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临床资料40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最小者16岁,最大者60岁,平均34岁;病程短者3天,最长者15年。其中血管性头痛14例,肌肉收缩性头痛18例,神经机能性头痛8例。本组病例均经临床各种有关检查排除颅内占位病变、脑损伤、头痛型癫痫及五官科疾病等。2 治疗方法辨证取穴:血管性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性搏动性头痛,往往有先兆症状或伴恶心呕吐,部分病人有家族史。取手足少阳经穴为主:风池、太阳、率谷、翳风、丝竹空、外关、足临泣;肌肉收缩性头痛或称紧张性头痛,是一种非博动性的深部疼痛,无先兆症状,头痛时间长,呈钝痛、酸痛,有重压感…  相似文献   

2.
自1993年以来,笔者运用萝卜汁滴鼻法治疗头痛20例,取效满意,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0岁,病程最短2小时,最长7天;辨证分型:外感头痛10例,肝阳上亢头痛4例,痰浊头痛3例,气血亏虚头痛3例.部分病例经现代医学检查排  相似文献   

3.
<正> 笔者自1981年以来,采用手针治疗头痛102例,获得满意效果,并用自然分组法对照4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02例患者中,女48例,男54例,年龄在12~69岁之间。采用门诊治疗。所有病例均排除了脑器质性病变。治疗方法一、取穴:手针组按头痛部位而选穴。1、阳明头痛:取印堂穴,前头点(食指桡侧。近端指关节赤白肉际处)。2、少阳头痛:取太阳穴,偏头点(无名指尺侧,近端指关节赤白肉际处)。3、厥阴头痛:取百会穴,头顶点(中指的桡侧,近端指关节赤白肉际处)。4、太阳头痛;取风池穴,后头  相似文献   

4.
激光针是现代激光技术与传统针灸医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针灸治疗仪。笔者运用 He—Ne 激光针治疗各类头痛,操作简便,获效满意,且无痛苦,深受患者欢迎。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根据头痛部位及特点辨证取穴:后脑部及颈部头痛与太阳经有关,穴取风池、昆仑、后溪;前额、眉棱骨头痛与阳明经有关,穴取头维、印堂、上星、合谷;偏头痛与少阳经有关,穴取太阳、率谷、外关、足临泣;巅顶部头痛与厥阴经有关,穴取百会、后溪、至阴、太冲。  相似文献   

5.
<正> 头痛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许多患者或急性起病,难以忍受,或慢性起病,经久不愈,用中西药物屡治不瘥,而求治于中医.笔者运用针刺治疗头痛123例,疗效满意,略述如下:一、一般资料123例中,男51例,女72例;年令15岁以下11例,16岁~25岁9例,26岁~40岁82例,41岁以上41例;病程三个月以内35例,三个月~一年23例,一年~二年42例,二年以上23例.二、辨证分型根据经络辨证和脏腑辨证的情况,以经络辨证分型为主,脏腑辨证分型为辅的原则,分为如下几型:(一)太阳头痛(后头痛):后部头痛,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头痛,项背拘急,或发热恶寒,或恶风汗出,舌质红苔薄白,脉浮而紧.  相似文献   

6.
姜艳  赵凤英 《光明中医》2016,(9):1222-1223
通过运用《伤寒论》中经方麻黄汤及葛根汤加减治疗长期枕后头痛连及项背痛的太阳经头痛患者取得明显疗效的病例,体会《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运用及临床意义及麻黄汤和葛根汤选方用药的思路和配伍特点,介绍六经头痛的分型及太阳伤寒兼经络不舒证头痛的特点及《伤寒论》的动态辨证的思维方式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针刺四关穴治疗头痛39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本组391例中,男107例,女284例;年龄最小者13岁,最大者75岁,平均为44岁;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达21年;其中阳明头痛(前头痛)93例,少阳头痛(偏头痛)113例,厥阴头痛(巅顶头痛)44例,太阳头痛(后头痛)81例,两个部位以上痛(含全头痛)60例.本组病例均经各种检查,排除脑肿瘤、癫痫、脑损伤及耳、鼻、口腔和眼等部疾患.治疗方法 ①取穴:四关穴[合谷(双)、太冲(双)].阳明头痛配印堂(或印堂透攒竹);少阳头痛配太阳(或太阳透率谷);厥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偏头痛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是周期发作性血管性头痛 ,以搏动性头痛、恶心、畏光为特点 ,可伴有视觉障碍等先兆。笔者自 1998~ 2 0 0 2年期间 ,运用针刺疗法治疗该病 4 6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 6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例 ,其中男 14例 ,女 32例 ;年龄最小 17岁 ,最大 6 2岁 ;病程最短 1个月 ,最长 16年。1 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 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制定的头痛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所列出的伴先兆头痛和不伴先兆头痛的诊断标准[1] 。2 治疗方法2 1 选穴 局部选取风池、率谷、头维、太阳等穴 ,均用患侧穴位 ,循经远取合谷…  相似文献   

9.
笔者近4年来以针刺四关穴为主治疗头痛39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391例,男107例,女284例。年龄最小者13岁,最大者75岁,平均为44岁。病程最短15天,最长达21年。临床表现:阳明头痛(前头痛)93例,少阳头痛(偏头痛)113例,厥阴头痛(巅顶头痛)44例,太阳头痛(后头痛)81例,两个部位以上痛(含全头痛)60例。本组病例均经各种检查,排除脑肿瘤、癫痫、脑损伤、耳、鼻、口腔和眼科等疾患。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血管性头痛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性头痛是一种由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头痛。其发病部位常在头部们问,呈周期性、发作性、剧烈性的搏动。笔者以辨证结合辨病针刺治疗该病4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级资料】42例病人中,男性!2例.女性对例;年龄14~58岁,病程见~35年,所有病例均排除脑辞质性病变,治疗期间停职有关药物。【治疗方法】取风池(患例)、阿是穴(头部疼痛最明显处),配三明交(患例)O患者端坐体位,穴位常规消毒。风池穴向对创眼眶直刺约1.5呵,持续捻转,使酸胀励扩报至额征部或息处;阿是穴向太阳穴(同侧)透刺约旦.0~1.5…  相似文献   

11.
王巍 《辽宁中医杂志》1998,25(3):134-134
头痛是临床常见病症,具有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发病率高等特点,笔者应用人体腧穴输入定量低频声的方法(简称经络输声疗法)治疗此病35例,取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5例均系本院附属医院门诊病人,其中男12例,女23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84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15年。所选病例均排除耳、鼻、齿源性及脑内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头痛。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中药新药治疗头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5例辨证分为实证20例(头痛呈胀痛、跳痛、刺痛,伴情绪不畅,心烦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或头晕,胸闷,恶心呕吐,舌苔…  相似文献   

12.
<正> 笔者在中医辨证论治,内服中药治疗慢性头痛症中,自拟头痛散外敷配合治疗,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50例,男12例,女38例;男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65岁,平均37.3岁;辨证为风寒型15例,风热型10例,风湿头痛12例,痰浊头痛8例,瘀血头痛5例。治疗方药头痛散:川乌、细辛、白芷。热盛者加大黄;痰浊者加南星、白芥子;风湿者加苍术、藁本;瘀血者加乳香、没药、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经络辨证塞鼻法对偏头痛急性发作的即刻止痛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将18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3例,两组患者均按经络辨证法分别辨证为厥阴、少阳、太阳、阳明头痛。治疗组依经络辨证结果予相应经络塞鼻散0.2 g纳入鼻腔外鼻道处,持续15 min;对照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口服,两组均于急性发作时给药1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0.5 h、2 h的头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前及治疗后0.5 h伴随症状积分,两组头痛缓解患者起效时间及24 h内复发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0.5 h、2 h时总体及各经络头痛VAS评分,治疗后0.5 h总体及少阳、太阳、阳明头痛伴随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两组治疗后2 h总体及各经络头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后0.5 h,治疗组治疗后2 h太阳头痛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治疗组75例患者头痛缓解,对照组83例患者头痛缓解。除太阳头痛外,其余经络及总体头痛治疗组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头痛缓解患者24 h内复发率治疗组(34.67%)与对照组(30.12%...  相似文献   

14.
头痛是一种常见的自觉症状,可见于各种慢性疾病中,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中采用以耳针脑干穴为主治疗头痛,疗效满意,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90例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排除任何器质性病变,并停止一切止痛药物,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5例,男6例,女39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11年。对照组45例,男11例,女34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9天,最长9年。两组临床证型分类见表1。表1两组临床证型分类(例)证型治疗组对照组外感头痛11 13气滞血瘀头痛17 15痰湿中阻头痛6 8肝阳上亢头痛11 9合计45 452治疗方法2.1治疗组以耳针脑干穴为主。配穴:外感头痛配合谷;气滞血瘀头痛配风池;痰湿中阻头痛配足三里;肝阳上亢头痛配太冲。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取患者侧耳轮切迹正中处脑干穴,将穴位常规消毒后,选用28号0.5寸耳针,快速刺入穴位,得气后,留针30m in;配穴选用30号1.5寸针,进针后用捻转提插手法,得气后留针30 m in。在留针期间,每隔5 m in行针1次。发作期间每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缓解期隔日治疗。2.2对照组外感头痛取大椎、太阳、合谷;气...  相似文献   

15.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笔者运用推拿手法治疗1446例以头痛为主症的患者(排除颅内感染、肿瘤、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头痛),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 一般资料 本组1446例患者中男性429例,女性1017例;年龄5岁~73岁;病程1周~30年。2 治疗方法2.1 取穴2.1.1 循经取穴 根据发病部位参照经络循行路线,可按以下4种头痛循经取穴。①阳明头痛:取攒竹、阳白、鱼腰、印堂、神庭、内庭、合谷等穴;②少阳头痛:取率谷、头维、悬颅、悬厘、太阳、角孙、曲鬓、中渚、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首创六经辨证的独特辨证理论体系,其中将头痛列为关键症状进行辨证治疗,分为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少阴头痛、厥阴头痛,但未见明确的太阴头痛条文。按六经论述头痛的具体症状及治疗方药,其性质涉及表、里、寒、热、虚、实、水饮之不同,对后世头痛辨证施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更有效地发挥经方对头痛病证辨证治疗的指导作用,本文将《伤寒论》中辨治六经头痛的条文进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17.
分型辨治偏头痛70例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偏头痛是一种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发作性头痛。临床以反复循环性发作性头痛为特征。女性多见 ,常于青春期前后发病。近年来 ,笔者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偏头痛 70例 ,取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70例中 ,男性 2 4例 ,女性 4 6例 ;年龄最小 17岁 ,最大 5 8岁 ,其中 17~ 4 0岁者共 5 2例 ,占 74 % ,表明青壮年发病率较高。病程最短者1年 ,最长者 30年。有 32例女性患者头痛发作与月经期有关。1 2 诊断标准 本组病例全部排除了颅内占位性病变、三叉神经痛等引起的头痛 ,均具有偏头痛的 6个特点 :①周期性反复…  相似文献   

18.
头痛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本文就近年来门诊以头痛为主诉的52例,应用针灸疗法进行辨证论治,取得较满意的疗效。辨证施治根据四诊所得的资料,以八纲和脏腑经络的辨证方法,结合病人体质,确定取穴和针灸操作方法。取穴:按经络学说手足三阳经及督脉均循行于头部,本文52例依头痛部位的经络循行,结合病因、病性进行配穴。如: 外感头痛:取合谷配太阳或风池,以疏风解表,祛邪止痛。肝阳头痛:取悬颅、率谷、外关、太溪以平肝熄风,育阴潜阳。  相似文献   

19.
<正> 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均可,医者在穴位处行常规消毒,按头痛部位、性质,分经取穴与辨证取穴相结合。毫针刺用泻法,每10分钟运针1次,留针30分钟,5次为1疗程。取穴:主穴百会、风池、太阳、印堂、神门、足三里。前头痛:印堂、上星、头维、阿是穴。巅顶痛:百会、通天、神门、阿是穴。后头痛:后顶、通天、后溪、神门。偏头痛:太阳、风池、合谷、列缺、阿是穴。治疗结果:以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停止治疗1年后随访无复发为治愈标准。本组21例中1疗程治愈5例,2疗程治愈11例,3疗程治愈5例。  相似文献   

20.
<正> 笔者于1984年12月~1986年11月参加援尼日尔医疗队工作期间,以经络辨证为主,采用循经取穴,针刺治疗各种头痛83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83例中,男42例,女41例。年龄10~20岁6例,21~30岁46例,31~40岁18例,41~50岁8例,51岁以上5例。太阳经头痛7例,少阳经头痛56例,阳明经头痛16例,厥阴经头痛4例。病程在5天以内51例,6~10天11例,11~20天4例,21~30天5例,41~60天1例,2~3个月8例,4个月~5年8例。二、治疗方法1、以疼痛部位分经取穴。后头痛属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