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经心内膜右房线形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经心内膜右房线形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安全性,12只犬以乙酰胆碱静脉滴注和(或)电刺激建立房颤模型,观察射频导管消融前、后实验犬的病理生理变化。结果显示:①与消融前相比,消融后窦性心率(150.82±36.71bpmvs163.67±30.99bpm)、窦性P波时限(73.64±16.80msvs69.58±12.14ms)、PR间期(120.73±26.29msvs114.02±19.21ms)、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76.25±18.87msvs72.50±11.90ms)、右房压力(0.49±0.06kPavs0.46±0.08kPa)以及血浆心钠素(0.48±0.11ng/mlvs0.50±0.07ng/ml)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血清磷酸肌酸激酶于消融后即刻明显升高(525.95±426.49U/Lvs115.27±28.70U/L,P<0.01),但术后14日与消融前相比已无显著性差异(114.02±23.35U/Lvs115.27±28.70U/L,P>0.05)。②4只犬发生并发症,其中1只损伤窦房结,2只发现心脏巨大附壁血栓,另1只术后出现一过性房性早搏、短阵房?  相似文献   

2.
用实验性心力衰竭制作持续性心房颤动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探讨实验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形成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可行性,用200~250ppm的频率以VOO方式起搏犬心室3~7周形成实验性心衰,在犬清醒状态下观察心衰前、后刺激诱发的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快速起搏右室3~7周,8条犬均发生充血性心衰,3周时体重由心衰前的28±6kg降至24±4kg(P<0.05);左室射血分数由0.64±0.06降至0.23±0.09(P<0.01),右房直径由25±3mm增至36±6mm(P<0.01),心房不应期由116±5ms增至137±12ms(P=0.01),不应期离散度无显著性改变(16±12msvs20±9ms,P=0.20),心房平均传导时间亦无显著性变化(61±19msvs66±24ms,P=0.20)。1条犬于起搏后第6周夜间突然死亡。心衰前,8条犬均未诱发心房扑动,4条犬诱发短暂房颤;心衰后,8条犬均可反复诱发心房扑动和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超过15min,平均周长95±5ms),最长者持续24h以上。结果表明起搏心室导致犬心衰可形成非瓣膜病性慢性房颤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3.
将射频消融治疗的9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病人按心房起搏法和常规法进行分组(分别为39及55例),回顾性比较两组病人的消融治疗结果,以评价这两种方法在射频消融治疗AVNRT中的安全性、成功率和复发率。随访10.8±4.5个月,总成功率为96.8%、复发率为2.1%。与常规组相比,起搏组有效放电时间明显延长(145±38svs82±26s,P<0.01)、慢径阻断成功率高(61.5%vs40.0%,P<0.01)、一过性房室阻滞发生率低(2.6%vs12.7%,P<0.05),但各种类型的永久性房室阻滞发生率和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AVN-RT消融术中采用心房起搏法较常规法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复发的机制,对45例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慢-快型AVNRT患者在消融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逾三个月行电生理检查。结果10例复发(复发组)。复发组术前心房早搏刺激时的最大心房-His束间期(A2H2max)较非复发组明显延长(413±60msvs311±110ms,P<0.01);两组术后即刻A2H2max较术前均明显缩短(P均<0.01);术后三个月复发组的A2H2max较术后即刻明显延长(356±93msvs298±96ms,P<0.05),非复发组则有进一步缩短趋势,两组术后三个月的A2H2max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56±93msvs222±73ms,P<0.005);非复发组术后三个月A2H2max较术前明显缩短(222±73msvs311±110ms,P<0.01),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及有效不应期较术前明显延长(405±91msvs366±84ms,332±75msvs269±63ms,P<0.01及<0.0001),复发组消融术前后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性。结果提示部分AVNRT复发可能与其房室结本身电生理特性有关,基础状态下A2H2max长的患者心动过速更易复发。  相似文献   

5.
经心外膜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犬心房颤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性和最佳消融径线。方法用乙酰甲胆碱 短阵快速电刺激诱发犬持续性房颤横型,直枧下用直径4mm的大头消融电极逐点消融,形成线性消融,左房消融径线3条,右房消融径线2条.Baehmon束1条。结果 5只犬在窦性心律下消融左房心外膜3条径线,消融后均可再诱发房颤,再消融右房1条径线,仍有4只犬能诱发出持续性房颤.再加上右心房、右心耳连接部和Bachmon束两条径线消融.仅有1只犬能诱发出房颤,后8只犬选择消融右房、右心耳连接部后,4只犬仍能诱发房颤。再加消融Bachmon束后,均不能诱发房颤。消融后左、右房.左上、下肺静脉口的有效不应期均较消融前延长(P<0.05或<0.01)。结论对于此种房颤模型,仅消融右房的关健部位可部分有效,进一步消融Bathmom束后可提高成功率。射频消融房颤的主要作用为延长心房有效不应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射频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Af)的可行性。方法:选杂种犬8 只,在开胸下,经静脉注射乙酰胆碱加心房快速电刺激诱发 Af,按预定的1~2 条径线在右心房外膜进行逐点线性消融。完成消融后,重复相同诱发过程。结果:消融前,经药物加电刺激(其中1 条犬仅用电刺激)均诱发了持续性 Af(持续时间> 5 m in)。消融后,持续性 Af 诱发率和 Af平均持续时间明显降低( P < 0.05或< 0.01)。结论:经右心房外膜射频线性消融,可降低乙酰胆碱加电刺激所致 Af的诱发率及持续时间,提示存在诱发与维持 Af的关键部位及始于右房的分步射频线性消融治愈 Af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心房起搏法在射频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运过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射频消融治疗的9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病人按心房起搏法和常规法进行分组(分别为39及55例),回顾性比较两组病人的消融治疗结果,以评价这两种方法在射频消融治疗AVNRT中的安全性、成功率和复发率。随访10.8±4.5个月,总成功率为96.8%,复发率为2.1%。与常规组相比,起搏组有效放电时间明显延长(145±38svs82±26s,P〈0.01),慢径阻断成功率高(61.5%s  相似文献   

8.
实验性犬心房颤动及右房心外膜射频消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心房鼻动(房颤)动物模型并探索右房心外膜射频消融治疗房鼻的可行性。方法 在8条犬建立无菌性心包炎房颤模型,然后进行右房心外膜的多线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在犬无菌性心包炎模型可诱发持续性的房颤,木后第一天诱发率最高,但术后1~4日所诱发房鼻的持续时问差异无显著性(P>0.05)。右房心外膜射频消融结束后,房颤诱发率明显降低(100%vs 25%,P<0.01),房颤时间缩短(22.18±10.29min vs9.78±3.24min P<0.01)。消融前后窦房结恢复时间与房室结有效不应期无明显变化(P>0.05)。消融结束后,病理检查发现消融部位心房肌损伤为连续性、透壁性的凝固性坏死。结论犬无菌性心包炎模型是一种容易建立的可靠的房鼻模型,单纯右房心外膜线性射频消融治疗可明显减少房鼻的诱发率和房鼻持续时间,这点可能对人类房鼻的治疗有启示。  相似文献   

9.
导管射频消融右侧房室旁道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连续接受导管射频消融的54例右侧旁道病人进行回顾分析,试图总结实用有效的常规消融方法。54例中右游离壁旁道28例、右前间隔9例、右中间隔5例、右后间隔12例。100%消融成功,无并发症。随访7.5±3.8个月,术后24h复发3例,3个月复发1例,均再次消融成功。右游离壁和右前间隔旁道较右中间隔和右后间隔旁道心室波提前程度大(26.6±14.2和21.4±10.7msvs16.3±18.5和14.5±11.8ms,P<0.05),消融能量高(43.3±5.4和37.8±9.2Wvs21.4±7.1和26.7±5.7W,P<0.05),A、V波比值较小。中间隔和后间隔旁道较游离壁和前间隔旁道心房波振幅高(1.0±0.3和0.9±0.6mVvs0.5±0.4和0.6±0.3mV,P<0.05),导管较稳定。旁道在1s内阻断者心室波提前程度、心房波振幅、导管稳定性和消融能量与旁道在5s以上阻断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且旁道阻断时间越短者,其心室波提前程度越大、心房波振幅越高,A、V波比值越大,导管越稳定。提示影响右侧显性房室旁道消融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是导管操作者的经验和对靶点图的识别,这些涉及到对消?  相似文献   

10.
低通气量犬心房颤动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为了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进行电生理检查和治疗的研究,对28只犬建立低通气量房颤模型。所有犬于麻醉状态下气管插管,以低于所测潮气量10%~15%的通气量通气30min后,经高位右房远端电极分别给予程序刺激和Burst刺激诱发房颤。2只犬没能诱发房颤,26只犬被诱发,持续时间为1s~34min,诱发率为92.86%(26/28)。有4只犬房颤持续在30min以上。3只犬只能被程序刺激诱发、9只犬只能被Burst刺激诱发,其余14只犬两种刺激方式均可诱发。Burst刺激时600ppm最易诱发房颤,其次为700ppm,其余频率范围诱发率较低。程序刺激S1S2间期诱发范围88.82±9.27(70~100)ms。窦性心律下和房颤持续时的动脉压无明显差异,但房颤时心室率却明显增快(259.6±21.3bpmvs180.7±18.5bpm,P<0.01)。结果表明:低通气量房颤模型的制作方法简便、费用低廉、诱发率高、重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的方法控制7例特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病人的快速心室率。5例持续性房颤在房颤时消融,2例阵发性房颤在窦性心律时消融,平均放电6±4次,6例成功,1例失败。成功的病例术后复查动态心电图示静息时房颤的平均最大心室率和平均心室率分别从术前的165±11和136±10bpm下降到111±14和88±11bpm(P均<0.001)。平均随访5±4月患者无明显症状,不服药静息心室率均低于110bpm,有1例阵发性房颤发作显著减少。结果提示:对于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的特发性快速房颤的病例,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是控制心室率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有关机理和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2.
卢全  王琳  王晨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3,9(3):145-146,169
目的 :探讨电学隔离肺静脉治疗心房颤动 (AF)的可行性和连续透壁径线的重要性。方法 :实验分为完全阻断组和未完全阻断组 ,每组犬各 7只。建立AF模型后 ,围绕肺静脉在心外膜进行射频消融。结果 :完全阻断组消融后AF持续时间与消融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15 2 .7svs4 2 6 .3s ,P <0 .0 1) ;完全阻断组消融后在持续时间与未完全阻断组消融后比较差异也有极显著性意义 (15 2 .7svs 36 7.3s ,P <0 .0 1) ,而窦房结功能和房室传导功能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电学隔离肺静脉治疗AF是可行的 ,形成确切的连续透壁肺静脉损伤可简化消融治疗AF的径线。  相似文献   

13.
房性早搏始动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了解房性早搏 (简称早搏 )与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关系。通过 2 4h动态心电图分析 2 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 ,观察其 2 4h房颤的发作阵数 ,房早的发作情况 ,诱发和未诱发房颤的房早的联律间期、房早前周长、房早前12 0s房早频率等。结果 :诱发房颤的房早比未诱发房颤的房早显著提前 (35 5 .9± 32 .8msvs 4 0 8.4± 4 1.7ms,P <0 .0 1) ,房早是否诱发房颤还与房早前周长长 (85 4± 10 6msvs 74 2± 113ms ,P <0 .0 1)及房早前 12 0s的房早频率快 (2 1.7± 15 .3次 /分vs9.79± 7.92次 /分 ,P <0 .0 1)有关。结论 :房早是否始动阵发性房颤不仅与房早的联律间期有关 ,而且与房早前周长及其前 12 0s房早的频率有关。  相似文献   

14.
局灶性心房颤动模型的建立及其射频消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建立一种稳定的局灶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动物模型以探索其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方法与安全性。选用 18只犬开胸直视下以乌头碱在心脏局部肌注加猝发电刺激建立模型。观察房颤射频消融前后的病理、生理、生化及房颤诱发率的变化 ,以及有效靶点的电生理特点。结果 :①所有犬均能以单次用药加猝发刺激诱发房颤 (诱发率 10 0 %)。②消融组犬在电生理标测指导下行单线射频消融 ,消融前房颤持续时间 94 2± 4 80s,消融后房颤诱发率为 13 .8%,持续时间为 7.3± 6.8s ,与消融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③消融前后窦性心率 ( 163 .9±2 0 .8次 /分vs 15 8.4± 2 3 .3次 /分 )、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 ( 89.0± 3 9.6msvs 93 .9± 3 8.0ms)、心房有效不应期 ( 14 7.3± 2 0 .9msvs14 0 .3± 18.3ms)及血清磷酸肌酸激酶 ( 5 3 0 .5± 2 0 4 .7U/Lvs 4 73 .5± 2 2 6.1U/L) ,均无明显变化 (P均 >0 .0 5 )。结论 :应用乌头碱制备局灶性房颤方法简单、诱发率高。电生理标测指导下局部消融可终止局灶性房颤。结果初步提示此法能以较少的损伤达到治疗目的 ,是较安全的 ,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时显性房室旁道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 2 6例预激综合征患者于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时射频消融显性房室旁道。其中左侧旁道 9例、右侧旁道17例 ,2 2例有阵发性房颤史。房颤发作伴旁道前传时的心室率为 171± 32 ( 132~ 2 37)bpm。采用经主动脉逆行法或穿间隔法消融左侧旁道、经股静脉途径消融右侧旁道 ,以最早心室前向激动点且有小A波处为消融靶点。房颤时成功消融靶点的V波较体表心电图预激波的起点提前 37.2± 8.1( 2 6~ 5 3)ms。放电 6± 3( 1~ 16 )次后 ,2 6例中有2 5例 ( 96 % )旁道前传被阻断 ,1例失败。阻断旁道前传后 30min ,3例自行恢复窦性心律 ,2 2例经直流电复律后恢复窦性心律 ,心室起搏示 2 5例中有 2 3例旁道逆传已被阻断 ,2例仍存在 ,经继续消融获得成功。随访 19.2± 11.7( 1~ 38)个月 ,除 1例复发正向前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O AVRT) ,经再次消融旁道逆传成功外 ,其他患者无O AVRT发作及旁道前传恢复的证据。结论 :心房颤动时射频消融显性房室旁道方法可行、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心房颤动(AF)心外膜消融简便方法,选用健康犬及二尖瓣关闭不全模型犬各5只,应用自制线形射频电极沿左、右心耳根部,左房顶部,右心耳根部至下腔静脉根部连线及横跨界沟的线路行心外膜线形消融,同时经冠状静脉窦导管电极消融冠状静脉窦远端。开胸前、关胸后及术后2~5周分别测定AF诱发率(快速心房起搏、持续静脉滴注乙酰胆碱的条件下)、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窦率-异丙肾上腺素反应性及高位右房有效不应期(HRA-ERP)。结果:与术前相比,关胸后及术后2~5周均不能诱发AF,CSNRT、HRA-ERP无变化(P均>0.05),窦率-异丙肾上腺素反应性不降低(P均>0.05)。术后2~5周超声心动图显示心房运动正常、无血栓形成。病理检查证实射频消融区透壁性损伤,而窦房结无损伤。结果表明在心外膜按一定路线射频消融治疗AF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探讨胺碘酮对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患者房室旁道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在射频消融术中对房颤发作的预防价值。选择有阵发性房颤史的预激综合征患者 4 7例 ,在行射频消融术前 2周口服胺碘酮0 .2g,每日 2次 ;4 5例未服胺碘酮和其他抗心律失常药者作对照组。心电生理检查测定旁道前传、逆传不应期(ERP) ,记录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的诱发率和房颤的发生次数、发作时间及发作时的心室率 ,所有患者均同时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胺碘酮组旁道前传、逆传ERP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 ( 3 19± 4 8vs 2 3 5± 2 6ms ;3 0 5± 5 6vs2 4 0± 2 3ms,P均 <0 .0 1)。射频消融术中旁道存在逆传者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别 ( 85 .1%vs 87.2 %) ,而胺碘酮组房颤的发作次数显著降低 ( 19.1%vs 60 .0 %,P <0 .0 1) ,发作时间显著缩短 ( 8.2± 4 .3vs2 3 .6± 11.7min ,P <0 .0 1) ,房颤发作时的心室率显著减慢 ( 12 7± 2 8vs 165± 3 4次 /分 ,P <0 .0 1) ,胺碘酮组消融治疗成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 10 0 %vs 95 .6%,P >0 .0 5 ) ,但手术操作与X线透视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 115 .6± 4 1.2vs 15 3 .1± 5 0 .6min ;3 5 .8± 16.4vs 4 9.3± 2 0 .2min ,P均 <0 .0 1)。结论 :胺碘酮可以有效预防射频消融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人类自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 (AF)导致的心房有效不应期 (ERP)及其频率适应性的变化。对 12例在我院进行心腔内电生理检查和 或射频消融术且术中出现阵发性AF的患者 ,于AF发生前及AF终止后分别以基础周长 5 0 0 ,40 0和 30 0ms的刺激测量心房ERP。结果 :AF持续时间为 8.9± 2 .0min ,以周长为 5 0 0 ,40 0和 30 0ms行S1 S1 刺激 ,在AF发生前 ,ERP分别为2 2 3± 39,2 13± 33和 2 0 1± 2 1ms ,AF终止后 ,ERP分别为 189± 32 ,186± 35和 180± 2 3ms ,其缩短率分别为 15 .5 %± 4.0 % ,12 .9%± 3.1%和 10 .8%± 3.0 % ,与AF发生前相比 ,P均 <0 .0 1。心房ERP在低频率时的缩短程度大于在高频率时 ,各起搏周长下ERP缩短的程度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 .0 5 )。AF终止后 10minERP恢复至AF前水平。结论 :人类几分钟的阵发性AF可使ERP缩短 ,并且可造成ERP频率适应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房室结功能曲线连续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患者的射频消融终点。方法 在AVNRT患者中 ,对心房 A1 A2 和 A1 A2 A3程序刺激房室结功能曲线均呈连续性者为 组 ,A1 A2 刺激房室结功能曲线呈连续性而 A1 A2 A3刺激呈不连续性者为 a组 ,房室结功能曲线均呈不连续性者为 b组。行慢径区域消融后 ,对组间的电生理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组非典型 AVNRT的诱发率高于 组 (2 7.3 % vs5 .6% ,P<0 .0 5 )。在 I组和 a组 ,消融后最长 A2 H2 间期 (A2 H2 m ax)均比消融前有所缩短 ,但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而 b组则显著缩短 (3 76± 73 ms vs2 0 6± 5 6ms,P<0 .0 1)。消融后 组、 a组和 b组的最长 A3H3间期 (A3H3m ax)均比消融前显著缩短 (2 74± 71ms vs 196± 45 ms,P<0 .0 5 ;3 62± 91m s vs 2 2 6± 72 m s,P<0 .0 1;3 85± 88ms vs 2 19± 61ms,P<0 .0 1)。结论 非典型 AVNRT与房室结功能曲线的连续性有关。对于房室结功能曲线连续性的 AVNRT患者 ,消融后 A3H3max的缩短可作为消融终点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