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身化疗加或不加美洛昔康对胰腺癌的疗效及毒性变化。方法将90例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加美洛昔康或单纯GP方案化疗。结果治疗组(GP+Meloxicam):总有效率(CR+PR)为33.3%(15/45),对照组(GP regimen):为22.2%(10/4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4个月及7.6个月,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7.2个月及5.1个月,毒副作用未见增加。结论全身化疗同时,应用美洛昔康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有所提高,且毒性未见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辨证治疗对胰腺癌R0切除术后无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纳入161例胰腺癌R0切除术后患者,运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方法,根据患者是否愿意接受中医药治疗持续3个月及以上,将患者分成中药治疗组(简称"中药组",84例)和非中药治疗组(简称"非中药组",77例)。采用门诊随访、定期电话随访或信访方式,记录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及1、2、3、5年无病生存率;采用Cox多因素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DFS的相关预后因素。结果:入组时KPS评分(P=0.000)及中医药治疗(P=0.000)是胰腺癌R0切除术后DFS的独立预后因素。中药组中位无病生存期(MDFS)为15.8个月(95%CI:12.545~19.055),非中药组MDFS为8.2个月(95%CI:6.062~10.338),中药组的无病生存期较非中药组明显延长(P=0.000)。中药组患者的1、2、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4.0%、29.3%、21.9%、15.6%,非中药组分别为29.9%、2.8%、1.4%、0%,中药组的1、2、3、5年无病生存率均高于非中药组(P0.05,P0.01)。结论:中药复方辨证治疗是影响胰腺癌R0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在延长胰腺癌R0切除术后患者DFS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抗雄激素药物替换治疗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患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影响.方法 58例CRPC患者,其中34例去势+氟他胺250 mg每日3次治疗无效后,更换比卡鲁胺50 mg每日1次;24例去势+比卡鲁胺50mg每日1次治疗无效,更换氟他胺250 mg每日3次.每4周随访PSA,治疗期间维持血睾酮去势水平.结果 34例患者由氟他胺更换比卡鲁胺治疗后,16例PSA水平较治疗前PSA基线值降低大于50%,有效率47.05%,有效维持时间2~18个月;24例患者由比卡鲁胺更换氟他胺治疗后,8例PSA水平较治疗前PSA基线值降低大于50.00%,有效率33.33%,有效维持时间2~12个月.结论 更换抗雄药物治疗对部分CRPC患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 31例前列腺癌晚期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及睾丸切除术 ,术后 3~ 5 d口服氟他胺及氟他胺加达菲林行雄激素阻断去势治疗。 结果 :随访 3~ 4 2个月 ,生存者 2 9例 ,其中 7例骨转移病灶减少 ,6例骨痛患者治疗后疼痛消失。31例患者治疗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 )均下降 ,其中 5例术后 3个月 PSA降至 0 .6 4 ng/ml,6个月后降为0 .2 7ng/ml。B超、胸片、骨扫描未见新的转移灶。 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癌电汽化切除加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值得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国产十一酸睾酮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其副作用。分析患者雄激素治疗的疗效与骨髓增生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 6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单纯随机分为两组 ,十一酸睾酮治疗组 3 0例 ,肌注十一酸睾酮 ,2 5 0mg/次 ,1次 /周 ,血红蛋白正常后 ,改为 1次 / 2周 ,2个月后 1次 / 4周。康力龙对照组 3 0例 ,口服康力龙 2mg,3次 /d。两组患者均按辨证分型给以中药汤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骨髓增生程度的变化及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 76 7%和 73 3 % (P >0 0 5 ) ,而肝功能损害率分别为0 %和 2 0 0 % ( ,P <0 0 5 ) ,声音变粗分别为 5 6 7%和 2 0 0 % (P <0 0 0 5 ) ,毛发增多分别为 5 6 7%和 3 0 0 %(P <0 0 5 ) ,痤疮发生率分别为 4 6 7%和 3 6 7% (P >0 0 5 ) ,女性闭经发生率分别为 10 0 0 %和 3 5 3 % (P<0 0 0 5 )。本组 60例患者骨髓增生程度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雄激素治疗疗效与骨髓增生程度无明显相关 (Hc=5 5 9,P >0 0 5 )。结论 十一酸睾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雄激素制剂 ,且肝功能损害率极低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雄激素治疗有效的病例其造血功能的恢复可能是残存造血岛的代偿性造血功能增加的结果 ,而非骨髓造血的普遍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索拉菲尼联合阿霉素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晚期胰腺癌患者53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单药组(n=26)和联合组(n=27)。单药组给予阿霉素60 mg/m2,静脉滴注,每21 d给药1次,总剂量360 mg/m2;联合组在单药组基础上口服索拉菲尼400 mg,2次/d,直至患者肿瘤进展或死亡。结果:联合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为37.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54%(P<0.05)。联合组中位总生存期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6.3个月、3.3个月,单药组分别为5.4个月、2.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腹泻、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单药组,而皮疹发生率高于单药组(P<0.05)。结论:索拉菲尼联合阿霉素有助于延长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且可耐受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引导下瘤体内注射H101治疗胰腺癌的方法及疗效?方法:92例中晚期胰腺癌根据意愿分为H101组(n=40)及化疗组(n=52)?其中H101组给予EUS引导下瘤体内注射H101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化疗组给予静脉注射吉西他滨单药化疗?分析治疗后瘤体变化?KPS及VAS评分?生存分析及治疗不良反应?结果:H101组治疗4?12个月后部分缓解(PR)率及有效率(40.0%,62.5%)均显著高于化疗组(16.7%,20.0%)(P < 0.05)?H101组及化疗组12个月内存活患者KPS评分在治疗4?8?12个月后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 0.05),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 < 0.05),而2组之间相比各时间点VAS及KP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 > 0.05)?H101组12个月内病死率(60.0%)较化疗组(80.8%)显著降低(χ2=4.810,P=0.028)?H101组中位生存期为(8.8 ± 0.5)个月(95%CI:7.87~9.68),较化疗组(7.6 ± 0.4)个月显著延长(χ2=3.976,P=0.046)?结论:EUS引导下瘤体内注射H101联合吉西他滨治疗中晚期胰腺癌是安全有效的,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同步放化疗,观察组联合应用康莱特注射液治疗,2个周期后对比两组近期疗效及化疗完成率;长期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及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观察组肿瘤有效率为56.52%,生存质量改善率为84.78%,同期放化疗成功率为54.35%,均分别优于对照组的34.78%、52.17%及28.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疗中断时间(1.37±0.67)d少于对照组(4.19±1.13)d,观察组PFS为(9.16±1.73)个月,OS为(18.31±2.29)个月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5.19±1.48)个月,(13.17±2.08)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治疗中联合应用康莱特注射液,可提高同步放化疗耐受性及疗效,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周期。  相似文献   

9.
背景 胰腺癌非手术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仍是以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其最佳治疗模式及疗效尚不明确。目的 分析接受基于放疗的综合治疗的胰腺癌非手术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模式及预后。方法 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放疗科收治的230例接受基于放疗的综合治疗的胰腺癌非手术患者(医学上不能手术切除或不适合手术)。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 230例患者中,男140例,女90例,中位年龄64(33~88)岁。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9.9个月(95%CI:18.2~27.7个月),m OS和m PFS分别为17.1个月和10.3个月,1年、2年、3年、4年和5年OS分别为68.1%、30.0%、16.0%、4.9%和2.5%。局限期(Ⅰ/Ⅱ期)、局部晚期(Ⅲ期)和转移性(Ⅳ期)胰腺癌患者mOS分别为21.1个月、17.0个月和14.1个月,mPF...  相似文献   

10.
背景特立氟胺为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症新口服病情改善疗法。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参试者入选条件:18~55岁、进展性残疾评估量表分数0~5.5分、至少前1年有1次复发或者前2年有2次复发,最终1 088例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纳入本研究。将患者随机分组(按1∶1∶1比例):安慰剂组;特立氟胺7 mg或14 mg 1次/d,共108周。主要终点为年复发率;次要终点至少12周做残疾进展评估。结果特立氟胺使多发性硬化症年复发率下降(安慰剂组0.54,7或14 mg特立氟胺组0.37),相关风险分别减少31.2%和31.5%(两组与安慰剂相比,P<0.001)。确定残疾进展患者比例,安慰机组27.3%;7 mg特立氟胺组21.7%(P=0.08);14 mg特立氟胺组20.2%(P=0.03)。MRI终点测量结果表明,2种剂量特立氟胺组均优于安慰剂组。与安慰剂相比,腹泻、恶心、头发稀疏特立氟胺组较常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是正常值上限的≥1倍)发生率,7 mg和14 mg特立氟胺组(分别为54.0%和57.3%)比安慰剂组(35.9%)要高;水平是正常值上限3倍的发生率:7 mg和14 mg特立氟胺组与安慰机组相似(分...  相似文献   

11.
还少丹治疗中老年睾酮部分缺乏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还少丹治疗中老年男子雄激素部分缺乏征(PADAM)的疗效.方法:60例PADAM随机分为治疗组(还少丹治疗)和对照组(11-酸睾酮治疗),各30例,治疗3个月,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分别进行PADAM症状评分和血清睾酮检测.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0.0%和66.6%;对照组分别为36.6%和8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还少丹治疗中老年睾酮部分缺乏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替吉奥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沈丘县人民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58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参照组,各29例。参照组接受吉西他滨治疗,联合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替吉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免疫功能(CD3~+、CD4~+、CD8~+水平)、生存期。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76%(24/29),高于参照组的24.14%(7/29),疾病控制率为93.10%(27/29),高于参照组的65.52%(19/29)(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CD3~+、CD4~+、CD8~+水平高于参照组(均P<0.05);联合组生存期为10~14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参照组生存期为4~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结论替吉奥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效果确切,可稳定病情,调节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介入治疗联合化疗在中央型肺癌伴脑转移患者治疗中对肿瘤标志物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央型肺癌伴脑转移的患者82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静脉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超声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进行评估,并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两年.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5. 2%和85. 7% ,对照组为30. 0%和70. 0% ,观察组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SCC-Ag、NSE)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VEGFB、VEGFC)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其在两组患者中的表达量均下降,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随访两年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8个月,对照组分别为3个月和5个月.观察组的6个月和12 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7. 3%和26. 9% ,而对照组则分别为28. 9%和15. 7% .两组患者两年随访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超声介入治疗联合化疗在中央型肺癌伴脑转移患者的治疗中,可以显著降低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腺癌发病过程中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为胰腺癌的研究总结经验。方法收集近10年来胰腺癌患者112例,分析其临床资料,重点了解年龄、性别、首发症状、治疗方法、中位生存期及1、3、5年生存率。结果胰腺癌发病年龄主要在40岁以上(占92.86%),男女比例为4.01:1;首发症状以腹部不适或疼痛最常见,占50.89%;其次以厌食、消化不良、体质量下降为首发症状者占20.54%;黄疸为首发症状者占16.96%;而CA199升高者占54.46%;69.64%的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年龄越大,手术机会越少。手术切除组34例,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59%、26.47%、5.88%;而姑息治疗组78例,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22.96%、3.6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解剖部位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发现并积极的根治性手术仍是目前改善胰腺癌预后最关键的措施;对40岁以上男性人群每年行CA199、胰腺超声等检查,对早期发现胰腺癌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综合治疗在预后不良胰腺癌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在预后不良胰腺癌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3例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胰腺癌在不同临床病理因素和治疗方式下的生存状况.结果 (1)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与消瘦、腰背疼痛、糖链抗原19-9(CA19-9)数值和肿瘤的分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如出现消瘦、腰背疼痛、CA19-9>37 U/ml和TNM分期为Ⅲ期和Ⅳ期的患者定义为预后不良组.(2)根据对肿瘤的治疗状况,将患者分为胰腺肿瘤切除组,姑息性治疗组(包括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或氟尿嘧啶植入剂植入、全身化疗、外照射放射治疗和介入化疗),未针对肿瘤治疗组(包括单纯探查、内引流和营养支持的患者),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0、8.3、6.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53.5%、22.5%、11.8%,5年生存率分别为5.8%、0、0.(3)分析预后不良组病例,在出现消瘦、腰背疼痛、CA19-9>37 U/ml和TNM分期为Ⅲ期和Ⅳ期的患者中,胰腺肿瘤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12.0、11.0、12.0、7.0个月,姑息性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7、7.5、8.6和8.0个月,末针对胰腺癌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0、3.0、4.0和4.6个月.结论 积极合理地开展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不良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去势手术治疗后,在常规应用非类固醇类雄激素受体阻断剂(氟他胺)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雄激素生物合成阻断剂(非那雄胺)的治疗效果。方法晚期前列腺癌患者59例分为2组,在经手术去势治疗后应用氟他胺基础上,加用非那雄胺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31例为非那雄胺组,未应用非那雄胺的患者28例为对照组。年龄67~82岁,平均73.8岁。Gleason评分2~4分5例、5~6分14例、7~10分40例。临床分期C期27例、D期32例。治疗组口服非那雄胺5mg/d,疗程6~24个月。比较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尿流动力学、前列腺体积、肿瘤体积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非那雄胺治疗组PSA最低谷值明显低于对照组〔(1.70±0.75)vs(2.80±0.80)μg/L,P<0.05〕,6个月内维持PSA值在正常水平以下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9.3%vs61.2%,P<0.05),尿流动力学指标及前列腺体积缩小值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临床症状、前列腺内低回声结节治疗后的变化及治疗有效持续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非那雄胺作为前列腺癌去势后辅助用药,对延缓前列腺癌疾病的进展及缓解下尿路梗阻有一...  相似文献   

17.
背景:房颤患者恢复并维持窦性心率的最佳药物治疗方法仍然存在争议。方法:在本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中,665例正在接受抗凝药物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胺碘酮(267例)、索他洛尔(261例)和安慰剂(137例),观察期为1~4.5年。主要终点为治疗后28d至房颤复发的间隔时间,通过每周经电话监测确定复发。结果:自然复律患者比例在胺碘酮组为27.1%,索他洛尔组为24.2%,安慰剂组为0.8%,而直流电复律失败率在3组中分别为27.7%、26.5%和32.1%。依据意向治疗分析显示,房颤复发的中位时间在3组中分别为487d、74d和6d;依据实际接受治疗分析则分别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方法并对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将 30例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 A组和 B组 ,A组 18例采用植入式药泵行区域性灌注化疗联合胆肠转流术 ,B组 12例采用胆肠转流术加全身化疗。结果 :A组中 17例肿瘤有不同程度缩小 ,1例肿瘤显示不清 ,平均存活 2 2个月 ,最长者 4年 (至今仍存活 )。B组肿瘤无缩小 ,平均存活 6.8个月 ,A、B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植入式药泵区域性灌注化疗联合胆肠转流术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有效方法 ,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杨伯平  陈强  任瑞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6):2012-2014,2017
目的分析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联合内分泌治疗对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IMRT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60例的临床资料。内分泌治疗采用去势加抗雄激素治疗的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30例放射治疗前接受双侧睾丸切除,5例行睾丸放疗去势,25例应用抑那通药物去势。抗雄激素治疗药物应用氟他胺,与去势治疗同时应用。放疗采用IMRT技术,1.8~2.0Gy/次,5次/周,肿瘤量(DT)68~72Gy,平均剂量70Gy。结果1例治疗过程中突发心肌梗死死亡,1例因为急性阑尾炎而中断治疗,58例完成放射治疗。放疗结束后31例患者排尿困难等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55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清PSA降至正常。平均随访30个月(6~75个月),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2.6%和71.1%,5年肿瘤特异生存率为83.4%,1、2、3级急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8%和3%,1、2级急性泌尿生殖系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5%。结论IMRT联合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疗效满意,副反应小,是中晚期前列腺癌综合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胆肠、胃肠“h”双吻合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998年9月至2004年8月间47例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不同引流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复发性黄疸,胆管炎的发生率:胆肠、胃肠h形双吻合组为16.7%(2/18),胆肠吻合组为31.3%(5/16),外引流组为53.1%(7/13);术后生存期:胆肠、胃肠“h”形双吻合组为(11.68±1.02个月),胆肠吻合组为(9.47±1.33个月),外引流组为(7.31±1.26个月);术后胆肠、胃肠“h”形双吻合组无一例发生十二指肠及幽门梗阻,胆肠吻合组十外引流组十二指肠及幽门梗阻发生率为36.6%(10/29)。结论胆肠、胃肠“h”形双吻合术治疗晚期胰腺癌消除黄疸,防返流作用确切,并可避免由于后癌肿压迫引起的十二指肠及幽门梗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