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采用自体半腱肌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采用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治疗28例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8例;平均年龄28.6岁(18~47岁)。记录围术期并发症,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改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标尺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8.2个月。围术期未出现医源性骨折及切口感染等严重手术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未出现踝关节不稳或踝关节活动受限,未出现膝部肌腱供区肌肉功能障碍。AOFAS评分由术前的53.1±6.8提高至术后的90.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由术前的6.3±1.7提高至术后的0.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体半腱肌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手术方式简便,术后恢复好,无严重并发症,临床疗效好,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可靠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皮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ATFL)和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 CFL)重建与镜下ATFL修复治疗慢性踝外侧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踝不稳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医患沟通结果,19例采用经皮重建(经皮组),16例采用镜下修补(镜下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经皮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显著多于镜下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24个月以上随访,经皮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长于镜下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VAS均显著减少(P<0.05),而AOFAS和KAFS评分显著增加(P<0.05),踝背伸-跖屈ROM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两组内翻应力位距骨倾斜角、前抽屉应力位距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踝关节镜关节清理联合自体腓骨短肌肌腱解剖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对18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先行关节镜踝关节清理,然后用同侧部分腓骨短肌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采用AOFAS和VAS评分和影像检查评估临床效果.[结果]18例...  相似文献   

4.
踝关节外侧结构重建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晓波  陈忠义  梁军波 《中国骨伤》2009,22(12):890-891
目的:探讨踝关节外侧结构重建在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7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13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男10例,女3例;年龄24~45岁,平均33岁。13例均采用自体半束腓骨短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Sammarco法),手术前后按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分,评分项目包括稳定性、疼痛、活动能力、X线表现。结果:13例均获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6.4个月,患者踝关节评分在稳定性、疼痛、活动能力等方面均有所改善,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3.54±7.04)分提高至术后的(73.38±4.17)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患者对手术表示满意。结论:采用半束自体腓骨短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的方法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操作便利,对于以关节不稳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踝关节外侧不稳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自1994年6月至2007年7月采用Watson—Jones手术和改进的Chrisman—Snook手术治疗踝关节不稳24例(踝),其中11例采用Watson—Jones手术,13例采用Chrisman—Snook手术。结果除8例失访外,余16例获平均5年9个月(2.5—9年)随访,踝关节功能采用踝关节稳定度(50分)、踝关节内翻试验(25分)和踝关节抽屉试验(25分)等来评价,疗效优(85~100分)14例,良2例(70—84分),无失败(〈69分)。还比较了Watson—Jones法与改进的Chrisman—Snook法疗效。术前、术后稳定度、踝内翻试验和抽屉试验两组数据的统计学分析(P〈0.01)有显著意义。本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踝关节外侧不稳采用Watson-Jones手术和改进的Chrisman—Snook手术修复踝关节外侧韧带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郑阳  段向东  辛龙成  刘伟  齐尚锋 《中国骨伤》2019,32(12):1148-1150
<正>患者,男,25岁,因左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3 h入院。患者3 h前因搬运东西时不慎摔倒并扭伤左踝关节,伤后来我院急诊。自诉踝关节扭伤时踝关节前向脱位并在来院途中感觉踝关节自发性复位,同时听到"咯嘣"的弹响声,无踝关节扭伤既往史。入院查体:左踝关节外踝前下方肿胀及皮下青紫瘀斑明显,距腓后韧带压痛不明显,距腓前韧带距骨止点处  相似文献   

7.
张磊  李智尧  刘劲松  孙晋  马佳  张晟  刘晓华 《中国骨伤》2012,25(11):886-890
目的:探讨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治疗慢性外踝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9月至2010年3月,采用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手术治疗慢性外踝不稳29例,男24例,女5例;年龄15~35岁,平均24岁;病史7个月~10年,平均10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踝关节反复扭伤。查体时29例均有踝关节的内翻增加以及距骨前移增加,内翻活动度比健侧平均增加(12.5±3.2)°。术中先在踝关节镜下处理关节内病变。移植物为自体股薄肌腱,距骨止点以锚钉在骨表面固定,移植物通过腓骨远端的骨隧道,跟骨止点以挤压钉在骨隧道内固定。术后通过观察患者症状的变化、距骨内翻和前移的程度改变以及影像学变化来评价疗效,并以AOFAS后足功能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无骨折及感染发生。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6~60个月,平均28个月。终末随访时无踝关节不稳定或活动受限。术后踝关节内翻角度比对侧增加值为(2.5±0.8)°,低于术前(t=12.3,P=0.012);距骨前移距离(3.5±0.8)mm,较术前(16.3±4.0)mm下降(t=18.6,P=0.002);距骨倾斜角(4.5±1.0)°,较术前(17.5±3.6)°下降(t=9.7,P=0.035);AOFAS后足功能评分(92.8±6.2)分,较术前(48.0±6.7)分升高(t=25.3,P=0.001)。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对疗效满意。结论:自体股薄肌腱移植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的手术方式符合解剖学重建理念,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该手术临床效果可靠,术后踝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赵根  沈阳  刘铭  刘松波  刘欣伟 《骨科》2022,13(4):304-308
目的 探讨人工LARS韧带在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0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病例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为(23.1±5.3)岁(18~27岁),左踝19例,右踝11例。由同一位医生采用仰卧位全关节镜下行外踝Y形人工LARS韧带重建术。观察术后2周切口愈合情况,术前及术后12个月内翻应力位距骨倾斜角度。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踝关节功能Kofoed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指导病例行相关康复锻炼。结果 病人随访时间为(12.6±1.7)个月(12~24个月),全部病例踝关节切口愈合情况佳,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满意。AOFAS评分和Kofoed评分分别由术前(42.20±5.98)分、(66.17±3.31)分提升至术后(80.63±5.39)分、(81.60±4.35)分,VAS评分由术前(7.63±0.85)分降至术后(1.03±0.67)分,内翻应力位距骨倾斜角度由术前14.73°±1.46°缩小至术后12个月的2.83°±1.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项康复锻炼均达到预期目标。结论 应用人工LARS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疗效满意,具有踝关节稳定性好,快速恢复运动等优点,有效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肌肉萎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试Evans和Chrisman-Snook术式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Ⅱ度损伤的术后稳定性,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采集18具冰冻下肢标本,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39.3±11.2)岁,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Evans术式组(B组)和Chrisman-Snook术式组(C组),每组6只标本。解冻后在B、C组中切断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造成外侧副韧带Ⅱ度损伤,并采用Evans术式和Chrisman-Snook术式重建外侧副韧带,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观察胫距关节和距下关节侧方应力加载下的位移情况。结果:①胫距关节侧方应力试验显示B组对外侧副韧带损伤修复后位移大于A、C组(P<0.0001),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距下关节侧方应力试验显示B组术后位移大于A、C组(P<0.0001),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造成踝关节不稳,在其修复术式中Chrisman-Snook术式比Evans术式在重建踝关节术后初期稳定性上优于Evans术式,Chrisman-Snook术式更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相似文献   

10.
李姣  孔长旺  李谓林  魏世隽  徐峰  蔡贤华 《骨科》2018,9(5):376-382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方法及初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6例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病人纳入研究,其中男14例,女2例,年龄为(28.1±6.4)岁;术前应力位X线片提示距骨倾斜25.5°±5.5°(18°~35°),距骨前移(10.1±1.8) mm(7~14 mm)。采用2.7 mm 30°短踝关节镜经前外侧入路观察,经前外侧辅助入路于腓骨远端和距骨外侧面距腓前韧带足印区制作骨隧道,跟骨外侧壁跟腓韧带止点处经皮透视制作骨隧道,取自体半腱肌肌腱对折编织成“Y”型,将移植物引入骨隧道,腓骨端使用袢钢板悬吊固定,距骨及跟骨端使用5.0 mm界面螺钉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末次随访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疼痛情况;采用Sefton外侧副韧带重建疗效评价系统评估踝关节稳定性。结果 本组16例病人术后随访(16.8±4.3)个月(12~24个月),均于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体育活动,末次随访未观察到踝关节不稳定复发。AOFAS评分为(89.2±4.8)分,VAS评分为(0.7±0.6)分。依据Sefton评价标准:优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87.5%。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肌腱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近期疗效理想,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1.
踝关节扭伤是日常生活中最易发生的外伤 ,尤以外侧副韧带损伤较为多见 ,其中断裂亦不少。我们采用腓骨短肌腱重建术 ,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陈旧性断裂 11例 ,疗效确切。1 临床资料本组男 7例 ,女 4例 ,年龄 2 2~ 5 5岁 ,平均 3 6岁 ;右踝 6例 ,左踝 5例 ;病程 3个月~ 3年 5个月 ,平均 1年 9个月 ;关节不稳反复扭伤 8例 ,继发创伤性关节炎 3例。2 治疗方法本组病例采用半侧腓骨短肌腱重建跟腓及距腓前韧带。单硬麻醉下 ,取外踝后外侧“L”形切口 ,解剖暴露腓骨短肌腱。从腱与肌腹交界切取 1/2腱条 ,分离至腓骨肌上支持带处 ,从外踝尖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自体半腱肌肌腱结合可吸收界面螺钉修复慢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 应用同侧自体半腱肌肌腱结合可吸收界面螺钉修复慢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12例,男 7例,女 5例; 年龄 23~39岁,平均(29.4±4.8)岁; 病程 3~6个月。于外踝处钻孔,穿过编织的自体半腱肌肌腱,肌腱两端以可吸收界面螺钉分别固定在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的距骨及跟骨止点处。术后 6个月摄 X线片测量距骨位置,以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及足踝疗效评分(Foot and Ankle Outcome Score, FAO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 6~24个月,平均 12.3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距骨倾斜角由术前 15.43°±1.35°减小为术后 6个月 3.28°±1.17°,前抽屉试验距骨前移距离由术前(7.82±0.61) mm减小为术后 6个月(3.71±0.41) mm, 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66.92±5.63)分增加至术后 6个月(93.25±2.67)分,FAOS疼痛、其他症状、日常活动、运动、生活质量五项评分分别由术前(64.67±5.00)、( 59.50±5.35)、( 65.42±5.02)、( 52.42± 4.68)、( 65.58±4.32)分增加至术后 6个月(88.00±3.46)、( 83.75±4.37)、( 91.42±3.80)、( 87.92±3.26)、(93.17±2.5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自体半腱肌肌腱结合可吸收界面螺钉可以重建慢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稳定性,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其强度能满足运动需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ATFL)联合跟腓韧带(CFL)解剖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8月27例(28踝)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资料,采用自体半腱肌腱或同种异体肌腱踝关节镜下解剖重建ATFL和CFL,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距骨前移距离、距骨倾斜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一后足评分。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为75.8min(72~104rain)。27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4.8个月(12~25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者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无明显踝关节僵硬及活动时疼痛等不良表现。距骨前移距离由术前平均(10.82±3.32)mm减小至末次随访时平均(4.03±1.70)mm,距骨倾斜角由术前平均15.60°±3.86°减小为末次随访时平均6.01°±2.64°,VAS评分由术前平均(5.79±1.79)分降至至末次随访时平均(1.54±1.35)分,AOFAS的踝一后足评分由术前平均(63.64±11.20)分提高为末次随访时平均(90.21±4.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踝关节镜下ATFL联合CFL解剖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可有效改善踝关节功能,提高踝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继发病损及其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 本组行手术解剖重建外踝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患者106例,观察其继发病损在关节镜下的表现。结果 对本组患者随访12~111个月,平均31.2个月,术后所有踝关节均达到功能稳定,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没有复发性踝关节不稳发生。运用美国AOFAS足踝评分系统对患者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术前与术后AOFAS后足评分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有效地矫正了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和距下关节不稳定,是治疗踝关节慢性前外侧严重不稳定的合理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继发病损及其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 本组行手术解剖重建外踝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患者106例,观察其继发病损在关节镜下的表现.结果 对本组患者随访12~111个月,平均31.2个月,术后所有踝关节均达到功能稳定,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没有复发性踝关节不稳发生.运用美国AOFAS足踝评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自体半腱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6—2014-12在踝关节镜联合小切口下分别应用同种异体肌腱与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68例。半腱肌腱组35例,异体肌腱组33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以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OFAS评分、IKDC评分、距骨倾斜角和距骨前移距离。结果 68例均获得13~38(22.7±5.2)个月随访。半腱肌腱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异体肌腱组,但在住院时间和手术费用方面优于异体肌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OFAS评分、IKDC评分、距骨倾斜角和距骨前移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异体肌腱与自体半腱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均能获得良好临床疗效,临床中可根据患肢膝关节健康状况、运动期望值及经济承受能力综合分析,个体化选择移植物。  相似文献   

17.
石慧生  孙晋  马佳  张晟  刘晓华  姜博  李妍  张磊 《中国骨伤》2021,34(2):143-147
目的:探讨单隧道悬吊固定解剖重建外侧韧带复合体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 年 1 月至2018 年12 月行单隧道悬吊固定踝外侧韧带复合体解剖重建的23 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 例,女16 例;年龄17~33(26.0±4.3)岁;Kellgren-Lawrenc...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微创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8—2013-07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微创治疗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慢性踝关节不稳10例(12足)。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8~26个月,平均12个月。术前AOFAS评分平均70(60~75)分;术后AOFAS评分平均95(90~98)分,优9足,良1足,可2足。结论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固定方法既简单又牢固,而且肌腱两端均在骨隧道内,有足够大的腱-骨接触面及强度,完全能满足术后踝关节运动稳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1995~ 1999年我们采用部分腓骨短肌腱重建韧带术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陈旧损伤患者 2 6例 ,效果较好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 2 6例 ,男 2 2例 ,女 4例 ,年龄 19~ 45岁。前距腓韧带损伤 4例 ,跟腓韧带损伤 15例 ,后距腓韧带损伤 1例 ,前距腓韧带并跟腓韧带损伤 6例。并发创伤性关节炎 14例。病史最长 12年 ,最短 2年。检查 :向前应力踝关节侧位X线片示距骨内前半脱位 ,踝关节间隙增宽 >3mm ;踝关节前抽屉试验阳性 ;在健侧作对比下内翻应力踝关节正位X线片示距骨倾斜 10°~ 15°。1.2 治疗方法1.2 .1 前距腓韧带、跟腓韧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部分自体腓骨长肌腱解剖重建踝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外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4月行部分自体腓骨长肌腱进行解剖重建治疗的慢性外侧踝关节不稳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0.42±18.15)min,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