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分析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治疗及预后的特点。方法对2000年1月-2008年1月该院收治的40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19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40岁以下内膜癌患者占内膜癌总数的5.97%,随年龄增加,发患者数有增加的趋势,近50%的患者合并有不育、月经失调、子宫内膜增生、多囊卵巢。治疗以手术为主,4例复发。结论40岁以下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多合并不育、月经失调、内膜增生、多囊卵巢,表明其发生与雌激素有关;期别以Ⅰ期为主,预后与高危因素有关,高危因素少,预后较好。对于早期40岁以下内膜癌患者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或卵巢。  相似文献   

2.
目的中青年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特点,达到预防及早期诊断,合理治疗的目的。方法对23例45岁以下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除2例晚期患者治疗死亡外,余21例手术治疗随访至今仍健在。结论中青年子宫内膜癌患者多与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高危因素有关;多不具备子宫内膜癌三联征的典型表现;且多数为高分化腺癌,与子宫内膜腺癌增生及重度非典型增生难以区别;以手术治疗为主,预后比老年者好。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或卵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40岁以下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特点,达到预防及早期诊断,合理治疗的目的。方法对12例40岁以下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除1例晚期患者治疗死亡外,余11例手术治疗随访至今仍健在。结论40岁以下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多与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高危因素有关;多不具备子宫内膜癌三联征的典型表现;且多数为高分化腺癌,与子宫内膜腺瘤增生及重度非典型增生难以区别;以手术治疗为主,预后比老年者好。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可酌情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适宜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医院收治的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患者28例(同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总计158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资料;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段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情况;分析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理、免疫组化、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23例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患者中,其中2例分别在术后24个月和36个月复发,部位均在阴道局部。5例未手术,其中单纯醋酸甲羟孕酮(MPA)治疗3例,分别随访24、30及54个月无复发,且1例妊娠并生育。绝经前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为鳞癌、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的复发率高于腺癌,病理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复发率高于Ⅰ、Ⅱ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绝经前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病理分期与子宫内膜癌预后存在相关。对于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手术方式和辅助治疗;尤其对于尚未生育女性,根据其病理资料和免疫组化指标,优先考虑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其多发生于绝经后或围绝经期女性,但绝经前女性的发病率也占20%~25%,且1%~8%的患者为40岁以下的生育年龄女性[2].其中未生育的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很难接受失去生育机会及卵巢内分泌功能.因此,子宫内膜癌保留生理功能的治疗,包括保留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育功能或卵巢内分泌功能,及对手术治疗后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激素替代治疗,成为近年来较为关注的问题.此外,40岁以下子宫内膜癌常有分化好,分期早和预后好的特征,且孕激素治疗效果好[3,4].结合近十年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青春期少女生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1997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39例青春期生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卵巢恶性肿瘤26例,占66.7%(26/39),其中生殖细胞肿瘤20例,上皮性肿瘤占4例,颗粒细胞瘤1例,恶性B细胞淋巴瘤1例;子宫恶性肿瘤6例,其中子宫内膜癌3例,子宫腺肉瘤及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各1例,宫颈横纹肌肉瘤1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6例;盆腔恶性纤维恶瘤1例。卵巢癌患者96.2%(25/26)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1例行根治性手术,术后均接受化学治疗;子宫恶性肿瘤中4例宫体恶性肿瘤保留了卵巢功能,1例行根治性手术,1例宫颈横纹肌肉瘤因临床期别较晚未行手术治疗,6例患者均接受了化疗;5例GTN患者接受了5-氟尿嘧啶与更生霉素联合化疗,1例因失去治疗机会未予化疗;盆腔恶性纤维瘤患者行肿物切除术后予以化疗。平均随访59.7个月,5年生存率86.0%。早期上皮性卵巢癌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患者及Ⅰ期子宫内膜癌行保留卵巢功能手术术后随访均无复发。保留子宫患者化疗停止6个月后92.9%(26/28)恢复正常月经。结论 青春期少女生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仅占同期收治妇科恶性肿瘤1.12%,多数为卵巢生殖细胞肿瘤。治疗尽可能采用保留生育功能手术辅以术后化疗,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Ⅰ期分化好的上皮性卵巢癌可考虑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早期子宫内膜癌可保留卵巢功能。化疗对青春期少女卵巢功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宫腔镜检查在诊断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了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9月6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将宫腔镜检查结果和只进行术前分段诊刮结果分别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8例宫腔镜组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癌36例,诊断符合率为94.7%;分段诊刮术组28例组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癌20例,诊断符合率为71.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宫腔镜组术前诊断为Ⅰ期、Ⅱ期患者术后经病理证实符合率分别为92.8%、100.0%;诊刮术组术前诊断为Ⅰ期、Ⅱ期患者术后经病理证实符合率分别为60.0%、75.0%。两组Ⅰ期、Ⅱ期诊断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是安全有效的,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肿瘤的7%左右,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1]。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小于45岁的年轻女性发病率逐年升高[2]。大部分早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比较浅、不伴有淋巴结转移,且分化较好,预后相对较好。手术是临床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有效手段,但标准术式为子宫和双附件切除,使患者永久性的失去了生育能力,尤其对于尚未生育的女性造成了严重影响[3]。本研究探讨了甲羟孕酮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电切术后患者生育指数和激素水平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范秀华  李向英  李晓  邢小芬 《河北医药》2010,32(22):3211-3214
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近年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临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激素治疗、化疗、放疗等.早期子宫内膜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治愈率达70%,晚期复发或伴有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癌以激素及化疗等姑息治疗为主.近年来,由于40岁以下患者逐年增加,其中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要求保留子宫.因此,激素治疗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临床应用也取得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0.
年轻女性子宫内膜癌5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56例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随年龄的增加发患者数有增加的趋势。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失调(55.4%),阴道不规则出血(48.2%),原发或继发不孕(42.9%);病理检查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共41例(占73.2%),术前分段诊断性刮宫对诊断价值较高。结论45岁以下年轻女性的子宫内膜癌多数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对月经不调或不孕合并子宫增大的妇女采用分段诊断性刮宫活检,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伴原发性不孕症的子宫腺肉瘤临床病理特点及误诊分析。方法观察分析2例伴原发不孕症的子宫腺肉瘤临床表现、病理特点。结果患者年龄分别为29岁和31岁,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子宫出血及宫腔占位;组织学特征为良性子宫内膜腺体伴肉瘤性间质,其中1例合并有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另1例伴肉瘤成分过度生长。2例均采用全子宫+双侧附件+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术后在随访中。结论子宫腺肉瘤常发生于中老年妇女,伴原发性不孕症的病例尚未见报道。作者认为,不孕症的原因除与宫腔占位有关外,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协调功能紊乱与不孕症和腺肉瘤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年轻女性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特点、相关发病因素及其合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潍坊地区1999年1月至2009年3月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160例45岁以上的患者为对照组(A组),21例45岁以下的年轻女性患者为病例组(B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病例组月经不调15例(71%),不孕未产8例(38%),对照组(既往)月经不调49例(31%),不孕未产7例(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病例组中I期患者19例(90%),对照组I期患者89例(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年轻患者更多有月经不调、不孕、发病期早,临床治疗效果好,预后好,早期低危型年轻患者可以考虑保留卵巢功能及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效孕激素在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年龄23~47岁,中位年龄31.7岁,诊刮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17例年龄28~61岁,中位年龄38.9岁,诊断为子宫内膜腺癌患者,采用高效孕激素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接受高效孕激素治疗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早期子宫内膜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孕激素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的病变组织行病理学检查最终确诊为子宫内膜早期浸润癌。结论高效孕激素对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腺癌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陈瑞莲  郑秀  李励军 《中国医药》2010,5(12):1170-1173
目的 检测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P14ARF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FHIT、P14ARF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腺癌、3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FHIT、P14ARF蛋自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FHIT与P14ARF关联性.结果 FHIT在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63.3%、100%,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不典增增生FHIT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4ARF在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7%、73.3%、90.0%,子宫内膜腺癌P14ARF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HIT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分级、肌层浸润和淋巴转移相关(P<0.05),P14ARF的阳性表达仅与子宫内膜腺癌的组织分级相关(P<0.01).FHIT与P14ARF蛋白之间的阳性表达在子宫内膜腺癌中存在明显正相关性(r=0.396,P<0.01).结论 FHIT、P14ARF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逐渐升高.在子宫内膜腺癌中,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由高到低,两者的表达逐渐减少,随着子宫内膜腺癌手术-病理分期的提高、子宫肌层浸润的加深和淋巴结的转移,FHIT表达逐渐减少,两个指标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两个指标的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子宫内膜癌手术后辅助放疗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6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均采用直线加速器盆腔野体外照射,46~50Gy/23f~25f。分析患者年龄、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与3年生存率的关系,并分析患者急性反应和晚期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中Ⅰ期34例,Ⅱ期12例,Ⅲ期10例,Ⅳ期7例。组织病理学类型:内膜样腺癌57例,腺鳞癌2例,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例,乳头状腺癌2例,管状腺癌1例。全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87.3%。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与术后生存率显著相关(P〈0.05)。59例(93.7%)出现早期急性放射反应,8例(12.7%)出现晚期并发症。结论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准确的术后放疗方案,最大程度地提高疗效的同时保护正常组织免受不必要的受损,降低并发症,提高肿瘤治疗的增益比。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癌近年发病率明显上升,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及药物治疗。对于晚期或子宫内膜癌复发患者及要求保留生育能力的年轻患者,临床以激素治疗、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药物治疗为主。本文综述子宫内膜癌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宫腔镜手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P)型不孕症患者激素表达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不孕门诊诊治EP型不孕症患者85例为观察组,随机分为宫腔镜亚组45例、刮宫亚组40例。分别予宫腔镜手术与刮宫术治疗,并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另选择同期因男性因素或输卵管因素不孕就诊、并经阴道B型超声及官腔镜检查除外EP和其他内膜病变的已婚妇女43例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3组的激素表达水平及预后情况。结果3组的雌二醇(E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0.05);宫腔镜亚组的1年内妊娠率(77.78%)明显高于刮宫亚组(40.00%)(P〈0.05);宫腔镜亚组的EP复发率(6.67%)低于刮宫亚组(15.00%)(P〈0.05)。结论官腔镜手术治疗EP相对于刮宫术,其日后受孕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8.
亚急性甲状腺炎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荣莉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1504-1505
目的 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中,女性多见,30~50岁占88%,临床症状主要为头痛(99%)及甲状腺局部的疼痛及明显触痛(100%);45例血沉均明显增高;42辨FT3、FT4明显升高,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所有患者予非甾体类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 绝大部分亚急性甲状腺炎有典型的临床表现,非甾体类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