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控制性肺膨胀(SI)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5例ARDS病程早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确定基础通气模式,分别测定SI前、SI时,SI后10min、1h、2h、3h、4h、5h的肺气体交换、肺力学、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25例中,有2例因血压明显下降而退出,18例在实施SI后Sao2均有明显上升,有效率78.3%。SI时Sao2均有明显下降,但此后迅速上升,10min-1h时达到最高值,疗效可维持4h;SI能显著改善肺顺应性(Cdyn),SI后1h时平台压(Pplat)即有明显下降,气道峰压(PIP),平均气道压(Pmean)在4h时下降明显;SI时CVP明显增加,但在SI结束后很快恢复到SI前水平。25例中未有气压伤的表现。结论SI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有效复张塌陷的肺泡,降低气道压力,改善肺顺应性,增加氧合,对循环系统影响小,安全有效,但具有时效性,对于原发于肺部病变所致的ARDS合并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者应用SI要慎重。  相似文献   

2.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管理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临床常见的肺部综合征,临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顺应性下降为特征,病死率为40%-50%。机械通气作为支持呼吸的重要手段,能够缓解呼吸窘迫、改善肺压力-容量关系,为ALI/ARDS患者的病因治疗争取时间、创造条件。本文将重点讨论ALI/ARDS患者的机械通气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仰卧位和俯卧位条件下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犬肺不同部位(肺上区肺尖叶、肺下区腹侧肺心叶和肺下区背侧肺膈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肾上腺髓质素(ADM)的作用,以评价不同体位肺保护通气方式对肺内/外源性ARDS(ARDSp/ARDSexp)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杂种犬24只,随机分为ARDSp仰卧位通气组、俯卧位通气组以及ARDSexp仰卧位通气组、俯卧位通气组,每组6只。静脉注射油酸制备ARDSexp动物模型;气管内注入十六烷磺基丁二酸钠盐制备ARDSp动物模型。动态观察不同卧位条件下小潮气量+PEEP对ARDS模型犬氧合指数和肺不同部位BALF中ADM的变化。结果肺损伤后ARDS犬氧合指数明显下降;ARDSp模型犬肺尖叶和肺心叶BALF中ADM水平明显高于ARDSexp模型;俯卧位条件下肺保护性通气对ARDS模型犬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氧合指数改善更为明显,ADM释放受到抑制。结论ARDSexp和ARDSp对肺不同部位ADM释放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俯卧位+小潮气量+PEEP通气模式对ARDSexp和ARDSp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作用。方法2001年1月-2004年2月华北煤碳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收治42例ARDS患者,按ARDS病原不同分为肺内源性ARDS组(ARDSp)和肺外源性ARDS组(ARDSexp)。两组均早期予以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记录仰卧位及俯卧位2h和4h的动脉血气分析、呼吸频率(RR)、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PaO2/FiO2)、胸肺顺应性(C)、潮气量(VT)、气道阻力(Raw)的变化。5例患者进行了两种体位的胸部CT比较。结果俯卧位机械通气后,两组患者FiO2减少。RR减慢。PaO2/Fi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Raw均显著增加。ARDSexp组VT明显高于同时间点ARDSp组;而动脉血pH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则无明显变化;ARDSp组与ARDSexp组同时间点比较,PaO2/FiO2显著增加;ARDSp组应用俯卧位机械通气改善氧合的有效率为65%,ARDSexp组为68%,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胸部CT显示俯卧位后原背侧渗出性改变有所改善。原腹侧正常肺组织出现渗出性改变。结论无论是ARDSp组还是ARDSexp组。俯卧位机械通气均能显著改善PaO2/FiO2,是ARDS患者早期支持治疗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张俊英  李鹏 《全科护理》2014,(21):1975-197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最常见的急性呼吸衰竭。目前有很多非常规机械通气模式和方法,如俯卧位通气、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体外膜肺氧合(ECMO)、高频通气(HFV)等,临床中加强护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ARDS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最佳氧合法导向的呼气末正压(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绵羊血流动力学和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 肺泡灌洗法复制绵羊ARDS模型(n=6),在充分肺复张的基础上,利用最佳氧合法滴定最佳PEEP。并维持通气2h。观察基础状态(PEEP 5 cmH2O)、ARDS模型稳定(PEEP 5cmH2O)和最佳PEEP维持通气2h的血流动力学、气体交换和呼吸力学变化。结果 最佳氧合法滴定的最佳PEEP为(18±2)cmH2O。与ARDS模型比较,最佳PEEP维持通气期间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VI)、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嵌顿压(PAWP)和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P、MPAP、PAWP和PVRI较基础状态明显升高(P〈0.05)。与ARDS模型稳定时比较,最佳PEEP维持通气期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降低(P〈0.05),氧合指数(PaO2/FiO2)和氧输送(DO2I)显著升高(P〈0.05),肺内分流率(Qs/Qt)明显改善(P〈0.05),且PaCO2、PaO2/FiO2、DO2I和Qs/Qt均接近基础状态(P〉0.05)。与ARDS模型稳定时比较,最佳PEEP维持通气期间的平均气道压(Pm)明显升高(P〈0.05)、平台压力(Pplat)无明显变化(P〉0.05)、肺动态顺应性(Cdyn)明显增加(P〈0.05)。结论 最佳氧合法导向的PEEP能有效地减少ARDS绵羊的肺内分流、改善氧合和肺顺应性,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开放肺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与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两种通气模式实施肺复张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对血流动力学、肺力学和氧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ARDS行机械通气及脉搏轮廓法持续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患者15例,随机实施APRV模式肺复张或CPAP模式肺复张,每隔4h复张1次。其中APRV组设定高水平压力(Phigh)为35cm H2O(1cm H2O=0.098kPa),低水平压力(Plow)为压力-容积(P—V)曲线的下拐点(LIP);CPAP组设定CPAP为35cm H2O;两组持续时间均为40s。记录复张前后的肺力学、氧代谢指标以及复张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在APRV模式下行肺复张时心脏指数(CI)轻度下降,且持续时间较短。两种复张模式均可使肺顺应性等力学参数及氧合明显改善,以APRV模式尤为明显。结论采用APRV模式进行ARDS肺复张治疗可避免镇静剂的使用,对血流动力学干扰较小,对肺力学及氧合的改善优于CPAP模式。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手段,但有可能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而影响到患的预后。目前提倡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VS)来减轻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作对机械通气成功治疗的29例ARDS患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有效性。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科学网(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2019年12月31日以前公开发表的关于APRV对ARDS患者疗效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通过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引证检索。试验组采用APRV,对照组采用传统机械通气(CV);结局指标包括住院病死率、ICU住院时间、肺顺应性、氧合指数及平均气道压。纳入文献的质量由2名经过专业培训的循证医学研究人员完成,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同时采用试验序贯分析(TSA)方法评价APRV对ARDS患者住院病死率样本量的情况。 结果纳入8篇文献,共纳入患者461例患者,其中APRV组232例、CV组229例。结果显示APRV能够降低ARDS患者住院病死率(OR=0.63,95%CI=0.40~0.97,P=0.04),TSA结果显示Meta分析的样本量还未达到期望信息量,为避免假阳性结果的出现,还需进一步扩大临床样本量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APRV能够缩短ARDS患者ICU住院时间(OR=-4.14,95%CI=-6.81~-1.47,P=0.002);同时APRV能够改善ARDS患者肺部顺应性(MD=5.12,95%CI=0.33~9.91,P=0.04);但2组在改善氧合及平均气道压方面并无差异。 结论APRV较CV能够降低ARDS患者住院病死率、缩短ARDS患者ICU住院时间、改善肺部顺应性;2组在改善患者氧合及平均气道压方面无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频双向喷射通气(HFTJV)和常规机械通气(CMV)对蒸气吸扩性损伤犬的呼吸循环动力学参数、肺容量及血气的影响。方法:通过服气吸入致伤,复制了犬重度蒸气吸入性损伤模型。结果:①两种通气下呼吸系统总阻力(Rrs)、肺阻力(PL)均显著高于对照值(P〈0.01),呼吸系统总顺应性(Crs)、肺顺应性(CL)均显著低于对照值(P均〈0.05),但两者之间比较,Rrs、RL和Crs、CL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效果。方法:42例ARDS患者分为2组,其中一组采用仰卧位肺保护通气策略,另一组采用俯卧位肺保护通气策略。比较2组患者PaCO2、PaO2/FiO2及pH值的改善情况。结果:俯卧位组与仰卧位组比较氧合指数、动脉血气分析明显改善(P〈0.05)。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和死亡率大大降低。结论:俯卧位肺保护通气策略治疗ARDS具有良好的肺保护效果和疗效,在抢救ARDS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实施肺保护通气策略的应用,并探讨其优越性。方法 60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ASV组和PSIMV组,均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的变化。结果通气24小时后,ASV组较PSIMV组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24小时后Pa02、氧合指数、静态肺顺应性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于ARDS患者在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时,ASV和PSIMV通气模式均可改善氧合,ASV模式更有效减低PIP、Pplat。适应性支持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具备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无创通气技术在抢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总结自2002年以来用无创通气技术面罩正压通气抢救9例肺源性ARDS临床实践经验。结果:8例成功存活并治愈,避免了气管插管;1例急性间质性肺炎死亡。结论:无创通气技术可以早期应用于肺源性ARDS的抢救,减少气管插管机会,并有良好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背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和呼气末正压作为近些年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有效通气方式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对其疗效一直有很大的争议。 目的:观察在肺保护性通气条件下ARDS模型犬氧合指数以及外周血和肺不同部位(肺上区、肺下区腹侧和肺下区背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递质的变化。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 材料:取健康成年雄性杂种犬24只。单纯随机分为肺内源性ARDS实验组、肺内源性ARDS对照组、肺外源性ARDS实验组和肺外源性ARDS对照组。每组6只。 方法:采用静脉注射油酸0.1~0.15mg/kg形成肺外源性ARDS动物模型;应用十六烷磺基丁二酸钠盐气管内吸入形成肺内源性ARDS动物模型。实验组肺损伤后进行肺保护性通气(潮气量:8mL/kg。呼气末正压:0.981kPa)3h。对照组继续进行大潮气通气(潮气量:14-17mL/kg。呼气末正压:0kPa)3h。 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犬氧合指数的变化。②动态观察肺保护性通气条件下各组犬外周血和肺不同部位(肺尖叶、肺心叶和肺膈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递质(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 结果:24只犬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肺损伤后各组犬氧合指数均显著下降。应用肺保护性通气治疗后实验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保护性通气后2h和3h肺外源性ARDS实验组氧合指数咀显高于肺内源性ARDS实验组(P〈0.05)。②肺损伤后各组外周血中炎性递质明显升高。应用肺保护性通气治疗后。炎性递质水平有不同度下降。但肺内源性ARDS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不如肺外源性ARDS实验组。③肺内源性ARDS模型犬肺尖叶和肺心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递质水平明显高于肺外源性ARDS模型犬。 结论:肺外源性和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犬肺的不同部位炎性递质释放和氧合指数改善均具有明显的差异。而肺保护性通气模式对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犬具有良好的效果,对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犬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危重症,其治疗是以机械通气为基础的综合治疗。由于ALI/ARDS往往伴随大量肺泡萎陷,常规机械通气方法救治成功率较低。控制性肺膨胀(SI)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一种肺复张方法,机械通气时通过给予足够的气道压力并持续一定的时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塌陷的肺泡充分开放。大量的动物及临床研究表明,SI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ALI/ARDS时的氧合,改善肺顺应性,从而达到提高救治成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马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6):3030-3031
研究表明,机械通气(MV)可引起肺损伤或已损伤的肺损伤加重(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VILI已成为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近年提出了以“小潮气量,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通气策略.我们采取保护性肺通气治疗ARDS患3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反比通气的临床应用价值,观察反比通气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犬油酸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Siemens900C呼吸机和HP1165A监护系统,观察反比通气时的气道峰压、气道阻力、平均气道压和动态胸肺顺应性变化。结果:反比通气组的气道峰压和气道阻力显著低于常规通气组(P均<0.01),平均气道压和动态胸肺顺应性显著高于常规通气组(P均<0.01~0.05)。结论:反比通气在改善ARDS呼吸动力学方面明显优于常规通气,对ARDS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频双向喷射通气(HFTJV)和常规机械通气(CMV)对蒸气吸入性损伤犬的呼吸循环动力学参数、肺容量及血气的影响。方法:通过蒸气吸入致伤,复制了犬重度蒸气吸入性损伤模型。结果:①两种通气方式下呼吸系统总阻力(Rrs)、肺阻力(RL)均显著高于对照值(P均<0.01),呼吸系统总顺应性(Crs)、肺顺应性(CL)均显著低于对照值(P均<0.05),但两者之间比较,Rrs、RL和Crs、CL的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②CMV能引起CO2潴留;HFTJV比CMV显著增加CO2排出量(VCO2,P<0.05),降低过高的PaCO2(P<0.01)。③两种通气方式下功能残气量(FRC)、心输出量(CO)、平均动脉压(MAP)和PaO2均无显著变化(P均>0.05)。结论:两种通气方式均能克服气道阻力辅助呼吸,但不能使伤后高气道阻力和低肺顺应性恢复正常。CMV的通气效率较低,可引起CO2潴留;HFTJV的通气效率则明显优于CMV,且能维持吸入性损伤犬的血气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控制性肺膨胀(SI)和压力控制(PCV)两种肺复张对肿瘤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病例研究方法,选择肿瘤术后ARDS患者22例,随机分为sI组和PCV组,每组11例。SI组呼吸机模式改为CPAP模式、压力设为40cmH2O进行机械通气,持续40s。PCV组呼吸机模式改为压力控制,吸气压力(PressureabovePEEP)20cmH2O,I:E=1:1,持续2min。收集2组患者肺复张前、复张后30min、2h、6h各时间点氧合指数(PaO2/FiO2)、静态肺顺应性(Cst);监测每次肺复张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PaO2/FiO2、Cst均呈上升趋势(P〈0.01),但在各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肺复张后心率升高,平均动脉压下降,与复张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V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波动幅度低于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与PCV两种肺复张均能改善肺氧合及肺顺应性,PCV肺复张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低于SI。  相似文献   

20.
1例俯卧式通气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子秀  王宁 《护理研究》2006,20(2):562-563
俯卧式通气(prone ventilation)是指在施行机械通气时,把病人置于俯卧式体位,可使下垂不张区域肺扩张,改善通气/灌注比例。自1977年。Douglas等首次报道俯卧位通气可以提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的氧合之后,临床上逐渐将其应用于ARDS病人的治疗,并且成为护理研究的热点之一。我科为1例重症呼吸衰竭病人采取俯卧式通气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