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33例,应用经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33例患者均手术顷利,术后无切口感染、局部血肿形成,术后随访1~2年未见内固定材料松动、断裂现象。结论应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疗效肯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洽君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2):1828-1829
目的 观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最长获得2年随访,分析椎体高度、椎体序列和Cobb角的改变.结果 32例患者获得6~ 48个月随访,平均15.8个月.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分别为(96.85±14.33)%、(97.44±12.38)%,明显大于术前的(46.67±11.25)%、(76.76±12.62)%(均P<0.05);术后Cobb角为(7.45±2.12)°,显著小于术前的(20.56±7.51).(P<0.05).术后患者Frankel分级均有改善.结论 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钉棒系统对胸腰椎骨折及脱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所收治的86例胸腰椎骨折及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后路行椎管减压后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4~18个月,Frankel分级均有明显提高,椎体高度恢复良好,椎管狭窄程度及Cobb角均得到纠正。结论采用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脱位内固定牢靠,复位满意、融合率高,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伤椎椎弓根钉植入复位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伤椎椎弓根钉植入复位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依据Frankel分级标准评估神经功能,观察患者手术前后椎体高度、椎间隙高度及后凸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椎间隙高度及后凸Cobb角均得到显著矫正,与术前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Frankel分级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未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及植骨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并发症。结论伤椎椎弓根钉植入复位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好,椎体高度及神经功能恢复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后路经椎弓根伤椎注入人工骨椎体植骨结合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胸腰椎骨折给予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一侧置钉,另一侧注入人工骨椎体植骨治疗。观察术后、随访时伤椎高度及Cobb’s角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6~18个月随访,术后伤椎高度无丢失,Cobb’s角无改变,后凸角度消失。结论应用后路减压,经伤椎椎弓根一侧置钉(5钉)内固定,另一侧注入人工骨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新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68例,应用新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经6-18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椎体前缘术前平均高度为47%,术后平均高度为94%;后缘术前平均高度为76%,术后为97%,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8例经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内固定后效果较好,18例早期手术效果尤为满意,41例神经功能障碍中除4例无恢复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胸腰椎骨折应早期手术治疗,钉一棒固定系统治疗效果显著,规范的手术操作至关重要,还要注意其禁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施行后路切开,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撑开、复位、固定。比较术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无断钉、断棒、伤椎前缘高度及脊柱后凸角度(Cobbs)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定,A级4例,B级3例,C级2例,D级10例,余患者全部恢复正常。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可使伤椎复位满意,重建脊柱稳定性,固定可靠,并能达到有效的脊髓减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前路减压钉棒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从2009年至2011年收治的12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后路组60例,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前路组60例,行前路减压钉棒内固定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手术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治疗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经术后6~23个月随访,两组术前术后Cobb角的变化和神经功能Frankel结果显示两组术后均优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总有效率为73.3%,前路组为7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前路减压钉棒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均能取得较好疗效,但后路法并发症少于前路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推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推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椎弓根钉治疗50例腰椎骨折,随访、总结、分析手术疗效。结果 50例患者术后随访6~40个月,X线片显示在受伤的椎体内植骨已经融合,脊柱生理弯曲恢复良好,椎体前缘被压缩大部分恢复。术后无脊髓神经损伤加重及感染,术后伤口全部愈合良好,术后1年去除内固定时未出现断钉、断棒及椎弓根钉拔出,疗效满意。结论 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7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行早期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回顾。结果 27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早期减压治疗疗效可靠,术后恢复满意。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早期减压解除脊髓受压是促进下肢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求胸腰段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和对策。方法随访观察108例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发现108例术后患者中有11例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结果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折断原因为局部应力集中及异常活动,多为技术因素。结论导致术后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的相关因素有:①胸腰段是断钉的好发部位;②脊柱骨折的严重程度;③术中是否行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置入是否准确、是否有过度撑开、骨折节段是否植骨融合;④内置物留置体内时间过长;⑤术后是否严格佩带支具;⑥椎弓根螺钉本身的设计缺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4例,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并进行Frankel分级评定。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127.6±14.8)min,术中出血量为(457.9±103.4)mL,术后24h伤口引流量为(264.3±47.2)mL,骨折愈合时间为(15.0~3.6)周。随访1年后,发生感染2例,断钉1例,脊柱曲度异常改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8%。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和伤椎后缘高度均明显大于术前,患者术后Cobb角和椎管容积减少比均明显小于术前,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评定情况明显好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以有效增强患者伤椎前中柱的稳定性和抗压能力.手术创伤小且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加椎间盘镜下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全麻下俯卧位过伸复位加椎间盘镜下置入后路椎弓根系统撑开复位固定治疗2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结果 22例患者均随访10~18月,平均13月。螺钉置入椎弓根位置的优良率为98%,椎体压缩复位率为96%,无内固定断裂发生。结论俯卧位过伸复位加椎间盘镜下置入后路椎弓根系统撑开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并发症少,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破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6例。手术前后测量骨折椎体前、后缘高度百分比、Cobbs'角,定期随访并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s'角明显恢复(P<0.01),伤椎后缘高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8~26个月,患者均能下地行走,术后6个月复查腰椎正、侧位X线摄片显示36例均骨性融合。3例完全神经损伤患者功能恢复不明显,19例不完全损伤者17例功能恢复到1级以上。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生理弯曲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高翔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22-2123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术前、术后及随访时X线检查,测量观察椎体高度有无丢失,内固定有无断裂、松动情况发生.结果 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随访12 ~36个月,平均(23.8±9.3)个月.术后1年将内固定取出,均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植骨块融合较好,未见骨吸收且脊柱生理弧度维持良好.患者术后及36个月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央高度、椎体后缘高度以及Cobb角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后1周与术后36个月随访时各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弓根椎体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地维持伤椎前缘高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四钉短节段固定法与跨伤椎四钉固定法在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治疗中临床效果,旨在选择更合理的治疗方式。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全部患者均予以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对照组采取跨伤椎四钉固定法,观察组采取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四钉短节段固定法。对全部患者进行12个月以上的随访,对全部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对两组患者术后胸腰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和DOA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3d、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Cobb角显著低于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3d、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Cobb角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而伤椎前缘高度比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四钉短节段固定法与跨伤椎四钉固定法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存在一定的临床疗效,但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四钉短节段固定法术更有利于维持患者脊柱的长期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指征和治疗效果.方法 经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16例,其中相邻节段椎体骨折10例,距1节段椎体骨折4例,跨2节段椎体骨折2例.结果 经12~36个月随访,平均21.5个月,Cobb角度术前10°~37°,术后恢复到0°~9°;椎体高度术前10%~60%,术后恢复到88%~99%.术后神经损伤大部分有所改善或恢复正常,骨折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结论 胸腰椎多节段骨折造成椎体严重不稳,需及时手术治疗,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和有限的椎管减压,可重建脊椎的稳定性,促进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应用AF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恢复的效应。方法选取1997年7月至2006年6月外伤性胸腰段椎骨骨折患者153例。患者麻醉后常规植入AF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如无神经损伤直接取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行后路植骨融合术。若有神经损伤,则先行椎板开窗探查,若骨折块已复位,同上行后路植骨融合。骨折块未复位或复位不理想,则需进一步减压;若经AF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后仍有明显压迫,则需通过咬除一侧椎弓根行骨折脊椎次环状减压术。对减压后缺损较大者,同时行椎间融合加椎体内植骨,对骨折脱位者从后路经椎管行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 153例均未发生定位错误,无断钉、断棒及椎弓根钉松动、滑脱,无感染及医源性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AF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力强,可有效恢复伤椎椎体的高度并纠正成角畸形,提示在良好复位基础上的坚强固定与确实有效的植骨融合是取得理想效果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