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诊断脊柱结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检查或穿刺活检证实的11例脊柱结核患者的MRI影像资料,观察脊柱结核的MRI信号改变。结果:单椎体受累2例,2个椎体受累4例,3个及3个以上椎体受累5例。11例均见椎体骨质破坏,表现为“虫蚀状”,其中6例出现跳跃病灶,T1加权像(T1WI)均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椎间盘破坏3例,表现为椎间盘变形,失去正常结构,在T1WI均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受累椎间隙狭窄。寒性脓肿4例,T1WI多呈低信号,T2WI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为不规则及环形强化。结论:MRI对脊柱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利于发现多部位脊柱结核。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胸腰椎结核的MRI多序列特征,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利用MRI对30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进行多序列扫描。结果 2个椎体受累18例,占60.0%,而2个椎体以上受累12例,占40.0%,最多受累椎体数目为5个,共累计椎体78个,其中胸椎18个,胸腰椎22个,腰椎32个,腰骶椎6个。78个破坏椎体T1WI大多呈低信号、少部分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脂肪抑制序列呈均匀高信号,T2WI上骨质破坏区多呈不均匀较高信号,炎性水肿区T1WI呈片状低信号。25例患者受累椎体邻近55个椎间盘破坏、间隙变窄或消失,5例间隙未改变。受累椎间盘T1WI呈低信号,35个受累椎间盘T2WI呈不均匀混杂信号,20个受累椎间盘T2WI呈均匀高信号。30例患者椎旁均可见寒性脓肿,寒性肿胀多跨越2个以上椎体,在T1WI呈低信号22例,等信号8例,T2WI呈混杂高信号8例,均匀高信号20例,2例低信号。15例患者30个受累椎体水平出现椎管狭窄,其中4例在脊髓受压变形T2WI呈现异常高信号。结论 MRI能够显示胸腰椎结核椎体破坏、椎间盘的形态、信号变化、寒性脓肿及椎管受累程度等多种早期影像学特征,同时多平面成像可以完整显示受累椎体的个数和病变范围,且同时显示脊椎病变在硬膜内、外及椎体脓肿对脊髓的受压程度。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非外伤性多椎体压缩的MRI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MRI在老年人急性非外伤性多椎体压缩骨折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非外伤性多椎体压缩68例。每列均同时进行矢状位T1WI,T2WI,T1WI增强及轴位T1WI检查,其中12例加扫了T1WI冠状位,22例加扫T1WI轴位增强检查。结果:骨质疏松31例,压缩椎体后缘骨皮质向前折迭成角且骨片向椎管内突出为特异性MRI表现,其MRI信号与邻近椎体相等为其特征性表现;转移瘤30例,硬膜外肿块、椎弓根骨质破坏为特异性表现,而在T1WI增强及T2WI像上,病变椎体呈弥漫性高信号或不均匀高信号是与骨质疏松鉴别的特征性表现;多发性骨髓瘤7例,T1WI低信号,T1WI增强及T2WI像呈均匀高信号为其主要表现。结论:MRI是老年人多发性椎间压缩病因鉴别诊断的敏感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的MRI 诊断价值.方法 对26例脊柱结核行矢状位T1WI、T2WI、轴位T2WI扫描,观察椎体、椎间盘、椎旁脓肿的信号变化.结果 (1)椎体骨质破坏,椎体内T1WI上以不均匀低信号为主,间有少许高信号改变;T2WI呈混杂高信号改变.(2)椎间盘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椎间盘内T1WI上呈相对均匀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3)椎体变形,脊柱后凸畸形.(4)椎旁冷脓肿在MRI上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少数为等信号,T2WI混杂高信号.或均匀高信号,增强呈环状强化.(5)MRI多平面多参数成像利于发现脊柱结核病变和估计病变范围.结论 邻近多椎体破坏,椎间盘破坏,椎间隙狭窄、椎旁脓肿是脊椎结核重要的征象.,MRI在发现脊柱结核病变中具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非外伤性多椎体压缩的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MRI在老年人急性非外伤性多椎体压缩骨折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非外伤性多椎体压缩 6 8例。每例均同时进行矢状位T1WI,T2WI,T1WI增强及轴位T1WI检查 ,其中 12例加扫了T1WI冠状位 ,2 2例加扫T1WI轴位增强检查。结果 :骨质疏松 31例 ,压缩椎体后缘骨皮质向前折迭成角且骨片向椎管内突出为特异性MRI表现 ,其MRI信号与邻近椎体相等为其特征性表现 ;转移瘤 30例 ,硬膜外肿块、椎弓根骨质破坏为特异性表现 ,而在T1WI增强及T2WI像上 ,病变椎体呈弥漫性高信号或不均匀高信号是与骨质疏松鉴别的特征性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 7例 ,T1WI低信号 ,T1WI增强及T2WI像呈均匀高信号为其主要表现。结论 :MRI是老年人多发性椎体压缩病因鉴别诊断的敏感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单丽萍 《包头医学》2011,35(4):249-249
1一般资料 患者,女,6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一个月,且呈进行性加重,近一周下肢活动受限,无法独立行走,需家人搀扶,于门诊就诊,予腰椎MRI示:S1-3椎体信号异常,可见骨质破坏,椎体呈不均匀稍长T1、等T2信号影,提示S1~3骨质破坏,转移瘤不除外,建议进一步检查。遂以"腰痛原因待查收入院,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不典型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的弥散成像资料.结果 ,常规MRI显示:T1WI病变椎体呈均匀低信号;T2WI骨质破坏区呈不均匀高信号;T2WI压脂序列骨质破坏区呈略高信号.2例椎间隙轻度狭窄,仅1例可见小范围冷脓肿形成,常规T1WI、T2WI未见显示,增强后呈小环状强化.弥散图显示:病变椎体呈中、高信号改变,间盘无明显异常改变.测得病变椎体的ADC值明显较临近正常椎体升高,本组病例的范围为0.855×10-3~1.150×10-3mm2/s,平均约1.02×10-3mm2/s.表明常规MRI特征结合弥散加权成像定量研究,有助于提高不典型脊柱结核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柱损伤的MRI特点与诊断价值。方法搜集46例脊柱损伤患者,行X线、CT和MRI检查,对其三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X线检查46例,显示压缩性骨折58个椎体,表现为椎体变扁,不能区分新鲜与陈旧性骨折。CT检查22例,显示压缩性骨折25个椎体,其中新鲜骨折17个,陈旧性骨折4个,不能区别新旧骨折4个椎体。MR检查46例,显示新鲜骨折53个椎体,椎体呈楔形改变,边界不清,信号不均匀,T1WI呈低信号,T2WI呈等低信号,T2WI抑脂序列呈明显高信号。陈旧骨折10个椎体,椎体呈楔形改变,T1WI、T2WI均呈等低信号,T2WI抑脂序列呈等信号。显示挫伤42个椎体,椎体及附件形态正常,T1WI、T2WI均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抑脂序列呈明显高信号。结论 MRI能提示脊柱椎体损伤的病理改变,明确区别新鲜与陈旧性骨折,能准确诊断椎体挫伤,是评价脊柱损伤、指导临床治疗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强  邓斌  叶国明 《吉林医学》2012,33(18):3929-3930
目的:探讨老年性脊柱结核的MRI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49例经过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60岁以上脊柱结核的MRI资料,对椎体及附件、终板、椎旁软组织、椎间盘、椎管内信号变化和增强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49例共有113个椎体骨质破坏,48例为相邻椎体骨质破坏,1例为单椎体骨质破坏;②共51个椎间盘受累,受累椎间盘MRI信号不均匀;③出现典型椎旁脓肿32例,有17例仅仅表现为椎旁软组织肿胀,占35%,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结论:老年性脊柱结核多为相邻椎体骨质破坏,椎间盘受累,部分椎旁脓肿不明显,仅表现为椎旁软组织肿胀,MRI对老年性脊柱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椎结核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的MRI资料,观察椎体、椎间盘、椎弓根、附件破坏、硬膜囊和脊髓受压情况。结果:12例患者26个椎体受累,单椎体受累2例,2个椎体6例,3个椎体4例。T1WI上呈均匀低信号或混杂信号。T2WI上呈均匀高信号或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成不均匀强化。结论:MRI能清楚显示脊柱结核椎体骨炎,椎间盘破坏,椎旁脓肿及神经损害。对脊柱结核有确切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脊柱结核的影像表现,比较三种影像方法的优劣性。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11例.全部进行X线及CT检查,3例进行MR检查。结果:本病好发于腰椎,其次为胸椎,男性发病率差别不大。X线表现:椎体溶骨性破坏并骨质增生硬化、椎间隙变窄9例.死骨1例,椎体压缩变形8例,侧弯及后突畸形6例,椎旁软组织梭形肿胀或腰大肌脓肿6例(其中钙化1例)CT表现:溶骨性破坏11例(其中附件破坏1例),伴骨质硬化及多发沙砾样死骨或钙化10例,椎旁肿胀或脓肿11例(伴钙化6例),椎管及硬膜囊受累9例,定位像显示椎间隙变窄6例,脊椎侧弯或后突畸形3例,伴肺结核3例,3例进行增强检查,显示脓肿呈厚壁环状强化。MRI表现:椎体骨质破坏,T1WI呈低信号或中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或高信号,椎间隙均变窄,脓肿呈中等T1信号及长T2高信号,钙化均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同CT,结论:X线检查为诊断脊柱结核的基本方法;CT显示早期微小的骨质破坏、死骨、脓肿、钙化以及脓肿对椎管及脊髓的压迫明显优于X线;MRI对骨质病变范围及椎管、脊髓情况的显示优于X线及C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恶性淋巴瘤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29例患者均行相应部位X线及CT检查,17例行MRI检查。结果:X线、CT表现为骨质破坏溶骨型6例,浸润型12例,骨质硬化型3例,混合型8例,包绕病骨生长并超越骨病变范围的软组织肿块14例,CT增强扫描呈中等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为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12倒。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X线对骨恶性淋巴瘤的检查有重要作用,其象牙椎、椎体多骨多灶性破坏、长骨溶骨性破坏等对本病有重要诊断价值。CT对本病的骨质破坏、硬化反应、骨膜反应、软组织侵犯等观察优于x线。MRI相对特征影像学特点为骨膜反应轻、T2WI稍高信号、软组织肿块较大、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MRI对淋巴瘤浸犯性破坏所致的早期骨质改变。以及发现骨髓的早期侵犯优于x线和CT。  相似文献   

13.
归俊  杨健  庞晓军 《广西医学》2010,32(9):1064-1066
目的分析脊椎转移瘤的MRI表现,探讨MRI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椎转移瘤从MRI信号改变、病变分布、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椎间隙及软组织改变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0例脊椎转移瘤中,累及单个椎体4例,多个椎体受累26例,占86.7%,呈跳跃式分布16例。受累椎体分布:颈椎1例,胸椎6例,腰椎9例,胸腰段7例,骶椎2例,腰骶部4例,各段椎体均受累及1例。受侵犯椎体呈长T1、稍长T2信号25例,长T1、短T2信号3例,稍长T1、等T2信号2例。病变呈片状或侵犯整个椎体及部分附件,或侵犯椎管,或伴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可伴有病理骨折及曲线改变,多个椎体受累多呈跳跃式表现。结论 MRI可作为诊断脊椎转移瘤的首先检查方法。多椎体受累、跳跃式侵犯椎体、椎弓根及椎板多有破坏、椎间盘基本正常是脊椎转移瘤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4.
梁昌富 《海南医学》2011,22(24):98-100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MRj表现,分析其特征。方法回顾分析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MRI征象,观察榷体、终板、椎间盘、冷脓疡的信号变化和增强后改变。结果(1)44例共有110个椎体受累,单椎体2例,2个椎体30例,3个及以上椎体12例;椎体破坏于T1WI呈片状均匀低信号、混杂信号,T2WI及T2脂肪抑制序列呈均匀高信号、混杂信号;终板局限破坏,见囊状小脓肿形成,呈无结构长T1、长T2信号。(2)39例为单个椎间盘受累,其中轻度变窄20例,中至重度变窄19例,T2WI呈低信号,T2wI及T2+STIR呈不均匀高信号,椎间盘正常者5例。(3)44例椎旁软组织肿胀,椎前或椎旁脓肿39例,其中,10例伴腰大肌脓肿,4例伴椎管内脓肿。脓肿呈T2WI稍低、T2WI及T2+STIR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脓肿壁呈不均匀条带状或环形强化。(4)15例患者21个椎弓根受累,18例脊髓受压。结论椎体及椎间盘破坏、椎体破坏伴椎旁脓肿为脊柱结核特征,MRj能发现脊柱结核早期征象,反映其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14,(7):793-796
目的:探讨颈椎结核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颈椎影像学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颈椎结核患者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中,椎体边缘型14例,椎体中心型2例;共累及27个椎体,主要集中在下颈段,以第5颈椎最为高发;14例边缘型颈椎结核中,13例出现椎间盘改变,2例中心型结核患者均未出现明显椎间盘改变;16例患者椎体破坏X线、CT均表现为骨质密度高低不均,CT可见块状或砂粒样死骨形成,MRI显示多数病变椎体T1WI呈低信号,少数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上骨质破坏区多呈不均匀较高信号,炎性水肿区呈略高信号。2例患者行增强扫描,受累的5个椎体可见轻到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周边强化比较明显。结论:颈椎结核发病年龄集中于30岁以下及50岁以上,病变主要累及下颈段,其中以第5颈椎最为多发。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联合使用对颈椎结核的诊断和术前评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岩尖积液的CT、MRI征象,分析岩尖积液的影像学特征及CT、MRI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有CT和(或) MRI资料的岩尖积液患者24例。在图像上观察病灶的形态、大小、密度或信号特点、强化模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影像表现。结果24例中岩尖积液累及多个气房21例,单个气房病变3例。其中13例行CT检查的患者中,与脑灰质相比,病变呈低密度8例,呈等密度4例,不同气房内分别呈等密度和低密度1例,各气房内病灶密度均匀;12例病变周边骨质有硬化,1例无明显硬化边。15例患者行MRI检查,与脑灰质相比,T1 WI呈低信号8例,呈等信号7例;T2 WI均呈高信号;T1 WI、T2 WI信号均匀。其中9例行增强扫描,病变气房、岩尖及其周围脑膜均未见异常强化。所有病变侧岩尖均无骨质破坏,骨皮质无中断,无膨胀表现。结论岩尖积液典型表现为单侧岩尖多个或单个气房内密度增高,T1 WI呈低或等信号,T2 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无骨质破坏,岩尖无膨胀。  相似文献   

17.
张岗  刘文义 《黑龙江医学》2007,31(4):297-298
目的 分析脊柱结核的MRI表现,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的MRI资料。结果(1)28例患者69个椎体受累,单椎体4例,2个椎体11例,3个椎体10例,4个椎体以上3例。T1WI呈均匀低信号31个,混杂低信号38个。T2WI及T2-TIR呈均匀高信号33个,混杂高信号36个。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2)21例32个椎间盘受累。T1WI呈低信号,T2WI及T2-TIR呈不均匀高信号。(3)椎旁寒性脓肿19例。T1WI呈稍低信号,T2WI及T2-TIR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称不均匀强化或环形强化。(4)6例8个椎弓根受累;6例脊髓受压。结论 MRI多平面成像有利于观察脊柱、脊髓及周围软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综合分析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5岁,主因腰部疼痛、不适6月,右下肢无力6月,病情进行性加重1周。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病变处脊柱压痛、叩击痛,疼痛明显。MR表现:腰2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和骨髓浸润,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图1-3),软组织肿块与相邻正常肌肉相比,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界不清。手术所见:肿瘤组织呈灰红,不规整组织,切面灰白,质脆。病理表现:瘤细胞小圆形,大小较一致,浸润性生长,局灶区域有粘液变性(图4,5)。免疫组化:Bcl-2(-),Bcl-6(+),CD10(-),CD20(+),CD3(-),CD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髓外硬膜外肿瘤的MRI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接受MRI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髓外硬膜外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特点。结果转移瘤MRI可见长T1、长T2异常信号,抑脂序列高信号,增强扫描中度或明显强化;cobb综合征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抑脂序列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附件、椎体、椎管内病灶不均匀强化,病灶内有迂回、流空血管影;淋巴瘤表现为T1WI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有"围管"征;骨髓瘤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抑脂序列呈高信号;骨肉瘤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神经源性肿瘤MRI T1WI呈等信号,T2WI略高信号,脊髓受压移位明显,分界清晰;恶性小圆细胞瘤T1WI呈等高信号,T2WI呈等脊髓信号,病灶中心可见小囊状T1、T2信号,增强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MRI信号、周围软组织改变、增强扫描强化程度均可作为髓外硬膜外肿瘤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康伟  范东旭 《吉林医学》2008,29(7):612-612
患者男15岁,右下颌部肿痛半年余。查体:右侧颌面部局限性突起,于右侧下颌角区可触及一大小2.5cm3.5cm的包块,表面光滑,质硬,边界不清,不能推动,无明显压痛,局部皮肤颜色如常,皮温稍高,未见静脉曲张。X线检查:右侧下颌角区类圆形低密度区,呈囊性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缘无硬化,颊侧骨皮质向外膨隆。CT检查:平扫示右侧下颌角及升支局限性骨质破坏,颊舌侧骨皮质均膨胀变薄但无中断,病变内部密度均匀呈与肌肉相似的等密度,邻近牙根无吸收,牙齿无脱落。MRI检查:平扫示上述病变大部分呈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内部信号欠均匀,可见小片状T1WI高信号及T2WI低信号。术前印象:右下颌骨单房囊性病变,考虑牙源性角化囊肿或造釉细胞瘤。手术记录与病理:右侧下颌骨部有一大小约2.5cm×3.5cm的膨胀区,骨膜完整,其内可见少量肉芽状物及淡红色液体。病理诊断:右侧下颌骨动脉瘤样骨囊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