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抑毒调平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中草药制剂抑毒调平液改善肝功能和抗乙肝病毒作用。方法 :60例慢性乙型肝炎 (中度 )患者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 (每组 30例 ) ,分别口服抑毒调平液和安慰剂。收集治疗前、治疗后及停药 3月末空腹血清标本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 -M) :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多聚酶链反应 (PCR)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进行HBVDNA定性检测。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改善肝功和HBeAg、HBVDNA阴转率方面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抑毒调平液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者的肝功能 ,有确切的抗HBV作用 ;有明显的后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 M )表达模式与重建乙型肝炎的关系 ,有利于重型肝炎的早期诊断。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95例重型乙肝患者血清HBsAg、抗 HBs、HBeAg、抗 HBe、抗 HBc、抗 HBcIgM。 结果  95例患者HBV M表达模式以HBsAg、抗 HBc阳性率最高 ,为 4 2 .1% ;其次为HBsAg、抗 HBe、抗 HBc,阳性率为 2 8.4 %。HBV M中HBSAg、HBeAg、抗 HBe、抗 HBc各项阳性率分别为 95 .8%、15 .8%、34.7%、98.9% ,HBeAg阳性存活组与未存活组的S/N值分别为 2 5 .0 2± 15 .87、2 8.5 1± 15 .2 5 ,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患者感染HBV后其标志物表达模式HBeAg阴性与重型肝炎有密切相关性 ;HBV复制指标HBeAg阳性值高低并不影响重型乙型肝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reS1与乙肝两对半(HBV免疫标志物)的相互关系、评价其临床义.方法 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247例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不同标志物的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reS1与HBV血清标志物进行比较.结果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组PreS1的阳性率为87.1%,HBsAg和HBeAg阳性组PreS1的阳性率为77.7%,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中PreS1阳性率为52.8%,说明部分HBeAg阴性患者仍有病毒复制.结论 前S1蛋白在HBV感染早期就可检出,它能敏感地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有助于乙型肝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关系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2)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538例乙型肝炎患进行HBV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乙肝两对半)检测。(3)结果 前S1抗原在HBeAg阳性组合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合(P<0.01),在HBeAg阴性组合中前S1抗原多存在于抗HBe阳性血清组,明显高于抗HBe阴性血清组(P<0.01)。在136例HBsAg阴转且含不同抗体组合中均未检出前S1抗原。(4)结论 血清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有不同的相关性,其结果对乙型肝炎在临床上的病情分析,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乙肝重叠丁肝感染对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模式的影响。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进行血清乙肝、丁肝标志物的检测。结果 :1387例乙肝HBsAg(+)患者中有 77例重叠感染丁肝 (77/ 1378) ,其血清乙肝标志物检测表现为感染状态HBsAg、HBeAb、HBcAb阳性 (14 5 )为主要模式 ,明显高于感染状态HBsAg、HBcAb(15 )和HBsAg、HBeAg、HBcAb(135 )阳性模式 (χ2 =11.6 5 ,P <0 .0 1)。结论 :①乙肝重叠丁肝感染 ,慢性乙肝明显多于急性乙肝感染 ;②HDV对HBV的复制作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能促使HBeAg阴转 ,血清检测表现为 (14 5 )结果 ,且重叠感染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χ2 =7.6 3,P <0 .0 1) ,中老年多于青壮年。  相似文献   

6.
薛暄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3741-374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在HBV血清标志物模式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53例患者血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病毒(Pre-S1Ag)6种免疫指标的表达。结果:HBs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61.8%,前S1抗原在HBeAg阳性组中的检出率为84.4%,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中的检出率(4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作为一种新的反映HBV复制状态和传染性的指标,与HBeAg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弥补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不足,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HBV)在一般人群中的感染率高达55%左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慢性携带率约9%.长期以来,HBeAg阳性一直被作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存在及复制的重要标志.有研究表明,即使血清中HBeAg阴性,也并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1].  相似文献   

8.
袁平戈 《肝博士》2006,(2):22-23
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 后,HBV感染者血清中可检出HBV 标志物,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 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和乙型肝炎核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江门市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模式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双重感染情况,进行血清病原学检测。方法选取774例HBV感染阳性血清,同时用ELISA方法作抗-HCV检测。结果对1998年7月~2003年12月间体检中检出的774例标志物阳性血清归类分析,发现有18种HBV感染模式,其中以HBsAg、HBeAb、HB-cAb和HBsAg、HBeAg、HBcAb为多见,阳性构成比分别为42.38%和29.97%。在HBV感染中HCV感染的检出率为11.63%。不同HBV感染模式组别的抗-HCV阳性率差异有显性意义(x^2=24.38,P<0.001)。结论既往感染过HBV,不仅没有交叉免疫力,而且重叠感染HCV的危险性增加,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HBsAg阴转病例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特点,探讨影响HBsAg阴转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3年间收治并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CHB患者61例,对其中发生HBsAg阴转的病例进行临床、实验室指标等分析.结果 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61例患者中,5例发生HBsAg阴转(占8.2%),56例未阴转(占91.8%);HBsAg阴转组平均年龄(26.5±7.5)岁,HBsAg阳性史平均(4.3±1.7)年;HBsAg未阴转组平均年龄(35.7±8.3)岁,HBsAg阳性史平均(6.7±2.8)年.阴转组基因分型均为B型,HBV DNA滴度治疗前较未阴转组低,未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无乙肝家族史,既往未用过抗病毒药物治疗,治疗前均为HBeAg阳性的乙型肝炎.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抗病毒治疗CHB可以获得HBsAg的阴转,HBsAg的阴转可能与患者的基因分型、HBV DNA滴度、年龄、HBsAg阳性史、家族史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HBV转染及缺氧应激对HepG2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常氧与缺氧条件下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及HepG2.2.15细胞,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两株细胞形态学变化,在不同时间点(2、6、12、24、48h)检测二者在不同条件下VEGFmRNA及蛋白表达的差异.用Westen-Blot法检测VE...  相似文献   

12.
用ELISA测定181例各型HBV感染者血请中HDV标志物,结果HDVM阳性57例,阳性率为31.49%。各型肝炎间HDV感染卒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依次为SH>LC>CAH>CPH>AH>ASC。用异羟基洋地黄毒试元标记的HBVDNA探针测定其中57例HBV/HDV及单纯HBV感染病人血清中HBvDNA及其含量,结果HBVDNA的检出率在HBV/HDV组(67.92%)明显低于单纯HBV感染组(84.62%)(P:0.0152),且前组中HBVDNA含量也明显低于后组(P<0.05)。以上结果提示:HDV感染多见于严重的及慢性肝脏疾病;在HBV/HDV感染的急性期,HBV复制受到抑制;而在重症型、慢性期和肝硬化时则未见这种抑制现象,说明在HBV/HDV感染的不同阶段可表现出不同的病毒复制现象。  相似文献   

13.
采用以重症病毒性肝炎(重肝)病人入院后首次实验室测定值为基线于病程中动态比较分析影响重肝病人预后的各顷指标的方法,对57例住院死亡的重肝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初步认为:胆红素量及其上升速度、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固醇、白蛋白和血小板进行性下降;胆凝交叉现象与重肝病情呈正相关。上述指标在病程中的升降对于预后判定意义甚大。GPT活性值,胆酶分离现象与重肝病人病情不相平行。白蛋白浓度对短期内死亡病例的预测意义亦较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用ELISA法测定人血清中乙型病毒性肝炎五项指标(即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在对1557人次血清样本的测定中出现的3种检验结果的组合形式加以分析。并建议乙肝“两对半”的检测应作为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一项常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病人中HBV、HCV、HDV和HGV四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和重叠感染和慢性肝炎的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肝炎病人136例,应用PCR方法检测HBVDNA、HCVRNA、HDUVRNA和HGVRNA,用ELISA法检测HBV、HCV、HDV和HGV其他血清学标志物。结果:上述四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模式为::HBV、HBV+HCV、HBV+HDV、HBV+HGV、HCV和HBV+HC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HBV前C/C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pSiHBV/C,和含HBV前C/C基因(e抗原基因)及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pEGFP—HBVC(1或4),共转染真核细胞,观察RNA干扰对HBVe抗原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脂质体共传染pSiHBV/C和pEGFP—HBVC真核细胞,通过观察荧光强度及利用蛋白免疫印迹进行半定量分析来检测RNA干扰作用对HBV e抗原基因表达的抑制效果。结果:针对HBV前C/C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pSiHBV/C与pEGFP—HBVC共转染真核细胞后,可明显抑制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在细胞水平上,针对HBV前C/C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pSiHBV/C产生的siRNA可特异的抑制HBV e抗原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甲乙丙三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国产试剂盒 ,采用EIA法对 515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同时测定了甲乙丙三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结果 在抗 -HAVIgM阳性和阴性者之间 ,HBsAg、HBeAg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HBsAg阳性者的抗 -HAVIgM阳性率和抗 -HCV阳性率显著低于HBsAg阴性者 (分别为 4 .0 %对 2 3.5%和 3.4 %对 2 4 .2 % ,P <0 .0 0 0 1) ;HBeAg阳性者的抗 -HCV阳性率明显低于阴性者 ( 1.3%对 14.0 % ,P <0 .0 0 0 1) ;抗 -HCV阳性者的HBeAg阳性率明显低于抗 -HCV阴性者 ( 9.6%对 32 .8% ,P <0 .0 1)。结论 HBV复制与HCV感染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交互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增殖与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ASC)外周血中Toll样受体2(TLR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分离乙肝病毒携带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TLR2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用RT-PCR方法检测TLR2的mRNA水平;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携带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中TLR2活化后产物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HBV复制活跃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2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表达明显低于HBV复制不活跃组和健康对照组;HBV复制活跃组血清中TNF-α水平显著低于HBV复制不活跃组。结论: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的表达及活化与乙肝病毒的增殖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180名经血库用RPHA法筛检HBsAg为阴性的献血员使用ELISA法检测六项HBV血清标志物,总感染率为38.67%,具有传染性标志物的检出率为12.39%,多聚人血清白蛋白受体阳性率为1.08%。建议用灵敏度高的ELISA或RIA法筛检献血员,把HBsAg、HBeAg、抗—HBc作为必查项目,严防HBY通过输血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