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背景:目前,临床上对恶性肿瘤侵犯肾静脉以上、以下的下腔静脉处理原则及方式还有争议,而类似的动物模型尚少见文献报道。目的:分别建立VX2肿瘤侵犯肾静脉以上、以下的下腔静脉的动物模型,观察并对比分析其生长,以及对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的影响。方法:将24只实验兔随机摸球法均分为肾静脉以上组和肾静脉以下组,分别将VX2肿瘤组织块种植在兔肾静脉以上、以下的下腔静脉附近软组织内,每周在超声下观察肿瘤的大小,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管径大小,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肿瘤均种植成功。两组肿瘤大小与生长时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1=0.894,r2=0.879),下腔静脉管径及腹主动脉管径与肿瘤大小均显著负相关(r3=-0.663,r4=-0.834;r5=-0.826,r6=-0.870)。两组肿瘤大小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293>0.05)。在观察期末,肾静脉以上组下腔静脉管狭窄不到50%,肾静脉以下组下腔静脉管已完全闭塞,且有效避免了对腹主动脉的压迫(狭窄不到50%),结果说明VX2肿瘤种植于肾静脉以下可以得到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兔肾VX2肿瘤模型超声显像与肿瘤增殖活性及侵袭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兔肾VX2肿瘤超声观测指标与其增殖活性及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建立56只兔肾VX:肿瘤模型,种植3周后应用二次谐波和声像图定量技术检测癌灶大小、回声强度、边缘回声及能量面积比,并与肿瘤的组织病理学、流式细胞仪测定的增殖指数(PI)及倍体细胞率(PCR)相比较。结果 兔肾VX2肿瘤的PI及PCR与肿瘤边缘回声无明显相关,而与肿瘤大小、内部回声强度及血流丰富程度有一定关系。结论 超声观测指标可用于推测肾癌的增殖活性及侵袭性,为肾癌的早期诊断与疗效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背景:兔VX2荷瘤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全身多个器官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但在耳郭建立鳞癌动物模型至今少有报道。目的:采用2种不同移植瘤方法建立稳定的兔耳VX2移植瘤模型,并对所建肿瘤模型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和比较。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分别用瘤细胞悬液注入法和瘤组织块切开植入法移植于兔耳皮下,观察和比较2种方法所建立的模型的肿瘤生长状况、成瘤率和自发转移发生率。结果与结论:瘤细胞悬液注入组和瘤组织块植入组的成瘤率分别为73.3%和5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局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5%和86%。两种方法建立的兔VX2鳞癌移植瘤模型中,组织呈浸润性生长,瘤细胞核深染,分裂相多见,并呈癌巢排列的符合鳞状细胞癌特征。证实,瘤细胞悬液注入法和瘤组织块切开植入法建立的移植瘤模型均较接近人鳞癌自然生长过程。瘤细胞悬液注入法建立的动物模型,因成瘤率和转移率高,更适合于鳞癌研究。  相似文献   

4.
兔VX2肝癌改良模型的建立及螺旋CT评价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块注射法制作兔VX2肝癌模型,并与开腹组织块种植法进行比较.方法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成2组,12只/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瘤组织块及开腹瘤组织块接种的方式种植于肝脏.肿瘤种植后14天,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与病理组织学结合评价肿瘤接种成功率及生长情况.结果肿瘤接种成功率两组均为91.7%.肿瘤最大直径穿刺组和开腹组分别为(1.04±0.12)cm和(1.09士0.14)cm,两种方法无统计学差异.肿瘤种植后发生感染率及肿瘤坏死率,开腹种植组(感染率:45.5%;坏死率:72.7%)明显高于经皮穿刺组(感染率:0;坏死率:27.3%),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瘤组织块建立兔VX2肝癌模型具有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动物损伤小、肿瘤坏死率低等特点,为肝癌临床治疗和相关基础研究提供成熟的大型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研究1.5 T封闭式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与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引导下经皮兔VX2肝脏血管旁肿瘤模型制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材料与方法 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平均分配至MR引导组(n=30)和CT引导组(n=30),分别在MR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至兔肝大血管旁将兔VX2肿瘤组织瘤块种植,评价肿瘤模型制作成功率、穿刺针显影情况、针尖周围血管显影情况、手术时间及安全性。结果 MR引导组建模成功率为96.7%,仅1只出现针道转移,CT引导组建模成功率为80.0%,2只出现针道转移,3只肝脏其他部位出现转移灶,1只死亡原因不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MR引导组20 G同轴穿刺针在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ing,T1WI)的伪影倍数为(7.26±0.38)倍,CT引导组20 G同轴穿刺针的伪影倍数为(2.51±0.5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CT引导组13只(43.3%)穿刺针针尖周围出现星芒状低密度伪影,干扰肝内血管显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3,...  相似文献   

6.
兔VX_2肝癌模型的建立及超声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制作兔VX2 移植性肝癌模型的特点 ,评价超声检查在监测VX2 肝癌中的价值。方法 将VX2 细胞滤液、VX2 瘤株小块及VX2 瘤株小块 +明胶海绵分别注射或接种于 2 8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肝脏内 ,一周后不同时间行超声检查。结果 A组滤液注射法 :平均成瘤时间约 2 1天 ,肝的原位成瘤率为 75 %。B组包块埋植法 :平均成瘤时间14天 ,肝的原位成瘤率为 83 %。C组包块埋植 +明胶海绵法 :平均成瘤时间 14天 ,肝的原位成瘤率 88%。三组成瘤率统计学无显著差异 ( χ2 =1.118,P >0 .0 5 )。肝脏内的移植瘤在超声上均表现为低回声伴声晕的肿块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表现为周边血供丰富 ,中央血供稀少。结论 三种方法均能制成肝癌模型 ,超声检查是一种监测肝癌模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兔肾VX2肿瘤模型建立方法,利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超声造影对肿瘤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进行研究。方法30只新西兰兔采用手术直视下肿瘤组织块包埋法接种VX2肿瘤,利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能量多普勒(PDI)及超声造影分析肿瘤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特征。结果30只新西兰兔均成功接种VX2肿瘤。超声造影后VX2肿瘤表现为充盈缺损的“负显影”,使肿瘤的检出率由造影前的70%(21/30)提高至造影后的100%(30/30)。造影后CDFI、PDI对肿瘤内部微小血流的显示率较造影前明显提高。结论手术直视下肿瘤组织块包埋法操作简便,成瘤率高。超声造影能显著提高肾脏肿瘤的检出率。二维、CDFI、PDI结合超声造影能更准确地评价肿瘤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兔VX2肝癌模型制作方法改进及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改进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方法,同时评价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将日本大白兔60只分为开腹穿刺(A组)、开腹包埋(B组)、超声引导下18G针(C组)和16G针(D组)经皮穿刺四组(每组15只)。接种2周后,用超声、CT、MR检测肿瘤生长情况。结果A组、B组与D组比较原位种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种植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种植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超声检查肿瘤在声像图上表现为肝内低回声肿块,肿块周边及内部可见星点状、短条状血管分支。CT平扫肿瘤为略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以肿瘤周边强化为著;MR平扫肿瘤呈稍长T1、长T2信号。结论超声引导下16G针穿刺制作的肿瘤模型方法简单、接种率高、肿瘤呈单个生长,其影像学表现类似人类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是适合介入治疗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兔VX2肝癌模型建立方法的比较及股动脉插管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比较不同的兔VX2肝癌模型的建立方法,探讨股动脉插管技术的应用。方法将60只实验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分别用瘤细胞悬液直视下注射法、直视下瘤块注入后用明胶海绵封堵穿刺通道法及直视下瘤块注入后局部压迫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结果60只实验兔中死亡2只,存活兔经剖腹探查证实肝脏种植成功54只(成功率93.1%,54/58);三组成瘤率分别为79%(15/19)、100%(19/19)、100%(20/20),前者成瘤多为多结节、分叶状,腹腔及全身转移多见,与后两者均有统计学差异,后两者成瘤状况无统计学差异,多为孤立病灶且成瘤速度快,腹腔及远处转移少见。成瘤后的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亦证实前述结果。所有实验兔处死前均经股动脉直视下Seldinger法置入4F导管鞘后引入导管行血管造影及其他介入操作,成功56例(成功率96.6%,56/58)。结论直视下注入瘤块后局部压迫法操作简便、成瘤率高,且多为孤立病灶,转移少见,更适合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的实验要求。经股动脉置鞘后行介入操作方法可行,尤其适用于复杂的介入操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兔VX2软组织肿瘤模型,研究其高频超声表现.方法:2006年2~6月在12只大白兔后肢建立软组织肿瘤模型,行高频超声检查.结果:12只大白兔成功建立软组织肿瘤模型,超声表现为等回声为主,肿瘤边缘区域血供较中央区域丰富.结论:兔软组织肿瘤模型易于建立,超声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改良VX2肌肿瘤模型的制作方法,并采用超声对肿瘤进行评价。方法 健康新西兰兔20只,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和切口包埋组,每组10只,于实验兔双侧后肢肌肉行VX2肿瘤种植,超声引导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组织块接种法,切口包埋组采用切口组织块包埋法,每侧种植约1 mm3的VX2瘤块。观察比较两组肿瘤接种所需时间、成瘤率,且分别于种植后第7、14、21、26天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超声引导组及切口包埋组肿瘤接种所需时间分别为(93.78±7.42)s与(251.81±17.87)s,成瘤率分别为100%(20/20)、80.00%(16/2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与切口包埋组接种成功的肿瘤均为单发,且大小均一。结论 超声引导下接种1 mm3大小瘤块建立兔VX2肌肿瘤模型操作简单、快速、成功率高、肿瘤生长均一,是实验研究肿瘤介入治疗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Vx2接种诱导的兔肾上腺肿瘤动物模型并进行超声影像学观察.方法:将60只新西兰健康免随机等分为接种7 d组、14 d组、21 d组及28 d组,采用直视注射法将VX2肿瘤细胞悬液接种到兔左肾上腺,观察肿瘤影像学表现、接种前后耳正中动脉压变化及高血压发病率、肿瘤平均体积、接种成功率及肿瘤组织形态学.结果:肿瘤接种2周后B超可清晰定位观察肿瘤;接种前后耳正中动脉压均在正常范围,高血压发病率为O;肿瘤总体接种成功率为93.3%;肿瘤体积随接种时间延长而增大,各组肿瘤平均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检查证实接种2~3周的动物模型最适宜用于肿瘤相关研究.结论:成功制备免VX2肾上腺肿瘤动物模型,该模型制备简便、稳定、成功率高且易于观察,可为肾上腺肿瘤治疗学相关研究提供一个可靠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兔VX2肾癌模型的超声图像特征及其影像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兔VX2肾癌模型的超声声像特征并探讨其影像学意义。方法建立21个VX2肾癌模型,超声监测肿瘤的声像图变化。结果种植后第7、14和21天,肿瘤平均最大直径分别为4.9±1.8mm、12.4±2.6mm和25.1±3.3mm。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高回声肿瘤及伴声晕肿瘤的出现比例下降,低回声肿瘤及内部有坏死区肿瘤的出现比例增加,肿瘤的血供更丰富。结论兔VX2肾癌的超声声像特征与临床上肾癌相接近,对人类肾癌的影像学研究有其帮助。  相似文献   

14.
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术后增强CT表现及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RFA)后兔肝VX2肿瘤炎性带及局部肿瘤进展(LTP)的增强CT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 建立兔肝VX2肿瘤RFA动物模型,于RFA后1(A组)、3(B组)、7(C组)、14天(D组)行增强CT及病理检查,观察不同时期炎性带及LTP的CT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 炎性带强化于RFA后第3、7天达到高峰,第14天明显减低;动脉期LTP表现为消融灶旁新月状、结节状异常强化影;延迟期D组炎性带CT值较LTP减低(P<0.05)。结论 兔肝VX2肿瘤RFA术后增强CT表现与病理表现一致,能准确反映RFA术后不同时期炎性带和LTP的血供特点及变化;RFA术后早期炎性带与LTP的增强CT表现存在重叠,RFA术后CT增强随访宜在炎症消退期。  相似文献   

15.
穿刺法兔VX2肺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尝试建立适于影像学评价的兔VX2肺移植瘤模型.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CT引导下穿刺VX2肿瘤组织块注入法建立兔肺移植瘤模型,以常用的VX2肿瘤组织悬液注射法作为对照组,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 实验组肺内成瘤率86.67%(13/15),胸膜种植率40.00%(6/15),平均生存时间(57.84±6.00)天.对照组成瘤率100%(15/15),胸膜种植率86.67%(13/15),平均生存时间(29.00±7.01)天.生存时间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胸膜及胸壁种植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肿瘤种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穿刺VX2肿瘤组织块注入法建立兔肺移植瘤模型在肺内形成孤立结节,较常用的肿瘤组织悬液注射法明显降低了胸膜及胸壁种植率,延长了实验动物生存时间,适合于影像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家兔VX2肿瘤子宫病灶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 44只成年雌性日本大耳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及对照组24只。实验组采用子宫腔及腹腔内瘤块种植法复制家兔VX2肿瘤动物模型,对可疑肿瘤组织进行超声造影增强检查及病理检查,镜下观察确诊是否为肿瘤生长的肿块,对确诊的肿瘤灶分析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对照组对正常子宫肌层及内膜行超声造影增强检查及病理检查,镜下观察子宫肌层及内膜结构正常者对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进行分析;将实验组与对照组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内增强时间、增强强度、增强斜率及消退斜率等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成功复制家兔子宫及腹腔肿瘤模型16例,肿瘤组织生长时间13-35 d,其中肿瘤坏死较严重者2例,未纳入结果统计;另有麻醉意外死亡者2例,未见肿瘤生长者2例。14例动物模型中获得34个肿瘤灶的超声造影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肿瘤病灶最大径为4-30 mm;肿瘤组织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增强强度、增强斜率及消退斜率分别为(3.91±1.59)s、(12.93±2.98)d B、(3.72±1.41)d B/s及(0.20±0.08)d B/s。对照组24只家兔中的44侧子宫超声造影增强检查及病理检查,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增强强度、增强斜率及消退斜率分别为(5.64±2.58)s、(12.33±4.66)d B、(2.79±1.71)d B/s及(0.19±0.07)d B/s。实验组超声造影肿瘤组织增强模式与正常子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强时间短于正常子宫(t=3.613,P〈0.05),增强斜率大于正常子宫(t=-2.611,P〈0.05),呈现快速增强模式,而消退斜率与正常子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6,P=0.495)。结论超声造影增强检查可发现实验动物腹腔内小至最长径为4 mm的肿瘤病灶,对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腹盆腔淋巴结转移病灶及腹盆腔侵犯肿瘤病灶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临床研究发现肝癌门静脉阻断有利于抑制肝癌的生长,促进未阻断肝组织的代偿性增生,并降低经门静脉途径的转移,目前尚需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目的:探讨兔肝VX2移植瘤门静脉阻断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多层螺旋CT评价价值。)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放射科。材料:实验于2002-07/2005-01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影像学实验室完成。选择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门静脉阻断即刻移植瘤体组、瘤体移植3周后门静脉阻断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方法:采用开腹包埋接种法移植兔肝VX2肿瘤,分别进行门静脉阻断后即刻移植瘤体和移植瘤体生长3周后行门静脉阻断,同时设立阴性对照组(门静脉左外支行假手术阻断,兔肝左外叶假性包埋接种)、阳性对照组(移植瘤体未行门静脉阻断)。所有实验兔均行兔多层螺旋CT检查。主要观察指标:门静脉阻断后肝大体变化、瘤体变化、肿瘤转移情况,肝动脉、门静脉各级分支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显示率,肝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血管表面通透性和肝动脉灌注分数。结果:纳入动物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门静脉阻断即刻移植瘤体组于门静脉分支结扎术3周后均未见瘤体生长。瘤体移植3周后门静脉阻断组动物左内叶明显萎缩,肿瘤的生长明显受抑制,其瘤体最大径明显小于阳性对照组[分别为(2.55±0.46),(3.59±0.37)cm,t=5.57,P<0.001]。瘤体移植3周后门静脉阻断组肝内转移及肺转移发生率也明显少于阳性对照组(分别为10%,40%和100%,90%);但两者的邻近转移率差异却无显著性意义。②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对Ⅲ级以上肝动脉分支的显示率明显低于Ⅰ、Ⅱ级肝动脉分支的显示率(分别为40%,100%,70%,P<0.05)。门静脉各级分支的显示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门静脉阻断即刻移植瘤体组、瘤体移植3周后门静脉阻断组肝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和血管表面通透性值均较相应对照组降低,但肝动脉灌注分数值均明显增高。结论:门静脉左外支结扎是兔肝VX2移植瘤门静脉阻断的理想模型。多层螺旋CT在兔肝门静脉阻断效果的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