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HBV DNA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400例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检测HBV DNA,并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HBV-M,按照不同的HBV-M模式分组进行分析。结果 131例HBeAg阳性标本中HBV DNA阳性率为100.0%,与HBeAg阴性标本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阳性标本和HBsAg阴性标本比较,HBV DNA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V DNA检测在各种模式的HBV-M阳性血清中检出率相差较大,HBeAg和HBsAg阳性者HBV DNA阳性率较高。说明仅仅依靠HBV-M进行早期诊断以及判断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是不够的,同时检测HBV DNA和HBV-M有助于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乙型肝炎病人及其配偶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方法采用ELISA法和荧光PCR法对316例乙型肝炎病人及其配偶进行乙型肝炎五项指标与HBVDNA定量检测。结果HBVDNA的阳性率和含量在HBeAg(+)与HBeAg(-)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χ^2=31.97、68.79,P〈0.01);HBsAg的相对滴度与HBVDNA的含量关系不密切。乙型肝炎病人配偶HBV感染率为58.2%,有4例HBVDNA含量〉1.0×10^6 copies/L。结论HBeAg与HBV的复制和HBVDNA的高含量关系密切,而HBsAg的相对滴度则不能反映HBV的复制程度及传染性强弱。配偶间的密切接触可以引起HBV感染,但很少导致HBVDNA在体内的存在和复制。  相似文献   

3.
血清中Pre-S1及HBV DNA含量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HBVDNA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226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血清标本同时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Pre—S1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检测和HBVDNA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并分Pre—S1阳性组与阴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re—S1阳性组检出HBVDNA的平均含量是(7.34&#177;0.88)拷贝/mL,阴性组是(5.41&#177;1.14)拷贝/mL。两组比较:HBVDNA的检出率(P〈0.005)和HBVDNA的含量(P〈0.05)差异都有显著性。Pre-S1阳性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组中HBVDNA的检出率为77.11%,Pre-S1阴性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组中HBVDNA的检出率是29.30%,阳性组检出率较高的3种血清学模式是HBsAg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双阳(模式⑤,100.00%),HBsAg、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三阳(模式①,95.98%),HBsAg、HBeAg、HBeAb、HBcAb四阳(模式③,95.OO%);阴性组检出率较高的3种血清学模式是模式⑤(100.00%)、模式③(75.00%)、模式①(63.87%)。结论Pre-S1作为一种新的反映HBV复制状态和传染性的指标,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中具有重要意义,其阳性血清标志物模式患者HBV复制活跃,HBV含量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性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HBV感染者血清HBVDNA与丙氨酸转氨酶(ALT)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08例HBeAg阴性HBVDNA阳性(10^3~10^8copies/mL)HBV感染者血清进行ALT测定。结果乙型肝炎“小三阳”(HBsAg+/HBeAb+/HBcAb+)患者血清ALT增高率:10^3~10^4copies/mL组为56.7%,10^5~10^6copies/mL组为80.5%,10^7~10^8copies/mL组为94.7%;HBsAg+/抗-HBc+患者血清ALT增高率:10^3~10^4 copies/mL组为64.3%,10^5~10^6copies/mL组为83.0%,10^7~10^8 copies/mL组为100.0%。结论HBeAg阴性HBVDNA阳性HBV感染者血清HBVDNA与ALT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因此HBVDNA可以作为HBeAg阴性HBV感染者肝细胞损害程度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少见模式与HBV 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检测77例乙型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含量.结果 对77例乙型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分析得出8种少见血清标志物模式,其中HBsAg、HBsAb、HBeAb、HBcAb阳性的D模式最为常见,HBeAg阳性模式HBV DNA阳性率及含量与HBeAg阴性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BV DNA与HBeAg具有明显相关性(r=0.722),HBV DNA总阳性率为59.74%.结论 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准确掌握HBV复制和人体对其免疫状态,才能科学地指导临床诊治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掌握该地区预手术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及其HBV血清标志物的表达状况.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预手术者静脉血,以ELISA法检测HBV五种标志物.结果 在4 853例标本中,共发现十种HBV血清标志物阳性模式;HBsAg、抗-HBs的阳性率分别为2.25%、20.73%.结论 该地区预手术人群HBV的感染低于全国人口的整体感染水平.手术前HBV的血清学检测非常重要,为防范与化解医患纠纷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HBV病毒载量与血清学标志物和肝功能指标ALT、GGT之间的关系。方法用FQ-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载量、ELISE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及酶法检测肝功能指标ALT、GGT,对222例患者血清标本的上述3种指标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3种常见的血清学模式中,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者(135模式)HBVDNA阳性率为77.8%,肝功能中ALT和(或)GGT异常占54.0%;HBsAg、HBeAb和抗-HBc阳性者(145模式)HBVDNA阳性率为43.2%,肝功能中ALT和(或)GGT异常占48.4%;HBsAg、抗-HBc阳性者(15模式)HBVDNA阳性率为48.4%,肝功能中ALT和(或)GGT异常占45.3%。结论 HBV病毒载量与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之间具有相关性,肝功能指标ALT、GGT与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病毒载量与肝功能指标ALT、GGT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血清中HBV感染模式。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1294名在校学生进行血清HBV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检测。结果1294名在校学生的HBsAg总阳性率为6.57%,抗-HBs总阳性率为32.38%,HBeAg总阳性率为4.17%;单项抗-HBs阳性率为27.20%。HBsAg阳性的感染模式共6种,HBsAg阴性的恢复期模式共7种,以“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大二阳”[HB-sAg(+)、HBeAg(+)]、“抗-HBs(+)”、“抗-HBs(+)、抗-HBc(+)”、“抗-HBs(+)、抗-HBe(+)、抗-HBc(+)”模式为主,约占93.29%。结论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的比例较高,易感者多;重视在校学生HBV感染情况及感染模式的检测,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免疫,对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在中等职业学校流行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几种标志物即乙型肝炎病毒(HBV)两对半(HBV-M)、前S1抗原(PreS1)及HBV DNA检测的相关性。方法HBV-M和PreS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HBVDNA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结果1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M检测中,“大三阳”,“小三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三种典型感染模式为126例,占96.2%;其中72例大三阳阳性病例中PreS1和HBV DNA阳性分别为60例和72例,阳性率分别为83.3%和86.1%,而42例小三阳阳性病例中PreS1和HBV DNA阳性分别为12例和28例,阳性率为28.6%和66.7%;在78例PreS1阳性患者中HBV DNA阳性占68例,其阳性率为87.2%,48例PreS1抗原阴性的患者中HBV DNA阳性为32例,其阳性率为66.7%。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M检测“大三阳”模式中PreS1与HBV DNA均表现高阳性率,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而“小三阳”模式中PreS1阳性率较低,但HBV DNA仍有较高的阳性率,表明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小三阳”模式中HBV DNA检测比PieS1检测更有价值(P〈0.01)。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中PreS1阳性和阴性患者均有较高的HBV DNA阳性率,二者没有明显差异(P〉0.05)。因而,在临床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中HBV DNA可作为检测金标准,而PreS1阴性的患者也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cAg与肝细胞内HBsAg、HBcAg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血清中HBcAg检测方法系RIA法。同时行肝组织活检,对肝组织进行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纤维化程度分期(S),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肝细胞内HBsAg、HBcAg表达。【结果】437例患者血清HBcAg阳性率为86.72%(379/437),肝细胞内HBsAg和HBcAg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82%(410/437)和65.45%(286/437)。血清HBcAg/抗-HBc(-/+)分别与HBcAg/抗-HBc(+/+)和HBcAg/抗-HBc(-/-)组比较,肝细胞内HBcAg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26/50)、66.5%(252/379)、100%(8/8),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BcAg/抗-HBc(+/+)、HBcAg/抗-HBc(-/+)、HBcAg/抗-HBc(-/-)组肝细胞内HBsAg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2%(357/379)、90%(45/50)和100%(8/8)。在G1、G2,G3和G4组中血清HBcAg阳性率分别为75.4%(52/69),83.2%(119/143)、91.3%(136/149)和94.7%(357/379),G1、G2分别与G3、G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05)。在S1、S2,S3和S4组中血清HBcAg阳性率分别为76.2%、87.3%、93.6%和90.0%,S1与S2、S3、S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5-0.005)。【结论】结果提示,HBcAg/抗-HBc(-/+)组肝细胞内HBsAg、HBcAg表达阳性率低。随着HBcAg阳性率的增加,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均加重。血清中HBcAg与肝细胞内HBsAg、HBcAg的表达,与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相关,可作为抗病毒治疗期间观察血清转换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PreS1)抗原及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2013年3~11月,随机选择具有不同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的患者120例进行PreS1抗原及抗体检测,分析PreS1抗原及抗体检测结果与两对半检测结果的关系。结果大三阳及小三阳患者 PreS1抗原阳性检出率为89%和7%,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患者阳性检出率为14%,单纯 HBsAg阳性患者阳性检出率为5%。PreS1抗原与 HBsAg、乙肝 e抗原和 HBcAb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两对半联合PreS1抗原、抗体检测能够更灵敏、准确地反映乙肝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在HBV感染早期诊断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人群中隐匿性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71例重庆黔江区HBsAg阴性住院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结果271例HBsAg阴性人群血清HBV—DNA阳性率为10.7%,HBV-DNA含量均低于10^3 copy/mL。HBV—DNA检出率与性别、年龄无关。在HBV-DNA阳性人群中抗-HBc抗体出现率较高,抗-HBs阳性或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全阴性也可检出HBV-DNA。结论血清HBsAg阴性者存在一定比例的隐匿性感染,对不明原因的肝损害、输血、器官移植等应结合灵敏度高的HBV-DNA检测结果再作判断。  相似文献   

13.
涂少华  朱敏  沈江帆 《检验医学》2011,26(7):452-456
目的评价光激化学发光法(LICA)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的检测性能。方法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定值血清和质控品对LICA检测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的试验性能进行评价;以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为比较对象,对LICA检测453例临床样本HBV感染5项血清学标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LICA对HBsAg的检测下限(LLD)为0.23 ng/mL,批内的总变异系数(CV)〈5%,平均回收率为99.88%。LICA与CMIA检测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的符合率〉95%,而LICA检测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率低于CMI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ICA检测HBV感染HBsAg、抗HBs、HBeAg、抗HBe 4项血清学标志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与CMIA有很高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S/CO值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浓度的关系。方法采集306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的血清样本。采用雅培i2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HBeAg定量检测,采用ABI7300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进行HBV-DNA定量检测。结果 306例HBsAg阳性的血清标本中,HBeAg阳性177例(57.84%);HBeAg阴性而HBV-DNA阳性24例(7.84%);HBV-DNA阴性而HBeAg阳性56例(18.30%)。HBV-DNA浓度为103-107 IU/mL,HBeAg与HBV-DNA浓度呈正相关(r〉0.3,P〈0.05)。结论 HBV-DNA与HBeAg联合检测可更好地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院人群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的分布特征,为乙型肝炎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接受HBV血清学检测的医院人员11 210例,将其按年龄分为:〉0~25岁组(n=3 553)、〉25~50岁组(n=7 65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及Roche Cobas E60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HBV表面抗原(HBsAg)、抗HBV表面抗体(HBsAb)、HBV e抗原(HBeAg)、抗HBV e抗体(HBeAb)及抗HBV核心抗体(HBcAb)。结果 〉0~25岁组、〉25~50岁组受检者HBsAg阳性率分别为16.16%、21.19%。总体HBsAg、HBsAb阳性率及全阴性率为19.59%(2 195/11 204)、37.02%(4 148/11 204)及11.84%(1 327/11 204)。结论医院人群血清HBV标志物分布特征可为采取有效的乙型肝炎防控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HBeAg阴性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脏组织学变化情况。方法对266例行肝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行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HBsAg、HBcAg的变化;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前S1蛋白、HBV—DNA、HBsAg等的变化。按肝组织炎症、纤维化程度分组,比较HBeAg阳性和阴性的分布,并比较肝组织中HBsAg、HBcAg在HBeAg阳性和阴性组的阳性率。结果HBeAg阳性和阴性组肝组织炎症程度分布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c=2.716,P〈0.01)。HBeAg阳性和阴性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Uc=1.493,P〉0.05)。HBeAg阳性组血清前S。蛋白、HBV—DNA及肝组织中的HBsAg、HBcAg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χ^2=8.47~41.29,P〈0.01)。结论HBeAg阳性组肝组织炎症程度高于阴性组。HBeAg阳性组血清前s。蛋白、HBV—DNA及肝组织中的HBsAg、HBcAg等病毒复制指标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 PCR 法(FQ-PCR)检测乙肝病毒 DNA(HBV-DNA)和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ELISA 法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12月在该院检测的653例乙肝患者,先采用 ELISA 法对其血液标本进行 HBV-M 模式定性检测,检测顺序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乙型肝炎 E 抗体(Hbe-Ab)、乙肝表面核心抗体(HbcAb);再采用 FQ-PCR 法进行 HBV-DNA 定量检测,观察不同 HBV-M 模式检测结果。结果 HB-sAg、HbeAg、HbcAb 检测同时阳性简称“大三阳”。大三阳[1(+)、3(+)、5(+)模式]和[1(+)、3(+)模式]的 HBV-DNA 阳性率分别为97.97%、94.74%,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的 HBV-DNA 阳性率(P <0.05)。大三阳的 HBV-DNA 表达水平(5.59×10^6±2.42×10^5)copies/mL,明显高于其他模式(P <0.05)。结论联合 HBV-M 定性及 HBV-DNA 定量检测,对临床早期诊断及用药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免疫标志物(HBV M)和HBV DNA含量的相关性及两种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 M;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标本HBV DNA阳性率高,分别为:Ⅰ组[HBsAg、HBeAg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HBV DNA阳性率98.9%(181/183);Ⅳ组(HBsAg和HBeAg阳性),HBV DNA阳性率96.3%(26/27);Ⅶ组[HBsAg、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和抗-HBc阳性],HBV DNA阳性率100.0%(2/2);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 DNA阳性率也较高,为Ⅱ组(HBsAg、抗-HBe、抗-HBc阳性)60.4%(58/96);Ⅲ组(HBsAg、抗-HBc阳性)50%(10/20);HBeAg、HBsAg阴性有一定的HBVDNA阳性率,但阳性率低,分别为:Ⅴ组(抗-HBs、抗-HBe、抗-HBc阳性)13.3%(2/15);Ⅵ组(抗-HBs、抗-HBc阳性)8.3%(1/12);Ⅷ组(抗-HBs阳性)0(0/26);Ⅸ组(HBV M全阴性)6.7%(1/15)。结论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 M表现模式有关,与HBsAg,HBeAg有良好的相关性,而HBV M阴性的患者也可能有HBV DNA阳性,因此HBV M和HBV DNA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乙型肝炎的检出率,为临床提供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判断以及指导治疗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成都市健康体检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都市健康体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流行病学状况,并为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6月至2007年12月成都市体检人群共计10112人,分别统计年龄、性别、乙型肝炎“两对半”结果和肝功能。结果:成都市健康体检人群HBsAg阳性率为4.62%,男性和女性HBsAg阳性率分别为6.0%和2.96%,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分别占16.1%和83.9%;抗-HBs阳性率为56.94%,乙型肝炎标志物全阴为36.17%。结论:成都市健康体检人群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HBeAg阴性占83.9%。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统计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检查情况,为降低HBV感染率提供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2013年6月1日至2014年5月7日到木里藏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检验科进行HBV血清学检测的4255例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受检的4255例样本中,测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443例,检出率为10.41%;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阳性887例,HBsAb阳性率20.85%;HBV标志物五项全阴者为2839例,占总人数的66.72%。结论该地区存在感染的概率较高,建议有关部门加大民族地区的预保资金投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没有保护性抗体的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接种或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