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难辨梭菌分子分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辨梭菌,抗生素相关腹泻及伪硬性结肠炎的感染因子,是医院内获得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因,并已造成多起老年病人及免疫低下病人的暴发流行。分子分型方法,全细胞可溶性蛋白图谱分析技术,基因组核酸酶切电泳,脉冲场凝胶电泳及PCR分型技术。对确定难辨校菌流行标,控制其传播,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难辨梭菌感染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辨梭菌是伪膜性结肠炎及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实验室诊断难辨梭菌的传统方法:细菌培养和组织培养检测毒素。细菌培养敏感,但时间长,缺乏特异性。组织培养高度敏感,高度特异。但设备条件及技术水平要求高。新近开发的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快速检测难辨梭菌毒素,是缺乏组织培养条件的小型实验室首选方法。分子诊断技术,如基因探针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极有价值地充实了难辨梭菌的常规诊断。使难辨梭菌感染的诊断迈上新的  相似文献   

3.
难辨梭菌感染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辨梭菌是伪膜性结肠炎及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实验室诊断难辨梭菌的传统方法:细菌培养和组织培养检测毒素。细菌培养敏感,但时间长,缺乏特异性。组织培养高度敏感,高度特异。但设备条件及技术水平要求高。新近开发的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快速检测难辨梭菌毒素,是缺乏组织培养条件的小型实验室首选方法。分子诊断技术,如基因探针技术,聚合酶性反应极有价值地充实了难辨梭菌的常规诊断。使难辨梭菌感染的诊断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4.
<正>老年住院患者由于其免疫功能低下,是难辨梭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 diffcile-associated diarrhea,CDAD)的高危人群,但目前对其免疫状态的研究分析尚少,为此本研究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住院的CDAD相关性腹泻老年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和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分析难辨梭菌相关性老年腹泻患者的免疫状态。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烨  王浦 《临床荟萃》2018,33(5):390
艰难梭菌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及伪膜性肠炎等医院获得性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近些年高致病性BI/NAP1/027核糖体分型成为流行菌株,时常出现感染爆发流行,复发率及病死率呈上升趋势,造成极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损失。因此,重视起艰难梭菌感控是必要的。疫苗研究是防治艰难梭菌的重要手段,国外研制艰难梭菌疫苗近20年,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将对艰难梭菌预防及疫苗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期望能为临床医师和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现状,并分析分离菌株的核糖体分型情况。方法收集161例住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艰难梭菌毒素基因PCR检测,同时进行产毒培养法,并比较2种方法的一致性;对分离的艰难梭菌进行核糖体分型。结果艰难梭菌产毒培养法阳性率为9.94%(16/161),粪便艰难梭菌毒素基因阳性率为9.94%(16/161),2种方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P0.05),一致性较好(Kappa0.75)。培养所得18株艰难梭菌中A、B毒素基因均阴性的2株(11.11%),tcdA~+tcdB~+产毒株15株(83.33%),tcdA~-tcdB~+1株(5.56%)。18株艰难梭菌核糖体分型分为16种型别(GS1~GS16),未发现核糖体分型027型菌株。结论艰难梭菌粪便毒素基因PCR检测可用于临床诊断,未发现本院艰难梭菌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7.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或结肠炎,因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而日益增多并逐渐为人们所注意。近年来对其病原学有了新的认识,一般认为难辨梭菌(Clostridiumdifficile)为其主要病原菌。选择性培养基甲氧头孢霉素—环丝氨酸—果糖琼脂(简称CCFA,下同)的出现,大大方便了从粪便中分离难辨梭菌。以后又有人倡用加有牛磺胆酸钠的CCFA(简称TCCFA),  相似文献   

8.
导读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媛 《疾病监测》2021,36(4):318-318
正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全称难辨梭状芽孢杆菌,革兰阳性菌,是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医疗机构相关性腹泻的重要病原。2016年,Lawson PA等根据基因型等将Clostridium difficile重新命名为Clostridioides difficile,虽然有些学者认为两个名字都可以使用,但目前国际主流杂志和学术团体都已采用Clostridioides difficile。国内也有学者建议将艰难梭菌改为艰难拟梭菌。  相似文献   

9.
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 difficileassociated diarrhea,CDAD)是由艰难梭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典型的CDAD可表现为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nous colitis,PMC)。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又称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是一种芽孢状革兰阳性厌氧杆菌,通过粪一口途径传播。正常肠道菌群有一定的抵御病原体的能力,称为定植抗力(colonization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难辨梭菌感染患者的特点和临床表现,规范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案。方法选取航天中心医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进行粪便难辨梭菌毒素A/B检测的357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难辨梭菌毒素A/B阳性患者238例(难辨梭菌阳性组),难辨梭菌毒素A/B阴性患者119例(难辨梭菌阴性组)。采用两步夹心法和终点荧光检测相结合的技术检测难辨梭菌毒素A/B,搜集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发病及复发危险因素相关信息、相关辅助检查指标情况、临床表现、治疗用药和临床转归等,根据2010年美国卫生流行病学和美国感染性疾病协会的临床实践指南标准对患者进行疾病严重程度分类,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航天中心医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难辨梭菌感染(CDI)患者最多的4个科室分别为老年科、肾内风湿免疫科、血液科和消化科;91.6%CDI患者发病前曾使用过至少1种抗菌药物,66.4%CDI患者发病前曾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全身及胃肠道免疫缺陷人群在未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下易感染难辨梭菌;所有患者中,重型CDI 1例,肠梗阻4例,复发14例;治疗最常用的手段为益生菌、止泻药、万古霉素、甲硝唑、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结论全身及胃肠道免疫抑制、胃肠道黏膜损坏、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为CDI易感人群,与指南相比,本院治疗方案中的止泻药和益生菌应用比例较高,益生菌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1.
产气荚膜梭菌是自然界常见的致病菌,广泛分布于人类和动物的胃肠道、食品和环境中,已被美国、欧盟部分国家及日本列为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在全球呈上升趋势。 目前该菌的分子流行病学方面研究较多,常用的分子分型方法包括脉冲场凝胶电泳、多位点序列分型、核心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毒素分型等。 分子分型技术对研究产气荚膜梭菌的暴发溯源、流行情况、遗传演化规律与种群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分子分型方法的不断创新与改进能够提高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检测与诊断的有效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院内艰难梭菌毒素分离株的毒素情况,对核糖体分型展开研究。方法:抽选出100例腹泻病住院患者未成形的大便制成标本后,完成艰难梭菌的分离培养,鉴定菌落;提取出菌株DNA,并采用PCR法扩增毒素基因tcdA和tcdB;并对核糖体进行分型研究。结果:100例患者培养阳性率为15.00%,共分离出55株艰难梭菌,产毒株占比83.64%;毒素类型集中为A+B+型,占比54.55%;核糖体分型检测相对优势为R4型占比18.18%;R8型占比21.82%。结论:A+和B+毒素型为主要艰难梭菌型;住院腹泻患者主要为院内感染,核糖体分型未提示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3.
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是人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使用抗菌药物后可导致该菌过度生长。1978年起认识到艰难梭菌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有关。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全球范围内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 difficile associated diarrhea,CDAD)的发生率不断增高。近年来发现CDAD可出现爆发流行,其流行株出现基因变异,产生毒素的能力增加,患者病死率增高,引起医学界的重视。以下对CDAD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日益受到关注.3%~29%的住院患者在接受抗生素治疗后出现腹泻.难辨梭菌相关性疾病(clostridium difficile-associated disease,CDAD)的病死率为6%~30%.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难辨梭菌鉴定培养基(CDIF)的应用价值。方法用方法学评估研究。对临床收集的255份粪便标本同步进行CDIF培养基和环丝氨酸-头孢西丁-果糖琼脂培养基(CCFA)培养,并对CDIF培养基上的所有菌株及CCFA培养基上的典型菌株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结果 255份粪便标本中,经CDIF培养24 h后出现典型菌株64株,经质谱鉴定为难辨梭菌58株;另有3株无色透明菌落的菌株被质谱鉴定为难辨梭菌。以质谱鉴定结果为参考,CDIF培养基对难辨梭菌鉴定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58/61)、96.9%(188/194)、90.6%(58/64)和98.4%(188/191)。CCFA培养48 h后生长的典型菌株经质谱鉴定为难辨梭菌61株。CDIF培养基和CCFA培养基上经质谱鉴定为难辨梭菌的菌落中,分离单一菌种比例分别为80.3%(49/61)和77.0%(47/61);CDIF培养基上菌落生长密度高于CCFA培养基。结论 CDIF培养基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的特点,为难辨梭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歩研究上海仁济医院炎症性肠病患者中艰难梭菌的分子流行特征,为炎症性肠病患者中艰难梭菌感染的监控提供证据。方法对2014年6月-2015年6月的222份炎症性肠病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艰难梭菌毒素检测和厌氧培养。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分型,传统PCR方法检测其毒素基因,琼脂稀释法检测艰难梭菌体外药物敏感性,同时对炎症性肠病患者所在病房进行环境中艰难梭菌检测。结果222份粪便标本中艰难梭菌的检出率为13.5%(30/222),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艰难梭菌检出率为15.7%(22/140)和9.8%(8/82),病房环境共检出4株艰难梭菌。MLST分型22株艰难梭菌为14种ST型,主要型别为ST54型。PCR检测毒素基因显示;TaM+raffl+菌株为主(72.7%,16/22),未检出二元毒素。22株艰难梭菌对氯霉素、四环素、氨苄西林、甲硝唑、万古霉素和美罗培南均敏感,对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为63.6%,8株对莫西沙星耐药。结论炎症性肠病腹泻患者中艰难梭菌毒素基因以TcdA+TcdB+型为主,菌株克隆以ST54型为主,该型菌株在病房环境中也有检出。应当密切监测炎症性肠病患者中艰难梭菌的感染毒素基因。  相似文献   

17.
艰难梭菌以芽孢的形式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并定植于肠道,是院内感染性腹泻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及高毒力菌株的暴发流行,艰难梭菌感染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日益增加,给临床诊疗带来严峻的挑战,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焦点问题。本文对艰难梭菌感染诊断相关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艰难梭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基础。  相似文献   

18.
自1897年van Ermengem分离并报道了可形成孢子的肉毒梭菌导致人类中毒以来,研究人员通过血清中和方法发现自然界中存在7种不同型别的肉毒梭菌。 随后,再次应用血清学方法又发现了可产生双价毒素Ab、Ba、AB、Af和Bf等肉毒梭菌。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完善,通过提取肉毒梭菌基因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不仅可识别不同血清型肉毒毒素的基因组成,也可开展核酸或蛋白质分子水平的分型研究。 相比血清中和分型方法,这些新涌现的分型技术和方法不仅可解开血清学分类中遇到的难题,更可快速准确地鉴别肉毒梭菌导致的食物或药物中毒,并追踪源头及应用相应药物治疗。 此外,不同分型方法对于肉毒梭菌菌种鉴定和使用,新型毒素的研发都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难辨梭菌可引起人类肠道疾病特别是伪膜性结肠炎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通常的鉴定方法需用EIA检查毒素A或用组织培养法检查毒素B.初步考虑该菌的感染可依粪便的气味(马粪味)和在紫外光下(360nm)出现绿色荧光.确认试验需用气液色谱法、成套生化反应板法和生化试荣法,但较费时且难辨梭菌生化反应不活跃.作者等将亮氨酸氨肽酶(LA),酸性磷酸酶(AP),靛基质(I)β—半乳糖苷酶(BG)和脯氨酸氨肽酶(PA)的底物吸附到有形塑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中国部分地区5岁以下腹泻患儿分离的艰难梭菌的分子型别和耐药特征,为后续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2010-2020年云南、山东、上海、陕西、河南和北京6省市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通过厌氧培养分离和鉴定艰难梭菌.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进行毒素基因检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核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