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牟学文  田喜莲 《中国药事》2012,26(3):232-234
目的 考察60Co-γ射线辐照灭菌效果及对中药红花和红花25%乙醇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影响.方法 选择5、10kGy 2种辐照剂量对红花和红花25%乙醇提取物进行辐照.比较辐照前后杂菌和霉菌总数及其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结果 红花药材及红花25%乙醇提取液在经过5kGy的辐照后,都能达到卫生学标准要求.红花药材经过5kGy辐照后,红花所含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不发生明显的变化,10kGy辐照后,红花所含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降低34%;而红花25%乙醇提取液经5、10kGy辐照后,羟基红花黄色素A分别降低44%、71%.结论 60Coγ射线辐照灭菌的效果理想,但不是任何药材和制剂都能采用这种灭菌方法.  相似文献   

2.
刘传玲  孙志义  高然  刘冰 《药学研究》2017,36(4):206-208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花跌打胶囊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测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器C18柱(4.6 mm×250 mm,5 μm),以甲醇-乙腈-0.7%磷酸溶液(26:2:7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03 nm,对样品中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进行测定.结果 通过方法学的系统考察和3批样品的含量测定,建立了制剂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高效液相色谱的含量测定方法:线性范围为0.001 2~0.121 7 mg·mL-1,平均回收率99.5%.回归方程Y=584.79X-0.160 4,r=1.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红花跌打胶囊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复方红花滴丸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乙腈-0.00332‰磷酸(20:2:78)为流动相,流速0.9mL/min;室温403nm测定。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进样量在0.0620~0.3100μg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回收率为98.08%,RSD=1.69%。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黄文庆 《北方药学》2015,12(12):2-4
目的:建立红花鼻炎丸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主为C18柱,以甲醇-乙腈-0.7%磷酸(19∶2∶79)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403nm.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0.01657~0.6628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平均回收99.9%,RSD为0.1%(n=9).结论:实验所用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精密度高,能准确地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进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羟基红花黄色素A抗心肌缺血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心肌缺血及血瘀模型,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及对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心肌缺血实验显示羟基红花黄色素A能明显减少心肌缺血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少血清肌酸激酶MB型(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的产生,并可降低心肌缺血大鼠的血液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现象,同时可以一定程度地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血瘀实验显示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以降低血瘀大鼠的血液黏度,并可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同时对PT及APTT值有一定的延长作用。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能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发挥其抗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6.
范胜莲  刘光兴 《中国药师》2020,(6):1198-12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干燥工艺对红花药材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山奈素及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影响,为其最佳干燥工艺的建立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阴干、晒干、30℃烘干、60℃烘干、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等6种方法对样品进行处理。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3%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67nm(22~45 min,检测山奈素); 403 nm(0~22 min、45~70 min,检测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红花黄色素A),流速:1.0 ml·min-1,柱温:35℃,进样量:10μl。结果:红花不同干燥品的指标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微波干燥后的红花药材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山奈素及红花黄色素A含量含量较高,真空冷冻干燥、阴干、晒干、30℃烘干次之,60℃烘干最低。不同干燥方法处理的红花药材中山奈素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微波干燥红花效率高、方法简单、时间短、成本低,可作为红花干燥的优先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7.
建立七味红花殊胜丸的鉴别及含量测定的方法,提高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鉴别方中麻黄素、诃子和红花;采用HPLC法测定红花中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采用C18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 0.7%磷酸溶液(26:2:27),检测波长403 nm.结果盐酸麻黄碱、诃子、红花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专属性强.羟基红花黄色素A进样量0....  相似文献   

8.
羟基红花黄色素A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确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与大豆磷脂形成复合物的最佳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与大豆磷脂的复合率为评估标准,采用单因素考察进行系统研究,对所制得的复合物进行UV、DSC、IR等分析,并考察其在正辛醇中的溶解性能.结果:该制备方法的复合率达98.7%,研究表明羟基红花黄色素A磷脂复合物是以非共价键结合;羟基红花黄色素A磷脂复合物明显改善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正辛醇中的溶解性能.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A磷脂复合物的形成受反应溶剂和反应物料比例的影响较大;复合物的脂溶性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徐露  董志 《中国药房》2012,(23):2127-2129
目的:研究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大鼠脑神经元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等容生理盐水)、模型(等容生理盐水)、尼莫地平(1.0mg.kg-1)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高、中、低剂量(10.24、5.12、2.56mg.kg-1)组。尾iv给药,每天1次,连续3d。测定大鼠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脑海马组织Na+-K+-ATP酶、Ca2+-ATP酶和Mg2+-ATP酶活性;观察电镜下灰质部位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羟基红花黄色素A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PAF的含量显著降低,海马组织Na+-K+-ATP酶、Ca2+-ATP酶和Mg2+-ATP酶含量显著提高(P<0.01);神经元线粒体结构较完整,线粒体的破坏明显比模型组轻。结论: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具有明显的脑线粒体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干燥方法对红花中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红花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花各干燥产物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以其为指标,对不同干燥方法进行考察。结果采用真空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所得的产物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分别为3.21%,8.55%,8.20%。结论相比真空干燥,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更适于红花提取物的干燥。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超微粉碎之后,血竭、红花单味药材粉体及其混合粉体的性质差异。方法:采用振动式超微粉碎机制备不同粒度的血竭、红花单味药材粉体及其混合粉体,根据药物引湿性试验指导原则考察各粉体的吸湿性,采用视频光学接触角测定仪测定各粉体的水接触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各粉体的有效成分含量及其体外溶出行为。结果:混合粉体的吸湿性较红花粉体大大降低;随着粒径的降低,混合粉体和血竭粉体中血竭素的含量变化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混合粉体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的含量降幅小于红花粉体;混合粉体接触角与血竭粉体相近,与红花粉体相比接触角均显示出显著性差异;与单味药材粉体相比,混合粉体有利于血竭素的溶出,且随着混合粉体粒径的降低而增加,混合粉体细粉不利于HSYA的溶出,混合粉体微粉则对HSYA的溶出没有显著性影响。结论:混合粉体中由于血竭粉体的存在而可能对红花中不稳定成分HSYA产生保护作用。超微粉碎使得混合粉体可能接近或具有类似固体分散体的性质,难溶性药物血竭分散在易溶载体红花中,有利于难溶性成分血竭素的溶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女宝胶囊的TLC鉴别方法,保证其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方法:用TLC法鉴别女宝胶囊中的红花、当归、川芎、白芍、陈皮。结果:TLC色谱中均能明显地检出红花、当归、川芎、白芍、陈皮。薄层色谱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该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为女宝胶囊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付妍 《抗感染药学》2012,9(2):126-128
目的:建立舒胸速释微丸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研究三七、红花、川芎饮片与舒胸速释微丸指纹图谱的相关性。方法:采用KromasilC18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A)和0.05%的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03nm。结果:舒胸速释微丸标出16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的5个峰,分别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2号峰)、阿魏酸(7峰)、三七皂苷R(112峰)、人参皂苷Rg(113峰)和人参皂苷Rb(115峰)。结论:建立的舒胸速释微丸的HPLC指纹图谱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舒胸速释微丸的质量评价,为舒胸速释微丸的质量控制提供完善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麻黄与甘草配伍前后麻黄类生物碱在 SD 大鼠组织分布特点,从药物相互作用角度揭示甘草对麻黄类生物碱组织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 - MS/ MS)法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测定麻黄与甘草配伍前后不同时间点大鼠各组织液中麻黄类生物碱的浓度,比较麻黄与甘草配伍前后麻黄类生物碱组织分布的差异。结果与麻黄组相比,麻黄与甘草配伍后,促进了去甲基麻黄碱、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在研究组织中的吸收和分布;加快了去甲基麻黄碱、麻黄碱、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从脑组织中消除;抑制了去甲基伪麻黄碱在心和脑组织中的吸收和分布,并加快了其从心和脑组织中的消除;不同程度地加快了去甲基麻黄碱从心、肺、肾的消除,加快了麻黄碱从心组织中消除,加快了甲基麻黄碱从肺和肾中的消除。结论麻黄与甘草配伍对麻黄类生物碱在大鼠组织中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红花中酪氨酸酶抑制剂的筛选,明确红花中酪氨酸酶抑制剂成分,为美白祛斑剂的研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索氏提取法依次提取红花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正丁醇和水5种提取物,分别检测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针对活性组分通过UPLC-Q/TOF鉴定活性成分,并结合分子对接和酶学检测验证药效成分.结果 初步筛选结果显示红花水层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通过液相色谱分离,质谱检测,以及分子对接预测技术,推测其中9种成分可能具有酪氨酸酶抑制作用,选取代表性单体羟基红花黄色素A进行验证,确认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 谱效结合构效的筛选模式为天然产物中美白祛斑成分的筛选提供了便捷方法;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酪氨酸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Chlorogenic acid (ChA), a major phenolic compound in the Flos Lonicerae, is widely used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actic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port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ChA in rat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and explore its absorption profile briefly. A two-compartment model was proposed and validated through the program to explain the apparent triphasic phenomenon of ChA in rats after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A rapid absorption and a relatively slow distribution followed by a slower elimination phase were observed. At the administered doses of 200, 400 and 600 mg/kg, the values of absorption half-life (t 1/2 Ka) were 10.23, 18.66 and 28.13 min. The values of distribution half-life (t1/2) were 12.35, 31.04 and 39.19 min. And the values of elimination half-life (t1/2P) were 231.64, 337.23 and 420.81 min. The volume of distribution at the three doses were 55.26, 35.56, 32.22 L/kg, respectively. The AUC0-->infinity (area under the concentration-time curve) was not proportional to the administered dose. In the range of the doses examined, the absorption pharmacokinetics of ChA in rats was based on nonlinear kinetics.  相似文献   

17.
通阳活血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通阳活血颗粒中主要成分的定性鉴别方法,为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法)对颗粒中的黄芪、红花两种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供试品与对照品,对照药材薄层图谱斑点相同并清晰,均能鉴别出黄芪、红花。结论薄层色谱专属性强,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通阳活血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脑伤泰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脑伤泰颗粒中4味中药进行定性鉴别 ;用薄层扫描法对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脑伤泰颗粒剂中4味中药的薄层色谱鉴别呈阳性 ,黄芪甲苷的平均含量为0 0294 % ,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8 18 % ,RSD=1 85 %。结论 :本方法简便、重现性好 ,可用于脑伤泰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对预防与治疗非典型肺炎的中药处方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收集中药在防治非典型肺炎中的使用情况,为总结筛选防治非典型肺炎中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对近半年来各大媒体公布的防治非典型肺炎中药处方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在预防和治疗非典型肺炎中药处方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分别是金银花和甘草;均位居前5位的中药有4味,依次是甘草、金银花、黄芪和连翘。结论:这几种中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红药片的质量标准.方法:用TLC法对川芎、当归、白芷和红花进行了鉴别。结果:在TLC色谱中检出川芎、当归、白芷和红花.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为红药片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