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颅内大动脉狭窄和闭塞的血管内介入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内大动脉狭窄和闭塞的临床诊断方法,评价颅内大动脉狭窄和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神经内科2003年6月至2007年3月46例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狭窄和闭塞患者的临床表现、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全脑血管造影和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等相关资料进行系统回顾.结果 ①TCD诊断颅内大血管狭窄的阳性预测值为84.8%;②对46例患者的50支狭窄血管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其中大脑中动脉(MCA)狭窄26支,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19支,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1支,大脑前动脉狭窄2支,椎动脉颅内段狭窄2支;③46例患者支架成形术成功44例(95.7%),术后即刻DSA显示狭窄程度0%~5%,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3例(6.8%);40例患者术后6~12个月随访,无短暂性缺血发作及新发脑梗死.结论 TCD在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治中有重要价值;血管内介入治疗是治疗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手术成功率较高,其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分析脑血管病病因及脑血管的形态变化,指导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11-2012年神经内科84例病例,行数字减影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结果:84例脑梗死患者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最多(77例,占91.7%),烟雾病为(3例,占3.6%),血管未见异常(4例,占4.7%)。其中84例患者中有脑血管病变80例共256支血管狭窄。颅外段狭窄占41.4%,颅内段占58.6%;颅外段狭窄动脉中以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常见,占27.8%,而颅内段狭窄则以大脑中动脉最常见,占20.8%。其中闭塞血管41支,占16.0%,重度狭窄血管42支,占16.4%,中度狭窄血管61支,占23.8%,轻度狭窄血管112支,占43.8%。结论:颅内外脑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伴狭窄是脑血管病的主要发病原因。DSA可以确定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脑动脉粥样硬斑块形成及狭窄情况,对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起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主动脉弓、高选择性颈部和颅内血管造影,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正常9例,异常43例,其中脑血管狭窄/闭塞病变38例,颈内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严重迂曲2例,颈总动脉夹层1例;38例血管狭窄/闭塞病例中与本次脑梗死发病相关血管狭窄28例、闭塞10例,颅外段颈内动脉病变约占50%,无症状血管狭窄40处;16例分水岭脑梗死病例中,血管狭窄发生率93.75%,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占60%;脑梗死病灶侧血管狭窄率≥50%共25例,其中早期颅内侧支循环建立良好、患者症状与体征轻、治疗后恢复快16例,早期颅内侧支循环建立差,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9例,预后差.结论 DSA可明确脑梗死血管病变的性质、判断顸后,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造影(DSA)的特点。方法经CT、MR I确诊为脑梗死并行DSA检查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结果70例患者中,17例患者造影阴性,53例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53例造影阳性患者中,44例存在责任血管,其中单纯颅外动脉狭窄12例,单纯颅内动脉狭窄24例,颅内、外动脉联合狭窄8例;轻-中度狭窄11例,重度狭窄-闭塞33例,两者之间侧支循环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所有脑动脉狭窄和责任血管中,颅内病变明显多于颅外病变,最常累及的病变部位是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ICA)起始部和椎动脉(VA)开口,最常见的侧支循环是W illis环和软膜血管,严重的脑动脉狭窄更易引起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后颈总动脉(CCA)与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以提高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检测的准确性。方法选择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一侧ICA重度狭窄或闭塞且双侧CCA和MCA正常或狭窄<50%的病人30例。全部行TCD检查,测量双侧CCA和MC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I)。结果 ICA狭窄或闭塞侧CCA的Vm和Vs均较无病变侧明显降低(t=14.35、11.26,P<0.05)。病变侧CCA的PI较无病变侧明显增高(t=9.56,P<0.05)。ICA狭窄或闭塞侧MCA的Vm、Vs和PI均较无病变侧明显降低(t=10.19~15.61,P<0.05)。结论 TCD检查CCA和MC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对IC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作泉 《吉林医学》2011,(21):4452-4453
目的:探讨临床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64-MSCTA)扫描技术诊断应用价值,并对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35例行颅颈64-MSCTA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35例患者均行颅颈64-MSCTA检查,评价患者颈动脉的成像质量。结果:3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经检查发现颅颈部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狭窄及闭塞的患者25例,病变患者中发现病变血管共43支:轻度狭窄12支,占27.9%;中度狭窄15支,占34.9%;重度狭窄9支,占20.9%;闭塞7支,占16.3%。59支可评价颈动脉,不同血管分段可评价血管的显示率分别为:颈动脉起始段为94.9%;颈动脉颅外段为98.3%;颈动脉颅内段为86.4%;总体的可评价血管的显示率为93.2%。结论:临床64-MSCTA对于颈动脉成像的质量比较高,而对于颅外段成像的质量相对比较好。64-MSCTA对于临床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疾病的诊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功能彩超(CDFI)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的3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CDFI和TCD常规检测,其中42例患者(84支动脉)确定为单侧或双侧ICA狭窄或闭塞,经脑血管造影(DSA)检测证实。详细检测记录ICA近段(分叉水平上方1.0~1.5 cm)、ICA远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PSVst、PSVdis、PSVpro)、狭窄段的平均流速(MFVst),与狭窄远段的流速比值(PSVst/PSVdis、PSVst/PSVpro)。将CDFI、TCD及二者综合诊断结果分别与脑血管造影(DSA)对比分析。结果 DSA检测结果中本组84支颈内动脉27支正常(32.14%),轻度狭窄14支(16.67%),中重度狭窄20支(23.81%),闭塞23支(27.38%);轻度至闭塞患者中PSVst、MFVst随着狭窄程度的加重逐渐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42例患者84支颈血管CDFI与DSA完全符合81支,假阳性1支,假阴性2支,准确率为96.4%,敏感性为97.6%,特异性为96.0%。TCD与DSA完全符合82支,假阳性1支,假阴性1支,准确率为97.6%,敏感性为98.4%,特异性为95.0%。二者综合结果确定狭窄35支,闭塞23支,正常28支,与DSA符合率为98.8%(83/84)。结论 CDFI和TCD的联合应用提高了对重度ICA狭窄或闭塞的诊断准确性,为临床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无创性综合检测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白雪  王枫  刘会玲  林占峰  赵冬梅 《河北医学》2008,14(11):1293-1296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颅内动脉狭窄≥70%或闭塞的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分析.方法:43例CT血管造影(CTA)证实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用TCD对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评价.结果:严重颈动脉狭窄患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流速和搏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的正常人,颈动脉闭塞患者最低(p<0.05).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前交通动脉开放占58.14%,后交通动脉开放占48.84%,颈内外动脉开放占44.19%.结论: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后同侧半球血流量下降,侧支循环开放.TCD与CTA从不同角度为本病提供全面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TCD)对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分析。方法:30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用TCD对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评价。结果:严重颈动脉狭窄患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流速和搏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的正常人,颈动脉闭塞患者最低(p<0.05)。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前交通动脉开放占58.14%,后交通动脉开放占48.84%,颈内外动脉开放占44.19%。结论: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后同侧半球血流量下降,侧支循环开放。TCD为本病提供全面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在检查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20例首发症状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且具备脑血管狭窄危险因素的患者,均接受经颅多普勒及脑血管造影检查,将其颈内动脉颅内段影像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颅多普勒对比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符合率为94.18%。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作为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的一种检测手段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庞莉莉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0):346-347
目的探讨CDFI与TCD联合应用诊断颅内动脉闭塞的意义。方法对于临床CDFI检测筛查可疑颈内动脉闭塞9例,联合应用TCD相关检查结果判断颈内动脉闭塞。结果9例可疑颈内动脉闭塞的患者,经TCD进一步检测,一侧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99%),8例为颈内动脉闭塞。结论通过CDFI与TCD联合应用,能够较准确地诊断颈内动脉闭塞及颅内侧支循环情况,对提高颈内动脉闭塞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颅内外血管病变.方法 对45例患者进行头颈64排CT血管造影(CTA)及经颅多普勒(TCD)和颈动脉彩超检查,观察其异常情况.结果 CTA检查45例TIA患者中40.例颅内外共116支动脉狭窄或闭塞,总异常率为88.9%,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61.1%高于颅外动脉38.9%,颅外动脉狭窄中以颈内动脉(ICA)颅外段狭窄最多44.4%,颅内动脉狭窄中以ICA颅内段狭窄最多32.3%,频发(发作频率≥2/d)及短时程(发作持续时间在1h以内)患者重度狭窄及闭塞发生率(74.2%)高于非频发组及长时程(发作持续时间≥1 h),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TCD异常75.6%,占CTA异常的94.4%,TCD血流速度增快85支,较CTA65支多;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16例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共35支动脉狭窄或闭塞,其中椎动脉狭窄或闭塞7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检出率低于CTA,对椎动脉的狭窄或闭塞检出率远低于CTA.结论 TIA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及斑块发生率高,CTA检查显示动脉狭窄或闭塞异常率为88.9%,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高于颅外动脉,频发及短时程患者重度狭窄及闭塞发生率高于非频发组,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对全脑血管造影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00例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后显示,75例患者(75.00%)有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有44例患者(44.00%)存在前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有28例患者(28.00%)存在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前后循环均狭窄或闭塞28例(28.00%);前循环动脉狭窄显著高于后循环脉动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25例(25.00%);颅外动脉狭窄47例(47.00%);颅内外均有狭窄或闭塞28例(28.00%)。颅外动脉狭窄主要为颈内动脉颅外段,颅内动脉狭窄主要为椎动脉颅内段与大脑中动脉。结论全脑血管造影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动脉狭窄情况进行观察,并判断狭窄或闭塞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脑动脉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3例颅内外动脉闭塞患者均行脑血管TCD与DSA检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CD检测发现38支闭塞脑动脉与DSA检测符合,其中1支TCD诊断闭塞的基底动脉DSA检测正常。TCD检测发现74支狭窄脑动脉,其中DSA检测发现43支相对应的脑动脉闭塞,31支TCD诊断狭窄的脑动脉DSA检测正常。DSA检测发现另外18支闭塞脑动脉TCD检测正常。以DSA检测结果作为诊断标准,计算出TCD诊断动脉闭塞或狭窄的敏感性为81.81%,特异性为96.49%。结论 TCD对脑动脉闭塞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TCD可以作为脑动脉闭塞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15.
李正侠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422-1423
目的探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对18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颅内外动脉血管的狭窄程度以及狭窄部位进行分析。结果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7例脑血管正常,175例颅内外血管异常,110例颅内血管异常,65例颅外血管异常,50例血管狭窄程度<50%,85例血管狭窄程度达50%~70%,40例血管狭窄程度>70%;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明确狭窄部位以及对狭窄程度进行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的严重程度高于颈内动脉颅外段(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可对患者病变部位以及狭窄程度进行明确诊断,并对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侧支代偿以及动脉回流情况进行检查,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对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使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评估颅内血流变化,初步探索大脑中动脉(MCA)成功置入后的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规律。方法 纳入经我院脑血管造影术(DSA)明确诊断为MCA主干(M1段)重度狭窄、次全闭塞或闭塞并行支架置入术患者18例,于术前及术后1 d内分别进行1次床旁TCCS检查,使用彩色模式观察病变处MCA M1及其远段(M2段)血流束特点,使用频谱多普勒分别采集这两个血管节段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平均流速(MV)及搏动指数(PI)。结果 18例患者中DSA确诊MCA M1段局限性重度狭窄13例,次全闭塞4例,闭塞1例。TCCS显示13例MCA M1段重度狭窄患者,其中1例术前病变侧MCA M1段血流束不连续,12例病变侧M1段血流束局部明显变细或呈长段线样狭窄;其中4例(4/13,30.8%)可见狭窄后扩张。13例患者均于狭窄处探及涡流频谱,血流速度增高,支架置入术后13例患者MCA M1段血流束粗细恢复较均匀一致,狭窄后扩张及涡流信号消失,血流速度较术前降低,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CA M1段狭窄处与MCA M2段的PSV、EDV、MV流速比值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置入术后MCA M2段PI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MCA M1段次全闭塞患者术前TCCS表现多样,可显示为长段纤细的血流束或走行区局部血流束中断、不连续,局部血流速度差异较大,但MCA M2段血流均呈“小慢波”改变。1例MCA M1段闭塞患者MCA M1及M2段血流束均未显示。MCA M1段次全闭塞及闭塞患者术后MCA M2的PI均明显升高。结论 床旁TCCS安全、便捷,能快速评价MCA支架术后血流的改善状况,为临床提供支架后的详细血流动力学信息。  相似文献   

17.
脑分水岭梗死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分水岭梗死 (CWI)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对 6 88例脑梗死患者行常规头颅CT和 (或 )MRI检查以明确梗死部位 ,其中分水岭梗死 139例 ,非分水岭梗死 5 49例。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颅内血管 ,双功能彩色多普勒检测颅外血管 ,如有重度血管狭窄 (狭窄 80 %以上 )作脑血管造影检查(DSA)进一步证实。结果  139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中 ,有 5 1例颈内动脉闭塞 ,44例重度颈内动脉狭窄 ,6 0例合并颅内血管多发狭窄 ;非脑分水岭区梗死患者 5 49例中 ,2 0例颈内动脉闭塞 ,17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 ,134例颅内血管多发狭窄。将两组资料进行卡方检验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颈内动脉严重狭窄、闭塞、颅内血管的多发狭窄是脑分水岭梗死的主要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青年TIA发作与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关系。方法选择25~49岁的TIA发作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颈内动脉TIA组,3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组,40例;分类不明TIA组,10例。发作后全脑DSA检查,对TIA患者脑动脉狭窄和闭塞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62例有与症状相关的颅内-外脑血管病变,颅内病变37例,占59.7%;颅外病变23例,占37.1%;颅内-外联合病变3例,占4.8%。中青年TIA患者中颅内病变多于颅外病变(P=0.02),在椎-基底动脉系统中表现尤为明显(P=0.002),其中明确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狭窄和闭塞的仅有2例。结论中青年TIA患者病因多为非动脉硬化性血管病变,其中颅内病变多于颅外病变,颈内动脉系统仍以颅内病变为主,而椎基-底动脉系统则主要以颅外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9.
李彬 《中原医刊》2009,(16):58-60
目的探讨旋转DSA及三维图像重建技术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与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常规全脑血管造影外,对颈内动脉进行旋转DSA采集及三维图像重建技术。结果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行全脑血管DSA正侧位造影检出动脉瘤48例;经旋转DSA采集及图像三维重建后,检出动脉瘤57例。其中55例行GDC介入栓塞治疗。术后经旋转DSA及三维重建证实,55例介入栓塞病例中,51例全部栓塞,4例90%栓塞。结论旋转DSA及三维图像重建技术的应用明显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并能为介入治疗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精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64排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VR、MIP)及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临床高度怀疑有颈内动脉狭窄病变的72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7d内同时行CT血管造影(CTA)与多普勒超声检查,CTA图像重建方法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金标准对照。结果 72例患者中有44例患者62支颈内动脉管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钙化,MIP、VR检查均能显示钙化的部位和形态;与轴位图像比较,MIP图像可见3支颈动脉管壁钙化未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图像可见13支颈动脉管壁钙化未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281个节段经DSA确诊209段血管可见不同程度狭窄,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分别为61段、56段、49段和完全闭塞43段。CTA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诊断准确率依次为100%、96.42%、96.08%、100%均略高于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96.83%、98.21%、94.23%、90.7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比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准确率略高,并能很好的显示血管钙化情况,二者可通过血流色彩及血流狭窄直径联合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