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自江育仁教授于1979年提出“脾健不在补而贵在运”的学术观点,人们对其理论进行了充实发展,对其临床运用进行了不断深入的探讨研究。文章对“运脾法”的理论发展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展望其前景。  相似文献   

2.
化湿运脾法,是中医临床治疗脾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运脾法是指以恢复脾胃运化之职,使脾胃调和、脾运复健为主要目的的治法。该法源于《内经》,发展于后世。本文就运脾法的文献记载、临床应用进行论述,以提高临床治疗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1运脾法之源流北宋医家钱乙,在中医脏象学说的基础上,建立了儿科五脏辨证体系,提出"五脏所主"。他在临床上注重脾胃升降,善用甘温运化,其所用补脾主方为益黄散,并不用参、芪、苓、术之类,  相似文献   

4.
马五华 《辽宁中医杂志》1998,25(12):567-567
笔者应用“运脾法”引导脾胃发挥其运转功能,并在诸多疾病中广泛应用,效果满意,现分述如下。1上呼吸道感染感冒一病各家论述都很少提及脾胃。事实上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正气的本源,在儿科中尤为重要。感冒的发病与否跟人体正气有直接关系,故经曰:“...  相似文献   

5.
6.
笔者近年师从四川省名中医朱正平老先生 ,对其使用甘淡运脾法治疗疳积病证的经验有所体会 ,证之临床每有良效 ,现举验案如下。例 1,余某 ,男 ,3岁 ,2 0 0 0年 3月 2 3日初诊。 1个月前因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用西药抗炎对症处理后炎症消退 ,血象正常 ,但一直精神不振 ,厌食纳呆 ,心烦喜饮 ,体重渐减 ,大便 3~ 4日一行 ,但不干结 ,曾以参苓白术散 3剂治疗无效。症见精神萎靡 ,面色萎黄 ,肌肤不华 ,鼻根及目下微青 ,形体偏瘦 ,腹部肌肉较同龄略为松驰 ,舌尖偏红、苔薄白中微腻 ,津不足 ,脉细弦略数。辨为热病后期津液亏耗 ,脾胃失运。拟甘淡生…  相似文献   

7.
武汉著名老中医李敬恒善用通肺运脾法治咳逆,笔者运用此法治疗小儿咳喘证,疗效甚捷。现将近期治疗的108例病情资料,分析讨论如下。1一般资料108例中,男性57例.女性引例;年龄最小者2个月,最大者8岁。病情均有反复发作。2治疗方法基本方药:炙麻黄、杏仁、射干、胆南星、葶苈子、苏子、莱液子、五味子、法夏、白术、焦植、神曲、厚朴、甘草。加减法:偏热者加石膏、黄羊;偏寒者加细辛、干姜;喘甚则加地龙;汗多者加麻黄根;大便干结者加大黄;大便稀搪者加扁豆、苍术。煎法:取上药.先置冷水中浸泡60分钟.以武火煎至沸,稍加搅拌后…  相似文献   

8.
9.
运脾法治疗儿童厌食症5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运脾法对儿童厌食症(脾虚型)的作用,将运脾方制成糖浆治疗患儿56例,3个月为1疗程,临床观察患儿的总进食量、体重、皮下脂肪厚度、末梢血血红蛋白(Hb)、血清锌(Zn)等。结果:总有效率为85.71%;总进食量、体重、皮下脂肪厚度、Zn含量等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运化是脾的主要功能之一,包括运化精微及运化水湿两个方面。由于脾虚致水湿停滞,可形成脾虚湿困证,或嗜食生冷,寒湿停滞,脾阳受损,温运失职,而出现湿困脾阳证。运脾法即用燥湿健脾的药物,加强脾的运化功能以治疗湿重困脾的方法其常用药物有苍术、厚朴、陈皮、佩兰、藿香、白豆蔻、茯苓、泽泻等。  相似文献   

11.
所谓走窜类药是指具有走窜之性的一类药物,其特点为善动不居,走而不守,作用广泛,凡人体脏腑、经络、骨髓、皮毛、孔窍等无所不至,其性味多辛温或芳香.临床上常用的走窜类药物主要有麝香、牛黄、蜈蚣、地龙、穿山甲、白花蛇、川乌、草乌、乳香、没药、冰片、苏合香、肉桂、细辛、川芎、王不留行、白芥子、威灵仙、天南星、香附、白芷、蓖麻子等.从药物来源看,既有动物类药,又有植物类药;从功效分类看,有解表药、祛风湿药、温里药,也有化瘀药、化痰药,还有开窍药、平肝息风药.从药性理论分析,走窜类药大多具有升、降、开、通、散的独特功能,既可宣通脏腑气机,搜剔经络瘀血,又可开通九窍神明,流通血脉,消凝散结,在临床上用途十分广泛.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灵枢·官针》曰:“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五刺法(半刺、豹文刺、关刺、合谷刺、输刺)是按照五脏(肺、心、肝、脾、肾)合五体(皮、脉、筋、肉、骨)的关系分为五种刺法的总称。随着对五刺法的广泛运用及深入研究,众多医家在传统五刺法治疗五体疾病的基础上,扩展至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治疗。笔者通过系统治疗文献,将五刺法的临床运用及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张召杨  孙增涛  刘南飞  王霖  郭思佳 《陕西中医》2020,(11):1623-1626,1631
肺与脾生理病理关系紧密。生理上,脾与肺在五行中母子相生,它们共同维持机体气机升降出入,输布全身津液,它们经脉相联; 病理上,脾与肺相互影响。病机上,饮食不节、痰湿内生、内外合邪、脾胃不和均影响到肺或脾,进而肺脾均病。临床上常见肺脾症状相兼出现的疾病,并且相互影响加重病情,西医对此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中医根据肺脾相关理论,治疗上采用肺脾同调的治疗原则,理肺时不忘补脾,补脾时还须理肺。经典名方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麦门冬汤、参苓白术散、升降散均采用了肺脾同调的组方原则,疗效甚佳。本文将从中医肺脾相关理论出发为治疗肺脾相兼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杨云弟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0):36+38-36,38
脾胃阴虚习惯上称胃阴虚和脾阴虚的综合表现。脾与胃相表里,同主后天水谷营养的生化,故胃阴虚常引致脾阴亦虚。  相似文献   

15.
以急下通腑之法结合解表、涤痰、泻火与导滞,分别治疗高热、中风、衄血、吐泻等急性病症,并以案例四则佐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加艾灸治疗脾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脾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药加艾灸)和对照组(西药组)各60例。观察纽:调经促孕丸加艾灸神阙穴。对照组:口服氯米芬胶囊。评定两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受孕率、基础体温、B超检查排卵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改善脾’肾阳虚,降低体重指数,促进排卵和妊娠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加艾灸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受孕率,且成功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寒热并用"法为《伤寒论》方剂特色之一,其学价值极高,文章从上热下寒,清上温下;外寒内热,外散内清;寒热交杂,辛开苦降;寒热格拒,治宜反佐;体质与邪气寒热相异,用药标本兼顾;经脉脏腑生理病理特点;多脏腑经络同病,各适其气;正虚邪实,表里上下寒热错杂,扶正祛邪,清热温寒;去性取用;性味各取其长,互为监制等几个方面,就其组方特点做出简要论述,并提出个人临床应用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根据董廷瑶教授对小儿脾胃病的认识,辨证特点,治疗原则等,例举了临床运用升清运脾、和营养胃、疏肝理脾、培土生金、清脾化湿、健脾益气等通过调理脾胃而达到治愈各种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评价“易层”贴敷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治疗组使用“易层”贴敷疗法治疗,对照组使用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治疗21天,治疗结束后再随访14天,共35天。观察两组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进行量化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2%,对照组83.9%;治疗组在疼痛、肿胀及关节功能障碍的指标积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易层”贴敷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田琦  汤旗  陈钧  WONG LISOO  刘立丽  吕正兵  鲍康德 《中草药》2024,55(6):2101-2112
传统中医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现代社会因饮食不节、嗜烟好酒、作息无序及工作和生活压力等诸多因素,造成“脾失健运”。中医药学研究结果显示,健脾开胃的食品疗法因其耐受性及依从性好,被中医医家及患者广泛接受。通过对健脾开胃中药成方制剂、食药同源中药材及饮片和国内外食药同源政策进行综述,以促进食药物质在普通食品领域的开发,为健脾开胃类保健食品、特医食品等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