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梁晓娜  罗文利  魏丽静 《农垦医学》2021,43(2):129-131,142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全因死亡的因素预测.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233例,收集一般资料,对患者随访1年,记录有无全因死亡事件;把发生终点事件与未发生终点事件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筛选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2.
王礼春  董吁钢 《广东医学》2003,24(6):571-572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由于心房内压力增加、容积扩大 ,心房本身纤维化 ,以及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 ,房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可达正常人群的 5~ 10倍 ,约占心力衰竭患者的 10 %~ 40 % ,并且其发生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 。1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危害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时 ,一方面由于心房“辅助泵”功能丧失 ,心输出量可减少 2 0 %~ 3 0 % ,使得原已存在的心房血流瘀滞更加明显 ,心房内压进一步增高 ,从而使肺瘀血加重。另一方面 ,房颤合并快速心室率时 ,由于心室舒张时程缩短 ,也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下呼吸道感染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发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永煤集团总医院接受治疗的16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分为感染组(n=92)和未感染组(n=72)。对患者不同时间点心房颤动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比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随访期间有无发生心房颤动分为心房颤动组(n=11)和非心房颤动组(n=151),并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结果感染组患者随访期间心房颤动总发生率为10.87%,明显高于非感染组患者1.39%(P<0.05)。临床资料对比中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吸烟史、心房颤动指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房颤动组入院呼吸频率为(22.37±10.08)次/min,入院体温为(37.51±12.33)℃,入院心率为(94.32±20.43)次/min,指标明显高于非心房颤动组入院呼吸频率(18.46±9.17)次/min,入院体温(36.62±11.46)℃,入院心率(72.55±18.64)次/min (P<0.05)。结论下呼吸道感染能够增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临床上应该预防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降低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瑞霞  舒茂琴  张平 《重庆医学》2005,34(3):387-389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较长时间(6个月左右)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合并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临床特征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84例稳定性CHF(NYHA≤Ⅲ级)合并AF者分为3组:24h平均心室率 < 70次/min为对照1组(n=22);24h平均心室率≥70次/min为对照2组(n=25);24h平均心室率≥70次/min并能耐受较大剂量的比索洛尔治疗者为治疗组(n=37).所有患者均给予洋地黄、ACEI、利尿剂等基本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比索洛尔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基线)和6个月后临床和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变化. 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前的年龄、基本病因、左心室或左心房内径、NYHA心功能以及左室射血分数相似.6个月后(与对照1和2组相比),治疗组的NYHA心功能显著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加、住院和死亡率轻微下降、二尖瓣返流程度减轻以及左心房内径明显缩小.治疗组6个月后的24h平均心室率和最大运动心率显著低于对照2组,与对照1组相似.结论 6个月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治疗能改善CHF合并AF患者的的临床症状和心脏功能、轻度减少住院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超声指数对评价慢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慢性房颤患者为观察组,100例心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观察对比两组LVEF、LVDd、LAD、IVST、LVPW、E/A和DT,记录并分析不同NYHA分级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的LVDd、LAD、IVST、LVPW、E/A和D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心功能患者之间的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Ⅱ级,Ⅱ级、Ⅲ级、Ⅲ级、Ⅳ级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在心力衰竭超声指数中的ROC曲线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力衰竭超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评分随着心功能恶化而显著升高,可能成为提前预测心房颤动进程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口服地高辛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伴房颤患者远期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HD伴房颤患者306例。根据是否口服地高辛分为口服地高辛组(n=97)和未口服地高辛组(n=209)。采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3年累积生存率,通过构建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口服地高辛组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截止2021年5月,共获得294例患者患者的生存资料,其中口服地高辛组93例,未口服地高辛组201例。口服地高辛组死亡32例,未口服地高辛组死亡19例;口服地高辛组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65.59%)低于未口服地高辛组(90.54%)(HR=5.351,95%CI:2.909~9.843,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矫正显示,口服地高辛是导致CHD伴房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HR=2.444,95%CI:1.247~4.791,P<0.05)。结论 口服地高辛可能增加CHD伴房颤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一般人群中视力损伤和抑郁症及其交互作用对全因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以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NHANES)数据库中2005~2008年招募的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并随访至2019年12月31日。采用多变量COX回归风险模型及Kaplan-Meier方法来探索视力损伤、抑郁症及其交互作用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联。结果 研究共纳入8455例成年人,随访时间为11.71(11.20,13.48)年,最终有1473例参与者死亡。在矫正社会人口统计学和生活方式后,视力损伤(HR=1.68,95% CI:1.48~1.92)和抑郁症(HR=1.30,95% CI:1.08~1.57)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呈独立正相关。同时,视力损伤和抑郁症之间存在相乘交互作用以增加全因死亡风险。罹患抑郁症和视力损伤的参与者发生全因死亡的风险是无抑郁症和无视力损伤参与者的2.76倍(HR=2.76,95% CI:1.90~4.00,P交互=0.013)。结论 视力损伤与抑郁症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且二者存在相乘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461例老年CHF患者,平均年龄(75.5±6.2)岁,按AF分为两组:AF组和非AF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特征、实验室检查和经胸多普勒心脏超声检测结果,并对这些数据与老年CHF患者AF发生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非AF组相比,AF组的年龄、脑利钠肽(BNP)、血清 UA、C型反应性蛋白(CRP)、血肌酐(Cr)、左心房前后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升高(P均<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明显降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年龄、eGFR和LVEF与AF的相关性较强。多因素分析中,血清UA水平是AF发生的独立相关变量。结论:老年CHF合并AF患者血清UA水平升高,后者可能参与了AF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敏感指标构建的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82例CHF合并A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基于敏感指标构建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并心力衰竭患者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将心房颤动患者292例按心功能分为心衰组(心功能Ⅱ~Ⅳ级,169例)和对照组(心功能Ⅰ组,123例).再按抗凝强度分为中等强度亚组(INR 2.5~3.5,心衰组81例,对照组64例)和低等强度亚组(INR 1.8~2.4,心衰组88例,对照组59例).常规抗凝治疗,观察血栓栓塞发生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低等强度抗凝亚组血栓栓塞年发生率为0.61%,中等强度抗凝亚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为0.心衰组中,中等强度抗凝亚组出血年发生率为20%,低等强度抗凝亚组年发生率为8%,两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中等强度抗凝亚组出血年发生率为13%,低等强度抗凝亚组出血年发生率为6%,两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中等抗凝亚组与对照组中等抗凝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并心力衰竭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起始剂量宜小,INR控制在1.8~2.4为宜,当出现心力衰竭加重时,应及时调整华法林剂量,以保证抗凝效果,防止出血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心室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心力衰竭并发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9 g,3次/d,冲服。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浆BNP水平,观察心室率变化,测量6 min步行距离,行超声心动图检测以了解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浆BNP降低的水平更大,心室率降低更明显,6 min步行距离更长,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更明显,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常规抗CHF治疗,能降低CHF患者血浆BNP水平,降低心室率,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室率控制对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60例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高心室率组和低心室率组,两组患者均经美托洛尔缓释片单药或联合胺碘酮控制心室率,治疗目标:高心室率组为80次/分≤心室率<100次/分,低心室率组为60次/分≤心室率<80次/分。根据心室率达目标值后开始进入观察期2年。观察2年内患者临床心力衰竭症状变化、心绞痛发作情况、血清N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浓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数据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高心室率组临床心功能不全情况优于低心室率组,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无明显差别。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在治疗后两组均有下降,但高心室率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慢性房颤患者的心室率控制在80~100次/分相对优于60~80次/分。  相似文献   

13.
陈亚萍  吴增荣 《右江医学》1994,22(3):101-103
通过对109例心力衰竭(HF)伴心房颤动(Af)病例的临床分析,发现在农村县级医院住院的Af病人首位病因仍是风心病,冠心病次之,肺心病最少见,Af在HF阶段的发生率随HF程度加重而升高,Af还可伴存其他类型心律失常。本组病例在采取内科综合治疗心力衰竭的措施的同时,慎重地有选择性的使用抗心律失常药,转复窦性心律,但更主要的治疗目标是控制心室率,促进HF的好转。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分析,初步探讨其发病特点及诊治现状.方法:对90例房颤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及并发症的情况,计算超敏CRP及INR基线值的平均值.结果:(1)高血压病,冠心病为其主要并发症;(2)予西地兰静推16h后房颤转复率为17%,心室率控制有效率为55%,使用可达龙及β受体阻滞剂后房颤转复及心室率的控制明显改善;(3)超敏CRP平均值明显升高;未用华法林患者INR基线值平均值低于房颤引起栓塞的最低INR值1.5.结论:对房颤合并心衰患者选用洋地黄类抗心律失常作用有限;需强调运用华法林抗凝;炎症是患者症状加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芪生脉饮联合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AF)伴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CHF)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114例AF伴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行导管消融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黄芪生脉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min步行试验(6MT)、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1MP-1)、C反应蛋白(CRP)及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LVEF、6MT均高于对照组,LAD、LVEDD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MMP-9、CRP、NT-proBNP均下降,TIMP-1升高,且观察组患者MMP-9、CRP、NT-proBNP均低于对照组,TIMP-1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生脉饮联合导管消融治疗AF伴CHF患者临床疗效较好,能明显地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炎症反应,促进基质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平衡状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提高心脏起搏频率在慢心室率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比较28例标准药物治疗的慢心室率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患者,起搏频率由60次/min提高至70次/min后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及心脏超声资料。结果植入VVI心脏起搏器后患者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的服用率分别由17.9%和14.3%上升至100%和85.7%(P〈0.05);提高起搏频率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有效率为75%;超声指标LVEF、SV、LVEDD并无明显改善(P〉0.05),但CO较调整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70次/min心脏起搏在慢心室率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螺内酯、美托洛尔、依那普利三联治疗心力衰竭伴慢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心力衰竭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用螺内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测试、治疗前后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心房颤动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心房颤动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NT-pro 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大于对照组,LVEDd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美托洛尔、依那普利三联治疗心力衰竭伴慢性心房颤动的效果优于美托洛尔联合依那普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患者中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与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的关系,同时探讨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死亡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京和上海8所大学附属医院年龄≥35岁且具有完整基线资料的ASCVD患者2810例,经过(57.6±23.2)个月的随访,2429例具有完整的随访资料,进入最终统计分析。根据研究对象基线的HUA及CKD水平,将其分为4组: 非HUA/非CKD组、HUA组、CKD组和HUA/CKD组。结果 根据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 SUA)四分位分组,第1~4组CKD的患病率分别为9.72%、20.59%、26.55%、44.52%(P<0.001);正常组、轻、中、重度CKD组HUA的患病率分别为15.82%、34.99%、58.90%、64.62%(P<0.001)。以非HUA/非CKD组为对照,经Cox回归分析调整相关协变量,HUA组、CKD组及HUA/CKD组发生全因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389(95%CI: 1.046~1.845)、1.476(95%CI: 1.165~1.870)、2.026(95%CI: 1.595~2.573);发生CVD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440(95%CI: 1.003~2.067)、1.611(95%CI: 1.198~2.166)、2.206(95%CI: 1.634~2.978)。结论 在ASCVD患者中,CKD患病率随着SUA水平的升高有增加的趋势;随着CKD病情的加重,HUA的患病率逐渐升高。HUA与CKD的交互作用可以增加ASCVD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陈永东 《广西医学》2000,22(6):1358-1360
本文对我院 1 995年 1月~ 1 999年 4月住院的 30例慢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型心房颤动患者 ,应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 ,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对我院 1 995年 1月~ 1 999年 4月收治的 59例心力衰竭并快速型心房颤动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2 9例为对照组 ,予常规强心、利尿及血管扩张剂等治疗。 30例为治疗组 ,除有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外 ,予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 ,两组的临床资料见表 1。表 1 倍他乐克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性别(男 /女 )年龄(x± s)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 ) 病因类型 RHD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1998年9月至2000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射血分数≤45%)患者601例,所有患者出院后均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根据随访期间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根据随访期平均收缩压水平将患者分为四组,A组平均收缩压(systol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