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后自然重吸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影象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关于椎间盘突出后自然重吸收的报道不断增多,本文对腰椎间盘突出自然重吸收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应用腰椎间盘镜技术(microendoscopic dis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的分析和与常规开放式手术对比,探讨ME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缺点.MED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痛苦轻等优点,但并发症较多,需合理的掌握手术指征,不断提高技术技能.  相似文献   

3.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规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切除术(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规则。旨在正确认识这一新的技术,提高手术疗效。方法总结192例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结果19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按陆裕朴疗效评定标准优138例;良42例;可9例;差3例。优良率93.7%。结论MED手术规则1、术者必须有娴熟的腰椎开放手术的经验,熟练地镜下手术操作技巧。2、遵循微创的原则,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3、选择正确的术式及入路,术中突发情况的处理,术后治疗效果的估计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4、不断地改进MED器械,是扩大手术适应症的唯一途径。只有正确认识到MED的手术规则,才能使这一技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手术方式的微创化、有限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当今外科技术发展的方向.笔者自1998年7月~2006年3月,行单节段腰椎间盘摘除术99例,其中52例术中保留黄韧带,与未保留黄韧带的病例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k herniation,LDH)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近30多年来,由于其病理、生物化学、影像学、临床学和内窥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本病诊治方法提供了更多选择,但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怎样评价传统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如何看待新技术?应如何进行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法?如何满足病人的需求.面对挑战,我们必须以客观、科学的态度,认识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和治疗的规律,加强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其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我国疼痛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创新,经皮穿刺激光汽化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项近年来我国开展的新技术,目前已在疼痛科、骨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脊椎科等相关科室大量应用,我院自2006年8月起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组织重吸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祥 《临床骨科杂志》2011,14(4):453-455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除手术治疗外,还可经保守治疗使突出组织重吸收,从而使病情得到缓解或治愈.椎间盘突出组织重吸收是指:在没有化学溶核和外科干预情况下,突出组织自发减少甚至完全消失的现象.随着影像学和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此现象的临床报道及实验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将相关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内窥镜下手术是 2 0世纪后半叶外科微创技术中革命性的进步。 80年代以来 ,第三代光纤内窥镜、显微摄像系统及高精度、高效手术器械的发展 ,使脊柱内窥镜下手术成为继腹腔镜、胸腔镜、关节镜等内窥镜技术拓宽的新领域。 1983年Suezawa和Hausmann分别报告了内窥镜监控下的髓核摘除术。 2 0世纪 90年代经后外侧途径关节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在国外不断改进后广泛应用。近年来 ,一种后路经椎板间隙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系统的应用 ,给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带来了全新的概念 ,得到较快的推广。1 后外侧途径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19…  相似文献   

9.
腰椎退变性疾病常引起下腰痛,多数学者认为其始发因素是椎间盘的退变。自从Mixture和Barr首先报道并应用了腰椎间盘切除术以来,腰椎间盘切除术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直到现在仍在广泛使用,腰椎间盘切除加椎体间融合术仍为治疗这一疾病的“金标准”。然而,椎体节段融合后将加速邻近节段的椎间盘退变从而导致新的病变,尽管新的诊断技术如脊髓造影、CT及MRI的不断应用使诊断的准确率逐步提高,但手术治疗的效果仍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0.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生物力学及中期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是引起腰背部疼痛的主要原因,传统的腰椎融合手术能够缓解疼痛、维持脊椎稳定和椎间隙高度并防止病变节段进一步退变。然而手术常伴有假关节形成、髂骨供骨区疼痛、邻近节段脊椎退变以及后方软组织结构破坏等并发症,20%的患者仍会出现症状而需要进行再次手术。随着人工椎间盘置换(total disk replacement,TDR)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其用于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存国外得到了广涉的廊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内窥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随着脊柱基础理论、生物力学研究、脊柱外科技术与器械的发展和进步,脊柱微创手术适应证逐渐扩大,内窥镜技术大大促进了微创脊柱外科的发展。目前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窥镜技术包括:腹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后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108例方振东陈长玉钱祥凯赵红军黄攸生高苏宁应明沈晓秋随着社会及卫生保健事业的不断发展,人类寿命逐年延长,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对老年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已引起社会重视。我科自1981~1995年间收治60岁以上腰椎间盘突出症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个体化的靶向穿刺技术在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n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的应用体会。方法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对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改良Mac Nad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腰痛及下肢放射痛VAS评分术前为(8.3±1.2)分,术后3 d为(3.5±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Mac Nab标准临床效果评定结果优良率为93.8%,无复发病例。结论TESSYS椎间孔镜技术学习曲线陡峭,需要有丰富的腰椎开放手术经验,具备腰椎三维立体空间思维能力,熟悉腰椎内的解剖关系,经过不断地操作实践才能熟练掌握。  相似文献   

14.
对人工腰椎间盘的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椎间盘置换目前是一种尚不完全成熟的新技术,其假体虽历经10年三代改型更新,仍不能说已尽善尽美,基于脊柱特定的解剖与功能要求,使人工腰椎间盘置换不能完全等同人工关节置换,国内专家对目前开展此项技术尚存在不少争议。根据国内学术会议上有关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报道及本刊收到的关于这个主题的来稿,我们邀请了全国数位在椎间盘疾患的诊治方面有所专长的知名专家,发表了他们对目前开展腰椎间盘置换的见解及看法,我们并组织和邀请了京津地区编委及老、中、青30余位专家进行了专题座谈讨论。现将专家论点及“专题座谈纪要”刊登于下。我们认为,对该课题进行深入的讨论,有助于对该项技术的全面认识,也有助于正确引导新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3):2113-2118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TESSYS-ISEE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5月~2018年3月63例行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TESSYSISEE技术,33例行TESSYS技术。比较两组术中透视次数、通道建立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复发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临床疗效,采用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定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神经、血管、内脏损伤及硬膜囊撕裂、血肿形成、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TESSYS-ISEE组的透视次数、通道建立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TESSY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SYS-ISEE组切口长度大于TESSY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痛VAS和ODI评分均随时间推移显著减少,不同时间点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和ODI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评分标准,TESSYS-ISEE组优良率为93.33%,TESSYS组优良率为9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SSYS-ISE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射线暴露少、手术时间及学习曲线短等优点,且与传统TESSYS技术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6.
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采用MED治疗的2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并与接受传统手术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随访182例,优良率91.7%。与传统手术方法比较,临床效果略好,但无显著差别。结论:采用MED治疗损伤小,恢复快,是传统手术的微创化。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后翻修一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目前国内一些医疗单位已开展了此项技术。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例,是否需要做人工髓核植入,目前尚有较大争议。从现有资料看,人工髓核置换术后假体移位的发生率较高,并发症严重,说明在假体设计,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以及手术操作技术等方面尚欠成熟,因此,临床上开展上项技术应十分慎重,特别是对于手术适应征的掌握应当十分严格。  相似文献   

18.
邸云龙 《颈腰痛杂志》2021,42(3):401-403
目的 对比经皮内镜下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visual transforaminal angioplasty,PEVTA)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19年3月于本院接受椎间孔镜手术的98例LDH...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系统(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特点和疗效。方法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MED治疗,手术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进行“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及神经根减压。结果随访6~12个月,按照Macnab标准:优40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92.6%。结论该方法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或伴轻度侧隐窝、神经根管狭窄的患者,近期疗效好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的穿刺方法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国内胶原酶髓核溶解术应用口益广泛。盘内注射和旁路注射途径已经规范化,所使用的穿刺方法差别不大,方法已基本统一,技术已基本成熟。而日渐增多的盘外穿刺途径,特别是椎弓板间隙穿刺技术则各家报道小一.一些涉及学科的根本性问题,如规范化的解剖学术语和概念以及安全性等,都需要明确和验证。由于缺乏相关的解剖学基础和影像学研究以及存在胶原酶的毒副作用,因此需要对这些穿刺途径进一步研究,以增强这项穿刺技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