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卡托普利干预ECE-1和ECE-1mRNA的表达,探讨ACEI与内皮素(ET)系统的相互作用。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动脉粥样硬化(AS)组和卡托普利干预组;以喂高脂饮食方法建立SD大鼠AS模型,使用ACEI类药物卡托普利进行干预;在AS形成过程中,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各组动脉组织中ECE-1蛋白质表达与胞内定位;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各组ECE-1mRNA表达和卡托普利干预对ECE-1mRNA表达的影响;并提取动脉血管膜,分析组织ECE-1的活性和以放射免疫法检测不同动物组血中ET-1的含量。结果正常组大鼠的内皮细胞和中膜SMC中有ECE-1微弱表达(4.32±0.05),阳性染色常位于细胞膜和胞质内;AS组大鼠的内皮细胞和内膜SMC中ECE-1表达显著增高(10.56±0.28,P<0.01)。干预鼠主要在内皮细胞和中膜SMC中表达较弱(4.54±0.13),AS鼠显著高于对照鼠和干预鼠(P<0.01)。AS鼠ECE-1mRNA表达明显高于干预组与正常组(P<0.01),表达水平分别为2.04±0.18、0.83±0.01和0.88±0.02;AS鼠ECE-1酶活性高于正常鼠和干预鼠(P<0.05);AS鼠血ET-1均值为79.42 pg/mL明显高于正常鼠32.25 pg/mL和干预鼠36.83 pg/mL(P<0.01)。结论ACEI类药物能下降血ET-1水平,可能与抑制ET-1产生的关键酶ECE-1有关,其结果有助于解析ACEI防治AS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是全球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不同国家、地区、种族、年龄 ,高血压的发生率不同。近 2 0年来 ,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高血压的发病人数急骤增加 ,占心血管疾病的首位 ,而高血压导致心、脑、肾重要器官的损害常为其主要死亡原因。现代研究表明 ,心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局部和(或 )血浆内皮素即内皮缩血管肽 1(ET 1)水平增高等 ,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本文通过检测高血压患者ET 1水平 ;并运用卡托普利干预治疗 ,了解其对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1 临床资料1.1 对象 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 39例 (高血压组 ) ,…  相似文献   

3.
卡托普利对充血性心衰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的长期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敬民  孙秀笺  吴潇 《临床荟萃》2001,16(5):231-231
内皮素 (ET)作为一种缩血管物质在充血性心衰 (CHF)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 ]。观察 76例 CHF患者的血浆 ET浓度变化 ,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 (cagtopril)治疗后对其长期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8年 6月至 1999年 2月期间入院的 76例 CHF患者 ,男 49例 ,女 2 7例 ,年龄 (6 5 .2± 8.6 )岁 ,其中 NYHA心功能 级 16例 , 级 2 7例 , 级 33例。引起 CHF的病因分别为原发性高血压病 2 3例 ,冠心病 2 5例 ,风心病 10例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10例 ,肺心病 5例 ,扩张型心肌病 3例。对照组 2 0例 ,均系门诊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由内皮素1激活的内皮素A受体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环氧合酶2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3/09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科研中心完成。①实验分组:3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完全随机设计分成基础组、模型组、BQ-123组以及辛伐他汀组,每组8只。②实验方法:基础组饲喂普通饲料10周,其余3组均饲喂高脂饲料(1%胆固醇、10%蛋黄粉、5%猪油、84%普通饲料)10周。模型组于第6周开始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mL/d)连续注射5周,作为阴性对照;BQ-123组于第6周开始用微量输液泵静脉点滴选择性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BQ-123(4mL/d,30min滴完),连续点滴5周;辛伐他汀组于第6周开始添加药物饲料(含辛伐他汀10mg/d)连用5周。③实验评估:饲喂10周后,采耳动脉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主动脉标本中组织内皮素1、巨噬细胞及环氧合酶2蛋白表达。结果:纳入动物3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4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比较:模型组、BQ-123组及辛伐他汀组高于基础组(P均<0.01)。BQ-123组及辛伐他汀组低于模型组(P均<0.05)。②4组血清三酰甘油水平比较:模型组、BQ-123组及辛伐他汀组高于基础组(P均<0.01)。BQ-123组及辛伐他汀组低于模型组(P均<0.01)。辛伐他汀组高于BQ-123组(P<0.01)。③4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模型组、BQ-123组及辛伐他汀组高于基础组(P均<0.01)。辛伐他汀组低于模型组(P<0.05)。④4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模型组、BQ-123组及辛伐他汀组低于基础组(P均<0.01)。BQ-123组高于模型组(P<0.01)。⑤BQ-123组及辛伐他汀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皮素1、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环氧合酶2蛋白阳性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BQ-123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皮素1、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环氧合酶2蛋白阳性表达又较辛伐他汀组进一步降低。结论:内皮素1激活的内皮素A受体可以导致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环氧合酶2表达的上调;选择性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可以预防家兔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86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抑郁症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及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鸢尾素、同型半胱氨酸(Hcy)、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力、语言、抽象能力、延迟记忆及定向力领域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CE、Ang-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大鼠心肌组织内皮素-1(ET—1)含量、ET受体分型及受体特征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进行跑台运动训练,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心肌ET-1含量,采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受体分析法测定心肌组织ETAR及ETBR的变化情况。结果大鼠经运动训练后,其心肌细胞膜的ET—1含量下降(P〈0.01),心肌细胞膜ETAR最大结合量降低(P〈0.05),解离常数Kd值无显著改变;ETBR的最大结合容量升高(P〈0.01),解离常数Kd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运动训练主要通过调节ET不同亚型受体的比例、亲和力及结合容量,从而对ET—1的生成、清除及与受体的结合能力产生影响,使ET的作用效力发生改变,从而增强心脏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联合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功能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住院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1例)和治疗组(13例)。对照组患者服用洛伐他汀,治疗组在洛伐他汀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疗程均为12周。测量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脂、血流变、血管弹性参数改变。结果联合使用卡托普利的患者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血脂、血流变指标明显下降,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下降,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升高(P均<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明显差异(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功能损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主动脉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健康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S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8只。AS模型组和治疗组在实验开始时,一次性腹腔注射维生素D3 60万U/kg,以后喂食高脂饮食;对照组喂食普通饲料。4周后治疗组灌胃给予辛伐他汀10mg/(kg·d)治疗。干预治疗4周后处死大鼠,取主动脉观察形态及病理学变化,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主动脉HO-1的表达情况,并应用人工计数分析法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AS模型组主动脉出现典型AS斑块,其主动脉HO-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2)治疗组的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AS模型组比较明显减轻,但其HO-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S模型组(P〈0.001)。结论(1)辛伐他汀能够上调HO-1在AS大鼠主动脉的表达水平。(2)辛伐他汀可能通过上调HO-1的表达而发挥抗AS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辅酶Q10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脂及主动脉斑块内白细胞介素6(IL-6)、脂蛋白磷脂酶A2(lipoprotein-phospholipase A 2,LP-PLA2)、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 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空白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辅酶Q10组、阿托伐他汀组、辅酶Q10+阿托伐他汀组。空白对照组大鼠予常规饲料喂养,其余4组大鼠行动脉粥样硬化建模成功后,辅酶Q10组、阿托伐他汀组、辅酶Q10+阿托伐他汀组大鼠分别给药8周,取动脉血及完整主动脉,检测血脂水平,采用连续法检测血清对氧磷酶1及LP-PLA2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氧化型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丙二醛含量。取主动脉根部,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蛋白印迹法检测IL-6、LP-PLA2及s ICAM-1表达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的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及氧化型HDL、丙二醛水平均明显上升,而HDL水平、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下降,LP-PLA2活性增高,斑块内IL-6、LP-PLA2及s ICAM-1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辅酶Q10可增强阳性对照药阿托伐他汀的效果(P<0.05)。结论:辅酶Q10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血清HDL含量,改善其HDL功能,降低其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和影响主动脉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可能发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减少斑块破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肾脏中ACE2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与血浆中内皮素水平做相关分析。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和自发高血压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肾脏中ACE2mRNA表达水平,放射免疫法同批检测大鼠血浆中内皮素的含量。结果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正常对照大鼠相比,肾脏组织中ACE2蛋白的表达下降(P〈0.05),血清中内皮素的水平升高(P〈0.05),与ACE2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2,P〈0.05),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r=0.615,P〈0.05)。结论ACE2在肾脏的表达不同可能是引发高血压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且其影响血压的机制可能与缩血管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1.
张娟  孙明  周宏研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7):1148-1150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的氧化应激状态及其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2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对照组以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以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共喂养16周后,分别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同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主动脉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R)的表达,内参比法RT-PCR定量分析p22phox mRNA在主动脉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血清SOD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主动脉AT1-R及p22phox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①动脉粥样硬化时体内活性氧升高;②活性氧升高的机制可能与血管AT1-R及p22phox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檗碱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小檗碱组各8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模型组和小檗碱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周后行右侧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术后,前者继续高脂饲料喂养4周以制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每日灌服小檗碱(100 mg/kg)。第5周麻醉处死,取右侧颈动脉组织,行HE染色观察颈动脉病理改变,采用RT-PCR法测定VCAM-1 mRN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颈动脉内膜明显增生,内膜下可见大量泡沫细胞堆积,有明显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而小檗碱组内膜轻度增厚,内膜下仅有少量泡沫细胞。模型组、小檗碱组和对照组VCAM-1/-βactin扩增带吸光度比值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1±0.11,0.20±0.04,0.81±0.11,P<0.01)。结论:小檗碱可能通过抑制VCAM-1的表达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贝尼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大动脉内皮功能及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EH患者35例予以贝尼地平(4~8 mg/d)治疗12周,另设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两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ID)、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并观察EH组治疗前后血压和上述血管超声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H组肱动脉FMD减退,颈动脉ID减少,IMT增厚,Cmuse积分增加(P<0.01).贝尼地平治疗12周后,降压疗效明显,颈动脉IMT明显减低(P<0.01),ID增加(P<0.05),肱动脉FMD明显改善(P<0.01).[结论]贝尼地平降压疗效显著,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逆转大动脉功能和结构异常,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眼底动脉、颈动脉硬化与高血压病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眼底动脉、颈动脉硬化与高血压病的相互关系,评价眼底镜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为高血压痛的预防、诊疗提供重要的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样本,选择当地社区35-60岁居民118例为调查对象,运用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二维超声多普勒技术检测双侧颈动脉、直接眼底镜观察眼底,记录相关数据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1)高血压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眼底动脉硬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高血压时限的延长而加重(P〈0.05)。2)眼底动脉硬化程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压呈正相关(r=0.261~0.302,P〈0.05)。结论:眼底动脉、颈动脉硬化与高血压病有很好的相关性,眼底镜厦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诊断以及明确高血压分期、分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人工血管移植围术期患的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规律对于护理监测的意义。方法 选择周围动脉硬化症行人工血管移植术的患32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7、14d抽取空腹静脉血5ml,制备血浆标本,利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ET-1水平,同时观察肢体缺血性表现,分析ET-1水平并寻找其变化规律。结果 32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均存在高ET-1血症,血浆ET-1水平于术后1d明显升高,术后3d开始下降,术后14d恢复正常水平。结论 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患存在高ET-1血症,并在术后第1天水平最高。了解围术期ET-1水平的变化规律,有助于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措施,预防人工血管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Annals of medicine》2013,45(6):683-685
Atherosclerosis has been reported in some HIV-positive subjects without any known risk factor.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cervical arteries, abdominal aorta and femoral arteries by B-mode ultrasonography and doppler in 30 HIV-positive subjects matched to 18 controls for sex, age, tobacco consumption and arterial hypertension. Although no haemodynamically or clinically relevant lesions were found, plaques occurred more often in patients than in controls (11 patients, 36.7% vs. 2, 11.1%; P = 0.05). Compared to the HIV-positive patients without plaques, those with plaques had a tendency to have decreased lower HDL cholesterol, higher tobacco consumption and lower CD4-cell count (77±85/mm3 vs. 220 ± 202/mm3). The patients with plaques (but not those without plaques) had lower HDL cholesterol than controls (P = 0.03).

Asymptomatic atherosclerosis seems to be more frequent in HIV-positive patients and is associated to lower HDL cholestero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硬化程度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病例60例,正常健康体检对照40名,对其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等进行对照分析,同时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与脑梗死病人临床表现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糖、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H-C)、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以及高血压、吸烟、饮酒者比率均明显增高(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厚度、斑块形成及狭窄发生率,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50%与≥50%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症状不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吸烟、饮酒是急性脑梗死的易患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的程度与患者的病情轻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脑动脉硬化症的治疗作用,进行了血流变、微循环和经颅多普勒超实验。脑动脉硬化症患者66例 分成两组,实验组接受ILIB治疗,对照组给予维脑路通药物治疗。结果显示:ILIB具有降低液粘度,改善微循环和增加脑血流量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秦勇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2):223-225
【目的】研究探讨中年抑郁症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方法】以本院门诊收治的78例首诊抑郁症患者及85例健康对照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记录吸烟史、糖尿病史及高血压病史,测量体重指数(BMD、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两组患者IMT平均值的差异及抑郁对IMT的影响。【结果】抑郁组IMT平均值为0.852mm,高于对照组0.753mm(P=0.027);抑郁组颈动脉粥样硬化(IMT≥0.9mm)37例,占47.74%,高于对照组26例(30.59%),OR值=2.048,95%CI为1.079~3.886(P=0.03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提示吸烟、糖尿病、LDL-C及抑郁可能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年抑郁症患者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升高,积极防治抑郁并筛查颈动脉超声可能有助于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甚至中年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