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梗阻性黄疸患者肠黏膜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特点,揭示肠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凋亡的改变在梗阻性黄疸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中作用和意义。方法选择27例进行肝、胆、胰及胃肠道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梗阻性黄疸组(n=15,试验组)和非梗阻性黄疸组(n=12,对照组),分别于手术时取患者的小肠黏膜。HE染色观察患者的肠黏膜上皮形态学变化;TUNEL法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活性;免疫组化检测Ki-67抗原的表达,测定肠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小肠黏膜绒毛间隙增大,明显不连续,广泛存在小凹陷,有少量绒毛脱落。粘膜腺体排列稀疏,粘膜萎缩变薄。肠粘膜损伤分级评分试验组(3.73±1.03)较对照组(1.08±0.79)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肠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指标Ki67,试验组(54.06±23.60)较对照组(225.42±110.44)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凋亡指数试验组(38.20±12.16)较对照组(9.67±4.33)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存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增殖活性的下降和细胞凋亡的增加,是导致梗阻性黄疸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幼鼠肠黏膜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和能全素(Nutrison)喂养对实验鼠肠黏膜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普通级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OJ组、OJ+能全素(OJ+N)组,每组10只。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肠黏膜CD4^+、CD8^+淋巴细胞,并计算CD4^+/CD8^+的比值。结果OJ组大鼠肠黏膜CD4^+淋巴细胞百分数与对照组、假手术组和OJ+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J+N组CD4^+/CD8^+比值较OJ组显著升高,OJ组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均〈0.05)。结论OJ显著降低大鼠肠黏膜CD4^+淋巴细胞百分数,OJ+N组与OJ组比较,CD4^+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增加。OJ组肠黏膜CD4^+/CD8^+比值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及OJ+N组显著降低,肠内营养对肠黏膜免疫功能有保护作用,为临床上应用肠内营养改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肠黏膜局部免疫功能提供了初步的佐证。 相似文献
3.
目前尚不能完全避免梗阻性黄疸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败血症和肾功能衰竭是主要原因。梗阻性黄疸患者出现并发症的主要病理生理学特点为小肠屏障功能破坏导致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其破坏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免疫屏障、生物屏障以及机械屏障的破坏。实验研究表明梗阻性黄疸时通常出现小肠黏膜通透性增加,主要影响因素有小肠肠壁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改变、氧化应激反应、肠壁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等。 相似文献
4.
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也称外科黄疸,是临床常见的病理状态,其所致机体营养不良、肠黏膜屏障受损、免疫功能降低等是OJ高病死率的重要原因.OJ的治疗是外科的一大难题,目前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治疗OJ的一项重要措施,术前术后给予合理的EN,能够有效改善OJ病人的营养状况,显著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现就EN在OJ中的应用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梗阻性黄疸幼鼠肠黏膜中Bax、Bcl-2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OJ)组、OJ+能全素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肠黏膜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OJ组大鼠肠黏膜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升高,Bcl-2/Bax比值下降(均P〈0.01);OJ+能全素组大鼠Bcl-2表达增加(P〈0.05),Bax表达降低(P〈0.01),Bcl-2/Bax比值升高(P〈0.01)。结论梗阻性黄疸时肠黏膜细胞凋亡显著增加,应用肠内营养对肠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上调肠黏膜Bcl-2蛋白及下调Bax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梗阻性黄疸对大鼠肠黏膜上皮结构及内毒素移位的影响。方法 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组(OJ组)。OJ组制成梗阻性黄疸动物模型,7 d后各组同一时间点取材。观察肠黏膜上皮组织形态变化,检测门静脉血内毒素、D-乳酸含量。结果 OJ组大鼠肠黏膜上皮结构受损,门静脉血内毒素、D-乳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可导致肠黏膜上皮结构完整性受损,是发生细菌及内毒素移位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 OJ)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2年5月因胆管结石致梗阻性黄疸肝损伤的25名,随机分两组,13例术后接受肠内营养( EN组),12例术后行肠外营养( PN组),观察两组的胆红素和肝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的胆红素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肝功能的恢复情况,肠内营养组较肠外营养组明显好转(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5天EN组TBIL、DBIL较PN组明显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PN组反映肝脏功能的指标检验值偏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5名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率90.5%),随访时间为术后1-3月,EN组的13例患者,术后胆红素在第10天恢复,平均第28天肝功能恢复,均无并发症出现.PN组的12例患者胆红素在19天恢复,于术后两个月肝功能恢复,其中1例现胆红素下降数日后又反跳,出现肝内胆汁淤积并发症.结论: OJ术后减黄胆红素呈进行性下降而顺利恢复,早期使用肠内营养可以有效的改善肝损害,使肝功能恢复的时间减少,且可以避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试验性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大鼠肠黏膜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溶剂组、Res 10 mg组和Res 20mg组各12只.模型组、溶剂组、Res 10 mg组和Res 20 mg组均结扎胆总管建立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不结扎胆总管.采用鲎试剂终点显色法检测血浆内毒素含量,HE和透射电镜观察小肠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应用比色法检测肠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TUNEL法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结果 实验处理2周后,模型组血浆内毒素浓度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HE染色观察模型组大鼠腺体排列紊乱,绒毛变钝、短缩,伴有较多淋巴细胞、炎性细胞浸润.透射电镜示肠黏膜微绒毛明显稀疏,排列紊乱,细胞连接模糊、间隙增宽.肠黏膜组织MDA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SOD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TUNEL法检测示模型组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不同浓度Res干预后上述病理改变得到纠正,大鼠肠黏膜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较模型组和溶剂组明显降低(P<0.05),且SOD增加(P<0.05);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5),Res 20 mg组较Res 10 mg组凋亡指数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 OJ大鼠存在肠黏膜氧化应激损伤,Res明显改善OJ大鼠高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提高肠黏膜的抗氧化作用,抑制肠上皮细胞凋亡,具有保护肠黏膜屏障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梗阻性黄疸大鼠血浆乳脂球上皮生长因子-8(milk fat globule-EGF factorⅧ,MFG-E8)水平,小肠组织MFG-E8蛋白表达情况;明确补充MFG-E8能否减轻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道细胞凋亡和肠黏膜通透性损害。方法:大鼠梗阻性黄疸模型通过手术结扎胆总管(common bile duct ligation,BDL)建立,32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梗阻性黄疸组(BDL组)、MFG-E8治疗组(MFG-E8组)、治疗对照组(Vehicle组)。MFG-E8组和Vehicle组于BDL后第1、3、5天腹腔内注射rmMFG-E8(20μg/kg)或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建模后第7天收集血及组织标本,Western blot检测血浆MFG-E8水平和肠道MFG-E8蛋白表达;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法染色观察肠道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肠道Cleaved Caspase-3水平;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葡聚糖(fluorescein isothiocyan...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度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4例重度梗阻性黄疸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组)各17例。术前及术后第1、3、7天检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并记录并发症、术后肠道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营养费用。结果: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肝功指标变化无明显差异性;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恢复基本相似;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基本相同。而肛门排气时间时间EEN组快于EN组(P0.05);营养费用EEN组明显低于EN组(P0.01)。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和降低营养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1.
肠内及肠外营养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EN)及肠外营养(PN)对阻塞性黄疸(OJ)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胆总管建立OJ大鼠模型。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SHAM),B组:梗黄组(CBDL),C组:梗黄肠外营养组(CBDL+PN),D组:梗黄肠内营养组(CBDL+EN),E组:梗黄抗生素自由饮水组,每组12只,饲养1周后采腔静脉血分离血清待测内毒素;取肠系膜淋巴结、肝脾少量培养后观察记录细菌生长情况。取小肠制作切片光镜观察小肠黏膜形态学变化及绒毛高度、厚度和隐窝深浅等。结果:与A组比较,B组及D组空肠黏膜隐窝深度变浅(P<0.05),C组及E组大鼠空肠黏膜亦有不同程度变薄、萎缩、绒毛变短、隐窝变浅等;A组无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B、C、D和E组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高于A组(P<0.05或P<0.01);B、C、D和E组血内毒素含量高于A组(P<0.05或P<0.01),E组低于B、C和D组(P<0.05)。结论:①OJ时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发生细菌移位及内毒素血症;②肠内及标准肠外营养都不能维持OJ大鼠肠黏膜屏障及阻止肠道细菌移位,但肠内营养组好于肠外营养组;③肠道抗生素可降低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及有利于阻止细菌移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后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组)与对照组(TPN组)各24例。所有患者在术后综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直到经口进食;治疗组留置液囊空肠营养管,术后先行静脉营养支持,第3天开始经空肠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7天的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变化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及日均住院费用。结果治疗组肠功能恢复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手术后第1天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手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7天时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升高,以治疗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第7天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均较手术前降低,以治疗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及日均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有利于肝脏功能恢复、降低医疗费用以及缩短住院时间,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后的首选营养途径。 相似文献
13.
高龄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营养支持疗法是高龄患者术后治疗的重要部分,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近年来受到重视[1].选择在我院住院的40例高龄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术后24 h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梗阻性黄疸幼鼠肝功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OJ)组、OJ 能全素组.OJ 能全素组给予肠内营养10 d,总热量为610 kJ/(kg*d),氮量1.0 g/(kg*d).检测实验鼠肝功能指标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和总胆汁酸(TBA)浓度,并对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OJ组、OJ 能全素组肝功能指标中AST、ALT、DBil、TB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OJ 能全素组上述指标较OJ组显著降低.OJ 能全素组肝脏形态学改变较OJ组有所减轻.结论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梗阻性黄疸幼鼠的肝功能指标和形态学结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其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入选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的梗阻性黄疸20例,术后予早期肠内营养(EN组),另20例梗阻性黄疸术后予肠外营养(PN组)作对照,检测发病2d、第7天、第9天、第14天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干扰素γ(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PN组患者病程第7天血清IL-6、IL-8、TNF-α[(7.0±3.7)pg/mL、(55.1±38.5)pg/mL、(42.3±28.2) ng/mL)]高于EN组[(3.3±1.5) pg/mL、(33.4±16.4)pg/mL、(33.5±21.0) ng/mL,P<0.05)];病程第9天血清IL-6、IL-8、TNF-α [(11.8±3.5) pg/mL、(56.9±37.6)pg/mL、(40.3±30.1)ng/mL]也高于EN组[(4.1±1.3) pg/mL、(25.5±22.3)pg/mL、(27.1±18.6)ng/mL,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减少术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6.
含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对结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增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含有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配方对结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增殖作用。采取随机,双盲和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对病样进行分析,研究前禁食1周,分别在研究前1d和和15d经纤维结肠镜获取结肠粘膜,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术检测,用增殖指数(PI)、S-期比率和细胞凋亡比例表示结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增殖状态,观察和比较营养液对结肠粘膜上皮细胞增殖作用。采用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我们发现NSNF型营养液含有丰富可溶性(54.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肠内营养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营养代谢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68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肠内组)35例和肠外营养组(肠外组)33例,分别给予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和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浆谷氨酰胺、蛋白和累积氮平衡水平、肠黏膜通透性、血浆免疫球蛋白lgG和IgM水平以及感染有关并发症、营养治疗费用等的差异。结果不同营养支持6d后,肠内组血浆谷氨酰胺(422±54)μmol/L、累积6d氮平衡(30.3±24.0) mg/kg,lgG和lgM分别为(12.4±1.9)g/L和(1450±760)mg/L,均高于肠外组(均P<0.05);用药前后甘露醇/乳果糖比值的差值为0.036±0.019,高于肠外组的0.013±0.011(P<0.01);肠内组发生感染并发症3例,肠外组5例;肠内组的营养治疗费用低于肠外组(P<0.01)。结论肠内营养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营养代谢,维护其肠黏膜屏障,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且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EN)对梗阻性黄疸(OJ)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TGF-β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OJ组、OJ+能全素组.OJ+能全素组给予肠内营养10 d,总能量提供为630 kJ/(kg·d),含氮量1.0 g/(kg·d).TUNEL法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肠黏膜TGF-β1的表达.结果 OJ+能全素组肠黏膜细胞凋亡指数低于OJ组(P﹤0.05),OJ组大鼠肠黏膜TGF-β1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减少(P<0.01).OJ+能全素组大鼠肠黏膜TGF-β1阳性细胞表达与OJ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1).结论 肠内营养可抑制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促进肠黏膜上皮细胞TGF-β1分泌,维持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从而防止OJ时细菌和内毒素的移位. 相似文献
19.
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是临床上常见的胆管系统疾病之一,可引起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功能的改变以及肝、肾、心、肺等多种重要脏器功能的损伤.近年来,尽管对OJ的诊断取得了一些进展,诊治技术不断革新,新的强效抗菌药物广泛使用,但是患者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其原因还未完全明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烫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54只,制成烫伤动物模型(30%TBSAⅢ度烫伤),随机分为标准营养组(EN组)和免疫营养组(EIN组),每组24只,EIN和EN组给予等热量肠内营养液,各组于伤后2h开始灌喂营养液。另取6只正常大鼠作为伤前对照(Control)。分别于伤前、伤后1、4、7、10d,处死每组各6只大鼠并立即心脏取血,检测血清中TNF-α、IL-2、IL-6、IL-8及D-乳酸的含量。结果:(1)烫伤后观察期内EIN组和EN组大鼠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Control组(P〈0.01或P〈0.05),而IL-2水平则低于Control组(P〈0.01或P〈0.05),但EIN组于伤后7d恢复(P〉0.05);伤后4、7、10dEIN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显著低于EN组(P〈0.05),而IL-2则明显高于EN组(P〈0.05);(2)烫伤后血清D-乳酸水平升高,EN组在观察时间内血清D-乳酸水平没有恢复至伤前水平,EIN组在伤后4d恢复。结论:烫伤后早期给予肠内免疫营养,可减轻烫伤后大鼠全身炎症反应,同时改善肠黏膜的屏障功能,效果优于标准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