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分析铁矿接尘工人尘肺的发病规律及影响因素,为铁矿工人尘肺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以某铁矿1960年至1974年在册且工作1年以上的所有接尘工人建立队列,随访至2003年底.尘肺诊断由职业病诊断小组确定.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队列接尘工人3647名,累积接尘132 574.4人年.诊断尘肺316例,人年发病率为0.24%.1960年前开始接尘者中发现尘肺274例(86.7%),人年发病率为0.40%,明显高于1960年后开始接尘工人尘肺人年发病率(43例,0.07‰).尘肺发病平均潜伏期是(26.0±7.3)年.尘肺晋级年限分别为0+晋Ⅰ期(5.3士3.2)年,Ⅰ晋Ⅱ期为(6.6±5.2)年,Ⅱ晋Ⅲ期为(1 1.3±5.0)年,随诊断年代的推后,各期晋级年限均有延长趋势.164例尘肺为脱尘后诊断,平均脱尘8.3年.铁矿工尘肺发病危险度随累积接尘量增加而上升,呈明显的接触剂量-反应关系.尘肺患者年平均累积接尘量为(173.7±91.6)mg/m3,远高于非尘肺接尘工人(112.1±64.8)mg/m3.除累积接尘量外,影响尘肺发病风险因素包括肺结核(HR=5.9,P<0.01)、吸烟(HR=1.7,P<0.01).结论 累积接尘量与尘肺发病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并发结核、吸烟是影响尘肺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肿瘤坏死因子的基因多态性与陶工尘肺和肺结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多态性在陶工尘肺(以下简称:尘肺)和肺结核发病遗传易感性中的作用及其与累积接尘量(CTE)的交互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景德镇市陶瓷工人,收集职业史和工厂历年粉尘监测资料,陶工尘肺和肺结核由当地疾病控制中心诊断小组确诊.采集每个研究对象的外周静脉血,提取DNA,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TNF-α基因-308位点多态性.结果 研究对象902人,其中接尘598人,诊断尘肺157人.研究表明TNF-α-308位点G/A A/A基因型携带者发生尘肺的危险性是G/G基因型的1.9倍,95%CI=0.7~5.1.分层分析发现,高累积接尘量[≥180 mg/(m3·a)]、男性、吸烟者G/A A/A基因型携带者发生尘肺的危险性分别是G/G基因型的1.8(0.8~4.4)、2.4(1.1~5.3)和2.4(1.0~5.6)倍.对吸烟指数进一步分层后发现当吸烟指数>20包/a时,G/A A/A基因型携带者发生尘肺的危险性是G/G基因型的3.4倍(95%CI=1.3~8.8).当3种因素同时存在时,G/A A/A基因型携带者发生尘肺的危险性是G/G基因型的8.8倍.TNF-α-308位点G/G基因型携带者发生肺结核的危险性是G/A A/A基因型的1.6倍,95ZCI:0.7~3.5.结论 TNF-α-30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在尘肺的发病遗传易感性中不起主要作用.TNF-α-30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在尘肺的发病过程中与累积接尘量、性别和吸烟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累积接尘量超过180 mg/(m3·a)、男性或大量吸烟时,G/A A/A基因型携带者发生尘肺的危险性较G/G基因型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8-羟基鸟嘌呤糖苷酶1(hOGG1)基因Ser326Cys多态与淮安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的流行病学方法,运用人工修饰双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diASA-AMP)技术分析了106对正常对照和食管癌患者hOGG1基因第326位Ser/Ser、Ser/Cys和Cys/Cys基因型分布,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食管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对照人群的Ser/Ser、Ser/Cys和Cys/Cy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9.8%,47.2%和33.0%,与现有的中国人群资料结果相近,等位基因型的测序结果与diASA-AMP结果相符。食管癌病例组、对照组的hOGG1 3种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39,P=0.696)。携带至少一个hOGG1 326Cys突变基因(Ser/Cys和Cys/Cys)与食管癌危险性无明显相关(OR=1.385;95%CI=0.678~2.823),亦未见hOGG1 Ser 326Cys基因多态与吸烟之间的交互作用。结论hOGG1 Ser326Cys基因多态与淮安地区食管癌易感性无相关性,在食管癌发病风险上该位点多态与吸烟无明显交互作用;diASA-AMP是特异性较高的单核苷酸多态(SNP)快速检测方法,在人群肿瘤易感基因快速筛检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景德镇瓷厂陶工尘肺的发病规律,探讨陶工尘肺发病的影响因素,以指导今后的陶工尘肺防治工作.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景德镇3个瓷厂1960年1月1日至1974年12月31日在册且工作>1 a的所有职工建立队列进行随访调查至2003年12月31日,队列人员中陶工尘肺诊断由景德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组确诊,同时收集瓷厂历年粉尘监测资料.结果 队列人群4968例,共有接尘工人2992例.累计诊断0 期陶工尘肺757例、陶工尘肺587例,接尘工人陶工尘肺发病率为0.5%.陶工尘肺患者开始接尘年份以1950~1960年最多,发病年龄集中在40~60岁,平均潜伏期为(31.7±7.7)a,平均晋级年限分别为0 期晋Ⅰ期为7.5 a,Ⅰ期晋Ⅱ期为4.4 a,Ⅱ期晋Ⅲ期为6.9 a.陶工尘肺累积危险度与累积粉尘接触量之间有明显的接触剂量-反应关系,除累积粉尘接触量外,影响陶工尘肺发病的因素包括是否合并结核(RR=20.9,P<0.01),吸烟量(RR=1.3,P<0.05),开始接尘年份(RR=1.5,P<0.01)和性别(RR=2.0,P<0.01).结论 累积总粉尘接触量与陶工尘肺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合并结核,吸烟量,开始接尘年份和性别是影响陶工尘肺发病的危险因素.与其他行业的粉尘危害比较,陶工尘肺呈现潜伏期长,0 期陶工尘肺比例大,晋级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hMTH1 Val83Met、hOGG1 Ser326Cys和hMYH His335Gln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苯中毒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设计,以152名苯中毒工人为病例组,152名接触苯而没有中毒表现的工人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检测hMTH1c.83、hOGG1c.326和hMYH c.335位点的多态性.结果 携带hMTH1c.83Val/Met+Met/Met和hOGG1 c.326 Cys/Cys基因型的个体发生慢性苯中毒的风险性分别是携带hMTH1c.83Val/Val和hOGG1c.326Ser/Cys+Ser/Ser基因型个体的2.51倍(ORadj=2.51,95%CI:1.14~5.49,P=0.02)和2.49倍(ORadj=2.49,95%CI:1.52~4.07,P<0.01);相比于同时携带hOGG1c.326Cys/Cys和hMYHc.335His/His基因型的个体,同时携带hOGG1c.326Ser/Cys+Ser/Ser和hMYHc.335His/Gln+Gln/Gln两种基因型的个体有较低的慢性苯中毒发病风险(ORadj=0.33,95%CI=0.15~0.72,P=0.01);在经常吸烟的人群中,携带hMYHc.335His/Gln+Gln/Gln基因型的个体慢性苯中毒的发病风险较携带hMYHc.335His/His基因型的个体降低(ORadj=0.15,95%CI:0.03~0.68,P=0.01).结论 hMTH1 Val83Met和hOGG1 Ser326Cys多态可能与个体慢性苯中毒的发病风险改变有关,而hOGG1 Ser326Cys和hMYHHis335Gln基因多态之间可能存在潜在的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OGG1Ser326Cys多态与食管癌易感性、临床病理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南省新乡市188例食管癌患者和203例正常对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D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技术,分析两组人群hOGG1基因第326位点Ser/Ser、Ser/Cys和Cys/Cys基因型的分布,以及各基因型在不同临床病理特性中的分布差异。[结果]hOGG1三种基因型(Ser/Ser、Ser/Cys和Cys/Cys)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Z=2.13,P=0.34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学分型中,Ⅲ级与I级相比,hOGG1Cys/Cys基因型在分化程度差的食管癌中的分布明显增加(OR=3.69,95%CI:1.16-11.76)。[结论]hOGG1Cys/Cys基因型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低分化相关,提示hOGG1活性降低可能预示食管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Wu S  Jiang Y  Yuan J  Zhuang Z  Ke Y 《卫生研究》2012,41(1):45-50
目的为评估hOGG1基因自然变异和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中国5个民族人群的953个健康个体的hOGG1基因326位多态性分布进行了调查。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hOGG1基因326位密码子多态性,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HPLC-ECD)方法分析尿中8-羟基-脱氧鸟嘌呤(8-OHdG)水平,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吸烟、饮酒、肉类和水果摄入)资料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结果中国人群中hOGG1基因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6(Ser/Ser),0.49(Ser/Cys)和0.35(Cys/Cys)。5个民族人群中Ser326Cys多态性频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2)。除Ser326Cys与吸烟有关联外(P=0.027),hOGG1基因多态性与其他的生活方式因素没有关系。Cys326Cys等位基因健康受试者尿中8-OHdG水平显著升高(P=0.033)。结论各民族人群hOGG1基因存在自然变异。吸烟与Cys/Cys多态性频率有关,hOGG1 Cys326Cys基因型个体DNA氧化性损伤的修复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河北唐山某煤业集团唐山地区所属煤矿接尘工人的队列研究,分析煤工尘肺发病特征,研究接尘工人累积接尘量与尘肺发病危险性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以该集团1970—2010年开始接尘工人为研究对象,按照研究内容收集资料,通过寿命表的方法对累积接尘量与累计发病率进行分析。煤工尘肺患者发病年龄、接尘工龄、潜伏期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病率差异采用χ2检验,累计发病率之间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符合纳入标准接尘工人共17 023人,其中煤工尘肺患者838人,发病率为4.92%。掘进工尘肺发病率最高(17.91%),其次为混合工(11.35%),以下为采煤工(8.74%)和辅助工(0.81%),4个工种尘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8.08,P<0.001)。按累积接尘量分段,掘进工在1 700 mg/(m3·年)~组段的累计发病率为49.79%;采煤工在1 800 mg/(m3·年)及以上组段的累计发病率为35.92%;混合工在1 800 mg/(m3·年)及以上组段的累计发病率为38.01%;辅助工在16 mg/(m3·年)及以上组段的累计发病率为3.69%。[结论]不同工种的累计发病率均随着累积接尘量的增加逐渐增高。在一定累积接尘量区间内,累计发病率快速增长,此累积接尘量区间下的限值为:掘进工900 mg/(m3·年),采煤工1 200 mg/(m3·年),混合工1 000 mg/(m3·年),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Ji L  Zeng X  Li L  Qiu X  Chen S  Yu H 《卫生研究》2011,40(6):705-708
目的 探讨广西肝癌高发区人群DNA修复基因8-羟基鸟嘌呤糖苷酶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细胞癌易感性的关系,并分析与环境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对广西壮族自治区500例肝细胞癌和507例正常对照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应用TaqMan MGB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OGG1-Ser326Cys位点基因型.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中hOGG1-326Cys突变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24.60%和10.75% (P <0.05);该位点3种基因型Ser/Ser、Ser/Cys和Cys/Cys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71.40%、8.00%、20.60%和84.22%、10.06%、5.72% (P <0.05);与携带hOGG1基因326位点野生纯合子Ser/Ser基因型者比较,携带至少一个hOGG1-326Cys突变等位基因的个体患肝癌风险显著增加(OR=2.14,95%CI:1.57 ~2.91);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hOGG1基因326位点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之间在肝细胞癌发生中具有交互作用,相乘模型交互作用指数为0.61,相加模型交互作用指数为1.31.结论 hOGG1-326Cys突变等位基因是肝细胞癌发生的危险等位基因;携带至少一个hOGG1-326Cys突变等位基因的个体若同时暴露于HBV慢性感染,患肝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尘肺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确诊的113例Ⅰ期尘肺病人为病例组,以非尘肺工人为对照组,配比条件为年龄相差不超过±2.5岁,同性别、同工种、同民族,相同的开始接尘年代及累积接尘工龄(±1 a)。采用PCR-RFLP的方法检测TNF-α(-308)位点及TNF-β( 252)位点的基因型。用Excel建库,SAS 6.12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TNF-α1/1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2.8%和85.8%,TNF-α1/2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4.5%和13.3%,TNF-α2/2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7%和0.9%,TNF-α1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0.1%和92.5%,TNF-α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9.9%和7.5%。经1∶1配对χ2检验,除了TNF-α2/2外,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病例组与对照组TNF-β各基因型频率及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TNF-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尘肺易感性有关;未发现TNF-β( 25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尘肺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张庆年 《职业与健康》2012,28(12):1429-1431
目的了解湛江市水泥生产企业粉尘作业工人的尘肺发病情况,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7年1月—2011年12月的湛江市的水泥生产企业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和职业病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年来检出尘肺患者21例,观察对象32例(其中15例进展为尘肺)。尘肺患者平均检出年龄(52.1±7.0)岁和平均接尘时间(19.5±7.1)a分别高于观察对象的平均检出年龄(46.8±5.2)岁和接尘时间(13.2±3.6)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尘肺患者病死率达28.6%。结论水泥粉尘接触工人尘肺发病与接触年龄、工龄有关。应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水泥生产企业尘肺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刘颖辉 《职业与健康》2009,25(12):1251-1252
目的了解唐山市尘肺病危害状况,以便采取切实可行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对策。方法对唐山市1998—2008年尘肺病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对尘肺的行业分布、发病特点以及造成的危害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该市有接尘企业1500家,接触生产性粉尘职工42万人。10年累计尘肺病例5152人,占全市职业病总数的97.59%;农民工占发病总数的29.4%;接尘工龄〈10 a的占新发尘肺病例的近10%;行业发病率由高到低为煤炭、陶瓷、钢铁、水泥、铸造行业。结论唐山市接尘人数多,发病率高,发病时间短,经济损失严重,应加大对该市接尘企业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湖南省自检、直管75家厂矿企业尘肺发病状况。方法 根据湖南省第4次生肺普查工作要求,对湖南省省管企业接尘工人开展了尘肺普查工作。结果 在75家企业中,查明现患0~ 4 587人,现患尘肺病例4103人,尘肺现患率为5.02%,尘肺新发病例201人,尘肺合井结核861人,结核合并率为20.98%。结论 粉尘危害状况(以矽尘、煤尘为甚)不容忽视,应引起各级领导部门、厂矿企业、职防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加大劳卫监督执法力度,采取综合措施,防尘降尘,减少尘肺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马钢公司建厂以来尘肺发病情况,分析其发生发展规律,为指导今后尘肺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马钢公司52年(1958~2010年)来确诊的尘肺病患者的发病情况,将诊断时间、接尘工龄、病程、死亡时间等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马钢尘肺病年均检出率为0.70%,井下各工种占76.54%,平均接尘工龄16.95年,矿山凿岩工接尘工龄最短为13.59年,平均发病年龄为49.97岁,平均发病年龄随诊断年份的推移逐渐增大的趋势;合并结核发生率为27.30%。结论贯彻防尘"八字"方针,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加强作业环境监测和接尘人员的健康监护,是减少尘肺病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摸清宁阳县粉尘危害现状,以便采取相应防制对策.保护粉尘作业职工健康。[方法]对1993~2007年宁阳县接尘工人职业性健康检查及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年合计检查1641名接尘人员.检出可疑尘肺(O^+)174例.检出率为10.60%;检出尘肺病人16例,患病率为0.98%,其中新增尘肺病例13例,检出率为0.58%。1993-2007年发现尘肺69例.发病时年龄为(45.04±9.85)岁,发病时工龄为(22.36±9.46)年.发病时实际接尘工龄为(16.62±10.13)年;其中Ⅰ期尘肺60例,Ⅱ期尘肺6例,Ⅲ期尘肺3例,已有5例分别在1995~2006年死亡。1993-2007年合计检测1223家企业的粉尘作业点7427个,合格的3368个.合格率为45.37%。检测合格率,各年波动在40.47%~58.38%;12家国有企业为71.43%,14家集体企业为65.85%,131家乡镇企业为35.63%(P〈0.01)。2007年检测点粉尘浓度合格率。矽尘、水泥尘、电焊烟尘、煤尘、有机尘和其他尘点分别为15.01%、35.22%、47.31%、50.67%、37.93%、55.28%(P〈0.01)。[结论]宁阳县粉尘危害日趋严重,乡镇企业粉尘危害高于国有、集体企业,可疑尘肺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铁矿工人队列死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危害铁矿作业工人健康的主要疾患及职业有害因素对工人寿命的影响.方法 用流行病学队列研究方法,对武钢大冶铁矿7 469名职工从1972年开始随访30余年,以全国城市居民年龄别死亡率为参照,用标化死亡比(SMR)作为统计指标,并计算95%可信区间.结果 自1972年至2003年底,共计199 108.0人年,死亡1 752人,累积死亡率为23.5%.影响铁矿工人寿命的主要疾病按累积死亡率从高到低排序分别是:肿瘤(7.8%)、脑血管疾病(3.9%)、心血管系疾病(3.4%)和呼吸系疾病(2.9%),恶性肿瘤以肺癌和肝癌最多,分别占总死亡数的10%和7.4%.全死因SMR为1.0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死亡率明显升高的疾病有鼻咽癌、肝癌、肺癌、尘肺和意外事故,SMR分别为1.84、1.51、1.83、14.94和1.25.队列中接尘工人与非接尘工人比较,接尘工人全死因、胃癌、肺癌、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意外事故的累积死亡率明显升高(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35、1.83、1.61、2.27、1.34和1.69).结论 以粉尘为主的职业有害因素明显影响铁矿工人健康和寿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某煤矿尘肺患病情况,为下一步尘肺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理分析某煤矿工人的健康检查资料,统计分析尘肺患者发病年龄、接尘工龄、肺功能损伤以及工种分布和矿厂分布等情况。结果该煤矿217例尘肺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2.53岁,平均接尘工龄为19.50 a;主要分布在铅坑矿、曲斗矿和含春矿,共174例(80.18%)。发病工种以采煤工和掘进工为主,共193例(88.89%)。发病年代集中分布在2000—2011年,共131例(60.37%)。106名患者有肺功能损伤,其中以轻度损伤为主,有99例;矽肺较煤工尘肺患者更易损伤肺功能,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035,P0.01)。结论该矿尘肺患病较严重,今后重点防制工种为掘进工和采煤工,重点防制矿区为铅坑矿、曲斗矿和含春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青浦区职业性尘肺病发病趋势以及粉尘作业人员肺功能情况,为尘肺病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9-2018年青浦区所有职业性尘肺病新发病例和2018年在岗期间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粉尘作业人员的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009-2018年青浦区新发职业性尘肺病52例,其中矽肺21例(占40.38%),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各9例(各占17.31%),铝尘肺4例(占7.69%),煤工尘肺、滑石尘肺各1例(各占1.92%),其他尘肺7例(13.46%)。10年间,矽肺新发病例有增多趋势,而电焊工尘肺呈下降趋势,煤工尘肺已多年未发生新病例。尘肺病病例以壹期尘肺病为主。矽肺患者和电焊工尘肺患者工龄短于铸工尘肺工龄(P < 0.05)。2018年共检查粉尘作业人员1 673人,肺功能异常331例,异常率为19.78%。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长,肺功能异常率有升高趋势(P < 0.05)。
结论 近10年青浦区尘肺病发病数量先是逐渐减少,但2016年后尘肺病发病数量有升高趋势。接尘工人肺功能异常率较高。尘肺病防治仍然是青浦区职业病防治的工作重点。应注意年龄大人员的尘肺病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职业暴露和吸烟对水泥作业工人肺通气功能和胸部X线影像的影响。方法对某市参加职业病体检的工人进行不同层次分组作回顾性研究。结果水泥厂工人不接尘组与接尘组比较,接尘组FVC%、FEV1%、FEV1%(%)低于标准值例数及胸片0^+例数明显高于不接尘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工期尘肺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泥厂接尘工人吸烟组与不吸烟组肺通气功能与胸片的比较,吸烟组FVC%低于标准值例数明显高于不吸烟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吸烟组FEV1%低于标准值例数高于不吸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FEV1%(%)低于标准值例数、胸片0^+、Ⅰ期尘肺例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泥企业的职业暴露和吸烟对工人的肺通气功能影响是明显的,对X线胸部影像改变也是肯定的,肺通气功能变化比X线影像变化敏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某煤矿2003至2008年尘肺病检出情况,探讨该矿尘肺发病特点,为尘肺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49年以来井下粉尘监测数据及2003至2008年的健康监护资料和尘肺诊断资料,分析尘肺发病情况,根据不同年代的粉尘接触水平结合工种和工龄推算安全总粉尘累积剂量.结果 2003至2008年该矿务集团在岗工人职业性健康监护率呈逐年提高趋势,共新检出煤工尘肺病例296例,总检出率为0.57%,平均年检出率为0.32%;Ⅰ期煤工尘肺268例,占全部病例的90.59%,87.20%(258例)的煤工尘肺患者为采掘工;新发病例的接尘工龄最短为3年,最长38年;每年总粉尘累积剂量为86.1~4926.0mg/m3.用百分位数法(第99%百分位数)推算煤矿井下工人每年安全总粉尘累积剂量为120.6 mg/m3.结论 尘肺病防治的重点工种是采掘工,在现有工作条件下井下采掘作业工龄不应超过13年.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zed associations among the incidence of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from 2003 to 2008, jobs, exposure years and cumulative total dust exposure levels(CTE ) and found the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ne incidence of pneumoconiosis disease. Methods collected the health care information of the new diagnosed pneumoconiosis of underground mine workers from 2003 to 2008 and the dust monitoring data of underground mine from 1949 and estimated the personnel cumulative total dust exposure levels (CTE); analyzed the incidence features of the new diagnosed pneumoconiosis. Results The rates of health surveillance of workers were gradually improved from 2003 to 2008 and 296 new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were diagnosed. The total incidence was 0.57%, and the average annual rate was 0.32%. Among the new diagnosed cases, phase I accounted for 90.5% and the 87.2% from coal mine drillers. The shortest exposure period was 3 years and the longest was 38 years, and the cumulative total dose of dust was varied between 86. 1 and 4926 mg/m3 per year. The total dust accumulated limited dose was calculated by the percentile method to prevent 99% of miners from pneumoconiosis, which was 120.6 mg/m3 per year, so we suggested that the exposure years should be shorter than 13 years under the current working conditions. Conclusions Preventive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should be focused on mine drillers and their limited exposure years should be within 13 ye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