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温县地处豫北怀川平原,北依太行,南滨黄河,是久享盛誉的四大怀药——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的主产地。近年来,温县立足产地优势,充分挖掘四大怀药的特色资源,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开发四大怀药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来抓,初步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正在将产品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使四大怀药逐步走向世界并被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是河南省传统地道药材,主产于武陟、温县、沁阳、博爱等县,是当地重要经济作物,品质优良,驰名中外,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品种,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四大怀药的生产、经营等不景气,在中药市场的优势不断减弱。据我们初步调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经营指导思想混乱 1.自中药材市场开放、实行多渠道经营以来,  相似文献   

3.
“四大怀药”考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晓山 《河南中医》1994,14(3):174-175
“四大怀药”考按高晓山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100700)主题词地黄/历史,怀牛膝/历史,薯蓣/历史,菊花/历史,@怀庆/历史,考证,元,河南“怀药”,原指怀庆道地药材,目前泛指河南境内道地药材[1]。“四大怀药”一般指:地黄、怀牛膝、山药、菊花...  相似文献   

4.
实验显示怀牛膝、怀菊花、怀山药、怀地黄各单味药及四药合剂均可增强小鼠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降低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为阐述“四大怀药”延缓衰老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新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河南四大怀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四大怀药牛膝、地黄、山药、菊花,自古迄今,因质量好、疗效佳,产量大而闻名国内外。其产地为河南省焦作市所辖之沁阳、武陟、温县、孟县、济源、修武、博爱等县,这一地区在明、清时期属怀庆府治。唐·孙思邈《千金翼方》有“怀州、牛膝”记载,天宝《单方图》说:“菊花,河内名地薇蒿”。河内是怀庆府所在地,即现在的沁阳县。明·李时诊在《本草纲目》中说:“今人惟以怀庆地黄为上”,清·乾隆《怀庆府志》:山药“各府州虽皆有之,入  相似文献   

6.
四大怀药延缓衰老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观察了怀牛膝、怀菊花、怀山药、怀地黄各单味药及四药合剂对小鼠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过氧化脂质(LPO)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大怀药"合剂可明显增强鼠血中 SOD 的活性和 GSH-PX 的活力,使 LPO 显著降低。各单味药亦可增强 GSH-Px 的活性,使 LPO 降低。上述结果说明,四大怀药可能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怀地黄是地黄的根,简称地黄,始栽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明朝年闾河南省武陟、泌阳、温县等一带名“怀庆府”。这一带至今仍流传以栽培“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为主,因此自古至今将当地栽培的药材名称前冠以“怀”字是有其历史根源的。著名医学家和自然学家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谓“今人惟以怀地黄为上”。  相似文献   

8.
张中兴 《河南中医》2005,25(1):66-67
“怀者”,即古时之怀庆府,又称怀州,即今之焦作市,以盛产地黄、山药、牛膝、菊花四大怀药而驰名中外。  相似文献   

9.
杨胜亚  崔援军  余春霞 《中药材》2002,25(12):860-860
怀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f.hueichingensis因产于古怀庆府(今焦作市)而得名,是驰名中外的“四大怀药”之一,畅销国内外。怀地黄已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但在生产中存在种栽腐烂和出苗率的问题。1 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怀地黄种栽由河南省温县农科所提供;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菌毒清水剂均购自市场。 种栽于春季分3月30日、4月30日和5月30  相似文献   

10.
地黄系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Libosch.新鲜或干燥块根,主产于河南武陟、温县、孟州、沁阳、博爱等地,乃著名“四大怀药”之一,历史悠久,用途广泛。 长期以来,全国各地都有不同规模的引种,并且有的地方已有了相当规模的发展。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价格、地黄品种的自身缺陷(品种容易退化和病虫害易感染的特点)使得地黄种植的规模越来越小,甚至有失种的可能。现就地黄的资源状况概述如下。1 河南省怀地黄种植资源状况 提起“怀药”之现状,有不少有识之士忧心如焚。沁阳一位老同志叹道:目前,作为怀地黄之乡  相似文献   

11.
12.
试论“中药基因组学”与“中药化学组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对众多疾病的独特疗效已为人们广泛认可 ,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 ,其理论基础很难得到现代社会特别是国际社会公认 ,因此中药现代化势在必行。如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给传统中药理论以现代科学理论解释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本文基于现代基因组学特别是功能基因组学、现代分析化学及一些生物高技术手段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了开展“中药基因组学 (TCMGenomics)”和“中药化学组学 (TCMChemics)”研究的策略。这一研究体系的核心是将中药的作用机理或功能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基因表达的影响来诠释 ;将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化学成分来诠释。本文试图从上述观点出发探讨建立现代中药理论体系和现代中药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在络脉理论研究中,"络脉"这个核心概念与"脉络"经常混淆使用,甚至被"脉络"取代使用,导致不能正确对络脉理论进行表述。络脉与经脉、血脉等,都是全称的固有传统概念。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又是血脉的分支,络脉又简称"络"。故有经脉之络与血脉之络的区分。由于后人对概念认识混乱,以致经脉与血脉被经络与脉络取代使用,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14.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源头和精髓,而《内经》则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及中医学的发展方向。针对目前中医学术界认为的"医易同源"结论提出质疑,从《内经》中较为重要的天人相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出发,与《周易》的学术思想一一对比,得出二者间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同源或许言过其实。  相似文献   

15.
精、气都是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名词,意义深广。在"气一元论"的影响下两者均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并逐渐形成了"精气学说"。然在中医范畴下,精和气有了相对明确的分流,并且多是针对人体而言。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原物质,气是功能活动的动力源泉,具有物质和功能双重性质,由此可知,精和气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着手于经典医学著作,查找相关论述,分析中医之"阴精"、"阳精"、"阴气"以及"阳气"的涵义,以期明确其所指并对今后中医阴阳相关名词的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通过肿节风植物基源、源流考释,为更名草珊瑚提供依据。考查古今有关文献,分析以“草珊瑚”作为本草正名的依据。现代有关中药著作中“肿节风”既未遵照古代本草命名原则,也未依据植物分类命名,以“肿节风”命名欠妥。根据植物分类命名原则,依据《中国中医药主题词表》,并结合临床及生活实际需要、中医药文化发展及时代需求,应将其更名为“草珊瑚”更为妥当。“草珊瑚”应替代“肿节风”作为本草正名。  相似文献   

17.
王Jie 《中药材》1995,18(6):312-314
对中药赤小豆用药历史的考察,认为《本草纲目》以前以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为主,自《本草纲目》至今则以赤小豆P.calcaratus Roxb.为佳。相思子混作赤小豆药用始见于明《本草原始》,中药腐婢是泛指豆科多种植物的小豆花,非特指赤小豆花。  相似文献   

18.
从虚毒瘀论治干燥综合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虚、毒、瘀是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键,病在肺、胃、肝、肾,以虚为本;病因可分为内外,燥毒为标;病久脉络阻滞,以瘀为果。宜采用治本的益气养阴润燥法,辅以活血化瘀散结通络法。  相似文献   

19.
论述吴鞠通"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博涉知病:辨三焦、辨脏腑、辨病因、辨病机、辨湿热与温热、辨阴伤程度、辨昏迷抽搐。多诊识脉:分表里、辨虚实、审病机、定治法、判预后。屡用达药:创新方剂以羽翼伤寒、研究性味以立方遣药、灵活加减推广应用、和合刚柔以相辅成。  相似文献   

20.
噎膈初期无呕吐,后期格拒会出现呕吐。反胃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中医内科学》教材上认为"噎膈"多属阴虚有热,"反胃"多属阳虚有寒。自古以来,有些医家认为"噎膈"即"反胃",也有医家认为"噎膈"与"反胃"为两种病,有"噎膈"为"反胃"之渐的说法,也有"反胃"为"噎膈"之渐的说法。"噎膈"与"反胃"属于两种病证,但在病机本质上均属中焦阳虚、寒湿内生,温中燥湿是"噎膈"与"反胃"的根本治疗大法。噎膈、反胃与现今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非常相似,借鉴该类病证的辨治经验,有助于提高现代临床上对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的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