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拟行上肢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A组给予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全麻,B组给予臂从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全麻。比较2组术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及苏醒情况。结果 A组、B组麻醉后MAP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R保持相对稳定,麻醉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HR明显升高(P〈0.05)。A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B组,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对术中患儿循环系统影响小,术后不良反应少,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更优于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拟行上肢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A组给予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全麻,B组给予臂从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全麻.比较2组术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及苏醒情况.结果 A组、B组麻醉后MAP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R保持相对稳定,麻醉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HR明显升高(P<0.05).A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B组,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对术中患儿循环系统影响小,术后不良反应少,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更优于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基础麻醉下借助神经刺激仪行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行上肢择期手术的患儿随机两组氯胺酮-丙泊酚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A组)和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组(B组)。结果术中B组血压、心率均高于A组(P<0.05)。与术前比较A组患儿血压、心率比较稳定(P>0.05)。B组患儿血压、心率均高于术前(P<0.05)。与B组比A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明显缩短,出现术中体动,呼吸抑制,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复视,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臂丛阻滞复合丙泊酚-氯胺酮麻醉下行小儿上肢手术,可减少氯胺酮用量,术中及苏醒期平稳,术后苏醒快,并发症少,患儿、家属及医护人员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单侧腹股沟区手术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采用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B组采用单纯全麻。观察2组入手术室时(T1)、手术切皮时(T2)及手术结束时(T3)各时点患儿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氯胺酮、咪达唑仑总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A组HR、MAP在各时点无明显改变,B组HR、MAP在T2、T3时点高于T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R、MAP在T2、T3时间点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pO2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氯胺酮和咪达唑仑总用量少于B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较浅全麻下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减少全麻药用量,有利于患儿的术中管理和术后尽快苏醒,是小儿腹股沟区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或丙泊酚合用氯胺酮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90例行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三组,行臂丛神经阻滞后分别复合丙泊酚持续泵入、丙泊酚+氯胺酮持续泵入、间断静脉注射氯胺酮,观察患儿术中生命征、体动、麻醉效果及术毕清醒时间。结果臂丛阻滞复合丙泊酚或丙泊酚+氯胺酮组术中HR均明显低于静脉注射氯胺酮组,术中麻醉效果均显著优于静脉注射氯胺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苏醒时间也明显短于后者。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或丙泊酚合用氯胺酮静脉持续泵入法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具有操作简单,术中镇痛、镇静效果完善,生命征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清醒迅速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小儿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小剂量氯胺酮-丙泊酚加臂丛神经阻滞与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患儿断指再植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急诊断指再植术患儿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为氯胺酮-丙泊酚加臂丛神经阻滞;B组为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记录手术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变化,评价麻醉效果以及苏醒期反应.结果 术中,B组MAP和HR明显高于A组(P<0.05),B组的SpO2和RR值明显低于A组(P<0.05);A组氯胺酮、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1);术后A组苏醒较快且平稳,苏醒期精神症状少(P<0.01).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丙泊酚加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患儿断指再植术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上肢手术的小儿68例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儿给予氯胺酮麻醉,实验组患儿给予氯胺酮加0.25%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且苏醒时间更短,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麻醉不良反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氯胺酮合并0.25%罗哌卡因臂丛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可以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上肢手术中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 56例行小儿上肢手术的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观察组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术前、切皮时、术中、手术结束时的生命体征指标及麻醉效果、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起效时间、入睡时间、苏醒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切皮时、术中、手术结束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与对照组相比更加平稳,且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患儿血氧饱和度(SpO2)(98.96±4.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62±4.1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优良率96.43%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苏醒时间(7.25±1.38)min短于对照组的(31.14±4.16)min,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小儿上肢手术中运用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提高麻醉优良率,缩短患儿的苏醒时间,且麻醉安全性较高,因此,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单侧腹股沟区手术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采用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B组采用单纯全麻.观察2组入手术室时(T1)、手术切皮时(T2)及手术结束时(T3)各时点患儿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氯胺酮、咪达唑仑总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A组HR、MAP在各时点无明显改变,B组HR、MAP在T2、T3时点高于T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R、MAP在T2、T3时间点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pO2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氯胺酮和咪达唑仑总用量少于B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较浅全麻下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减少全麻药用量,有利于患儿的术中管理和术后尽快苏醒,是小儿腹股沟区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利用周围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罗比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应用,对呼吸循环功能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30例行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组(A组),氯胺酮基础麻醉后,应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臂丛阻滞成功后注入0.25%罗比卡因0.5ml/kg;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组(B组),术中氯胺酮1—2mg/(kg·h)间断静脉注射。结果术中A组循环、呼吸功能较B组稳定;肢体不良自主运动,喉痉挛等不良反应较B组少,A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B组;术后A组苏醒较快且平稳,恢复期精神症状少,与B组比有显著差异。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可减少氯胺酮用量从而减少其不良反应,使患儿在麻醉手术期间呼吸循环更平稳,家长及医护人员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行上肢手术的患儿90例,根据麻醉方法分为联合组、喉罩全麻组与气管插管全麻组,每组30例.联合组给予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喉罩全麻组和气管插管全麻组分别给予喉罩全麻和气管插管全麻.比较3组术前(T0)、插入气管导管或置入喉罩即刻(T1)、切皮时(T2)、手术开始后0.5h(T3)、术毕时(T4)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用药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喉罩全麻组T1、T2、T4心率及T1 ~4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气管插管全麻组(P<0.05).联合组苏醒时间均短于气管插管全麻组和喉罩全麻组,联合组疼痛出现时间晚于气管插管全麻组与喉罩全麻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少于喉罩全麻组与气管插管全麻组(P<0.05).联合组和喉罩全麻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气管插管全麻组(P<0.05).结论 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麻醉药物用量少、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龄小儿手术过程中麻醉方式的选择。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低龄小儿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单纯氯胺酮基础麻醉,观察组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复合区域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切皮时、缝皮以及清醒时等不同时刻的SpO2、RR、HR及MAP,并记录镇静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T2、T3及T4时刻4项血气指标与T1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2、T3及T4时刻的SpO2、RR均明显低于T1时刻(P〈0.05),HR及MAP于T2时刻上升,T3时刻下降,与T1时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刻时恢复正常,与T1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4项血气指标在T1时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2、T3以及T4时刻的SpO2、RR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T3时刻的HR及MA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明显高于对照组43.33%,麻醉药物的用量为(2.3±0.4)ml,低于对照组的(8.4±2.7) ml,苏醒所用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基础麻醉复合区域神经阻滞麻醉既可以满足相应的手术麻醉需要,又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患儿呼吸顺畅,提高手术麻醉的安全性,效果显著,更适合在低龄小儿手术中使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C6横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加氯胺酮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应用的麻醉效果,对呼吸、循环功能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60例行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C6横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加氯胺酮麻醉组(A组n=30),氯胺酮-咪唑安定基础麻醉后,C6横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注入1%利多卡因+0.25%罗比卡因混合液0.5ml/kg;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组(B组n=30),术中氯胺酮1~2mg·kg-·h-间断静注.结果 A组麻醉效果优于B组;A组循环、呼吸功能较B组稳定(P<0.05);肢体不自主运动、喉痉挛等不良反应较B组少(P<0.05);A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1);术后A组苏醒快且平稳,恢复期精神症状少,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C6横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加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损伤少,可减少氯胺酮用量,从而减少其不良反应,使患者在麻醉手术期间呼吸、循环更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全麻及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71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36例,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35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中麻醉维持用药量、围术期各时间点MAP和HR、两组患者术毕至清醒时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全麻与复合硬膜外阻滞组比较,全麻组具有较高的异氟醚、阿曲库铵、丙泊酚的用量,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诱导后、切皮、病灶切除MAP及心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全麻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的吞咽反射、SpO2>90%、拔除气管导管、睁眼实验阳性、完全清醒的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进行手术能够降低药物的用量,减少患者的术后躁动,具有更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级18Ⅱ级1865岁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A组为15μg舒芬太尼+0.33%罗哌卡因;对照组30例:0.33%罗哌卡因30mL。常规检测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并对阵痛与麻醉的效果进行详细观察。结果麻醉后的10min、20min、30min、60min、120min,两组患者的BP、H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镇静评分在麻醉后20mL后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值>0.05)麻醉效果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镇痛效果好,安全可靠,优于单用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ASAⅠ级或Ⅱ级择期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均分为解剖定位组和超声引导组,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后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和对言语指令无反应时,分别在常规定位法和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阻滞和腋路臂丛阻滞,术中根据情况吸人不同浓度的七氟醚维持麻醉深度,观察两组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效果、七氟醚用量和相关并发症,并评价其安全性和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超声引导组完成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短于解剖定位组,神经阻滞效果明显优于解剖定位组,七氟醚用量明显少于解剖定位组,麻醉后血液损伤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解剖定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能很好地满足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需要,极具优势,安全性高,与传统解剖定位方法相比,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可提高麻醉质量,减少全麻药用量,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对行上肢手术患者臂丛神经阻滞时间的影响和术中镇静效果。方法拟B型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实施臂丛阻滞后,右美托咪定组(D组):静脉注射1 mL生理盐水后按0.5μg/kg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0 min后以0.2μg/(kg.h)维持。对照组(F组):静脉注射1 mL氟芬合剂后,按D组输注方法输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评价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效果,记录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前(T0)、输注负荷量即刻(T1)、持续输注10 min(T2)、20 min(T3)、30 min(T4)、60 min(T5)及手术结束(T6)的MAP、HR、SpO2及BIS值。观察并记录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及头晕等不良反应。术中主诉疼痛的患者静脉注射氟芬合剂1 mL,仍因疼痛不耐受手术的患者改为全麻。结果无一例患者使用补救用药或更改麻醉方式,D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F组(P〈0.05);在T2~T5时间点,两组MAP、HR、BIS值、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不仅可以为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提供充分镇静,而且明显延长臂丛神经感觉和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腋路臂丛神经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择期上肢手术患儿,ASA分级均为Ⅰ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一组为单纯全麻组穴组Ⅰ雪,另一组为全麻加臂丛神经麻醉组穴组Ⅱ雪。术中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心律、呼吸、血氧饱和度以及观察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全麻药的总量。结果组Ⅰ全麻药量明显多于组Ⅱ,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比组Ⅱ也明显增多。结论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比单纯全麻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