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间质干细胞在神经损伤后组织修复与功能重建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来源广泛,可取自骨髓、脐带血、外周血、肌肉、骨骼、软骨、腱、脂肪、血管利用MSC在体外具有贴壁生长的特性将MSC从中分离出来,这种分离出来的细胞具有干细胞持续增殖和多向分化的特性,可跨胚层分化,能够分化成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造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肌细胞,而且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弱。动物实验表明MSC移植对神经损伤的治疗有潜在优势。国内外众多研究已取得可喜的进展,并对其治疗机制做出初步的阐述,主要有以下两方面:①MSC在诱导剂、细胞因子和微环境等因素作用下,能直接分化为神经细胞,重建神经环路移植。②MSC的营养支持在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rn cells,MSC)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存在于骨髓中的间质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向其他组织细胞转化的能力。它提供了造血干细胞的微环境,支持造血系统的再生和修复。同时MSC不表达MHC—Ⅱ类分子,属于低免疫原性细胞,在异体组织内不易引起免疫排斥反应。在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MSC能够促进造血重建、免疫重建及减轻GVHD。本文就MSC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狼疮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及免疫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间质干细胞(MSC)具有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肌细胞、骨髓基质细胞、肝脏细胞和神经细胞等多种细胞分化的一类多能干细胞[1].……  相似文献   

4.
间充质干细胞对移植免疫效应细胞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由于有较低的免疫原性和对异基因活化的淋巴细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其在移植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MSC对移植免疫细胞调节,诸如MSC在移植免疫调节中的作用,MSC对细胞免疫的调节(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细胞凋亡和MSC对淋巴细胞的调节机制),MSC对DC免疫调节作用和MSC对NK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等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间充质干细胞在造血调控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间充质干细胞(MSC)作为造血微环境主要细胞成分的来源,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通过与造血细胞直接接触、分泌细胞外基质及多种细胞因子维持造血微环境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进而实现对造血的精细调控。本文结合近几年来国内外MSC的研究进展,就MSC在造血调控中的作用,诸如MSC分泌多种支持造血的细胞因子,MSC表达与造血细胞相互作用的黏附分子,联合移植MSC对造血重建的支持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存在于骨髓中的间质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向其他组织细胞转化的能力。它提供了造血干细胞的微环境, 支持造血系统的再生和修复。同时MSC不表达MHC-Ⅱ类分子,属于低免疫原性细胞,在异体组织内不易引起免疫排斥反应。在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MSC能够促进造血重建、免疫重建及减轻GVHD。本文就 MSC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对树突状细胞(DC)分化、成熟和细胞因子分泌及其对DC辅助T细胞杀伤骨髓瘤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将从MM患者骨髓来源的MSC、正常供者外周血来源的DC及骨髓瘤细胞系U266细胞进行混合培养。流式细胞术测定DC的免疫表型,ELISA法测定上清液IL-12的含量,Annexin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测定骨髓瘤细胞凋亡比例。结果MSC能抑制rhTNF-α诱导的不成熟和成熟DC的CD1a、CD11c、CD80、CD86和HLA-DR表达(P〈0.01),并显著减少成熟DC分泌IL-12(P〈0.01)。MSC可以下调成熟DC的CD83表达,使其趋于不成熟状态(P〈0.01)。与未加入MSC组相比,MSC混合培养组凋亡骨髓瘤细胞明显减少(P〈0.01);比较MM患者与正常供者骨髓来源的MSC对DC辅助T细胞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前者U266细胞凋亡比例比后者明显减少(P〈0.01)。结论MM患者骨髓来源的MSC可以抑制DC的分化、成熟和分泌细胞因子;无论是MM患者或正常供者骨髓来源MSC均可以抑制DC辅助T细胞对骨髓瘤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且MM患者来源的MSC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8.
人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活性与干细胞移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类主要来源于成人骨髓、脂肪和几种胎儿组织,遗传背景稳定,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在体外扩增的非造血组织干细胞。MSC除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参与受损组织重建,还具有重要的“免疫逃避”特性和免疫调节功能,而被认为是同种异基因细胞移植领域中的理想备选细胞。MSC被认为是骨髓基质的前体细胞,参与构成支持造血的微环境,促进造血干细胞(HSC)增殖并可能促进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的细胞植活。体外实验已证实MSC能抑制T细胞增殖,诱导T细胞无反应性和影响抗原呈递细胞(APC)的成熟及功能;而在狒狒的体内实验中,输注来源于移植供者或第三方的MSC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不匹配的皮肤移植物被排斥的时间明显延迟。如果将MSC在体外和动物实验中所反映出的免疫抑制作用顺延,在人类,它们也许可用来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防止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9.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类非造血来源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如易于从多种成体组织中获得,方便在体外培养扩增,避免免疫排斥反应和归巢能力,使得MSC在肿瘤和大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MSC具有对肿瘤明显趋向性的归巢能力,其通过细胞载药的形式可以实现抗肿瘤药物的主动治疗效果,为MSC在肿瘤靶向递药系统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然而,这些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可能产生安全隐患即自发的恶性转化,体内移植后可能出现致瘤性风险,其恶性转化的机制可能涉及端粒的相对长度、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等。因此,虽然MSC具有巨大的肿瘤治疗的潜力,但同时也有促进肿瘤进展的风险,这显示了MSC在肿瘤治疗中的双面性,基于此,目前MSC应用于临床治疗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本文就MSC的生物学特性、归巢机制、MSC对肿瘤生物学的影响和MSC用于肿瘤治疗的现状及局限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多普勒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联合激光血运重建术(TMLR)治疗急性心肌缺血效果。方法建立32只新西兰大白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为对照组、MSC移植组、TMLR组及联合治疗组,于心肌梗死前、心肌梗死后及治疗后测定射血分数(EF)、室间隔基底段及心尖段的位移(D)和应变(S)。治疗后4周处死动物行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及测量毛细血管密度。结果心肌梗死后EF、梗死部位D及S值显著下降。治疗后,MSC移植组及联合治疗组EF、梗死部位D及S值治疗后显著改善,病理学检查可见双染阳性细胞;其余两组未见双染阳性细胞,治疗后心功能无改善。联合治疗组毛细血管密度高于其他各组。结论MSC移植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收缩功能,TMLR未增强MSC移植疗效,定量组织多普勒能够敏感评价心肌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1.
纳米晶胶原基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对表型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纳米晶胶原基骨(nano-Hydroxyapatite/c011agen,nHAC)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复合培养前后的表型变化。方法:仿生原理制备nHAC,体外培养MSC并与材料复合,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和流式细胞仪观察MSC与材料的前后表型。结果:MSC可以nHAC在上贴附、生长、繁殖、分化,复合前后表型一致。结论:nHAC是良好的支架材料,易与MSC复合,适合种子细胞的贴附、生长、增殖和分化,并对细胞表型无影响,证实纳米晶胶原基骨是组织工程良好的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1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cells,骨髓MSCs)是骨髓内除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之外的另一类干细胞,是骨髓造血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内外均具有支持和调控造血的作用。因其比较容易贴壁和形成成纤维样的克隆,因此也称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 fibroblast,CFU-F)。又由于它们来自骨髓的支持结构,并作为滋养层支持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因此也有人称其为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  相似文献   

13.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类可从多类成体组织中分离的能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等分化的成体干细胞,是组织工程细胞的一个理想来源。它能够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抑制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的功能,影响DC的活性。输入体内后,MSC可诱导外周免疫耐受并且可迁移到受损组织,抑制促炎症因子表达,促进受损细胞的存活。近年来MSC应用于对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的治疗,很好的降低了GVHD发生率和进程。MSC的这种免疫调节作用对治疗自身免疫疾病应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综述MSC的免疫调节机制和MSC对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舜明  郭卫平  田琼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3116-3118
近年来.干细胞研究已成为生物学和医学的热点。其中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是研究最深入的一类,并且已经应用于临床.在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除了造血千细胞以外.骨髓中还存在着另外一类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骨髓基质细胞( marrow stromal cell)的重要组成成分.骨髓MSC不但能与其他细胞一起支持造血干细胞造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T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为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的免疫调节作用,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其形态的均一性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以鉴定其纯度。将分离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分别为2000个/孔组与1000个/孔组),与经分离的脐血T淋巴细胞共培养3天,以单独培养的脐血T淋巴细胞为对照组,加入植物血凝素(PHA)刺激60小时,H^3-TdR标记后用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以观察MSC对脐血T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接种2000个MSC时,其对T细胞的增殖起抑制作用(抑制率为33.4%);而接种1000个MSC时,其对T细胞的增殖起促进作用(促进率为22.5%)。由此得出结论,MSC免疫调控作用与其加入细胞数量相关,当MSC数量多时表现为负调控,而当MSC数量少时表现为正调控。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植活患者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来源,选择临床上供受者性别不同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临床植活的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骨髓,进行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传代,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患者MSC的表面抗原表达特征,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患者MSC的釉基质基因表达情况以确定其性别来源,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一步证实患者MSC的性别来源。结果表明:34例患者中有31例患者的MSC原代培养能达到融合,其中24例患者成功传代5代以上,且可进行PCR及FISH检测;FCM结果显示,第5代MSC的CD14^+CD45^+细胞表达低于0.04%;PCR结果显示,移植后患者的MSC源于患者本人;FISH结果显示,移植后患者的MSC 100%源于患者本人。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骨髓中的MSC仍源于患者本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对急性肺水肿大鼠肺组织影响。方法80只大鼠随机分为肺水肿组、治疗组、预防组、空白对照组、对照组。腹腔注射氯化铵建立模型,预防组及治疗组分别于模型建立前后移植4,6-二乙酰基.2.苯基吲哚标记的MSC,移植后不同时间点(30min,2h,1d,7d)计算肺重系数、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观察肺脏结构,检测MSC定植及广谱细胞角蛋白(PCK)表达。结果治疗组2h时肺重系数显著降低(P〈0.05)。肺水肿组及预防组TNF—α含量30min时最高,治疗组TNF-α明显低于肺水肿组(P〈0.01)。2h时肺水肿组及预防组肺水肿病变明显,而治疗组肺水肿病变减轻。治疗组1d时肺组织有植入细胞,7d时支气管壁出现少量植入细胞同时表达PCK。结论MSC治疗性移植可减轻肺水肿,而预防性移植无法减轻肺水肿。  相似文献   

18.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体外对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从人骨髓液中分离培养MSC,通过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记进行鉴定;将植物血凝素(PHA)及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刺激因素,经磁珠分选的人CD2^+ T淋巴细胞作为反应细胞.用^3H—TdR标记β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与MSC共培养前后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与MSC共培养10天后的CD2^+ T细胞内各亚群Th1、Th2、Tc1、Tc2比例的变化。结果表明:MSC能明显抑制由DC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P=0.004),同时MSC抑制由PHA引起的T细胞增殖,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26),MSC培养上清液单独并不具备抑制T细胞增殖的作用,与MSC共培养后的T细胞亚群中,Th2及Tc2亚群含量较共培养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MSC对由DC和PH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均具有抑制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可能与细胞间相互作用及诱导T细胞亚群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骨髓微环境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非造血干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体外已证实,MSC具有支持长期造血启动细胞,抑制异体T细胞增殖的作用。对MSC在骨髓移植中作用机制的进一步探讨,将有助于实现MSC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骨髓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病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的病理生物学特性,以探讨MSC在MM骨损伤发生中的作用,取11例初治MM病人和5例正常人骨髓,用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MSC。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MM骨髓MSC表型,MTT法检测MSC增殖能力,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细胞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能力。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干细胞生长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浓度。收集MSC培养上清作为条件培养液,按梯度浓度加入人SKO007骨髓瘤细胞系培养体系中,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差异。结果表明:与正常人骨髓MSC比较,MM患者骨髓MSC的表型无改变,均一表达CD29、CD73、CD166和HLA-ABC,不表达CD45和CD31;MM患者骨髓MSC增殖和分化能力正常,且具有相似的成骨和成脂肪分化功能;MM骨髓MSC分泌IL-6和SCF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MM来源的MSC培养上清显著促进SKO007细胞的增殖。结论:MM患者骨髓MSC的增殖分化功能正常,MM时骨损伤可能与MSC分化功能无关,而IL-6和SCF高表达为骨髓瘤细胞提供了必要的生存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