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应用健脾益气方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复感儿)并与转移因子治疗组作对照,结果健脾组显效率74.5%,总有效率92.1%;对照组显效率8%,总有效率7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IgG均有提高。但提高幅度健脾组〉对照组(P〈0.05)。实验证明:健脾益气方药物浓度5%时,体外实验对·OH清除率为76%,对O2清除率为38%。在直接溶解及溶解加透析后均具有SOD活性。本文并…  相似文献   

2.
国产香菇多糖对化疗癌症患者NK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苏  周振东 《江苏中医》1996,17(9):41-42
临床使用香菇多糖冻干粉针剂,对31例癌症病人进行Ⅱ期临床试验,应用LDH释放法检测该药对病人外周血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1)化疗前癌症病人用药组(化疗+香菇多糖)与单纯化疗组NK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2)化疗前男、女癌症病人NK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男、女(P〈0.01);(3)化疗后用药组与单纯化疗组NK活性有显著差异(P〈0.01),用药组较单纯化疗组NK活性显著上升;(4)单纯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测定了60例晚期癌症患者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LAK)和天然杀伤细胞(NK)的活性,并以40例正常人为对照。结果显示:治疗前癌症患者sIL-2R显著升高(P<0.05),LAK细胞与NK细胞活性显著减低(P<0.05)。而上述变化在胃癌、肠癌与肺癌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种癌症患者的sIL-2R均有显著下降(P<0.05),LAK与NK细胞活性均有显著增强(P<0.05)。而sIL-2R与LKA及NK细胞活性之间无相关性。提示晚期癌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参麦注射液对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广泛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益气健脾法加激素治疗PNS合并心电图异常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益气健脾法和激素治疗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合并心电图异常47例,并以单纯激素治疗26例作对照,结果;2组对PNS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组激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4.9%),明显地低于对照组(42.3%)(P〈0.01)。对合并心电图异常的疗效,治疗组心电图恢复率(80.85%)明显优于对照组(53.85%)(P〈0.01)。表明益气健脾法可提高心肌细胞能量代谢,蛋白质代谢  相似文献   

5.
临床使用香菇多糖冻干粉针剂,对31例癌症病人进行Ⅱ期临床试验,应用LDH释放法检测该药对病人外周血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1)化疗前癌症病人用药组(化疗+香菇多糖)与单纯化疗组NK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2)化疗前男、女癌症病人NK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男、女(P<0.01);(3)化疗后用药组与单纯化疗组NK活性有显著差异(P<0.01),用药组较单纯化疗组NK活性显著上升;(4)单纯化疗组化疗前后自身对照,其NK活性显著上升(P<0.01)。近期疗效有效率:单纯化疗组42.9%,用药组47.1%。研究表明:国产香菇多糖作为一种有效的生物反应调节剂,能提高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特别是NK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6.
消补冲剂治疗晚期原发性肺鳞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耿嘉 《中医药学报》1999,27(4):19-21
选择晚期肺鳞癌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消补冲剂组)24例和对照组(化疗组)22例进行临床观察;同时又对治疗组疗前,疗后患者外周血的NK细胞活性,IL-2活性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和病灶稳定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改善主要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后与疗前对比,NK细胞活性及IL-2活性水平明显  相似文献   

7.
益气化瘀法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清NK细胞活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机理。方法:益气化瘀立法的尤氏妇瘤1号方治疗子宫肌瘤30例,观察用药前后(B超检查)肌瘤大小,月经状况的变化及血清NK细胞活性变化。结果:月经失调症状全部消失,子宫肌瘤明显缩小或消失,治疗后NK细胞活性明显增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益气化瘀法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并与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健脾扶正法对脾虚荷瘤化疗鼠NK、IL-2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中西医结合塑造模型的方法,复制了小鼠脾虚(包括脾气虚、脾阳虚和脾阴虚证)荷瘤模型。用相应的健脾方药,观察了健脾扶正法对脾虚荷瘤模型小鼠化疗后脾细胞NK及IL—2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化疗配合健脾扶正方药各组NK、IL—2活性明显高于单纯化疗各组(P<0.05或0.01)且尤以化疗配合滋脾阴方组为著。提示健脾扶正方药可提高肿瘤化疗机体的免疫机能,从而对化疗起减毒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温针、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4例,分为两组并加常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白细胞介素Ⅱ(IL-2)等项免疫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果:温针与穴位注射追风速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不明显(P>0.05),NK细胞活性及IL-2治疗前均低于正常人组,经治疗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进一步证明了针灸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四逆散加味对肝硬化实验指标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笔者应用四逆散加味治疗肝硬化32例(甲组),用膈下逐瘀汤治疗16例(乙组),观察两方对肝硬化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ADA)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治疗后,甲组血清ADA和T细胞亚群OKT_8显著降低(P<0.01),血清白蛋白(A)含量及白/球蛋白(A/G)比值和T细胞亚群OKT_4/OKT_8比值明显升高(P<0.05),而乙组未见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前ADA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说明应用疏肝解郁配益气健脾、化瘀软坚法治疗代偿期肝硬化,似明显优于单纯活血化瘀法,且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斌  陈骏 《辽宁中医杂志》2012,(7):1333-1335
目的:观察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益气,宣肺化痰中药对慢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成功率的影响,为制定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1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健脾益气,宣肺化痰中药。观察治疗前、第7、14、21天的C反应蛋白、白蛋白、浅快呼吸指数、脱机成功率。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明显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的脱机成功率(均P<0.05)。结论:健脾益气,宣肺化痰中药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抗癌中药对脾虚肠癌蛋白激酶C(PKC)及瘤体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只SD小鼠编号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气健脾组、益气健脾抗癌4组。每组10只。灌胃干预:正常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益气健脾组益气健脾中药,益气健脾抗癌组益气健脾抗癌中药合用。连续灌胃14 d。观察脾脏蛋白激酶C(PKC)、瘤体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脾脏PKC表达正常组高于益气健脾抗癌组、益气健脾组和模型组(P<0.01),正常组、益气健脾抗癌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益气健脾抗癌组高于益气健脾组(P<0.05),益气健脾组高于模型组(P<0.05)。细胞凋亡益气健脾组、益气健脾抗癌组、模型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益气健脾抗癌组高于益气健脾组(P<0.01)。结论:益气健脾中药可改善脾功能,缓解肿瘤对脾脏PKC表达抑制作用,益气健脾中药联合抗癌中药作用更加明显,有效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对EGF、VEGF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5(IL-5)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哮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补脾益气中药对其含量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即: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中药组。采用卵蛋白、灭活百日咳杆菌疫苗和氢氧化铝干粉配制的溶液腹腔注射致敏以及卵蛋白雾化吸入激发制备大鼠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抗原液;中药组则胃饲补脾益气中药(加味玉屏风散)水溶液。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5及GM-CSF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BALF中IL-5及GM-CSF含量均显著增高(均P<0.05或P<0.01),尤其是IL-5增高更显著;相关分析表明,GM-CSF与IL-5、呈显著正相关(r1=0.519,r2=0.521,均P<0.05)。补脾益气中药能降低BAFL中IL-5及GM-CSF的含量(P<0.05或P<0.01)。结论:IL-5、GM-CSF在哮喘大鼠的气道炎症细胞浸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加速了哮喘非特异性气道炎症的发生和发展;GM-CSF与IL-5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可能对嗜酸粒细胞的聚集、迁移、活化和黏附有协同作用。补脾益气中药(加味玉屏风散)可以通过降低细胞因子水平来改善气道的炎症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观察益气活血化痰中药复方对其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管内注入内毒素和烟熏的复合法建立COPD模型,分别于造模开始第20、30、40天给予益气活血化痰中药复方和罗红霉素干预(各组分别简称h20、h30、h40、r20、r30、r40),通过胶原特殊染色及图像分析法观察干预因素对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结果结合病理及肺功能检查结果,模型符合人类COPD特点。HE染色显示药物干预组气道壁炎症及上皮层改变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天狼星红染色显示模型组胶原纤维较对照组增多,用药组较模型组减少。模型组管壁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厚(P<0.01);h20、h30组与r20、r34(r30合r40)组比较,管壁厚度均较模型组显著减小(P<0.05)。模型组胶原层较对照组显著增厚(P<0.01);h20、h30、h40及r20组小气道胶原层厚度均较模型组减小(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方可能通过抑制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从而干预COPD气道重塑,延缓气流受限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化痰法治疗小儿肺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小儿肺炎恢复期,中医辨证为肺脾气虚型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加味玉屏风口服液合杏贝止咳祛痰口服液(首儿药厂制剂)口服;对照组30例给予匹多莫德颗粒合氨溴特罗口服液口服,7d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在主症和次症积分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愈显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益气健脾化痰法治疗小儿肺炎恢复期肺脾气虚型证较单纯西药治疗效果好,在止咳祛痰、肺部哕音消失及改善全身症状效果方面均具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祛瘀化痰汤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患者,给予益气祛瘀化痰汤治疗,连续治疗30天。治疗结束后判断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水平。结果:痊愈18例,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0%。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等指标治疗后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祛瘀化痰汤能够通过扩张脑动脉,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血流变水平,使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症状得以缓解,且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气虚络瘀型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0月在东港市中医院脑病一科就诊的80例气虚络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自拟益气活血化痰方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75.0%,对照组临床有效率58.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拟益气活血化痰方对气虚络瘀型缺血性中风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理气化痰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理气化痰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氟西汀,连续治疗6周,采用HAMD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均降低,其降低的幅度及疗效评定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治疗组。结论:中药理气化痰法治疗轻中度抑郁症和西药氟西汀有着相似的疗效,但在减轻不良反应、增加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柴瑞震 《中医药学刊》2008,26(2):254-257
阐述了气血津液与脾胃在生理、病理关系方面的论述和气血津液临床证治的探讨,认为脾胃既是气血津液的生化之源,也是导致气血津液病变的根本所在;由于二者相互间的生理关系,在气血津液因其他原因而发生病变后,也可影响脾胃而致脾胃发生病变。因而,在临证治疗中,无论证情有多么复杂,都应以脾胃为核心,或健脾、补脾、温脾,或运脾、和胃,导滞,治脾胃即所以治气血津液,治气血津液即当从脾胃做文章,启示了治气血津液病的门径,当从脾胃论治,又提出了气血津液病皆从脾胃调理论治的方法及临床验案,表明了用调理脾胃在治疗气血津液病中亦获良效,强调了调理脾胃的重要性。所以,用调理脾胃之法,在临证时,只要能使脾胃强健,就能杜绝许多疾病的产生,从而减少发病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气血津液与脾胃在生理、病理关系方面的论述和气血津液临床证治的探讨,认为脾胃既是气血津液的生化之源,也是导致气血津液病变的根本所在;由于二者相互间的生理关系,在气血津液因其他原因而发生病变后,也可影响脾胃而致脾胃发生病变。因而,在临证治疗中,无论证情有多么复杂,都应以脾胃为核心,或健脾、补脾、温脾,或运脾、和胃,导滞,治脾胃即所以治气血津液,治气血津液即当从脾胃做文章,启示了治气血津液病的门径,当从脾胃论治,又提出了气血津液病皆从脾胃调理论治的方法及临床验案,表明了用调理脾胃在治疗气血津液病中亦获良效,强调了调理脾胃的重要性。所以,用调理脾胃之法,在临证时,只要能使脾胃强健,就能杜绝许多疾病的产生,从而减少发病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