喙突下臂丛麻醉患者64例,随机分为3组,3种方案给药,方案①20例1%利多卡因30ml;方案②24例1%利多卡因20ml+0.25%布比卡因10ml;方案③20例1%利多卡因10ml+0.25%布比卡因20ml。测定麻醉起效时间、完善时间、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程度。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3组麻醉结果,优良率皆达100%,起效时间、完善时间方案②及③皆长于方案①;持续时间方案②及③皆较方案①明显延长,各为其2.8倍及5倍,3组皆无不良反应。结论:3种方案皆安全有效。方案①麻醉起效快、短;方案②及③起效稍慢但持久。为临床不同时间手术选择不同给药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全部病例均有典型的症状及体征,并经心电图证实。60例中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20例,有器质性心脏病40例,其中冠心病20例,高心病10例,风心病5例,甲亢心3例,肺心病2例。田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应用心律平、ATP、异搏定治疗。全部病人均在心电监护下治疗。治疗方法:①心律平组:0.9%NS20ml十心律平70mg静注,3~5分钟内注完,如无效再用心律平70~140mg加入5%GS500ml静滴,满液在每分钟60滴左右。②ATP组:ATP20mg+09%NS10ml为注,在5秒内注完。③异搏定组;界博定10mg+50%GS40ml#注,5分钟内注完。用药完毕后10分钟…  相似文献   

8.
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9月采用脑脊液置换同时给予大剂量尼莫地平口服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6 0例 ,取得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共 6 0例 ,其中男 32例 ,女 2 8例 ,年龄2 0~ 6 5岁 ,平均 43岁。 15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8例有糖尿病病史。1.2病例选择标准 ①首次发病时均有头痛、恶心、呕吐、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或肢体瘫痪 ;②发病 1~ 4d腰椎穿刺 ,脑脊液呈均匀血性 ,颅压升高 ;③头颅CT排除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及脑室出血。1.3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入院后均予脱水、控制血压、抗感染及对症处理 ,同时予…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塞静脉内溶栓疗法简便易行、疗效迅速、成功率高、副作用少 ,我院于 1 995年—1 999年采用静脉滴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 ,取得了显著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本组 5 2例中 ,男 36例 ,女 1 6例 ,年龄 36岁~ 6 8岁 ,平均 5 6 .4岁。接受治疗的患者均符合下列条件 :①发病时间小于 6小时 ;②年龄小于 75岁 ;③无意识障碍 ;④头颅CT排除脑出血 ;⑤治疗前收缩压小于 2 4kPa,舒张压小于1 4.7kPa,⑥治疗前出血时间小于 2min,凝血时间小于 4min ,凝血酶原时间小于 1 5s。其中发病一小时内…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我院近来来采用腰穿放脑脊液及路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蛛网膜下胜出血后顽固住头痛,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1.1病例:24例中男u例,女6例.年龄16~对岁。平均引岁.均为急性发病,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第一次腰多,脑压>60gtt/min,均匀血性脑脊激.按Botterell分类,H级18例,11~见缓6例.16例头颅CT卜),10例复查亦正常.1.2治疗方法:绝对卧氏休息,止血,脱水及对症治疗。头痛仍剧烈、烦躁、日夜难眠者,给予腰穿放脑脊液5~6ml,缓慢鞘内注射地塞米松sing,l次鞘注者10例,2次鞘注者14例.1.3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阿霉素引起的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250±30g)50只随机分三组:对照组(NS组,10只)、阿霉素组(ADR组,20只)、牛磺酸+阿霉素组(ADR+Tau组,20只)。①对照组(NS组):隔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ml/kg,共6次。②阿霉素组(ADR组):隔日腹腔注射阿霉素3mg/kg,共6次,阿霉素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mg/ml。牛磺酸+阿霉素组(ADR+Tau组):前3次腹腔注射同阿霉素组,从第4次注射起在给予阿霉素的前30分钟先腹腔注射牛磺酸200mg/kg。三组均在最后一次给药24小时后腋下静脉取血,测血清SOD、MDA、LDH、SGOT,取血后迅速取出心脏,固定染色,做病理切片,光镜观察心肌细胞和心肌纤维的病理变化。结果:血清SOD值:阿霉素组及牛磺酸+阿霉素组分别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阿霉素组低于阿霉素+牛磺酸组(P〈0.01)。血清MDA、LDH、SGOT值:阿霉素组及牛磺酸+阿霉素组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牛磺酸+阿霉素组低于阿霉素组。(P〈0.01)。心脏病理切片:光镜下牛磺酸+阿霉素组较阿霉素组的病理改变轻。结论:牛磺酸对阿霉素引起的心脏毒性有保护作用,其机制是牛磺酸具有抗氧化作用,可稳定细胞膜,并保持细胞内Ca^2+稳定。  相似文献   

12.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1.1.1入组标准①急性脑梗死,发病72小时以内;②头颅CT或MRI证实,排除脑出血及TIA;③发病年龄40~75岁,性别不限;④无明显意识障碍;⑤瘫痪肢体肌力〈4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发病3-6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尿激酶颈动脉注射治疗组60例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组为对照组66例,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尿激酶颈动脉注射治疗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Ghrelin在糖尿病大鼠摄食过量调控中的作用。方法21只大鼠随机分为:①正常对照组(N+NS组)7只,腹腔注射枸橼酸缓冲液1mL,皮下注射生理盐水(NS)0.1mL;②实验组14只,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48h后随机分为糖尿病组(STZ+NS组)7只,皮下注射NS0.1mL,糖尿病+胰岛素组(sTz+INS组)7只,皮下注射人胰岛素0.1mL(7U)。各组均每天注射2次,共注射14d。每天检测各组大鼠血糖水平、摄食量及体质量的改变;实验结束检测血清瘦素、生长激素水平,以及下丘脑神经肽Y(NPY)mRNA和胃GhrelinmRNA表达。结果注射STZ后5d,STZ+NS组血糖水平持续高于27.8mmol/L;STZ+INS组血糖水平逐渐下降,最终在8d后与N+NS组无显著差异(P〉0.05);STZ+NS组摄食量较N+NS组显著增多,体质量显著减少(F一9.56~29.25,q一6.46~9.56,P〈O.05);STZ+INS组与STZ+NS组比较,大鼠摄食量显著减少,体质量显著增加(q=3.70~9.15,P%0.05)。与N+NS组相比,STZ+NS组血浆胰岛素、瘦素及生长激素水平显著降低,而STZ+INS组血浆瘦素及生长激素水平显著升高(F=26.31~214.28,q=3.21~11.28,P〈0.05)。STZ+NS组血浆Ghrelin水平显著高于N+Ns组(F=52.31,q=12.41,P〈0.05),STZ+INS组血浆Ghrelin水平趋于正常(P〉0.05)。STZ+NS组下丘脑NPYmRNA表达较N+NS组显著增高(F=97.96,q—17.78,P〈O.05)。结论糖尿病大鼠血浆Ghrelin、瘦素水平以及下丘脑NPY表达的改变,可能与糖尿病摄食过盛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的病人64例.发病时间6~72 h,其中颈动脉系统梗死42例,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22例.符合以下标准:①无昏迷或抽搐;②无出血史、消化道溃疡或血液系统疾病;③无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④血压不超过180/110 mm Hg,患者肌力在4级以下.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在性别、年龄、病残程度、并发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6.
王娜  武海波  赵丽  安琴 《基层医学论坛》2013,(29):3941-3942
许多研究证实,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通过对2009年6月-2013年5月93例急性脑出血老年患者早期用药的对比观察,以期为急性脑出血早期内科治疗寻求最佳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6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急性脑出血早期(发病6 h内)患者93例,男51例,女42例,年龄62岁~88岁,平均年龄74.6岁。入院均做脑CT检查,脑CT测血肿〈30 mL,其中基底节区出血85例,额叶出血5例,颞叶出血3例。随机分为3组,即:①24 h内未用甘露醇组(对照组)31例;②24 h内应用甘露醇联合呋塞米组(试验组)31例;③24 h内应用甘露醇组(甘露醇组)31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92例有发生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者,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48例及对照组各44例。米索组在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立即口服米索前列醇片600ug,同时宫壁注射缩宫素20u;对照组胎儿娩出后,宫壁注射缩宫素20u,同时静脉滴注缩宫素20u。观察两组术中,术后2小时出血量的差异。结果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作用明显,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产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为202ml,对照组为334ml。产后出血例数,试验组48例中仅2例发生产后出血;对照组44例中,有8例发生产后出血,且在产后出血者的出血量方面,米索组为520ml,对照组为760ml。结论米索前列醇在促进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中起到重要作用,且用药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8.
1.①尿量大于30ml/小时②尿比重大于1.020③收缩压大于80~90mmHg④脉压差大于25~30mmHg⑤中心静脉压恢复正常(6~12cmH_2O)2.①感染性休克②呼吸衰竭(或脑疝)3.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②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③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④DNA多聚酶阳性⑤血中发现Dane颗粒4.①吡喹酮②慢性患者为10mg/kg,每日服3次,连用2天;急性患者为连用4天。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颈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尿激酶经颈动脉直接注射溶栓与大剂量尿激静脉溶栓的疗效以及副作用等方面的比较。方法:将入选的66例脑梗死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经颈动脉注射尿激酶组32例,采用直接经颈动脉注射经生理盐水20mL+尿激酶50万U后,再经静脉滴注NS2100mL+尿激酶50万U;对照组为静脉溶栓组共34例,采用尿激酶100-150万U+NS100mL在30min内静脉滴注完毕。两组的其他常规治疗相同。14d后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基本治愈12例(37.5%),显著进步14例(43.8%),显效率为96.9%;而V组基本治愈8例(23.5%),显著进步9例(26.5%),显效率为85.3%。结论:颈动脉注射联合静脉应用尿激酶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显著高于静脉滴注的疗效(P〈0.01)。  相似文献   

20.
我科 3年来共收治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 40例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应用洛赛克治疗 ,对照组应用西米替丁治疗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0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 ,均系本科1996 - 0 1~ 1999- 0 8的住院病人。其中男 2 8例 ,女 12例。年龄 40~ 70岁 ,平均年龄 5 7.8岁。脑出血 30例 ,脑梗死 9例 ,脑栓塞 1例。诊断标准 :①均有引起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原发病存在 (急性脑血管病 ) ;②既往无消化性溃疡的病史 ;③在急性脑血管病发病后 1~ 5d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 .2 给药方法治疗组 :洛赛克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