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采用免疫组化和分子原位杂交方法,观察电针针刺双侧“大陵”、“内关”、“郄门”穴后,缺血心肌VEGF及VEGFmRNA的表达,探讨针刺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及心包经穴与心脏相关联系的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大陵”组、电针“内关”组、电针“郄门”组并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分子原位杂交方法,观察电针针刺双侧“大陵”、“内关”、“郄门”穴后,缺血心肌VEGF及VEGFmR-NA的表达。结果:电针“大陵”组和电针“内关”组的VEGF及VEGF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增多。电针“郄门”组虽然也有表达但与模型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大陵”,“内关”穴能诱导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肌细胞VEGF的表达,有助于促进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合成,促进血管舒张,抑制血栓形成,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说明了针刺对心肌多靶点、多环节保护作用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手厥阴经“内关”“郄门”穴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心肌细胞钙超载的影响。方法:实验分空白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针刺“内关”治疗组、针刺“郄门”治疗组和针刺“支沟”对照组。电针大鼠心包经穴位20 min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0 min,心电图监测,再电针穴位20 min,松扎,恢复灌流60 min,摘取心脏,取心室肌制成心肌细胞悬液,细胞浓度为106个/mL,用DMSO溶解荧光染料,Fluo-3负载,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Ca2+的变化。结果:模型组细胞内Ca2+含量明显增高,荧光分布多,强度高。针刺心包经穴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刺手厥阴经穴能有效地抑制心肌细胞的钙超载,减轻损伤的程度,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刺“内关”对家兔急性缺血心肌中cAMP和cGM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实验用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造成家兔心肌急性缺血,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心肌细胞内cAMP和cGMP,以观测针刺双侧“内关”穴对急性缺血心肌细胞中cAMP和cGM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心肌急性缺血时细胞内cAMP含量,cAMP/cGMP比值均明显增高,针刺“内关”可抑制这种过度增高,使心肌细胞内的cAMP/cGMP比值维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内钙超载及内源性保护物质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为针刺防治心血管疾病及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电针内关组、电针列缺组、电针合谷组。采用冠脉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电针组于冠脉结扎前后各电针20 min(30 Hz/100 Hz,2~4 mA)。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检测各组心肌组织NO、NOS的含量,在Fluo-3/AM染色后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心肌细胞内Ca2+荧光强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组织NOS含量明显降低(P0.05),心肌细胞内Ca2+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1);电针心包经"内关"穴组与模型组比较,心肌组织NO、NOS含量明显升高(P0.05),心肌细胞内Ca2+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1);电针肺经"列缺"穴及电针大肠经"合谷"穴与模型组比较,各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心包经"内关"穴可上调心肌内源性保护物质的水平,降低Ca2+超载,且这种效应存在经脉(穴)与脏腑间的相对特异性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内关”穴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调节机制。方法:用异搏定诱发大鼠心律失常模型,成功后电针双侧“内关”穴。用美国B IOPAC System s MP15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心电图,观察针刺前后心律(率)变化;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心肌中Gs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针刺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变化。结论:缓慢性心律失常可能和G蛋白信号转导障碍有关,G蛋白在针刺“内关”穴对心律失常的调节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郑利岩  陈颖  曹震 《针刺研究》2006,31(4):216-218,222
目的:探讨针刺“内关”穴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调节机制。方法:成年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乌头碱模型组、乌头碱加针刺穴位组、乌头碱加针刺非经非穴组。电针刺激乌头碱所致的心律失常模型大鼠双侧“内关”穴,疏密波,频率2~20 Hz,强度2~3 mA,针刺10 min。观察针刺前后心律(率)变化;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心肌中鸟苷酸结合蛋白(简称G蛋白)中刺激性G蛋白基因表达(Gs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时大鼠心率显著增快,Gs mRNA增高(P<0.01);针刺“内关”穴可有效改善心率,降低Gs mRNA(P<0.01)。结论:心律失常可能和G蛋白信号转导障碍有关,G蛋白在针刺“内关”穴对心律失常的调节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内关”穴防治心肌肥厚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3月龄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造模采用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 Isoprenaline Hydrochloride,ISO)注射液,电针组采用电针“内关”穴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14 d....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十二井穴”针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TGF β1的时效性影响。方法 :采用光化学诱导Wistar大鼠一侧大脑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施以“十二井穴”针法在造模后 1、3、6、1 2、2 4hr不同时间段开始进行针刺治疗 ,治疗 6天后处死大鼠 ,沿缺血中心制成冠状面切片 ,运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治疗组半暗带与对照组神经细胞TGF β1表达量的变化 ,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各时段模型组TGF β1表达的总面积及 3、6、1 2、2 4hr各组的积分光度均比假手术及正常组明显升高 (P <0 0 5) ,针刺组 3、6、1 2、2 4hrTGF β1表达的总面积及 6、1 2、2 4hrTGF β1表达的积分光度均较同时段模型组明显升高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针刺对保护半暗带神经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22包经“内关”“郄门”穴治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针刺“内关”治疗组、针刺“郄门”治疗组、针刺“支沟”对照组。后3组电针相应穴位20min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min,心电图(ECG)监测,再电针穴位20min,松扎,恢复灌流60min,摘取心脏,取心室肌制备心肌细胞肌浆网,定磷法测定三磷酸腺苷酶(Ca^2+-ATPase)活性的高低;用Northen-Blot方法测定肌浆网Ca^2+-ATPase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模型组Ca^2+-ATPase活性明显降低,Ca^2+-ATPasemRNA的表达下降。针刺心包经“内关”穴组和“郄门”穴组Ca^2+-ATPase活性和Ca^2+-ATPasemRNA表达均发生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针刺“支沟”穴组酶活性与基因的表达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手厥阴,22包经穴“内关”“郄门”穴可提高心肌细胞肌浆网Ca^2+-ATPase的活性,促进Ca^2+-ATPasemRNA基因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增强心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手厥阴经“内关”“郄门”穴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阐明电针手厥阴经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Wistar大鼠50只,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针刺“内关”治疗组、针刺“郄门”治疗组和针刺“支沟”对照组。在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根部穿线,电针大鼠穴位20 min后,造模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 min,心电图监测,再电针穴位20 min,松扎,恢复灌流60 min,摘取心脏,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与针刺“内关”及针刺“郄门”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支沟”组ST段变化趋势与模型组近似,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线粒体内室水肿、空泡变,嵴减少,形成较宽的电子透亮区。“内关”及“郄门”治疗组嵴排列整齐,仅见部分线粒体轻度水肿。结论:电针手厥阴经穴可明显减轻线粒体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电针“内关”促进急性实验性心肌缺血恢复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临床实践表明:针刺“内关”等穴位可以使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症状缓解,缺血性心电图改善。在动物实验中,针刺“内关”穴可使结扎冠状动脉引起的心肌梗塞范围减小,心肌坏死程度减轻。但有关针刺“内关”促进心肌缺血恢复作用的机制尚未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双固一通”针法对老龄大鼠心肌缺血模型Ca^2+-ATPase活性的影响,比较“双固一通”针法与常规取穴针法抗心肌缺血损伤的效应差异。方法:以垂体后叶素快速腹腔注射心肌缺血造模;用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组织Ca^2+-ATPase:活性。“双固一通”针刺治疗组取关元、足三里为“双固”用穴,内关为“一通”用穴;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组取内关穴。结果: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组、“双固一通”针刺治疗组Ca^2+-ATPase均较造模组显著升高(P〈0.01);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组、“双固一通”针刺治疗组Ca^2+-ATPase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常规取穴针法和“双固一通”针法对缺血心肌Ca^2+-ATPase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双固一通”针法对缺血心肌Ca^2+-ATPase保护作用较常规取穴针法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电针内关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NO及NOS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针刺内关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内在机制。方法 :结扎家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4 0min ,再损伤 1h ,观察电针内关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组织一氧化氮 (NO)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影响。结果 :缺血再灌注模型组NO、NOS含量明显升高 ;针刺内关组与之比较显著降低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电针“内关”穴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NO及NOS的合成、释放 ,从而减轻其对心肌细胞的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电针"内关"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内皮素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内关”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电针家兔左右侧“内关”穴20min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电图(ECG)监测。40min后恢复灌流,再灌注1小时,取静脉血及心肌组织,观察血浆内皮素(ET)及透射电镜下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针刺“内关”组ET含量明显降低(P<0.01),心肌组织损伤轻微,肌纤维正常走向,少量线粒体空泡变,肌丝无明显坏死,溶解,结论:电针“内关”可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对心肌呈现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小鼠心肌CLC-2氯离子通道[chloride channel-2,CLC-2]、钙激活的氯离子通道(calcium-activated chloride channel accessory,CLCA)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抗心肌缺血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0只基因敲除ASIC 3-/-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内关组、列缺组、非经非穴组。采用多点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内关组电针双侧"内关"穴,列缺组电针双侧"列缺"穴,非经非穴组电针"天枢"穴与"神阙"穴连线中点,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7d。造模前后记录Ⅱ导联心电图ST段电压幅值,HE染色观察小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比色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CLC-2、CLCA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后各组小鼠Ⅱ导联心电图ST段明显抬高,与造模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列缺组、非经非穴组与空白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缺血区;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有明显改善。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SOD活性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可明显抑制SOD的下降(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LC-2、CLC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CLC-2、CLCA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针刺"内关"穴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小鼠心肌组织CLC-2、CLCA蛋白表达水平,可能是针刺治疗小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针刺“内关”穴对心肌梗塞后缺血区微血管ATPase活性变化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Mg2 + ATPase光镜酶组织化学和Na+ K+ ATPase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动态显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ATPase活性。结果:结扎冠脉后,血管内皮细胞出现缺血缺氧性损伤,ATPase活性降低(P <0 .0 5、0 .0 1 ) ,以2d时损伤最重;1周以后ATPase活性开始恢复,3周时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P <0 .0 5 )。针刺组ATPase活性损伤较模型组为轻(P <0 .0 5、0 .0 1 ) ,其ATPase活性损伤修复较快,3周时恢复到正常水平(P >0 .0 5 )。结论:针刺“内关”穴具有改善缺血区微血管内皮细胞ATPase活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针刺内关穴对心肌梗塞模型大鼠缺血VEGF及VEGF mRNA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针刺内关穴促进冠脉侧枝血管新生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分子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动态检测VEGF及VEGF mRNA的表达。结果:针刺组VEGF及VEGF mRNA较模型组明显增多,并且在VEGF的分布上,针刺组2h即有VEGF反应物沉着于血管壁上,3周时血管壁成为VEGF反应物的主要分布区:而模型组VEGF反应物的分布则多在心肌细胞胞浆中。这表明针刺内关对心肌缺血区VEGF合成及VEGF mRNA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结论:针刺内关对VEGF及VEGF mRNA的调节,可能是其促进血管新生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缺血损伤后,经穴皮肤组织中环磷酸鸟苷(cGMP)的特异性变化及电针“内关”对其的干予作用。方法6只雄性Wistar大鼠作为正常组,18只大鼠制备心肌缺血后,分为模型组、高频组、低频组,高频组和低频组分别予100、2 Hz电针双侧“内关”,针刺时间20 min。治疗完毕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内关”、“天泉”、“外关”及“足三里”等穴区皮肤组织中cGMP的含量。结果心肌缺血模型组的“内关”、“天泉”、“外关”及“足三里”穴区cGMP含量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01);而高频或低频电针“内关”后,上述穴区cGMP含量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01)。结论高频或低频电针“内关”可保护大鼠心肌缺血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心脏相关经脉穴区cGMP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19.
<正> 诱发心包经感传或针刺心包经“内关”穴对心血管疾患有一定疗效,对失血性休克的状态有所改善,可使血压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平稳,这早已为临床治疗所证实,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通过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1)电针刺激“内关”穴和对照“足三里”穴;(2)静脉推注心得安后,针刺“内关”穴;(3)模仿经络感传阻滞法在“内关”穴上方施加一定压强的机械压迫并针刺“内关”穴;(4)切断两侧臂丛神经针刺“内关”穴等对血压的影响及其传出传入途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针刺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血清NO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中NO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预处理对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先对大鼠“内关”、“膻中”穴进行针刺预处理,然后用“推管法”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动物模型,检测大鼠血清中NO含量变化情况.结果:针刺“内关”、“膻中”穴可明显提高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血液中NO含量.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缺血预处理组(IP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预处理可以诱导心肌缺血耐受,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对心肌造成的损伤,从而使心肌得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