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对慢性胃炎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中抽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相比单纯西医治疗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和治疗组(66例),对照组单纯口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自拟益胃解郁汤,两组疗程均为30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为80.3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率93.54%,对照组HP根除率83.33%,两组HP根除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益胃解郁汤结合西药可明显提高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刘华龙 《当代医学》2014,(23):157-158
目的:探讨中西医疗法队HP相关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06年9月惠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患者94例,随机均分为2组(n=47)。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HP根除率及随访复发率等。结果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率为74.47%,治疗组为9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P根除率为48.93%,治疗组为7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随访2组药物的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在HP相关慢性胃炎的症状改善、HP根除及复发减少等方面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升降抑幽汤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脾胃湿热型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三联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三联疗法基础上给予升降抑幽汤治疗,治疗1个疗程(2周)后,观察2组患者HP根除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的HP根除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升降抑幽汤治疗脾胃湿热型HP感染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HP根除率。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3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7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4周,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治疗方法,分别观察两组在改善主要症状、病变愈合速度、HP根除率及病变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主要症状、病变愈合速度、复发率及HP根除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在消化性溃疡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该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随机选取84例作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另选取84例作对照组仅给予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后的最终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85%,高于对照组仅西医治疗的83.33%;观察组患者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后HP根除率为1.19%,对于对照组仅西医治疗的13.09%,两组患者总有效率、HP根除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副作用小,疗效显著,可在临床继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14 d序贯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替硝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小柴胡汤合四君子汤加减水煎内服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5%,对照组为83.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93.0%和74.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在消化性溃疡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该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随机选取84例作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另选取84例作对照组仅给予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后的最终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85%,高于对照组仅西医治疗的83.33%;观察组患者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后HP根除率为1.19%,对于对照组仅西医治疗的13.09%,两组患者总有效率、HP根除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副作用小,疗效显著,可在临床继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32例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同时予中医辩证治疗,并在分型基础上分别加用疏血通、血栓通及黄芪注射液治疗。治疗一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愈率68.75%,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显愈率34.38%,总有效率75.00%。两组显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疗效明显,有一定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慢性胃炎患者选择中西医结合方法施治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9月~2017年08月收治的94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对所有慢性胃炎患者展开随机分组;对照组(47例):选择常规西医方法对慢性胃炎患者施治;观察组(47例):选择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慢性胃炎患者施治;最终就两组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慢性胃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4.47%)进行对比,观察组慢性胃炎患者(97.87%)结果提高程度明显(P0.05)。结论:临床合理选择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慢性胃炎患者施治,可以避免慢性胃炎疾病的出现对患者的自身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对于慢性胃炎患者综合疗效提高加以充分确保。  相似文献   

11.
常建华 《甘肃医药》2012,(9):657-659
目的:观察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92例确诊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患者采用中医分阶段治疗,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西医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HP转阴率及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8例,显效24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1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71.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转阴31例,占67.39%,对照组HP转阴65.2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证明中药在根除HP方面具有与抗菌药物相同的作用。结论: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疗效显著,标本兼治,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序贯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根除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慢性胃炎伴HP感染病人,随机分为A、B组及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予西药序贯疗法治疗10 d;A组予西药序贯疗法治疗10 d联合中药辨证论治4周;B组予西药序贯疗法治疗10 d联合中药辨证论治2周.观察3组HP根除率,并采用症状积分量表测评.结果:3组病人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3组治疗后有效率及HP根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序贯疗法治疗慢性胃炎伴HP感染能根除HP,缓解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低于单独应用西药序贯疗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张金晓 《中国民康医学》2020,(1):122-123,126
目的:观察香砂平胃散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香砂平胃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Hp转阴率及中医症候积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转阴率为94.00%(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砂平胃散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和Hp转阴率,并能降低中医症候积分,效果优于单纯香砂平胃散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张应兵 《华夏医学》2014,27(1):92-94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进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2.5%,观察组临床指标(FVC)、(FEV1)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获得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脘隐痛、喜按喜暖、食后胀满、纳呆少食、大便稀溏、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和脉沉细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联合西医三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中医症候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微波配合中西药物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分别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和一般护理措施护理150例微波配合中西药物雾化吸入治疗的慢性咽炎患者,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病程长短。结果:针对性护理组的有效率(100%)明显高于一般护理组(93.33%),而针对性护理组对护理的满意度(93.33%)也高于一般护理组(80%)(P<0.05)。结论:微波配合中西药物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疗效确切,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治疗,并且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王国庆 《中外医疗》2016,(2):174-175
目的 探讨中药益中和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整群选取的该院2014年8月—2015年5月收治的14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 观察组给予中药益中和胃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总积分分别为(13.5±2.8)分、(19.1±3.1)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1). 结论 中药益中和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抗幽门螺杆菌四联规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清胃散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状体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胃脘痞满、腹痛、纳呆主要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观察组患者胃脘痞满、腹痛、纳呆主要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项目中疼痛/不舒服、焦虑/抑郁、自我照顾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P0.01);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项目中疼痛/不舒服、焦虑/抑郁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根除成功率67.2%,观察组为85.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48.4%,观察组为73.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8.402,P=0.0040.01)。对照组6例(占9.4%)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1例(占3.1%)发生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3,P=0.144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能有效减轻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治疗是难题,本研究通过前瞻对照法探讨中药的疗效。经确诊的本病患者随机分入中医辨证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率85%,和西药组相近(P〉0.05),但组织学改善率80%,Hp根除率25%,均优于西药组(P〈0.05),说明中医治疗有一定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柴夏芩姜汤治疗肝气犯胃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柴夏芩姜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30/30),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夏芩姜汤治疗肝气犯胃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效果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