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经白蛉叮咬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它病程长,早期以发热为主要症状,起病缓慢,症状轻而不典型;病后3—6月典型症状逐渐明显;晚期患者(发病1~2年后)可因长期发热营养不良,极度消瘦,常并发肺炎、粒细胞缺乏症、败血症等。本病预后较好,自采用葡萄糖酸锑钠治疗以来,病死率减少,治愈率达95%以上。此病解放初曾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河北、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宁夏、四川、湖北、山西、辽宁、内蒙古和北京市郊等长江以北的16个省、市、自治区有不同程度的流行。目前只有新疆、甘肃、四川、山西、陕西、内蒙等6省、区有新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2.
4例内脏黑热病及其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经白蛉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其临床主要特点是长期不规则发热、消瘦、贫血、肝脾进行性大及全血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3.
20 0 3年 ,成都市武侯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辖区省级医疗单位疫情报告 :“收治了多例黑热病患者”。经复习病历并与主治医师交谈得知其中 3例患者属典型黑热病误诊 ,报告如下。病例 1:患者 ,男 ,35岁 ,汉族 ,养蜂员 ,泸县牛滩镇心窝村人。 2 月前患者在甘肃文县、九寨沟县放蜂时 ,出现发热 (37 5~ 4 0℃ )、畏寒 ,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感冒”经治疗无效 ,曾出现休克。2 0 0 3年 9月 19日 ,至泸州某医院就医 ,诊断 :感染中毒性休克。以青霉素等抗感染治疗 2 0 d ,出院。10月 30日 ,泸县某院诊断 :胃壁增厚 ,结肠炎 ,脾大。 11月 4日 ,再次发…  相似文献   

4.
输入性黑热病误诊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四川省安岳县在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中发现 1例黑热病 ,现报告如下。1 基本情况何某 ,男 ,2 2岁 ,四川省安岳县永顺镇 5村 4社人 ,汽车贺驶员 ,近两年在新疆从事个体运输业。2 0 0 2 - 0 3- 18主诉“发热、乏力、面色苍白 1月半” ,以“恶性组织细胞瘤 ?”收入安岳县人民  相似文献   

5.
6.
黑热病曾是我国严重流行的疾病,现已达到基本消除,但仍有散发病例报告,本病临床表现 以发热、肝脾肿大为特征,最近我院收治1例误诊为恶性组织细胞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每年夏收季节,脱粒机致伤事故,在基层医疗单位屡有发现,伤势重,危害大.因此我们对大丰、射阳两县1981-1983年脱粒机致伤人员,作个案调查分析.经调查11656台脱粒机,三年致伤53人,千台脱粒机年平均致伤1.52人次.  相似文献   

8.
9.
53例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围产期保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现将我区1985年53例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与大家共同商榷。资料来源按北京市妇女保健所《孕妇产死亡病历调查表》和湖北省《孕产妇死亡病历调查卡》的内容,由地、县妇幼保健站(所)逐例上门到户进行调查。本次调查中孕产妇死亡共53例,(孕  相似文献   

10.
男,20岁,四川省阿坝市人,因间歇性发热2月余2003-07入院。入院前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寒战,体温最高达39.5℃,不行特殊治疗,次晨体温可降至正常,伴咳嗽、咯痰,乏力。到当地医院住院检查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抗感染治疗25d无效。出现鼻衄、盗汗、纳差等症状,化验检查:血象:WBC2.5×109·L-1,RBC3.01×1012·L-1,HGB91g·L-1,PLT45×1012·L-1,以“白细胞减少症”治疗23d体温正常,白细胞上升后出院,继续服用药物(利血生、鲨肝醇)10余天停药。停药后3d再次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1.5℃,再次入院。查体:精神差,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黑热病复发和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黑热病病例复发和死亡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复发与死亡的主要原因。方法收集和整理全省历年黑热病疫情报告、各级卫生医疗机构诊治复发与死亡病例的病历记录资料,进行核对、整理和统计。结果全省1985-1991年采用传统锑剂用法,诊治423例,平均复发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4.66%、5.67%;1992-2009年增加锑剂用量,诊治638例,平均复发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为6.58%、1.88%。结论黑热病复发与发病地区、职业、年龄、病程长短、并发症和锑剂用量及用法等有关;对病例加大锑剂用量,改传统用药为按不同公斤体重增大锑剂总剂量给药可降低复发率。复发病例加大锑剂剂量治疗仍有效,对复发1次的治愈率可达79.81%。死亡与复发次数、并发症多少和误诊以及患者经济困难有关。  相似文献   

12.
黑热病65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门诊部寄生虫病专科,主要收治四川省及邻近各省的寄生虫病患者,是省内收治黑热病患者较集中的医疗机构之一。于1993-2005年收治黑热病初发患者65例,此65例患者有关流行病学资料较为详尽,现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颅内出血53例发病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颅内出血(NIH)是新生儿早期发生的严重疾病,也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将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收治的53例NIH发病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肺栓塞(P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较高,其针对性治疗不及时或缺如,导致目前PE的病死率达30%,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本文回顾分析近年来20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的PE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分析其误诊原因。1对象与方法肺栓塞诊断标准:符合下面(1)-(3)任意一项者可确诊。(1)选择性肺动脉造影(CPA)显示肺动脉阻塞充盈缺损。(2)肺螺旋CT显示段以上肺动脉低密度充盈缺损。(3)肺通气灌注扫描(ECT)显示病灶部位血流灌注缺失、而通气正常或接近正常者。本组基础疾病:骨折3例,风心病2例,肺源性心脏病6例,术后4例,冠心病1例,无基础疾病者4例。临床表现(均为例次)气短、呼吸困难18例,胸痛15例,咯血3例,急性腹痛1例,血压下降4例,双肺满布哮鸣音1例,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对2009年11月-2012年11月收集到的154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误诊时间为2~16d,平均6.8d。老年人72例,占46.9%;中青年82例,占54.1%。治疗后疼痛完全消失者101例,明显减轻者53例。发病部位在三又神经节段44例,颈神经节段47例,胸段神经32例,腰骶段神经31例。最常见的误诊疾病是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青光眼、急性中耳炎。结论对于带状疱疹的诊断,应提高认识,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动态观察病情变化,掌握其临床特点,尽量避免误诊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徐霞  李斜霞 《工企医刊》1999,12(1):32-33
我院自1991年1月~1997年4月共收治肺癌185例,其中3个月以上未能确诊的92例作为误诊病例分析,以探讨误诊原因。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性64例,女性28例,年龄17岁~84岁,其中40岁以上82例,占89.1%。92例均经临床、X线、CT及纤支镜等检查而确诊。其中痰细胞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资料例 1 ,男 ,60岁 ,因间歇性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双下肢浮肿 6年 ,多次住院治疗 ,诊断为“冠心病、心衰”。本次于 2 0 0 2年 6月 2 5日入院 ,入院前 1个月无诱因再次出现胸闷、气短、心悸 ,活动后加重 ,伴轻咳 ,无痰 ,颜面四肢末梢发绀 ,双下肢浮肿 ,自服治疗“冠心病”药物效果不佳。既往无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病史。查体 :R 2 2次 /min ,Bp1 30 / 80mmHg ,口唇颜面四肢末梢发绀 ,颈静脉怒张 ,双肺底细小水泡音 ,心率 87次 /min ,律齐 ,无杂音 ,肝于肋下 3cm可及 ,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并胫内侧皮肤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18.
44例直肠癌误诊原因分析上海市松江中心医院201600舒建国虽然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但由于医患双方均易忽视指检的重要性,故至今误诊率仍然较高,笔者自1980年至1993年共收治经病理证实且资料完整的直肠场65例,现对其中误诊的44例(68%)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直肠癌误诊原因及预后。方法:对64例直肠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8例中临床误诊64例,误诊率20.1%,被误诊的主要疾病是慢性肠炎23例(35.9%);内痔13例(20.3%);细菌性痢疾12例(18.8%)。直肠息肉6例(9.4%)。结论:分析误诊原因:对本病缺额足够认识;不重视直视指诊检查;忽视辅助临床检查;缺乏对青年人直肠癌警惕性;对直肠息肉恶变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20.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国各地麻风病患病率均达到了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控制指标。随着新发现麻风病病人数大幅度下降,但新病人病期没有减少,反而普遍延长,还多次出现反复被误诊的情况,因麻风病早期症状通常不典型,常常与皮肤、神经系统疾病相混淆,极易误诊、漏诊,延误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导致不可逆性畸残,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严重身体和心理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