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8年洪涝灾害后,国务院制订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治理方针。长江中下游实施该方针后,因居民暴露强度及移民建镇类型不同,导致血吸虫病疫情呈不同程度的变化。“高靠”型或傍堤移民建镇,居民、耕牛靠近垸外易感地带导致当地血吸虫病疫情上升;“外迁”型或傍山移民建镇因远离有螺洲滩,降低了儿童、老年人和妇女生活、娱乐性接触疫水频率,有利于控制血吸虫病疫情,但青壮年生产性接触疫水频率高低不一。应加强“平、退、移”的定点监测,对废弃堤垸加强管理和适当开发,加强疫区流动人群管理,加强健康教育以防止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区41个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堤垸钉螺扩散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查明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双退)堤垸钉螺扩散情况并了解其规律。方法 对4 1个双退废弃堤垸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设线设框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4 1个平退垸中,发现9个垸内有钉螺分布,钉螺分布面积10 79.74 hm2 ,较平退前2 10 .34hm2 增加了86 9.4 hm2 ,为平退前的5 .13倍;受长江水系影响的平退废垸钉螺扩散速度快,省内入湖水系平退废垸尚未发现钉螺扩散。结论 洞庭湖区部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堤垸钉螺正在以较快的速度扩散。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后废弃堤垸的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变化趋势和疫情变化动态。方法 选择研究试点,纵向观察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变化趋势以及各项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 在废垸内活动的流动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上升;集成垸内钉螺扩散速度较快,青山湖垸钉螺分布面积则有所减少;在废垸内放牧的家畜数量增加,血吸虫感染率高;感染性钉螺密度较高。废垸流动人群大部分来自当地,少部分来自外地;活动方式主要是捕鱼,其次是放牧、养殖。平退堤垸移民90%迁往流行区,少数迁往非流行区。结论 废垸正在演化成血吸虫病易感地带。平退废垸的钉螺扩散与环境改变有密切关系,一些生产开发措施可减缓钉螺扩散;应重视对迁往非流行区移民的查病和化疗,保护移民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围烷退田还湖后血吸虫病疫情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8年特大洪灾发生后 ,岳阳市洞庭湖区及长江南岸共废弃或计划废弃 70个围垸实行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为了了解各类型地区平垸行洪 ,退田还湖后血吸虫病疫情的变化 ,我们于 1 999年 5月至 2 0 0 0年 1 1月 ,选择其中 6个已废弃或应废弃但尚未移民的围垸进行了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内容与方法6个围垸共有面积 8.4× 1 0 7m2 ,人口数为6 2 3 2 6人 ,其中长江南岸君山区的长富垸、北矮围及南洞庭湖区湘阴县的北桑湖于 1 998年开始移民 ,至本调查的期间已无常住人口。东洞庭湖区岳阳县唐口湖垸 ,南洞庭湖湘阴县下坝湖垸 ,樟树垸的移民工…  相似文献   

5.
目的预测洞庭湖区退田还湖试点退田还湖前后血吸虫病疫情的变化趋势,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时间序列中指数平滑法、移动平均法、自相关分析及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法(ARlMA)对洞庭湖区退田还湖试点血吸虫病疫情建模、分析,并比较4种方法的预测效果。结果集成垸试点和濠口试点ARlMA模型粪检阳性率误差平方和最小,分别为100.16和22.54。其ARlMA预测模型分别为;-↑yt=1.2877(Yt-1) 0.4246(Yt-2)-0.7123(Yt-3)-0.4305(et-1) 0.9981(et-2)-0.0544和-↑yt=0.6487(Yt-1) 0.3513(Yt-2) 0.8671(et-1) 0.0223;退田还湖后的患病率预测值高于退田还湖前。结论退田还湖后血吸虫病粪检阳性率预测值有升高的趋势,应加强当地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掌握平垸行洪、移民建镇试点区螺情及野粪污染动态变化,为同类地区血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石首市、江夏区、团风县、黄州区平垸行洪洲垸为观察点,采用系统抽样与环境抽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螺情,同时进行野粪调查,用Excel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钉螺面积:黄州叶露州上升12.71%,其余观察点维持原状;钉螺密度:江夏三角州1999~2001年呈下降趋势,但2002年大幅回升,黄州叶露洲2000年下降,2001~2002年呈上升趋势,团风罗霍州呈上下波动,石首复兴洲维持不变.各试点除石首外均有阳性钉螺分布.洲滩野粪密度为1.14~15.6份/hm2,野粪阳性率为1.35%~37.21%.结论试点区洲滩野粪污染较严重,钉螺密度似有上升趋势,近几年钉螺面积无明显变化,但易感地带面积增大.因此,应加大查灭螺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预测洞庭湖区退田还湖试点退田还湖前后血吸虫病疫情的变化趋势 ,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时间序列中指数平滑法、移动平均法、自相关分析及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法 (ARIMA)对洞庭湖区退田还湖试点血吸虫病疫情建模、分析 ,并比较 4种方法的预测效果。 结果 集成垸试点和濠口试点ARIMA模型粪检阳性率误差平方和最小 ,分别为 10 0 .16和 2 2 .5 4。其ARIMA预测模型分别为 ^ yt=1.2 877Yt-1 0 .42 46Yt-2 -0 .712 3Yt-3 -0 .43 0 5et-1 0 .9981et-2 -0 .0 5 44和 ^yt=0 .64 87Yt-1 0 .3 5 13Yt-2 0 .8671et-1 0 .0 2 2 3 ;退田还湖后的患病率预测值高于退田还湖前。 结论 退田还湖后血吸虫病粪检阳性率预测值有升高的趋势 ,应加强当地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由于人与猪在解剖、生理与免疫学方面的雷同,猪常作为人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宿主模型。一些研究已经表明,如果初次感染较高,猪会对再感染产生有效的应答以防御再次攻击性感染。该研究的目的就是研究初次低度感染日本血吸虫,对猪的攻击感染的效果以及尝试将肝脏中的胶原物量化以作为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明长江洪水中日本血吸虫尾蚴分布及其对人群血吸虫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哨鼠测定法,观察洪水中血吸虫尾蚴分布及其漂移扩散范围。通过对距阳性螺地带不同距离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分析水体尾蚴分布对人群血吸虫感染的影响。结果长江洪水中血吸虫尾蚴主要分布在距阳性螺点2000m以内的区域,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与距阳性螺点的距离呈负相关关系(rs=-0.976,P<0.01),居住在距阳性螺1000m以内者人群血吸虫感染率显著高于1000m以外人群(χ2=6.145,P=0.013)。结论长江洪水中尾蚴分布及人群血吸虫率与距阳性螺点的距离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移民建镇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 ,为制订该类地区血吸虫病控制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退人不退耕的单退点和退人又退耕的双退点各 2个 ,采用常规方法调查各试点钉螺分布、人畜感染以及滩地野粪污染情况。 结果 移民建镇试区钉螺分布广 ,单退点感染螺密度较双退点高 ,两个单退点钉螺感染率分别为 0 .69%、1.88% ,两个双退点钉螺感染率分别为 0 .3 9%、0 .2 9% ;滩地野粪污染仍较严重 ,尤其以单退点为甚 ;人、畜血吸虫感染在单退点相当严重 ,居民血吸虫抗体阳性率 (IHA)高达 2 0 %以上 ,耕牛粪检阳性率最高达 3 4.48%。 结论 移民建镇地区依然存在血吸虫病流行因素 ,单退点血吸虫病流行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
嘉鱼县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地区血吸虫病疫情变化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地区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探讨防治策略.方法在平垸行洪的洲垸中选择3个洲垸,对不同地貌钉螺分布情况,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不同环境野粪污染情况,居民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社会、卫生、经济状况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居民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均有所下降,血防知识知晓率提高,但移民原居住地洲垸活螺密度、阳性钉螺密度均有上升趋势,而居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不大.结论实施平垸行洪、移民建镇不仅解决垸外居民每年遭受水患之忧,而且减轻了血吸虫病对人畜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洲垸地区血吸虫病疫源地类型与流行特点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相似文献   

14.
2000~2003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分析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4年来的疫情变化规律.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方案>,对全国疫情监测点2000~2003年的疫情进行纵向监测.结果在21个监测点中,6个监测点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2个监测点活螺密度和感染螺密度逐步下降,但多数监测点的螺情仍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大部分监测点耕牛感染率年间有起伏且感染率居高不下;监测点4年中每年均有急性血吸虫病例发生,但晚期血吸虫病人数没有明显变化;在消灭地区的上海枫泾监测点未发现新病例及阳性钉螺.结论现有防治措施在血吸虫病情控制上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应长期坚持,而钉螺和耕牛的监测和控制尚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城市和农村急性血吸虫病人临床表现和吡喹酮治疗对体温影响的差异。方法将1994年城乡(芜湖市和繁昌县)两所专科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血吸虫病人分成城市组和农村组。又将两组中单剂和双剂吡喹酮治疗的患者、儿童(≤14岁)和成年患者分别分为8个亚组作为交叉比较的单位。用常规剂量对两组患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误诊时间的长短,治疗前临床表现及其在各组病人中出现率,吡喹酮治疗后各组体温下降曲线,吡喹酮治疗的副反应及其出现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误诊天数无显著差异,表明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血吸虫急性感染的误诊是普遍的;除发热外,急性血吸虫病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畏寒,咳嗽,乏力,腹痛,腹泻等,城市患者的症状诉说比农村患者更多,更不集中。急性感染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影响极小。城市组儿童单剂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天数显著小于农村组,而双疗程组儿童,城市组明显长于农村组。而成人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单疗程和双疗程的城乡两组人群体温下降趋势相同。结论城乡医院对急性血吸虫感染的误诊均相当普遍;城乡两组病人对吡喹酮的临床反应基本无差异;临床使用双疗程吡喹酮治疗急性感染者是合理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洲垸地区分疫源地类型优化血吸虫病防治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报道在流行因素很复杂的洲垸地区,即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选择8个村作为试区,通过查明血吸虫病流行特点,分疫源地类型优化防治对策,在提高人群和家畜化疗针对性的同时,因地制宜结合水利与农业工程改造疫源地环境。经连续多年观察,6个试区已达到控制流行的目标,2个试区居民感染率下降了63.78%以上。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流行因素监测和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流行因素及其特点,评价和探讨巩固监测阶段的措施与对策。方法在29个经省考核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县(市、区)开展监测研究,对传染源、钉螺等流行因素进行纵向观察,并对不同的监测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传染源监测表明,居民COPT阳性率为0.21%,无当地感染的粪阳病人及低年龄病例,家畜监测查病均为阴性;外来人口中COPT阳性率显著高于当地居民,外来及本地外出人口中均查获粪阳病例。2在开始监测的头5年内出现77.3%的有螺环境:查出钉螺分布在其中的16个县(市、区),占55.17%;有螺环境多为小面积复杂环境,有螺原因主要是查灭螺质量较差,同时外来扩散也不容忽视。3监测查螺方法中,以“定点查”检出率最高。结论1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疫情稳定,内源性传染源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再流行因素依然存在;2巩固监测时期,病情监测主要抓好重点流动人群和指示人群(小年龄人群);钉螺监测在近期注重历史有螺环境,远期可注重外来输入,监测方法建议采用“定点查”结合“轮查”。  相似文献   

18.
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自觉预防血吸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录像和课本对中小学生实施预防血吸虫病的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学生血吸虫病预防知识都非常缺乏。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钉螺认识率分别为99.33%和3738%;认为血吸虫病能预防者分别为99.83%和74.42%;认为不到有螺地带下水才能预防者分别为99.50%和35.52%,实验组均明显地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行为依从率两组分别为99.50%和39.61%,现场观察实际行为依从率分别为73.81%和7.32%,实验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接触疫水人数比干预前减少62.07%,对照组则上升11.76%;实验组血吸虫感染率比干预前下降了43.22%,对照组则上升了52.46%,对照组感染率比实验组高84.33%。上述结果表明,实验组已经掌握了血吸虫病预防知识,建立了预防信念,改变了接触疫水的危险行为,血吸虫感染率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本次研究中的干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准确地掌握江滩型重疫区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和趋势,应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对流坡村系统观测六年。经三年人群扩大化疗后人群感染率曾一度下降,但很快回升,急性感染人数减少,但仍有发生;滩地螺情一直较重,感染螺消长与水情相关;据调查,该试区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的牛和猪。观测结果提示,人群扩大化疗对江滩型重疫区虽能降低人群感染率,但难以阻断血吸虫病传播。为控制疾病,当前仍需坚持人畜同步扩大化疗,同时,要积极探讨人群再感染规律及影响因素,以便不断完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