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丘脑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该部位肿瘤位于脑深部,内侧和下部邻第三脑室和丘脑下部,外侧邻内囊,肿瘤切除时如损伤周围结构,常导致不良后果。长期以来,许多作者对切除丘脑肿瘤持保守态度,主张直接切除肿瘤者不多,手术病例也较少。说明本病根治手术还有相当困难。近年来,CT扫描和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于临床后,本瘤的确诊率和手术疗效均有提高,肿瘤切除的报告有逐渐增多趋势。一、丘脑肿瘤的诊所 1.临床表现主要有对侧半身感觉减  相似文献   

2.
颅咽管瘤是起源于颅颊囊(Rathke’s Pouch)残留上皮的肿瘤,为鞍区常见良性肿瘤之一。颅咽管瘤癌变或恶性颅咽管瘤极为少见。本院曾收治1例,并经两次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性,19岁,因头痛、月经失调14月,视力减退 6月余,于1973年10月9日第一次入院。主诉:阵发性头痛,尤在低头或下蹲时加剧,严重时可呕吐。同时月经周期紊乱。入院前半年来自觉右眼视物模糊,不久出现视野双颞侧偏盲,X线头颅平片显示蝶鞍后床突偏短。小剂量气脑造影示导水管明显上抬,第三脑室前下受压;轻度向后移位,蝶鞍部后床突骨质吸收。考虑为颅咽管瘤。10月23日行肿瘤切除术,见肿瘤由鞍内长至鞍上,压迫视神经交  相似文献   

3.
1990年3月至1997年12月对21例幕上恶性脑瘤患者采用肿瘤切除术中植人注药泵,术后定期注MTX局部化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2例,女9例。年龄17~61岁,平均39岁。肿瘤位于额颞叶7例,颞顶叶5例,顶枕叶3例,丘脑和额叶各2例,大脑镰和三脑室前各1例。病理诊断:星形细胞瘤Ⅱ-Ⅲ级16例,恶性脑膜瘤1例,肺癌脑转移瘤4例。治疗方法:全麻开颅行肿瘤切除术,对位于丘脑和中央沟附近的重要功能区肿瘤行次全切除术,然后在发际内骨窗缘外1cm处颅骨钻孔,固定注药泵体,将含有许多侧孔的导管端植人肿瘤床内。关颅后,取MTX5mg稀释于2ml生…  相似文献   

4.
脑室肿瘤系指原发于脑室内或自邻近肿瘤大部分突出脑室内的肿瘤。我院自1977年元月至2003年10月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室肿瘤128例,占同期颅内肿瘤1488例的8.6%。1990年以来我科应用显微技术切除脑室肿瘤78例,手术全切除率明显提高,死亡率明显下降,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80例,女48例。2~19岁56例,20~39岁48例,40~59岁22例,60岁以上2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周至6年。2.症状和体征:见表1。表1本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侧脑室肿瘤例数三脑室肿瘤例数四脑室肿瘤例数头痛25剧烈头痛22共济障碍52步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脑室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室内肿瘤,总结其MRI、CT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 22例中室管膜瘤7例,脉络丛乳头状瘤、髓母细胞瘤各4例,生殖细胞瘤、中枢神经细胞瘤、室管膜下瘤各1例,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和脑膜瘤各2例.男性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发生于侧脑室最多,透明隔病变最少. 脉络丛乳头状瘤仅见于侧脑室内、室管膜瘤第四脑室多见、生殖细胞瘤蝶鞍多见、脑膜瘤侧脑室三角区多见,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室间孔区多见. MRI大部分肿瘤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钙化囊变多见,出血少见;几乎都有脑积水、半数发生脑水肿.结论 脑室内肿瘤有其临床症状特点及影像学征象,MRI及CT对脑室内肿瘤诊断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周辉  施辉  江伟  陈覃 《现代肿瘤医学》2006,14(4):396-398
目的探讨切除三脑室肿瘤的手术入路。方法显微镜下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三脑室肿瘤18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近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经额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是切除三脑室肿瘤的最佳入路之一,该手术入路可以切除三脑室前,中,后部的肿瘤,术野暴露清楚,可在直视下操作,按生理间隙进入,肿瘤全切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报告了以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或伴有眼底改变为主要表现的4例蝶鞍区肿瘤误诊病例,发现蝶鞍区肿瘤常可缺乏颅内压升高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头颅X线摄片常表现阴性,药物试治病症暂时好转或稳定易造成假象,CT扫描和脑血管造影是确诊蝶鞍区肿瘤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苏仁芳  王娟 《实用肿瘤学杂志》2006,20(4):328-328,299
颅咽管瘤亦称拉克囊瘤、垂体造釉细胞瘤及鞍上囊瘤等,是起源于垂体胚胎发育过程中残存的鳞状上皮细胞的一种先天性肿瘤,其发生率约占颅内肿瘤的1%-5%。本瘤好发于20岁以前的青少年,约占儿童肿瘤的9%。文献报道新生儿或60岁老者亦有发生。男略多于女。肿瘤绝大多数位于蝶鞍上,少数位于鞍内或鞍内和鞍上同时共存。本瘤虽有假包膜,但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并呈浸润性生长,其生物学行为属低度恶性。手术切除有时可引起视丘下部的梗死,因此完全切除肿瘤有一定的困难。但近年来随着影像学与显微外科的发展,颅咽管瘤的手术全切率逐渐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第三脑室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第三脑室肿瘤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其中行显微直视手术患者25例,行显微直视手术加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患者3例,行神经内镜切除术患者2例。结果手术后,有13例患者的肿瘤在手术显微镜下全部切除,12例患者的肿瘤次全切除,5例患者的肿瘤部分切除。其中有20例患者恢复良好,7例患者有所改善,1例患者植物生存,2例患者死亡。结论显微手术为第三脑室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第三脑室周围的组织结构,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儿童颅咽管瘤是先天性颅内肿瘤,占儿童颅内肿瘤的13%~17%,居儿童鞍内肿瘤的首位,多侵犯鞍上和三脑室,视丘下部损害以及术后对该区的干扰,可出现各种并发症.由于儿童生理、心理及情绪等方面的特点,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疗效的好坏.  相似文献   

11.
脑干(包括丘脑)肿瘤因解剖部位和生理功能的重要性,难以作手术全切,化疗效果不佳,故以放疗为主.我院自1975年5月~1989年2月,采用手术(部分切除和托氏分流术)加放射治疗12例,单纯放射治疗22例,回顾分析两种方法的治疗结果,重点探讨本病的治疗方案和手术作用.34例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5岁~64岁,平均年龄28岁±5.53岁.肿瘤位于丘脑14例,其中累及侧脑室4例;脑桥18例,累及Ⅳ脑室、小脑4例、全脑干2例;中脑累及丘脑和脑桥1例;延髓累及Ⅳ脑室1例.诊断主要根据临床、气脑、脑室造影、CT检查和手术所见.获病理诊断者9例均为星形细胞瘤,其中Ⅰ级3例,Ⅱ级4例,Ⅲ和Ⅳ级各1例.  相似文献   

12.
催乳素对啮齿类动物自发的或诱发的乳腺肿瘤的生长是不可少的,但人类乳腺癌发病机理中催乳素所起的作用尚未确定。鉴于某些临床和流行病学上报道乳腺癌与甲状腺功能不全有关,并发现患者促甲状腺素活力增加,本文研究乳腺癌时催乳素分泌(可能通过丘脑下部——垂  相似文献   

13.
蝶鞍区肿瘤早期即有视功能的损害,临床上极易误诊为眼病,作者收集了我院自1993年1月至1999年1月诊治鞍区肿瘤误诊为眼病36例,进行临床及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4.
0 引言 第四脑室为延髓、桥脑和小脑之间的腔隙,向上借中脑导水管通第三脑室,并通过正中孔和两侧角外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第四脑室的壁和底有一些重要结构存在.如何在不产生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尽可能达到对第四脑室肿瘤的全切除,重建脑脊液循环通路,解除肿瘤对脑干、小脑等后颅窝结构的压迫,无疑对神经外科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我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3月-2009年1月共显微手术治疗21例第四脑室肿瘤,本文对此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脑室内肿瘤一直是神经外科治疗的难点,本文探讨了神经内镜在脑室内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经验。方法:本组病例20例,术前进行CT和MRI检查。应用神经内镜,根据术前诊断运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对侧脑室、第三脑室内生长的肿瘤进行手术切除.同时手术中应用第三脑室底部造瘘术或者透明隔穿通术.术后辅以放疗。术后出院前及3个月后复查头部影像学检查,术后1年进行随访调查。结果:20例患者均行神经内镜辅助或者单纯神经内镜切除肿瘤,其中3例术后再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入路根据病变的位置选择.全部病例均无明显的手术并发症,随访1年症状明显改善,仅有1例肿瘤复发,行二次手术治疗。结论:应用神经内镜治疗部分脑室内肿瘤较传统的开颅手术有较大的优势,符合微创的原则。该方法其优点在于手术创伤小、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住院时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肿瘤切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处理办法.方法:对3例开颅脑肿瘤切除术中发生的急性脑膨出进行分析.结果:术中过度牵拉脑组织造成脑静脉回流不畅,脑干血管紧张性调节中枢损伤以及脑室内积血是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结论:术前正确评估并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术中脑压板轻柔操作、脑室附近肿瘤切除过程中防止出血积聚脑室内、肿瘤与脑干之间无蛛网膜界面者禁忌强行切除是避免术中急性脑膨出及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脑膜瘤占全部颅内肿瘤的13. 4%,仅次于胶质瘤,居第2位. 脑膜瘤多好发于矢状窦旁、鞍区、颅底等位置,原发性脑室脑膜瘤少见,其发生率占颅内脑膜瘤的0. 5% ~3%. 脑室内脑膜瘤(intraventricular meningioma,IVM)多发生于侧脑室三角区(80%),发生于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的脑膜瘤则少见(20%) [1-3]. 根据IVM所处脑室的位置不同,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侧脑室肿瘤患者会出现由于肿瘤占位继发的脑室受压症状,而第三或第四脑室内肿瘤者则表现为脑积水. IVM治疗包括显微手术切除、放射治疗[4-5]. 由于更深的肿瘤位置以及邻近于脑室重要结构,IVM 外科治疗仍存在很大难度.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十年用不同手术入路对脑室内脑膜瘤进行切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He ZW  Liu YS  Hu BQ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4):319-320
丘脑肿瘤位置深,又与内囊、下丘脑、脑干等重要结构相邻,极易对丘脑及周围结构造成损害,手术死亡率、致残率很高。随着γ刀、X刀的应用,为脑肿瘤患者的治疗带来很大的突破,一些中线结构的肿瘤(如丘脑肿瘤)可以不通过手术方法而获得治疗。但γ刀、X刀仅限于较小病灶的治疗,部分肿瘤对立体定向放射并不敏感,因此,丘脑肿瘤是否进行外科治疗,一直存有争议。我们采用显微手术切除12例丘脑肿瘤,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核组蛋白2在丘脑下部核及许多外周组织均有表达,其信号通路的研究尚不完善,神经内分泌调节、细胞存活增长、肿瘤抑制及细胞因子分泌的信号通路均有所涉及。现已经证实其与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密切相关。核组蛋白2下游可能存在多条通路与肿瘤的形成和进展相关,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来阐明NUCB2信号通路,为临床肿瘤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美国费城儿童医院对1970年1月至1988年12月间收治的65例21岁以下的室管膜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65例中可供分析的51例。其中女性20例、男性31例,诊断时平均年龄4.5岁,大多数在12岁以下。29例侵及第四脑室,大部分侵及后颅凹,6例延伸至颈髓。51例中15例肿瘤全部或接近全部切除,手术后CT无残存肿瘤,或在原肿瘤边缘有残存的增强影像,36例做为活检或次全切除,切除范围少于90%。本组中38例为良性室管膜瘤,13例为恶性。大多数病人给予VCR、CCNU、±甲基卞肼,17例加用顺铂。51例中47例接受放疗。早年曾用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