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肺痈 此病早先见于仲景《杂病论》,病因:1.是风寒犯肺。2.是外热不解,内热壅闭,热伤血脉,蕴结成痈。3.是咳喘胸满,振寒脉数,口干不渴,吐腥臭浊痰,久则吐脓痰如米粥状等证状,足见细致非常。又名肺疽,外科书一称内痈。  相似文献   

2.
3.
喉源性咳嗽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咳嗽为气道的主要防御机制,通过咳嗽反射能有效地清除过多的支气管分泌物或异物,但无异物及分泌物时,则咳嗽可能另有原因,每与咳嗽反射的敏感性增高有关。著名中医耳鼻咽喉科专家于祖望教授曾在其1985年所著《喉科学》中提出“喉源性咳嗽”这一病名。为了探讨喉源性咳嗽的病理机制,笔者近5年来对220例喉源性咳嗽患者进行了病因学调查,并且进行了纤维喉镜检查,直观地发现该病的病位在咽喉,为本病的确立提供了可靠的病因学依据。亚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系门诊病人,患者中男性152例,女性6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83岁,平…  相似文献   

4.
咳嗽是临床常见病症,颜正华教授按照中医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治疗咳嗽病,疗效显著。颜正华教授治疗咳嗽病经验如下:风热袭肺之咳,宜清润并行;风寒犯肺之咳,宜宣降并施;寒饮化热之咳,宜寒热兼投;肺阴亏虚之咳,宜气阴并益;腑气不通之咳,宜通便止咳;痰浊壅肺之咳,宜健脾化痰;同时讲求用药轻灵,平中见奇。  相似文献   

5.
(1)辨证论治的客观检查指标的局限性:四诊所收集的疾病的资料,是辨证论治的依据,但四诊的客观指标是不严格的,除舌诊、某些脉象及局部触诊,有严格的客观指标而容易掌握外,其他检查都是依据医、患双方的主观感觉。由于医生的责任心、检查方法、角度不同,所以同一症候,经不同的医生辨证,往往得出不同的结论,有的认为是寒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林国彬副主任运用杏苏散治疗岭南地区小儿咳嗽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门诊学习,整理相关病例资料,从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杏苏散的组方特点和古今运用、杏苏散在小儿咳嗽病中的运用及加减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总结林国彬老师运用杏苏散治疗岭南地区小儿咳嗽病的临床经验,并附3则验案以验证。[结果]林老师认为岭南地区夹湿夹热的气候特点影响着小儿的体质,加之喂养不当或治疗失宜,极易形成"外感风寒、内有痰湿"或"外感风寒,痰湿郁热"之咳嗽病证。治疗上以外散风寒、内化痰湿/痰热为法,临证施治,灵活加减,宣肺止咳的同时兼顾岭南地区小儿湿热的体质,对治疗本病及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明显。所举医案,具体展示了上述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结论]林老师根据岭南地区特殊的气候特点和小儿咳嗽病的特殊病机特点,辨证采用杏苏散加减治疗,扩大了杏苏散的使用范围,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王真教授运用威灵仙治疗咳嗽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侍诊,分析归纳王真教授在治疗咳嗽时运用威灵仙的经验。总结威灵仙适应的常见证型,包括风咳证和痰瘀互结证,分析两种不同证型的病因病机及治法,并附典型案例以资验证。[结果]王真教授认为风咳以风邪为病因,当从风论治,威灵仙具有良好的祛风作用,可有效缓解支气管痉挛所致的咳嗽。痰瘀互结型咳嗽以痰、瘀为病因,治疗上当活血化瘀、顺气化痰,威灵仙性善走,通经达络,去心膈痰水,可缓解患者咳嗽咳痰、气急等症状,改善痰瘀互结型咳嗽。治疗上随症加减,取得了较好疗效。所举医案,具体展示了上述辨证思路和治疗经验。[结论]王真教授运用威灵仙治疗咳嗽,区分风咳证和痰瘀互结证,中病即止,疗效显著,其临床经验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8.
辨证论治的基本精神,是对具体病情作具体的分析,根据实际病情进行具体治疗。所以,辨证论治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证”的可变性“证”是“征候”,即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所出现的各种症状的概括。疾病发展的阶段变化了,反映这一阶段的征候也随之而变,因此,证有可变性。  相似文献   

9.
历代医学家在运用辨证论治的实践中,总结了一些带规律性的原则,掌握这些原则,有助于正确进行辨证论治,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一)治病求本治病求本,是个重要原则。辨证论治的目的,在于深入认识疾病的本质,“求本”就是通过辨证,从疾病反映的许多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正常情况下,一定性质的疾病,必然会出现一定的证候特征,例如出现怕冷,面色(白光)白,喜热,舌苔白,脉迟等症状,显然是里寒  相似文献   

10.
搜集历代医家治疗咳嗽病的医案,对搜集到的医案经数据标准化处理后建立药物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链接图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总结出治疗咳嗽病常用药物有苦杏仁、炙甘草、茯苓、半夏、川贝母等88味,常用药对有半夏合茯苓、枇杷叶合苦杏仁等44对,常用名方有小青龙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等30首。  相似文献   

11.
12.
中医诊断是从整体出发,辨识四诊所搜集的症状和体证等临床资料,以确定证候。每一症状和体征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这此临床意义在诊断过程中并非是绝对的,临证每见特殊情况,因而重在辨证论治,不能固守常规。 1.拒按并非皆实证:王××,女,43岁。胃脘胀痛3年,纳少乏力,苔薄脉细,腹诊剑下偏右腹直肌紧张拒按,全腹软弱,既往有溃疡病史。前医投疏肝和胃效果不显。根据其腹力软弱,结合脉症,诊为中气虚,改投黄芪建中汤温建中气。前后服15剂,痛止纳增,精力尚可。腹痛的虚实固然以喜按拒按分辨,然而腹力的强弱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13.
14.
《内经》是辨证论治之鼻祖。《内经》确定辨证论治的理论原则:“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内经》建立了辨证方法的基本模型,以咳嗽为例析脏腑辨证施治;病因辨证,惯称辨证求因,在诊断学中多不论述,《内经》中虽无专论,其实际内容为病因辨证论治奠定了理论基础;《素问·热论》、《灵枢·经脉》篇又是六经和经络辨证的核心。《内经》关于辨证论治的思想异常丰富,不止一次的提出“同病异治”;特别强调“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要求做到“求其属”和“适事为故”等治疗原则、法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辨证论治,运用中医理法方药治疗偏头痛。方法:将临床中常见的偏头痛分为五型;(1)风邪侵袭,气郁不宣,方用散偏汤。(2)肝胆风火,上扰头侧,方用龙胆泻肝汤。(3)胃火热盛,上蒸于头,方用竹叶叶石膏汤。(4)痰浊湿气,上扰清窍,方用二陈汤。(5)外伤瘀血,经络阻滞,方用通窍活血汤,并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对方药进行增减。结果:各型偏头痛患者均能在服用3-10剂方药后,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满意。结论: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疾病,西医药尚无特效药的及手段。在此前题下运用中医药治疗,不失为一种取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肾炎,祖国医学认为(尸专)于“水气”,“风水”、“阳水”、“阴水”等疒证范围之内。它是临床常见疒,合并症比较多,对人体健康危害也比较大。一、疒因疒机: 引起肾炎的疒因有多种,大致为外(于心)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内为志所伤,以及饮食不节、房劳、久疒肾亏等因素所造成。 1、外(于心)风寒,卫气被遏,肺气失(宀一),不能行气化水,水气泛澜,形成全身水肿,称为“风水”。内经疒机十九条“诸寒收引,皆(尸专)于肾”。  相似文献   

17.
小儿哮喘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小儿哮喘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的分析,结合小儿体质及多年临床经验将小儿哮喘分为喘前期、发作期、缓解期和稳定期,并分别施以理、法、方、药,取得了较好疗效,因证论法,并举病案予以佐证。  相似文献   

18.
辨证论治肝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病现代医学分别称为病毒性肝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硬化腹水,以及肝脓肿等。中医分别归属于黄疸、胁痛、鼓胀等兼症范畴。1病因分析肝病的发生近10余年已超过其它重症疾病。其中病毒性肝炎影响面较广,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乙肝病毒是导致肝病发生的罪魁祸首。肝炎病毒是导致肝病发生的直接原因,但除病毒传播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如七情内伤、六气为淫,肝经的郁滞也会导致肝病的发生。此外肝脏还受到其他脏器的病理影响,如心血的不足可使肝失所藏,肝阴亏耗,致疏泄失司;肾阴不足则水不涵木,津血失养而风木躁动;又肺气不清,浊邪而淫,…  相似文献   

19.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法则。运用中医的诊断方法,对病人的复杂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这是辨证;进而针对辨证结果,根据中医的治疗原则,立法、选方、遣药,这是论治。辨证论治也就是中医在临床工作中理论联系实践的体现和理、法、方、药的紧密结合,例如失眠患者,症见心烦、失眠、面赤、口渴、口舌生疮、小便灼痛、舌质红、脉数等,经过分析、综合、判断为“心火亢盛”证,当立清心泻火法,选用“导赤散”方加黄连等。这样,环环扣紧。丝丝入扣,能收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临床表现与祖国医学的胸痹(或真心痛)极为相似。冠心病人因机体,机能状态不同,临床症状和体征也产生明显差异,因而中医治疗冠心病均采用分型论治。近年来我院对210例冠心病人分型治疗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